用于操作触控屏的触控指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46746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用于操作触控屏的触控指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操作触屏的触控指套,所述触控指套包括主体部及触控部,所述主体部包括指环套及自所述指环套延伸出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触控部其中之一为套筒结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触控部其中之另一为条状体结构,所述触控部与所述连接部相互嵌套地连接在一起且两者可相对伸缩滑动,所述触控部于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的背面设有触控凸点。上述用于操作触屏的触控指套通过在触控部上设置触控凸点,触控部与主体部的连接部之间为可伸缩滑动地嵌套连接,从而在需要时,可将触控部相对于连接部伸出或缩进,以改变触控指套的触控范围,提高触控指套的适用性,增大使用者操作手机的触控距离,实现手指长度的补偿,提升大屏手机的单手操作体验效果。
【专利说明】用于操作触控屏的触控指套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操作触控屏的触控指套。

【背景技术】
[0002]大屏手机越来越受市场欢迎,大屏化能够提供宽广的可视界面,提供可视信息较多。但是手机尺寸变大,手部握持手机的负担增大,此时还需要用手指来触摸屏幕进行操作,因此会导致单手操作的不便捷。尤其是对于手部较小的使用群体,如女性、儿童,单手操作时可能导致手指触控不到屏幕的对立边缘。
[0003]为提升单手操作的便捷性,现已有用于操作触摸屏的触控指套,套设在手指上,能够实现手指长度的补偿,手指的触控范围变大,同时触控指套的触控端进行特殊设计,能够达到提升触控的精度与灵敏度的效果。
[0004]然而,现有的触控指套都设计为长度固定,只能适用一定尺寸范围内的手机,当使用者改用更大或更小尺寸的手机时,该固定长度的触控指套将变得难以适用更换后的手机,使用户利用该触控指套在操作触摸屏时的体验度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以增大触控距离且可适用多种屏幕尺寸手机的触控指套,用以解决现有的触控指套长度固定、适用范围较小、用户的体验度变差的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操作触屏的触控指套,所述触控指套包括主体部及触控部,所述主体部包括指环套及自所述指环套延伸出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触控部其中之一为套筒结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触控部其中之另一为条状体结构,所述触控部与所述连接部相互嵌套地连接在一起且两者可相对伸缩滑动,所述触控部于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的背面设有触控凸点。
[0007]进一步地,所述触控部为套筒结构,所述连接部为条状体结构,所述连接部嵌套在所述触控部内并可在所述触控部内伸缩滑动。
[0008]进一步地,所述触控部为整个周向封闭的套筒结构。
[0009]进一步地,所所述触控部为周向的顶面具有开口的套筒结构。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为套筒结构,所述触控部为条状体结构,所述触控部嵌套在所述连接部内并可在所述连接部内伸缩滑动。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为整个周向封闭的套筒结构。
[00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为周向的底面具有开口的套筒结构。
[00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触控部相互抵靠的两个壁面上,其中一个壁面上设有多个第一齿槽,另一个壁面上设有多个第二齿槽,所述多个第一齿槽与所述多个第二齿槽相互啮合。
[0014]进一步地,所述指环套呈圆环状,所述指环套上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在所述指环套上与所述连接部呈上下相对设置。
[0015]进一步地,所述触控凸点的材质为导电橡胶,所述触控部于所述触控凸点之外的部分及所述主体部的材质均为金属材质。
[001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用于操作触屏的触控指套通过在触控部上设置触控凸点,触控部与主体部的连接部之间为可伸缩滑动地嵌套连接,从而在需要时,可将触控部相对于连接部伸出或缩进,以改变触控指套的触控范围,提高触控指套的适用性,增大使用者操作手机的触控距离,实现手指长度的补偿,提升大屏手机的单手操作体验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用于操作触屏的触控指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触控指套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触控指套的分解示意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用于操作触屏的触控指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图4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触控指套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0023]请参考图1至图3,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操作触控屏的触控指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触控指套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触控指套的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操作触控屏的触控指套1,用于供使用者佩戴于手指上以对大尺寸手机的触控屏进行触控操作,触控指套I包括主体部100及触控部200。
[0024]主体部100包括指环套110及自指环套110上延伸出的连接部120,触控部200与连接部120其中之一为套筒结构,触控部200与连接部120其中之另一为条状体结构,触控部200与连接部120相互嵌套地连接在一起且两者可以相对伸缩滑动,触控部200于远离指环套110的一端的背面设有触控凸点210。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部200为套筒结构,连接部120为条状体结构,连接部120嵌套在触控部200内并可在触控部200内伸缩滑动。
[0025]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部200为整个周向封闭的套筒结构,连接部120插入至触控部200内时被触控部200整圈包围。
[0026]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部200与连接部120相互抵靠的两个壁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齿槽240及第二齿槽122,在连接部120插入触控部200后,第一齿槽240与第二齿槽122相互啮合,从而使触控部200与连接部120实现相对定位,两者在相对滑动后可以稳固地停留在所需位置,实现整体长度的调节功能,防止装配时的松动。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控部200与连接部120之间例如可以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嵌套连接,使得触控部200可稳定地停靠在连接部120上的所需位置。
[0027]在本实施例中,指环套110呈圆环状,指环套110上设有缺口 112,缺口 112在指环套110上与连接部120呈上下相对设置。在触控指套I套设在使用者的手指上时,指环套110上的缺口 112可使触控指套I的佩戴及摘取更加方便。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指环套110的形状也可为封闭的环形或近似环形。
[0028]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20与指环套110的圆环所形成的平面垂直。
[0029]在本实施例中,触控凸点210的材质为导电橡胶,具有一定的弹性及导电性,当与触控屏接触时,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增大接触面积,有效传导电荷,提升触控灵敏度及精确度。
[0030]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部200除触控凸点210之外的部分及主体部100的材质均为金属材质,如铝合金、不锈钢,或者为具有导电能力的复合型塑料材料,起到导电作用,从而将人体的电荷传导到触控部200的触控凸点210。
[0031]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用于操作触屏的触控指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触控指套的分解示意图。请参考图4和图5所示,图4中所示触控指套2与图1中所示触控指套I的不同之处在于:触控指套2触控部200’与连接部120’之间的连接方式与触控指套I不同。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20’为条状体结构,触控部200’为一面具有开口的半套筒结构。
[0032]具体地,触控部200’包括基板201及自基板201两相对的侧边弯折延伸出的两侧板202。侧板202的截面呈圆弧状或L形状,其自基板201侧边向上延伸出的连接板2021及自连接板2021末端朝向另一侧板202延伸出的挡板2022,两侧板202与基板201之间形成有滑槽220,连接部120’通过两相对的侧部121沿着滑槽220插入触控部200’内,在连接部120’插入触控部200’后,触控部200’两侧的侧板202的挡板2022抵靠在连接部120’两侧的背离基板201的表面上,以避免连接部120’从触控部200’的顶部脱出。
[0033]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20’的两相对的侧部121形成斜坡,以方便连接部120’插入到触控部200’的滑槽220中。
[0034]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20’与触控部200’相互抵靠的两个壁面上设置有可以相互啮合的齿槽以实现连接部120’与触控部200’的相对定位。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部200’的基板201面向滑槽220的壁面上设有多个第一齿槽240’,连接部120’面向基板201的壁面上设有多个第二齿槽122’,第一齿槽240’与第二齿槽122’相互啮合,从而使触控部200’与连接部120’实现相对定位,两者在相对滑动后可以稳固地停留在所需位置,实现整体长度的调节功能,防止装配时的松动。
[0035]在本实施例中,触控凸点210’设置在基板201背离滑槽220的表面上。
[0036]在本实施例中,触控凸点210’为一四棱柱体,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触控凸点210’的外侧面也可为弧形面,从而可以避免触控凸点210’的外侧面过度尖锐所导致的划伤手机的触摸屏的问题。
[0037]图1至图5中以触控部200 (200’ )为套筒结构,连接部120(120’ )为条状体结构进行了说明,显然,触控部200(200’)与连接部120(120’)的形状不局限于此,触控部200(200’)的形状与连接部120(120’)的形状只要能保证两者之间相嵌套又可以相对伸缩滑动地连接即可。
[0038]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触控部200(200’)设计为条状体结构,将连接部120(120’ )设计为套筒结构,条状的触控部200(200’ )插入至套筒状的连接部120(120’ )内,即触控部200(200’)嵌套在连接部120(120’)内并可在连接部120 (120’)内伸缩滑动。当触控部200(200’ )为条状体结构,连接部120(120’ )为套筒结构时,连接部120(120’ )可以为整个周向封闭的套筒结构,此时由于触控部200(200’)的触控凸点210(210’)为凸出结构而不会被插入连接部120(120’)的套筒内,即触控凸点210(210’)保持位于连接部120(120’ )之外以便于实现触控功能;另外,连接部120(120’ )也可以为周向的底面具有开口的套筒结构,此时整个触控部200(200’ )均可被插入连接部120(120’ )的套筒内,触控部200(200’ )的触控凸点210(210’ )可以从连接部120(120’ )底面的开口处露出以便于实现触控功能。有关其余结构与工作原理可参图1至图5,在此不再赘述。
[003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40]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操作触摸屏的触控指套通过在触控部200(200’ )上设置触控凸点210(210’),触控部200(200’ )与主体部100的连接部120(120’ )之间为可伸缩滑动地嵌套连接,从而在需要时,可将触控部200(200’)相对于连接部120(120’)伸出或缩进,以改变触控指套的触控范围,提高触控指套的适用性,增大使用者操作手机的触控距离,实现手指长度的补偿,提升大屏手机的单手操作体验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操作触屏的触控指套的结构简单,加工容易,成本较低。
[0041]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0042]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0043]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00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操作触控屏的触控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指套包括主体部及触控部,所述主体部包括指环套及自所述指环套延伸出的连接部,所述触控部与所述连接部相互嵌套地连接在一起且两者可相对伸缩滑动,所述触控部于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的背面设有触控凸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操作触控屏的触控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部为套筒结构,所述连接部为条状体结构,所述连接部嵌套在所述触控部内并可在所述触控部内伸缩滑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操作触控屏的触控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部为整个周向封闭的套筒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操作触控屏的触控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部为周向的顶面具有开口的套筒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操作触控屏的触控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套筒结构,所述触控部为条状体结构,所述触控部嵌套在所述连接部内并可在所述连接部内伸缩滑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操作触控屏的触控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整个周向封闭的套筒结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操作触控屏的触控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周向的底面具有开口的套筒结构。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操作触控屏的触控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触控部相互抵靠的两个壁面上,其中一个壁面上设有多个第一齿槽,另一个壁面上设有多个第二齿槽,所述多个第一齿槽与所述多个第二齿槽相互啮合。
9.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操作触控屏的触控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环套呈圆环状,所述指环套上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在所述指环套上与所述连接部呈上下相对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操作触控屏的触控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凸点的材质为导电橡胶,所述触控部于所述触控凸点之外的部分及所述主体部的材质均为金属材质。
【文档编号】G06F3/0354GK204087132SQ201420520854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1日
【发明者】田永坤, 刘春凤, 徐鹏博, 肖士元, 魏玉娜 申请人: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