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射频辨识应用于殡葬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6108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无线射频辨识应用于殡葬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为一种殡葬的方法,特别是指一种将无线射频辨识(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技术与殡葬流程作结合的方法。



背景技术:

死亡是人的必经过程,若家里不幸有丧事发生,从家人死亡到出殡埋葬的停丧期间,以台湾社会习惯,一般约要10天至15天。这期间要安置遗体、竖灵、入殓、讣告并举行告别仪式,然后出殡埋葬或火化进塔。

在传统的葬礼流程,如进殓房(冰柜)、进棺木、进行火化、进骨灰坛的流程作业中,皆是以人力方式来确认遗体是否与往生者数据相符,但以人力检验的方式难免会有出现差错的时候,例如台湾云林在2014年发生的事件中,往生者家属表示,在医院曾上前查看死者,看到他白发、微秃还插着鼻胃管,“很像父亲的模样”,加上养护中心送医资料及健保卡都是他父亲名字,一时情急且伤心过度,才不小心错认人;或是大陆一家殡仪馆收殓入馆时是存放冷库格位229号,但殡仪馆工作人员在火化冷库格位339号的另一具遗体时,由于工作人员忽于注意,未对火化遗体及存放格位进行仔细核对,错将格位229号的遗体拉出提前火化,导致往生者家属举办追悼会时无遗体瞻仰、追思,造成逝者亲属在精神上的伤害和不可弥补的遗憾;由此可见,若是以人力方式来确认遗体数据,难免会有误认的情况发生。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无线射频辨识(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的相关技术已经被广泛利用于各种领域中。在rfid的技术中,通常会使用一rfid读取器来读取一rfid标签中的数据,而在rfid标签中可以存有一身份数据或是其他各类数据,rfid读取器可以通过读取rfid标签中的身份数据来对rfid标签做认证,或是通过读取rfid标签以获取储存其中的各式数据。由上述内容可知,可以将rfid读取器与rfid标签中的身份数据认证以及储存数据特性利用于殡葬流程管理中。

基于上述理由,如果能在往生者遗体及/或棺木及/或骨灰坛上安装rfid标签,并于各葬礼流程中让一rfid读取器与该些对象上的标签做沟通认证,乃是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习知技术的缺点,本发明主要为提供一种无线射频辨识(rfid)应用于殡葬的方法,包括:一第三方处理者将一往生者的个人资料分别写入至一环型装置的一第一rfid标签、一棺木的一第二rfid标签以及一骨灰坛的一第三rfid标签;在该往生者被送入一殓房前,确认该环型装置的该第一rfid标签储存的该个人资料是否与该往生者相匹配,并将该环型装置设置于该往生者身上;当该往生者通过该殓房时,该殓房的一第一rfid读取器通过一第一天线读取该环型装置中的该第一rfid标签,以使该殓房的一显示设备显示该往生者的照片及该个人资料;当该往生者被放入该棺木并准备将该棺木送至火化时,一火化室的一第二rfid读取器通过一第二天线读取设置于该棺木内或该棺木外的该第二rfid标签,以确认要火化的该往生者是否正确;以及在火化完毕后,一骨灰放置人员将该往生者的骨灰放置于该骨灰坛中,在放置于该骨灰坛时,该骨灰放置人员通过一第三rfid读取器读取该第二rfid标签以再次确认该骨灰是否属于该往生者,再通过一第四rfid读取器读取该骨灰坛上的该第三rfid标签,以确认该骨灰坛是否属于该往生者。

较佳地,该往生者于死亡前写下一遗嘱或记录一多媒体档案,该第三方处理者将该遗嘱或该多媒体档案上传至一云端数据库,并将该云端数据库连接至该骨灰坛上的该第三rfid标签或是连接至一墓碑上的一第四rfid标签,该往生者的家属通过一智能型行动装置读取该骨灰坛上的该第三rfid标签或是该墓碑上的该第四rfid标签,进而观看该遗嘱或该多媒体档案。

较佳地,该骨灰坛上的该第三rfid标签为一近场通讯标签。

较佳地,该第一rfid标签、该第二rfid标签及该第三rfid标签为一超高频标签、一近场通讯标签或其组合。

较佳地,该环型装置的该第一rfid标签及该棺木内或该棺木外的该第二rfid标签为一超高频标签,而该骨灰坛上的该第三rfid标签为一近场通讯标签。

较佳地,一灵骨塔包含多个柜位,该多个柜位的每一个包括一rfid读取器及/或一天线装置,当该骨灰坛置于该多个柜位的其中之一时,该柜位的该rfid读取器及/或该天线装置读取该骨灰坛上的该第三rfid标签,以确认该骨灰坛的位置是否正确。

较佳地,该棺木内或该棺木外的该第二rfid标签为一耐高温型rfid标签。

较佳地,该第三rfid读取器及/或该第四rfid读取器为手持式rfid读取器。

较佳地,该耐高温型rfid标签可耐800度c的温度。

较佳地,该环型装置为一手环或一脚环。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好处与创新特征将可由以下本发明的详细范例连同附属图式而得知。

附图说明

当并同各随附图式而阅览时,即可更佳了解本发明较佳范例之前揭摘要以及上文详细说明。为达本发明的说明目的,各图式中绘有现属较佳的各范例。然应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绘的精确排置方式及设备装置。

图1为说明本发明rfid应用于殡葬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说明本发明rfid应用于殡葬中进殓房的过程示意图;

图3为说明本发明rfid应用于殡葬中进火化室的过程示意图;以及,

图4为说明本发明rfid应用于殡葬中进骨灰坛的过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21操作者

23往生者

231环形装置

2311、411、631rfid标签

233骨灰

31殓房

33、53、61rfid读取器

331、531天线

35、55显示设备

41棺木

51火化室

63骨灰坛

s1、s3、s5、s7、s9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参照本发明附图所示的范例。所有图式尽可能以相同组件符号来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份。请注意该等图式系以简化形式绘成,并未依精确比例绘制。

图1为一方块示意图,用以说明本发明的rfid应用于殡葬的方法流程图。请参照图1,本发明rfid应用于殡葬的方法包括步骤s1、s3、s5、s7以及s9,步骤s1为:当一使用者往生后,一第三方处理者(如殡葬业者)将该往生者的个人资料写入一环型装置的一第一rfid标签、一棺木的一第二rfid标签以及一骨灰坛的一第三rfid标签;步骤s3为:在该往生者被送入殓房前,确认该环型装置的该第一rfid标签储存的该个人资料是否与该往生者相匹配,并将该环型装置设置于该往生者身上;步骤s5为:当该往生者通过该殓房时,该殓房的一第一rfid读取器通过一第一天线读取该环型装置的该第一rfid标签,以使该殓房的一显示设备显示该往生者的照片及该个人资料;步骤s7为:当该往生者被放入该棺木并准备将该棺木送至火化时,一火化室的一第二rfid读取器通过一第二天线读取设置于该棺木内或该棺木外的该第二rfid标签,以确认要火化的该往生者是否正确;以及步骤s9为:在火化完毕后,一骨灰放置人员将该往生者的骨灰放置于该骨灰坛中,在放置于该骨灰坛时,该骨灰放置人员通过一第三rfid读取器读取该第二rfid标签以再次确认该骨灰是否属于该往生者,再通过一第四rfid读取器读取该骨灰坛上的该第三rfid标签,以确认该骨灰坛是否属于该往生者。

现将结合示意附图说明本发明rfid应用于殡葬的方法,图2为一示意图,用以说明本发明的rfid应用于殡葬中进殓房的过程。请参照图2,当家属为往生者向第三方处理者办理丧事时,第三方处理者(如殡葬业者)将该往生者的个人资料写入多个rfid标签中,并将该多个rfid标签分别设置于一环型装置及/或一棺木及/或一骨灰坛上,详细地说明,该第三方处理者将该往生者的个人资料写入一环型装置的一第一rfid标签、一棺木的一第二rfid标签以及一骨灰坛的一第三rfid标签;当一操作者21准备将往生者23送入殓房31时,操作者21会先利用一手持式rfid读取器(未示出)确认环型装置231的rfid标签2311储存的往生者23的个人资料是否与往生者23相匹配,之后操作者21将环型装置231设置于往生者23身上,此方式可在进出殓房31时确认往生者23的身分以避免人为疏失;当操作者23推动往生者23通过殓房31时,殓房31的rfid读取器33的天线331读取环型装置231的rfid标签2311,以让殓房31的显示设备35显示往生者23的照片及相关个人资料,而让操作者21进一步确认往生者23的资料是否正确。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多个rfid标签为超高频(ultra-highfrequency,uhf)标签、近场通讯(nearfieldcommunication,nfc)标签或其组合,进一步地说明,环型装置231上的rfid标签2311为超高频标签;另一方面,环形装置231可为手环或脚环,而殓房31上的rfid读取器33可为移动式rfid读取器或固定式rfid读取器。

图3为一示意图,用以说明本发明的rfid应用于殡葬中进火化室的过程。请参照图3,当往生者23要进行火化流程时,操作者21会将往生者23放入棺木41并准备将棺木41送至火化室51,其中棺木41内或棺木41外设置有一rfid标签411,当操作者21将棺木41推至火化室51时,火化室51的rfid读取器53的天线531读取到棺木41的rfid标签411,以让火化室51的显示设备55显示往生者23的照片及相关个人资料,而让操作者21进一步确认往生者23的数据是否正确,而在火化过程中,环形装置231会一同被烧毁。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棺木41的rfid标签411为超高频标签,进一步地说明,棺木41内或棺木41外的rfid标签411为可耐800度c的耐高温型rfid标签,另外,火化室51的rfid读取器53可为移动式rfid读取器或固定式rfid读取器。

图4为一示意图,用以说明本发明rfid应用于殡葬中进骨灰坛的过程。请参照图4,棺木41火化完毕后,会留下往生者23的骨灰233以及rfid标签411,rfid标签411(耐高温型rfid标签)会因为其耐高温特性而不会被烧毁掉,一骨灰放置人员将骨灰233放置于骨灰坛63中,在将骨灰233放置于骨灰坛63中时,该骨灰放置人员通过一rfid读取器61读取rfid标签411(耐高温型rfid标签)以再次确认骨灰233是否属于往生者23,之后该骨灰放置人员再利用rdid读取器61或是另一rfid读取器读取骨灰坛63的rfid标签631,以读取骨灰坛63的用户数据并确认骨灰坛63是否属于往生者23。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rfid读取器61及该骨灰放置人员使用的另一rfid读取器可为一手持式rfid读取器或是其他形式的rfid读取器;再者,rfid标签631可为一近场通讯标签。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通常往生者23会在死亡前写下一遗嘱或记录一多媒体档案,以让其家属知晓遗产的分配或让其家属透过该多媒体档案缅怀往生者23,因此当家属为往生者23向第三方处理者办理丧事时,该第三方处理者除了将往生者23的个人资料写入多个rfid标签中,该第三方处理者也会将该遗嘱或该多媒体档案上传至一云端数据库,并将该云端数据库连接至骨灰坛63上的rfid标签631(近场通讯标签)或是连接至一墓碑上的一rfid标签(近场通讯标签),以让往生者23的家属通过一智能型行动装置读取骨灰坛63上的rfid标签631(近场通讯标签)或是该墓碑上的该rfid标签(近场通讯标签),进而观看该遗嘱或该多媒体档案。

而在储存骨灰坛63方面,家属通常会将骨灰坛63储存于一灵骨塔中,灵骨塔包含多个柜位,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当骨灰坛63放入该灵骨塔的其中一柜位后,一管理者可通过一手持式rfid读取器读取骨灰坛63的rfid标签631,以确认骨灰坛63的放置位置是否正确;而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该灵骨塔的该多个柜位的每一个包括一rfid读取器及/或一天线装置,当骨灰坛63置于该多个柜位的其中之一时,该柜位的该rfid读取器及/或该天线装置会自动读取骨灰坛63上的rfid标签631,以自动确认骨灰坛63的位置是否正确。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提供的rfid应用于殡葬的方法具有多项优点,在大体管理方面,将储存有往生者身份数据的rfid标签设置于大体上,可确保礼仪师在移动大体时不会因为人为疏失造成重大失误,如放错冰柜、认错大体等情形。在棺木管理方面,将储存有往生者身份数据的rfid标签设置于棺木上,可确保礼仪师在安置大体时不会因为人为疏失造成重大失误,如大体入错棺、家属拜错人等情形。在火化管理方面,在火化前可通过储存有往生者身份数据的rfid标签来确认大体的身分、大体火化的日期时间、大体火化的场次是否正确,如此可确保不会发生火化错大体的情形发生。在骨灰坛管理方面,将储存有往生者身份数据的rfid标签设置于坛内或是坛外,日后,管理人员可经由读取rfid标签,对往生者的姓名、性别、亲属联络人、出生年月日、仙游日期、当初负责的生命礼仪公司等等做管理。透过本发明的rfid应用于殡葬的方法可让家属在哀痛之余,不必付出多余的心力去担心礼仪公司安置大体、火化/葬大体的相关部分是否会因人为因素而出错。

在说明本发明的代表性范例时,本说明书已经提出操作本发明的该方法及/或程序做为一特定顺序的步骤。但是,某种程度上该方法或程序并不会依赖此处所提出的特定顺序的步骤,该方法或程序不应限于所述的该等特定的步骤顺序。如本技艺专业人士将可了解,其它的步骤顺序也为可行。因此,在本说明书中所提出的特定顺序的步骤不应被视为对于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此外,关于本发明的方法及/或程序的申请专利范围不应限于在所提出顺序中的步骤的效能,本技艺专业人士可立即了解该等顺序可以改变,且仍维持在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内。

熟习此项技艺者应即了解可对上述各项范例进行变化,而不致悖离其广义的发明性概念。因此,应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本揭的特定范例,而是为涵盖归属如后载各请求项所定义的本发明精神及范围内的修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