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物流跟踪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78426阅读:30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物流跟踪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商务交易的物流管理越来越繁琐,复杂。产品的供销过程中,出产商和经销商均面临货物的辨认、确认、运输、跟踪和交付问题。在货物的实际递送过程中,也面临货物的交接、物品信息确认、交接人员的确认问题等等,由于时间、空间、人员及相关记录设备不再一处,使得物流管理非常复杂,常常遇到货物发错或遗失的问题。随着互联网到物联网的发展,为物流的供需、货物的跟踪及交接进行系统化和智能化管理提供了可能。

专利申请号为201420836696.7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物流信息跟踪系统,包括:嵌入式平台、图像采集模块、GPS定位模块、RFID识别模块、存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其中,GPS定位模块用于向所述嵌入式平台发出地图指示信息;RFID识别模块,用于从RFID标签识别备份物流数据和处理单据信息,并将识别的备份物流数据和处理单据信息录入所述嵌入式平台;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将所述物流图像信息、地图指示信息、备份物流数据和处理单据信息传输给远程监控中心。本发明的物流信息跟踪系统实现合理地规划物流运输路线,有效地对物流中的集装箱进行跟踪和管理、进行集装箱的远程追踪,实时货物信息查询、节约人工成本,提高效率,并大大加强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基本实现了自动化操作。但该发明存在以下不足:跟踪系统较为复杂。

专利申请号为201510627624.0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与云平台的物流分拣跟踪系统,所述货物电子标签携带了货物的标识信息;所述物流分拣硬件模块在进行物流分拣时,所述第一RFID阅读器用于读取货物电子标签,获取货物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用于向所述云平台发送货物标识信息;所述车载跟踪硬件模块在进行物流运输时,所述第二RFID阅读器在货车车厢内用于定时读取货车所载全部货物的货物电子标签,获取全部货物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向所述云平台发送货物标识信息以及所述定位单元采集的货车位置信息;所述云平台根据收到的信息用于查看物流分拣和跟踪情况。本发明能够提高物流分拣跟踪的工作效率。但该发明存在以下不足:缺少有效的监控系统,不利于货物的保护。

专利申请号为201610085348.4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商物流管理系统,包括身份信息采集系统、供需信息采集系统、交易系统、物流跟踪系统、物流交付系统、支付系统、信息传输系统、中心处理系统和用户终端系统;所述身份信息采集系统包括农户身份采集模块、商户身份采集模块、货运商身份采集模块、农户注册模块、商户注册模块和货运商注册模块,所述农户身份采集模块用于向农户所在地主管部门采集农户身份信息;商户身份采集模块用于向商户所在地主管部门采集商户身份信息;所述货运商身份采集模块用于向货运商所在地主管部门采集货运商身份信息;农户注册模块用于农户自行注册;商户注册模块用于商户自行注册;所述货运商注册模块用于货运商自行注册;所述供需信息采集系统包括货物供应模块、货运供应模块、货物需求模块、货运需求模块,所述货物供应模块用于农户登录展示其所出产的农产品;所述货运供应模块用于货运商登录展示其提供的运输服务;所述货物需求模块用于商户登录提出货物需求;所述货运需求模块用于农户或商户登录提出货运需求;所述交易系统包括货物预验模块、交易洽谈模块、订单生成模块;所述货物预验模块用于商户预先检验货物或运输服务;所述洽谈模块用于农户、商户或货运商根据各自所需进行信息对接和洽谈;订单生成模块用于农户、商户或货运商根据洽谈达成条件进行共同确认,生成订单;所述物流跟踪系统包括货物登记模块、仓库管理模块、货运登记模块、物流执行模块、物流跟踪模块、配送模块;所述货物登记模块用于将成交货物进行登记,所述仓库管理模块用于将成交登记的货物交与仓库管理;所述货运登记模块用于将成交货物进行货运登记;所述物流执行模块用于对货物进行实质运输;所述物流跟踪模块用于对货物运输进行跟踪记录;所述配送模块用于对运送货物的具体目的地进行配送处理;所述物流交付系统包括货物信息存储模块、货物核对模块、货物交付模块、货物验收模块、交付跟踪确认模块;所述货物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将货物的具体信息即货物的品名、数量、质量、包装情况进行登记并存档;所述货物核对模块用于实质交付时将货物的信息与实物进行具体核对;所述货物交付模块用于对货物进行实质交付;所述货物验收模块用于对收到的货物质量进行验收;所述交付跟踪确认模块用于交付后交易双方进行交付完成的确认;支付系统包括订单确认模块、交付确认模块、账务核对模块和钱款支付模块;所述订单确认模块用于在支付前对订单进行再次确认;所述交付确认模块用于在支付前对实质交付进行再次确认;所述账务核对模块用于在支付前对账务进行核对;所述钱款支付模块用于对钱款进行实质支付;所述信息传输系统包括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和路由器,将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和路由器连接成传输线路,用于将中心处理系统与供应信息采集系统、需求信息采集系统、交易系统、物流跟踪系统、物流交付系统、支付系统、终端系统相互连接,实现信息交换;所述中心处理系统用于对供应信息采集系统、需求信息采集系统、交易系统、物流跟踪系统、物流交付系统、支付系统和终端系统发送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然后发出处理命令,实现物流管理;所述用户终端系统包括智能移动终端如手机、触摸屏终端和电脑终端,用于显示、登录和收发各个系统相关信息;还包括安全登录系统,所述安全登录系统包括身份信息采集模块、二维码生成模块、二维码中心发送模块、二维码终端接收模块、二维码终端发送模块、二维码中心接收模块和二维码识别模块;所述身份信息采集模块用于用户终端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身份证信息和终端代码信息;所述二维码生成模块用于将用户终端发送到中心处理系统的指纹信息、身份证信息和终端代码信息互相绑定,然后由中心处理系统结合自身的身份信息生成二维码,该二维码用于用户登录智慧农商物流管理系统并由智慧农商物流管理系统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所述二维码中心发送模块用于中心处理系统将其生成的二维码发送给用户终端;所述二维码终端接收模块用于用户终端接收并储存由中心处理系统发送到的二维码;所述二维码终端发送模块用于用户终端将储存的二维码发送给中心处理系统进行登录;所述二维码中心接收模块用于中心处理系统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用于登录的二维码;所述二维码识别模块用于中心处理系统识别用户终端发送来的二维码并确定是否允许登录。但该发明存在以下不足:系统过于复杂,不适合大面积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物流跟踪系统及方法,以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物流跟踪系统,包括:用户终端、GPS模块、监控模块、中心服务站、GPRS模块及RFID模块,所述用户终端、GPS模块、监控模块、GPRS模块、RFID模块与中心服务站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GPS模块用于对物流产品进行实时物流跟踪检测,便于企业对配送车辆及货物情况的跟踪。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监控模块用于中心服务站对物流路线进行实时跟踪及路线规划。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GPRS模块包括USB通信模块、RS485模块、GPRS芯片、BB基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RFID模块包括充电口、RFID芯片卡槽、RFID芯片、RS232通信模块、实时时钟芯片、数据采集模块。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物流跟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货物及配送车辆贴上RFID模块,用户终端通过中心服务站及监控模块实时对货物及配送车辆定位;

(2)货物及配送车辆在全过程中,GPS模块将位置信息通过GPRS模块发送给中心服务站,供中心服务站进行统计分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包括:用户终端、GPS模块、监控模块、中心服务站、GPRS模块及RFID模块,所述用户终端、GPS模块、监控模块、GPRS模块、RFID模块与中心服务站连接。本发明中物流跟踪系统实现合理地规划物流运输路线,有效地对物流中的集装箱进行跟踪和管理、进行集装箱的远程追踪,实时货物信息查询、节约人工成本,提高效率,并大大加强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基本实现了自动化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由图1可见,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物流跟踪系统,包括:用户终端、GPS模块、监控模块、中心服务站、GPRS模块及RFID模块,所述用户终端、GPS模块、监控模块、GPRS模块、RFID模块与中心服务站连接。

所述GPS模块用于对物流产品进行实时物流跟踪检测,便于企业对配送车辆及货物情况的跟踪。

所述监控模块用于中心服务站对物流路线进行实时跟踪及路线规划。

所述GPRS模块包括USB通信模块、RS485模块、GPRS芯片、BB基带。

所述RFID模块包括充电口、RFID芯片卡槽、RFID芯片、RS232通信模块、实时时钟芯片、数据采集模块。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物流跟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货物及配送车辆贴上RFID模块,用户终端通过中心服务站及监控模块实时对货物及配送车辆定位;

(2)货物及配送车辆在全过程中,GPS模块将位置信息通过GPRS模块发送给中心服务站,供中心服务站进行统计分析。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