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23856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输入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输入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与用户的日常生活、学习、娱乐等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用户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移动终端进行信息处理,如通过移动终端存储信息等,逐渐摒弃采用人为记录信息等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用户使用移动终端进行信息处理,至少需将信息输入移动终端中,由移动终端对该输入信息进行存储。

目前,对输入信息的处理大多仅在对输入信息进行存储过程中,才会提示用户该输入信息的字符长度已超限,至出现存储异常,其易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以提高移动终端针对输入信息的易用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入信息的处理方法,包括:

确定当前输入信息支持的编码方式;

确定所述编码方式对应的字符长度限值;

根据所述编码方式对所述当前输入信息进行编码,确定所述编码后的字符长度;

判断所述编码后的字符长度是否大于所述字符长度限值,若是,则向用户发送提示信息,以指示所述用户停止输入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输入信息的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当前输入信息支持的编码方式;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编码方式对应的字符长度限值;

编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编码方式对所述当前输入信息进行编码,确定所述编码后的字符长度;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编码后的字符长度是否大于所述字符长度限值,

提示模块,用于若所述当前输入信息的字符长度大于所述字符长度限值,则向用户发送提示信息,以指示所述用户停止输入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输入设备和所述输出设备分别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处理器还与所述存储器连接;

所述输入设备,用于接收输入信息,并将所述输入信息传输至所述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程序指令,以确定所述输入信息支持的编码方式,确定所述编码方式对应的字符长度限值,根据所述编码方式对所述当前输入信息进行编码,确定所述编码后的字符长度;判断所述编码后的字符长度是否大于所述字符长度限值,若是,则控制所述输出设备向所述用户发送提示信息,以指示所述用户停止输入信息。

本发明提供的输入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可确定当前输入信息支持的编码方式,确定该编码方式对应的字符长度限值,根据该编码方式对该当前输入信息进行编码确定该编码后的字符长度,判断该编码后的字符长度是否大于该字符长度限值,若是则向用户发送提示信息,以指示该用户停止输入信息。该方法可在信息输入过程中,若当前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后的字符长度大于该字符长度限值的情况下向用户发送提示信息,指示用户停止输入信息,而并非在对输入信息的存储过程中提示用户该输入信息的字符长度已超限,避免输入信息过长导致的存储异常,提高移动终端针对输入信息的易用性,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输入信息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输入信息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输入信息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输入信息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输入信息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下述提供的各输入信息的处理方法,可由输入信息的处理装置执行,该输入信息的处理装置可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集成在任一可输入信息的移动终端中。该输入信息的处理装置例如可以位于该移动终端的输入控件中,也可与该移动终端内的其他控件集成在一起。该移动终端例如可以为手机或平板电脑等任一可输入信息的移动终端。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输入信息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输入信息的处理方法可包括如下:

S101、确定当前输入信息支持的编码方式。

具体地,该当前输入信息可以包括:通过输入设备接收的第一字符,和从在该第一字符之前通过该输入设备接收的第二字符。该第二字符例如位于移动终端的缓存中。举例来说,该输入设备可包括:触控显示屏、物理按键和语音输入设备中至少一种。其中,该语音输入设备可以为麦克风(Microphone,简称Mic)。举例来说,该方法中,可以是从多个编码方式中确定该当前输入信息支持的编码方式。该多个编码方式可以为该移动终端所支持的编码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该方法可以是每接收一个输入字符便执行一次该输入信息的处理方法。该当前输入信息可以为联系人信息对应的字符,如联系人姓名字符。

S102、确定该编码方式对应的字符长度限值。

具体地,不同编码方式对应的字符长度限制不同,该方法中,在确定该当前输入信息支持的编码方式后,便确定该编码方式对应的字符长度限值,继而根据该编码方式对该当前输入信息进行编码。

S103、根据该编码方式对该当前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并确定该编码后的字符长度。

具体地,该S103中可以是根据该编码方式对该当前输入信息的所有字符进行编码,得到编码后的该当前输入信息,继而确定该编码后的该当前输入信息的字符长度。

S104、判断该编码后的字符长度是否大于该字符长度限值。

具体地,该S104中可以是通过比较该编码后的字符长度与该字符长度限值,从而判断该编码后的字符长度是否大于该字符长度限值。

S105、若该编码后的字符长度大于该字符长度限值,则向用户发送提示信息,以指示该用户停止输入信息。

具体地,该方法中可以是通过振动方式向用户发送提示信息,也可以是通过文本或语音方式向用户发送提示信息。当前,也可以是采用其他方式向用户发送提示信息,本发明不以此作为限制。若该编码后的字符长度大于该字符长度限值,该方法还可停止获取输入设备所输入的信息。

可选的,该方法还可包括:

若该编码后的字符长度小于该字符长度限值,则继续执行上述S101-S105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输入信息的处理方法,可确定当前输入信息支持的编码方式,确定该编码方式对应的字符长度限值,根据该编码方式对该当前输入信息进行编码确定该编码后的字符长度,判断该编码后的字符长度是否大于该字符长度限值,若是则向用户发送提示信息,以指示该用户停止输入信息。该方法可在信息输入过程中,若当前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后的字符长度大于该字符长度限值的情况下向用户发送提示信息,指示用户停止输入信息,而并非在对输入信息的存储过程中提示用户该输入信息的字符长度已超限,避免输入信息过长导致的存储异常,提高移动终端针对输入信息的易用性,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可选的,如上所述的输入信息的处理方法中S101中确定当前输入信息支持的编码方式可以包括:

按照预设的编码方式排列顺序,从多个编码方式中确定该当前输入信息支持的第一个编码方式;其中,该编码方式排列顺序为编码方式对应的字符长度限值从大到小的顺序。

由于该编码方式排列顺序为编码方式对应的字符长度限值从大到小的顺序,则该多个编码方式中该当前输入信息支持的第一个编码方式所对应的字符长度限值为该当前输入信息支持的最大字符长度限值。因而,该方法中,按照编码方式对应的字符长度限值从大到小的顺序,从多个编码方式中确定该当前输入信息支持的第一个编码方式,可在提高输入信息易用性的同时,还可提高输入信息的信息量。

可选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输入信息的处理方法。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输入信息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如上所述的按照预设的编码方式排列顺序,从多个编码方式中确定该当前输入信息支持的第一个编码方式可包括:

S201、判断该当前输入信息,是否支持该多个编码方式中的第一编码方式。

S202、若该当前输入信息支持该第一编码方式,则确定该当前输入信息支持的第一个编码方式为该多个编码方式中的第一编码方式。

S203、若该当前输入信息不支持该第一编码方式,则继续判断该当前输入信息是否支持该多个编码方式中的第二编码方式,直至确定出该当前输入信息支持的第一个编码方式。

其中,该第一编码方式对应的字符长度限值大于该第二编码方式对应的字符长度限值。

具体地,该第一编码方式和该第二编码方式可以为该多个编码方式中最后一个编码方式外的任一编码方式。该第二编码方式可以为该多个编码方式按照预设的编码方式排列顺序排列后,其中该第一编码方式的下一编码方式。

若该第二编码方式为该多个编码方式中该最后一个编码方式的前一编码方式,该当前输入信息支持该多个编码方式中的第二编码方式,则该方法可将该第二编码方式确定为该多个编码方式中该当前输入信息支持的第一个编码方式;若该当前输入信息不支持该多个编码方式中的第二编码方式,则直接确定该第二编码方式,也就是该多个编码方式中的该最后一个编码方式为该当前输入信息支持的第一个编码方式。

可选的,如上所述的该多个编码方式包括:8比特(bit)编码方式、2字节单元字符集(2-byte Universal Character Set,简称UCS-2)的81编码方式和16比特统一码转换格式(16-bit Unicode Transformation Format,简称UTF-16)编码方式。

具体地,该8比特(bit)编码方式对应的字符长度限值可以为14字节;该UCS-2的81编码方式,也称0X81编码方式对应的字符长度限值可以为11字节;该UTF-16编码方式对应的字符长度限值可以为6字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输入信息的处理方法。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输入信息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输入信息的处理方法可包括:

S301、接收用户输入的信息,该输入的信息包括联系人的姓名信息。

S302、确定该输入的信息是否支持8比特编码方式。

具体地,该S302中可以是确定该输入的信息的各字符是否都在预设的编码表中,若该输入的信息对应的各字符都在该编码表中,则可确定该输入的信息支持8比特编码方式;反之,若该输入的信息对应的字符中具有不在该编码表中的内容,则可确定该输入的信息不支持8比特编码方式。举例来说,该S302例如可以是调用安卓操作(Android)系统的接口控件代码如GsmAlphabet.isStringToGsm8Bit(string),确定该输入的信息是否支持8比特编码方式。

S303、若该输入的信息支持该8比特编码方式,则确定该8比特编码方式对应的字符长度限值,并根据该8比特编码方式对该当前输入信息进行编码,确定该编码后的字符长度。

S304、判断该编码后的字符长度是否大于该8比特编码方式对应的字符长度限值。

S305、若该编码后的字符长度大于该8比特编码方式对应的字符长度限值,则向用户发送提示信息,以指示该用户停止输入信息。

若该编码后的字符长度小于该8比特编码方式对应的字符长度限值,则返回执行上述S301。

S306、若该输入的信息不支持该8比特编码方式,则确定该输入的信息是否支持UCS-2的81编码方式。

具体地,该S306中可以是对于该输入的信息中每个字符转换为统一码(Unicode),如0Xxxxx格式,若该每个字符的统一码中的16进制的位数不足4位,则高位补0。若该每个字符的统一码对应的十进制数均小于128,则该输入的信息中各字符均为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简称ASCII)集中的字符,则确定该输入的信息无需采用UCS-2的81编码方式,返回为空值(null);若该输入的信息中的一个字符的统一码与0x8000进行与运算得到的值中第一个十六进制位为1,则该一个字符不支持UCS-2的81编码方式,返回为空值;若该一个字符的统一码与0x8000进行与运算得到的值中第一十六进制位为0,则该每个字符支持UCS-2的81编码方式。该方法中,还需确定该输入的信息的各字符对应的基址是否相同,若该输入的信息的所有字符对应的基址均相同,则可确定该输入的信息可支持该UCS-2的81编码方式;若该输入的信息中存在基址不相同的字符,则可确定该输入的信息不支持该UCS-2的81编码方式。

针对该输入的信息的每个字符对应的十进制数小于128,则该每个字符为ASCII集中的字符,将该每个字符对应的二进制和0xff与运算后存入数组;若该输入的信息的每个字符对应的十进制数大于128,将该输入的信息中一个字符如第一个字符对应二进制数和0x7f80进行与运算,该与运算的结果中的2-9位确定为base;将该输入的信息中另一个字符对应二进制数和base进行异或,该异或结果表示为tempAlphaId。如果tempAlphaId大于128,则确定该另一个字符的基址与该一个字符的基址不同,则该输入的信息不支持UCS-2的81编码方式,返回空值;如果tempAlphaId小于128,将tempAlphaId与0x80的与运算的结果存到结果数组中。将base右移7位后和0xff进行与运算后的结果作为该输入的信息的基址。

若该输入的信息可支持该UCS-2的81编码方式,则新建一个数组,数组长度为输入字符长度加3,第一个字节存81,第二个字节存输入字符长度,第三个存基址,后面字节依次存该输入的信息中各字符的编码。

举例来说,若该输入的信息中一个字符对应的统一码为0x45E8,该一个字符对应二进制为0100 0101 1110 1000,该一个字符对应二进制和0x7f80的与运算的结果base为0100 0101 1000 0000。将其他字符对应二进制与base进行异或,若该异或结果大于128,确定该其他字符对应的二进制的2-9位跟0x45E8不同,即基址不同,则该输入的信息不可支持该UCS-2的81编码方式。

S307、若该输入的信息支持该UCS-2的81编码方式,则确定该UCS-2的81编码方式对应的字符长度限值,并根据该UCS-2的81编码方式对该当前输入信息进行编码,确定该编码后的字符长度。

S308、判断该编码后的字符长度是否大于该UCS-2的81编码方式对应的字符长度限值。

S309、若该编码后的字符长度大于该UCS-2的81编码方式对应的字符长度限值,则向用户发送提示信息,以指示该用户停止输入信息。

若该编码后的字符长度小于该UCS-2的81编码方式对应的字符长度限值,则返回执行上述S301。

S310、若该输入的信息不支持该UCS-2的81编码方式,则确定该UTF-16编码方式对应的字符长度限值,并根据该UTF-16编码方式对该当前输入信息进行编码,确定该编码后的字符长度。

S311、判断该编码后的字符长度是否大于该UTF-16编码方式对应的字符长度限值。

S312、若该编码后的字符长度大于该UTF-16编码方式对应的字符长度限值,则向用户发送提示信息,以指示该用户停止输入信息。

若该编码后的字符长度小于该UTF-16编码方式对应的字符长度限值,则返回执行上述S301。

本发明提供的该输入信息的处理方法,可在信息输入过程中,若当前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后的字符长度大于该字符长度限值的情况下向用户发送提示信息,指示用户停止输入信息,而并非在对输入信息的存储过程中提示用户该输入信息的字符长度已超限,避免输入信息过长导致的存储异常,提高移动终端针对输入信息的易用性。并且,该方法还按照编码方式对应的字符长度限值从大到小的顺序,从多个编码方式中确定该当前输入信息支持的编码方式,可在提高输入信息易用性的同时,还可提高输入信息的信息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输入信息的处理装置,以执行上述图1至图3中任一所述的输入信息的处理装置。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输入信息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输入信息的处理装置400可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401,用于确定当前输入信息支持的编码方式。

第二确定模块402,用于确定该编码方式对应的字符长度限值。

编码模块403,用于根据该编码方式对该当前输入信息进行编码,确定该编码后的字符长度。

判断模块404,用于判断该编码后的字符长度是否大于所述字符长度限值。

提示模块405,用于若该当前输入信息的字符长度大于该字符长度限值,则向用户发送提示信息,以指示该用户停止输入信息。

可选的,第一确定模块401,具体用于按照预设的编码方式排列顺序,从多个编码方式中确定该当前输入信息支持的第一个编码方式;其中,该编码方式排列顺序为编码方式对应的字符长度限值从大到小的顺序。

可选的,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输入信息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输入信息的处理装置400中,第一确定模块401可包括:

判断子单元4011,用于判断该当前输入信息,是否支持该多个编码方式中的第一编码方式。

确定子单元4012,用于若该当前输入信息支持该多个编码方式中的第一编码方式,则确定该当前输入信息支持的第一个编码方式为该多个编码方式中的第一编码方式。

判断子单元4011,还用于若该当前输入信息不支持该多个编码方式中的第一编码方式,则继续判断该当前输入信息是否支持该多个编码方式中的第二编码方式,直至确定出该当前输入信息支持的第一个编码方式;其中,该第一编码方式对应的字符长度限值大于该第二编码方式对应的字符长度限值。

可选的,该多个编码方式包括:8比特编码方式、UCS-2的81编码方式和UTF-16编码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输入信息的处理装置可执行上述图1至图3中任一所述的输入信息的处理方法,其具体实现过程及有益效果可参见上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移动终端600,可包括:输入设备601、输出设备602、处理器603和存储器604;输入设备601和输出设备602分别与处理器603连接,处理器603还与存储器604连接。

输入设备601,用于接收输入信息,并将该输入信息传输至处理器603。

存储器604,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603,用于调用存储器604存储的该程序指令,以确定该输入信息支持的编码方式,确定该编码方式对应的字符长度限值,根据该编码方式对该当前输入信息进行编码,确定该编码后的字符长度;判断该编码后的字符长度是否大于该字符长度限值,若是,则控制输出设备602向该用户发送提示信息,以指示该用户停止输入信息。

可选的,如上所述的处理器603,具体用于按照预设的编码方式排列顺序,从多个编码方式中确定该当前输入信息支持的第一个编码方式;其中,该编码方式排列顺序为编码方式对应的字符长度限值从大到小的顺序。

可选的,如上所述的处理器603,具体用于判断该当前输入信息,是否支持该多个编码方式中的第一编码方式;若是,则确定该当前输入信息支持的第一个编码方式为该多个编码方式中的第一编码方式;若否,则继续判断该当前输入信息是否支持该多个编码方式中的第二编码方式,直至确定出该当前输入信息支持的第一个编码方式;该第一编码方式对应的字符长度限值大于该第二编码方式对应的字符长度限值。

可选的,该多个编码方式包括:8比特编码方式、UCS-2的81编码方式和UTF-16编码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可执行上述图1至图3中任一所述的输入信息的处理方法,其具体实现过程及有益效果可参见上述,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