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终端触摸屏防误操作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17264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终端触摸屏防误操作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终端触摸屏防误操作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触摸屏技术的发展,携带触摸屏的电子设备能够极大方便用户操作电子设备。然而,随着触摸屏的尺寸增大,发生在触摸屏的误操作的次数越来越多,给用户造成极大的困扰。

现有技术通过在触摸屏划分无效触摸区和有效触摸区,并且无效触摸区邻近手握之处,因此其能够极大减少一些误操作。

然而,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技术为了减少一些误操作而设置无效触摸区,造成用户在触摸屏的可操作范围极大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终端触摸屏防误操作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其解决现有技术由于设置无效触摸区而造成用户在触摸屏的可操作范围极大受到限制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触摸屏防误操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检测到触摸屏的无效触摸区存在第一触控操作时,统计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总次数;所述触摸屏包括无效触摸区和第一有效触摸区;若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总次数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时,不响应所述第一触控操作;若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总次数高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将所述无效触摸区切换至第二有效触摸区。

可选地,所述无效触摸区承载终端的至少一个第一应用程序的图标,所述第一有效触摸区承载终端的至少一个第二应用程序的图标;所述若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总次数高于预设阈值时,将所述无效触摸区切换至第二有效触摸区,包括:若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总次数高于预设阈值时,将所述无效触摸区切换至第二有效触摸区,并且将所述终端的第一应用程序和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图标重新在所述第一有效触摸区和所述第二有效触摸区进行排序。

可选地,所述触摸屏分为第一侧屏和第二侧屏;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有效触摸区或第二有效触摸区存在第二触控操作时,判断所述第二触控操作位于所述触摸屏的触控位置;若所述第二触控操作位于所述触摸屏的第一侧屏,将所述终端的第一应用程序和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图标重新在所述触摸屏的第一侧屏进行排序;若所述第二触控操作位于所述触摸屏的第二侧屏,将所述终端的第一应用程序和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图标重新在所述触摸屏的第二侧屏进行排序。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统计所述终端的第一应用程序和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图标在所述触摸屏的第一侧屏的总数;若所述总数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在所述第一侧屏的一边生成滚动条;若所述总数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维持所述第一侧屏的状态;或者,统计所述终端的第一应用程序和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图标在所述触摸屏的第二侧屏的总数;若所述总数大于第三预设阈值时,在所述第二侧屏的一边生成滚动条;若所述总数小于第三预设阈值时,维持所述第二侧屏的状态。

可选地,所述在检测到触摸屏的无效触摸区存在第一触控操作时,统计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总次数,包括:在检测到触摸屏的无效触摸区存在第一触控操作时,判断所述第一触控操作是否匹配预设触控操作;若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匹配预设触控操作,统计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当前总次数;若所述第一触控操作未匹配预设触控操作,统计第一触控操作的历史总次数。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触摸屏防误操作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统计模块,用于在检测到触摸屏的无效触摸区存在第一触控操作时,统计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总次数;所述触摸屏包括无效触摸区和第一有效触摸区;响应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总次数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时,不响应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切换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总次数高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将所述无效触摸区切换至第二有效触摸区。

可选地,所述无效触摸区承载终端的至少一个第一应用程序的图标,所述第一有效触摸区承载终端的至少一个第二应用程序的图标;所述切换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总次数高于预设阈值时,将所述无效触摸区切换至第二有效触摸区,并且将所述终端的第一应用程序和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图标重新在所述第一有效触摸区和所述第二有效触摸区进行排序。

可选地,所述触摸屏分为第一侧屏和第二侧屏;所述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有效触摸区或第二有效触摸区存在第二触控操作时,判断所述第二触控操作位于所述触摸屏的触控位置;第一排序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触控操作位于所述触摸屏的第一侧屏,将所述终端的第一应用程序和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图标重新在所述触摸屏的第一侧屏进行排序;第二排序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触控操作位于所述触摸屏的第二侧屏,将所述终端的第一应用程序和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图标重新在所述触摸屏的第二侧屏进行排序。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统计模块,用于统计所述终端的第一应用程序和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图标在所述触摸屏的第一侧屏的总数;第一生成模块,用于若所述总数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在所述第一侧屏的一边生成滚动条;第一维持模块,用于若所述总数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维持所述第一侧屏的状态;或者,第三统计模块,用于统计所述终端的第一应用程序和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图标在所述触摸屏的第二侧屏的总数;第二生成模块,用于若所述总数大于第三预设阈值时,在所述第二侧屏的一边生成滚动条;第二维持模块,用于若所述总数小于第三预设阈值时,维持所述第二侧屏的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一统计模块包括:检测单元,用于在检测到触摸屏的无效触摸区存在第一触控操作时,判断所述第一触控操作是否匹配预设触控操作;第一统计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匹配预设触控操作,统计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当前总次数;第二统计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触控操作未匹配预设触控操作,统计第一触控操作的历史总次数。

在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用于执行上述的终端触摸屏防误操作方法。

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终端检测到触摸屏的无效触摸区存在第一触控操作时,统计第一触控操作的总次数,当第一触控操作的总次数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未响应触控操作,并且当第一触控操作的总次数高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将无效触摸区切换至第二有效触摸区,因此,一方面,终端能够防止用户在触摸屏进行误操作的,另一方面,其将原无效触摸区切换成第二有效触摸区,从而极大扩展用户操作触摸屏的活动范围,从而提高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触摸屏防误操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触摸屏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触摸屏防误操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又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触摸屏防误操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又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触摸屏防误操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又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触摸屏防误操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触摸屏防误操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触摸屏防误操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a是图7的第一统计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触摸屏防误操作方法,可以在任何合适类型,具有用户交互装置和运算能力的处理器的用户终端中执行,例如台式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其他用户终端中。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触摸屏防误操作装置可以作为其中一个软件或者硬件功能单元,独立设置在上述用户终端中,也可以作为整合在处理器中的其中一个功能模块,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触摸屏防误操作方法。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触摸屏防误操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终端触摸屏防误操作方法包括:

步骤010、在检测到触摸屏的无效触摸区存在第一触控操作时,统计第一触控操作的总次数;

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触摸屏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终端触摸屏10包括无效触摸区101和第一有效触摸区102,其中,无效触摸区101和第一有效触摸区102均分触摸屏10,无效触摸区101设置在触摸屏10的一侧,第一有效触摸区102设置在触摸屏10的另一侧,可选地,无效触摸区101还可以设置在用户正常使用终端手握触摸屏的一侧。无效触摸区101和第一有效触摸区102均承载着不同的应用程序的图标。可选地,承载在无效触摸区101的应用程序的图标可以是用户操作频率较少的应用程序,例如,一些终端自带的系统应用程序图标,并且无效触摸区101还承载着用于显示时间、天气等不用操作的内容。同理,承载在第一有效触摸区102的应用程序的图标可以是用户操作频率较多的应用程序,例如,社交应用程序图标、拨打电话应用程序图标、短信应用程序图标以及等等。

当用户首次在无效触摸区101进行操作时,终端未响应该操作。当用户多次在无效触摸区101进行操作时,终端可以根据预设规则以决定是否响应该操作或者根据该操作触发一些执行事件以完成一定功能。

用户在触摸屏进行第一触控操作,终端检测该第一触控操作的触控点是否位于无效触摸区。当检测到该第一触控操作位于无效触摸区时,终端识别出该第一触控操作,并且获取该第一触控操作的总次数。每次用户在触摸屏进行第一触控操作时,终端均将第一触控操作的当前次数和第一触控操作的历史次数进行累加和存储。下一次在无效触摸区检测到第一触控操作时,终端再次调用上次累加后的总次数加上当前次数,得到当前总次数。例如,用户在无效触摸区进行了5次第一触控操作,终端将该5次的第一触控操作进行存储,在下一次进行触控操作时,终端再次调用5次的第一触控操作,并且累加当前1次的第一触控操作,所以当前总次数是6次。

步骤012、若第一触控操作的总次数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时,不响应第一触控操作;

终端判断到第一触控操作的总次数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时,不响应第一触控操作。其中,设计人员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自行定义第一预设阈值,例如,第一预设阈值可以2次,5次,10次以及等等。

步骤014、若第一触控操作的总次数高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将无效触摸区切换至第二有效触摸区。

终端检测到第一触控操作的总次数高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将无效触摸区切换至第二有效触摸区,因此,第一有效触摸区和第二有效触摸区组成触摸屏的完整触摸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一方面,终端能够防止用户在触摸屏进行误操作的,另一方面,其将原无效触摸区切换成第二有效触摸区,从而极大扩展用户操作触摸屏的活动范围,从而提高用户体验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需要确定第一触控操作是否匹配预设触控操作,方可将第一触控操作作为有效触控操作并且统计第一触控操作的总次数。可选地,如图2所示,步骤010包括:

步骤0101、在检测到触摸屏的无效触摸区存在第一触控操作时,判断第一触控操作是否匹配预设触控操作;

步骤0102、若第一触控操作匹配预设触控操作,统计第一触控操作的当前总次数;

步骤0103、若第一触控操作未匹配预设触控操作,统计第一触控操作的历史总次数。

用户可以在无效触摸区中输入各种表现形态的触控操作,用户可以输入点状的触控操作(用户无意磕碰无效触摸区)、直线状的触控操作(用户无意沿着直线摩擦无效触摸区)、不规则形状的触控操作(用户在无效触摸区的一些无意操作)以及匹配预设触控操作形状的触控操作。

预设触控操作用于判断第一触控操作是否是足以触发终端获取第一触控操作的总次数的,设计者根据业务需求自行设计预设触控操作。例如,预设触控操作可以是“V”字形,“S”字形以及等等。

终端在检测到触摸屏的无效触摸区存在第一触控操作时,判断第一触控操作是否匹配预设触控操作,若第一触控操作匹配预设触控操作,统计第一触控操作的当前总次数,若第一触控操作未匹配预设触控操作,统计第一触控操作的历史总次数。此处的当前总次数等于历史总次数加上当前次数,例如,用户需要进行6次有效的第一触控操作方可触发终端将无效触摸区切换成第二有效触摸区,在进行第6次触摸时,当终端检测到第一触控操作匹配预设触控操作,则第一触控操作的当前总次数为5+1=6次。当第一触控操作未匹配预设触控操作,统计第一触控操作的历史总次数,此处的历史总次数为5次。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效触摸区承载终端的至少一个第一应用程序的图标,第一有效触摸区承载终端的至少一个第二应用程序的图标。此处的承载可以理解为终端分别在无效触摸区或第一有效触摸区加载各个应用程序,并且使各个应用程序的图标分别悬浮于无效触摸区或第一有效触摸区。值得注意的是:至少一个第一应用程序或第二应用程序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应用程序,此处的“第一”只是用于区分第二应用程序的“第二”,并不用于对第一应用程序进行限制。例如,第一应用程序可以是天气应用程序,可以是文件管理应用程序。第二应用程序可以是社交应用程序,可以是新闻应用程序。

本实施例与上述各个实施例的区别点在于:步骤014包括:若第一触控操作的总次数高于预设阈值时,将无效触摸区切换至第二有效触摸区,并且将终端的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的图标重新在第一有效触摸区和第二有效触摸区进行排序。

终端将无效触摸区切换成第二有效触摸区之后,第二有效触摸区和第一有效触摸区组成触摸屏的完整触摸区域,为了更好的方便用户使用触摸区域的各个第一应用程序或第二应用程序的图标,终端将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的图标重新在第一有效触摸区和第二有效触摸区进行排序。即:终端可以将第一应用程序的图标在第一有效触摸区进行排序,将第二应用程序的图标在第二有效触摸区进行排序;或者,还可以将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的图标作为整体,按照预设规则,分别在第一有效触摸区和第二有效触摸区进行排序。因此,终端能够扩展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触摸范围。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的触摸屏还可以分为第一侧屏和第二侧屏,终端可以结合用户单手操作的需要,将应用程序的图标呈现在不同的侧屏区域中,以便用户单手操作应用程序。可选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和上述各个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

该终端触摸屏防误操作方法还包括:

步骤016、在检测到第一有效触摸区或第二有效触摸区存在第二触控操作时,判断第二触控操作位于触摸屏的触控位置;

步骤018、若第二触控操作位于触摸屏的第一侧屏,将终端的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的图标重新在触摸屏的第一侧屏进行排序;

步骤020、若第二触控操作位于触摸屏的第二侧屏,将终端的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的图标重新在触摸屏的第二侧屏进行排序。

第一侧屏和第二侧屏的区域纵贯第一有效触摸区和第二有效触摸区,并且均分触摸屏的显示区域。

为了方便用户单手操作触摸屏,终端在检测到第一有效触摸区或第二有效触摸区存在第二触控操作时,判断第二触控操作位于触摸屏的触控位置,若第二触控操作位于触摸屏的第一侧屏,将终端的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的图标重新在触摸屏的第一侧屏进行排序,若第二触控操作位于触摸屏的第二侧屏,将终端的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的图标重新在触摸屏的第二侧屏进行排序。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能够很方便地单手操作终端的各个应用程序。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应用程序或第二应用程序的图标数量繁多时,为了方便用户单手操作终端的第一应用程序或第二应用程序,如图4所示,图4所示的实施例与上述各个实施例区别点在于,该终端触摸屏防误操作方法还包括:

步骤022、统计终端的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的图标在触摸屏的第一侧屏的总数;

步骤024、若总数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在第一侧屏的一边生成滚动条;

步骤026、若总数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维持第一侧屏的状态;

或者,可选地,如图5所示,图5所示的实施例与上述各个实施例区别点在于,该终端触摸屏防误操作方法还包括:

步骤028、统计终端的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的图标在触摸屏的第二侧屏的总数;

步骤030、若总数大于第三预设阈值时,在第二侧屏的一边生成滚动条;

步骤032、若总数小于第三预设阈值时,维持所述第二侧屏的状态。

用户可以拖动第一侧屏的滚动条或者第二侧屏的滚动条,以便全面浏览位于第一侧屏的各个第一应用程序或第二应用程序,或者位于第二侧屏的各个第一应用程序或第二应用程序,从而进一步方便用户在单手操作终端时便于浏览各个应用程序。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触摸屏防误操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终端触摸屏防误操作装置60包括第一统计模块601、响应模块602及切换模块603。第一统计模块601用于在检测到触摸屏的无效触摸区存在第一触控操作时,统计第一触控操作的总次数;触摸屏包括无效触摸区和第一有效触摸区;响应模块602用于若第一触控操作的总次数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时,不响应第一触控操作;切换模块603用于若第一触控操作的总次数高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将无效触摸区切换至第二有效触摸区。

由于装置实施例和方法实施例是基于同一构思,在内容不互相冲突的前提下,装置实施例的内容可以引用方法实施例的,在此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一方面,终端能够防止用户在触摸屏进行误操作的,另一方面,其将原无效触摸区切换成第二有效触摸区,从而极大扩展用户操作触摸屏的活动范围,从而提高用户体验感。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触摸屏防误操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终端触摸屏防误操作装置70包括第一统计模块701、响应模块702及切换模块703。第一统计模块701用于在检测到触摸屏的无效触摸区存在第一触控操作时,统计第一触控操作的总次数;触摸屏包括无效触摸区和第一有效触摸区;响应模块702用于若第一触控操作的总次数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时,不响应第一触控操作;切换模块703用于若第一触控操作的总次数高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将无效触摸区切换至第二有效触摸区。

可选地,无效触摸区承载终端的至少一个第一应用程序的图标,第一有效触摸区承载终端的至少一个第二应用程序的图标。切换模块703具体用于:若第一触控操作的总次数高于预设阈值时,将无效触摸区切换至第二有效触摸区,并且将终端的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的图标重新在第一有效触摸区和第二有效触摸区进行排序。

可选地,触摸屏分为第一侧屏和第二侧屏;该终端触摸屏防误操作装置70还包括检测模块704、第一排序模块705及第二排序模块706。检测模块704用于在检测到第一有效触摸区或第二有效触摸区存在第二触控操作时,判断第二触控操作位于触摸屏的触控位置。第一排序模块705用于若第二触控操作位于触摸屏的第一侧屏,将终端的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的图标重新在触摸屏的第一侧屏进行排序。第二排序模块706用于若第二触控操作位于触摸屏的第二侧屏,将终端的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的图标重新在触摸屏的第二侧屏进行排序。

可选地,该终端触摸屏防误操作装置70还包括第二统计模块707、第一生成模块708及第一维持模块709。第二统计模块707用于统计终端的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的图标在触摸屏的第一侧屏的总数;第一生成模块708用于若总数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在第一侧屏的一边生成滚动条;第一维持模块709用于若总数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维持第一侧屏的状态。

可选地,该终端触摸屏防误操作装置70还包括第三统计模块710、第二生成模块711及第二维持模块712。第三统计模块710用于统计终端的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的图标在触摸屏的第二侧屏的总数;第二生成模块711用于若总数大于第三预设阈值时,在第二侧屏的一边生成滚动条;第二维持模块712用于若总数小于第三预设阈值时,维持所述第二侧屏的状态。

可选地,如图7a所示,第一统计模块701包括检测单元7011、第一统计单元7012及第二统计单元7013。检测单元7011用于在检测到触摸屏的无效触摸区存在第一触控操作时,判断第一触控操作是否匹配预设触控操作;第一统计单元7012用于若第一触控操作匹配预设触控操作,统计第一触控操作的当前总次数;第二统计单元7013用于若第一触控操作未匹配预设触控操作,统计第一触控操作的历史总次数。

由于装置实施例和方法实施例是基于同一构思,在内容不互相冲突的前提下,装置实施例的内容可以引用方法实施例的,在此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一方面,终端能够防止用户在触摸屏进行误操作的,另一方面,其将原无效触摸区切换成第二有效触摸区,从而极大扩展用户操作触摸屏的活动范围,从而提高用户体验感。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电子设备8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01以及存储器802。其中,图8中以一个处理器801为例。

处理器801和存储器802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8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802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终端触摸屏防误操作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附图6、图7及图7a所述的各个模块或单元)。处理器8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802中的非易失性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视频进度调节装置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终端触摸屏防误操作方法以及上述装置实施例的各个模块和单元的功能。

存储器8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80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8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处理器801。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所述程序指令/模块存储在所述存储器802中,当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801执行时,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视频进度调节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1至图5所示的各个步骤;也可实现附图6、图7及图7a所述的各个模块和单元的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80以多种形式存在,在执行以上描述的执行以上描述的图1至图5所示的各个步骤;也可实现附图6、图7及图7a所述的各个模块和单元的功能时,上述电子设备80包括但不限于:

(1)移动通信设备:这类设备的特点是具备移动通信功能,并且以提供话音、数据通信为主要目标。这类终端包括:智能手机(例如iPhone)、多媒体手机、功能性手机,以及低端手机等。

(2)超移动个人计算机设备:这类设备属于个人计算机的范畴,有计算和处理功能,一般也具备移动上网特性。这类终端包括:PDA、MID和UMPC设备等,例如iPad。

(3)便携式娱乐设备:这类设备可以显示和播放视频内容,一般也具备移动上网特性。该类设备包括:视频播放器,掌上游戏机,以及智能玩具和便携式车载导航设备。

(4)其他具有视频播放功能和上网功能的电子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例如图8中的一个处理器801,可使得上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触摸屏防误操作方法,例如,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触摸屏防误操作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1至图5所示的各个步骤;也可实现附图6、图7及图7a所述的各个模块和单元的功能。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或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直至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