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触摸屏传感器双膜自动定位压紧贴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3003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容触摸屏传感器双膜自动定位压紧贴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子产品生产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容触摸屏传感器双膜自动定位压紧贴合装置。



背景技术:

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电脑、电视、平板等)显示屏是一种将一定的电子文件通过特定的传输设备仪器显示到屏幕上再反射到人眼的的一种显示设备,现主要有TFT液晶显示屏、UFB液晶显示屏、STN屏幕、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面板(AMOLED)等。

目前大多数显示屏采用多层叠加来实现功能,例如:玻璃盖板(COVER)与光学胶(OCA)、LCD显示模组(LCM)的贴合组装。

LCM(LCD Module)即LCD显示模组、液晶模块,是指将液晶显示器件,连接件,控制与驱动等外围电路,PCB电路板,背光源,结构件等装配在一起的组件。

OCA光学胶是重要触摸屏的原材料之一。是将光学压克力胶做成无基材,然后在上下底层,再各贴合一层离型薄膜,是一种无基体材料的双面贴合胶带。它是触控屏之最佳胶粘剂。其优点是清澈度、高透光性(全光穿透率>99%)、高黏着力、高耐候、耐水性、耐高温、抗紫外线,受控制的厚度,提供均匀的间距,长时间使用不会产生黄化 ( 黄变 )、剥离及变质的问题。

在显示屏多层叠加的组装过程中,由于每一层的功能以及布线方式都是固定唯一设定,对贴合的精准度要求较高;而且贴合时不能产生气泡。传统做法是人工对四周十字角标,然后进行穿孔贴合,然后再人工用滚轮进行贴合排气泡,如此操作繁琐,生产效率低下,而且精度不高,次品率高,严重制约着生产的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电容触摸屏传感器双膜自动定位压紧贴合装置,自动实现双膜找准定位,自动实现双膜贴合操作,操作简单可靠,贴合对准精度高,次品率低,大大提高了显示屏膜的自动化生产。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容触摸屏传感器双膜自动定位压紧贴合装置,它包括底座(1)以及设置在底座(1)上方形成密闭空间的保护壳(2),所述底座(1)的工作台上分别设置有上层膜贴合组件(6)和下层膜贴合组件(7);上层膜贴合组件(6)处在水平下侧且可水平横向移动到下层膜贴合组件(7)的下方;下层膜贴合组件(7)可实现绕水平轴自由翻转;所述上层膜贴合组件(6)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显示屏膜的上层膜吸附板(61)以及配套设置的气压负压供给设备;所述下层膜贴合组件(7)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显示屏膜的下层膜吸附板(71)以及配套设置的气压负压供给设备;

所述上层膜吸附板(61)表面设置有气孔,且吸附板中空并连接到气压负压供给设备;下方设置有支撑板(62),支撑板(62)的右侧设置有辊轮支架(63)且辊轮支架(63)上设置有辊轮(64),辊轮支架(63)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撑起辊轮支架(63)的伸缩杆(65);支撑板(62)和辊轮支架(63)均设置在下方的上层膜贴合底座(66)上;

所述下层膜吸附板(71)表面设置有气孔,且吸附板中空并连接到气压负压供给设备;下层膜吸附板(71)两侧通过下层支架(72)固定,且下层支架(72)上设置有水平纵向吸附板导轨(73),且吸附板导轨(73)上方配合设置有水平驱动(74),水平驱动(74)与下层支架(72)上设置的翻转电机(75)相连,翻转电机(75)设置在下层支架(72)的连接轴末端;

所述底座(1)的前方设置有启停按键(10),保护壳(2)的侧壁上设置有控制面板(9)。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壳(2)的上方设置有用于校准上层膜(1001)和下层膜(1002)上十字角标的抓标探头(4),且抓标探头(4)通过探头支架(3)固定在保护壳(2)的顶部。

进一步的,保护壳(2)的上方设置的抓标探头(4)分为两组,第一抓标探头(41)、第二抓标探头(42)用于校准上层膜吸附板(61)上吸附的上层膜(1001);第三抓标探头(43)、第四抓标探头(44)用于校准下层膜吸附板(71)上吸附的下层膜(1002)。

进一步的,第一抓标探头(41)设置在靠近上层膜(1001)的前端左侧;第二抓标探头(42)与第一抓标探头(41)形成对角,设置在靠近上层膜(1001)的后端右侧;且第三抓标探头(43)设置在靠近下层膜(1002)翻转前的后端左侧;第四抓标探头(44)与第三抓标探头(43)形成对角,设置在靠近下层膜(1002)的前端右侧;同时,当下层膜(1002)随着下层膜吸附板(71)翻转180度后,第三抓标探头(43)的位置数据与第一抓标探头(41)的位置数据对应,第四抓标探头(44)的位置数据与第二抓标探头(42)的位置数据对应。

进一步的,在所述保护壳(2)的后侧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显示抓标探头(4)位置数据的探头显示屏(5)。

进一步的,探头显示屏(5)设置有多个,分别为第一探头显示屏(51)、第二探头显示屏(52)、第三探头显示屏(53)、第四探头显示屏(54)。

进一步的,上层膜贴合底座(66)通过下侧设置的上层组件驱动丝杆(8)以及丝杆驱动实现水平横向移动到下层膜贴合组件(7)的下方。

进一步的,上层膜贴合底座(66)底侧两边与所述上层组件驱动丝杆(8)平行设置有两组导轨(81);上层组件驱动丝杆(8)处在上层膜贴合底座(66)的底侧中间位置,且上层膜贴合底座(66)活动设置在导轨(81)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保护壳(2)的后侧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显示抓标探头(4)位置数据的上膜抓标监控器(21)和下膜抓标监控器(2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容触摸屏传感器双膜自动定位压紧贴合装置,自动实现双膜找准定位,自动实现双膜贴合操作,操作简单可靠,贴合对准精度高,次品率低,大大提高了显示屏膜的自动化生产。

1、通过抓标探头分别对吸附板上的显示屏膜进行位置校准,并使下层膜与上层膜在水平位置平齐,通过下层膜贴合组件上的吸附板导轨、水平驱动实现与下层膜贴合组件上的上层膜对准平齐。

2、通过水平驱动与下层支架上设置的翻转电机相连,翻转电机设置在下层支架的连接轴末端,从而实现下层膜翻转后与上侧膜位置的对准贴合,位置完全贴合。

3、上层膜吸附板、和下层膜吸附板表面设置有气孔,内部中空,采用完全负压的方式对其上放置的上层膜、下层膜进行固定,固定效果显著;柔性固定不会损伤上层膜和下层膜,而且控制方便。

4、通过辊轮支架、辊轮,以及辊轮支架下方设置的用于撑起辊轮支架的伸缩杆,实现贴合后的上下膜压紧以及排气泡操作,简单实用,而且不损伤膜表面,贴合牢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本发明主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工作示意图。

图6为图5中主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主视示意图。

图9为驱动组件实现双膜贴合操作时结构状态图。

图10为图8中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D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底座;2、保护壳;21、上膜抓标监控器;22、下膜抓标监控器;3、探头支架;4、抓标探头;41、第一抓标探头;42、第二抓标探头;43、第三抓标探头;44、第四抓标探头;5、探头显示屏;51、第一探头显示屏;52、第二探头显示屏;53、第三探头显示屏;54、第四探头显示屏;

6、上层膜贴合组件;61、上层膜吸附板;62、支撑板;63、辊轮支架;64、辊轮;65、伸缩杆;66、上层膜贴合底座;

7、下层膜贴合组件;71、下层膜吸附板;72、下层支架;73、吸附板导轨;74、水平驱动;75、翻转电机;8、上层组件驱动丝杆;81、导轨;9、控制面板;10、启停按键;1001、上层膜;1011、侧边;1002、下层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11所示,本发明的具体结构为:一种电容触摸屏传感器双膜自动定位压紧贴合装置,它包括底座1以及设置在底座1上方形成密闭空间的保护壳2,所述底座1的工作台上分别设置有上层膜贴合组件6和下层膜贴合组件7;上层膜贴合组件6处在水平下侧且可水平横向移动到下层膜贴合组件7的下方;下层膜贴合组件7可实现绕水平轴自由翻转;所述上层膜贴合组件6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显示屏膜的上层膜吸附板61以及配套设置的气压负压供给设备;所述下层膜贴合组件7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显示屏膜的下层膜吸附板71以及配套设置的气压负压供给设备;

所述上层膜吸附板61表面设置有气孔,且吸附板中空并连接到气压负压供给设备;下方设置有支撑板62,支撑板62的右侧设置有辊轮支架63且辊轮支架63上设置有辊轮64,辊轮支架63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撑起辊轮支架63的伸缩杆65;支撑板62和辊轮支架63均设置在下方的上层膜贴合底座66上;

所述下层膜吸附板71表面设置有气孔,且吸附板中空并连接到气压负压供给设备;下层膜吸附板71两侧通过下层支架72固定,且下层支架72上设置有水平纵向吸附板导轨73,且吸附板导轨73上方配合设置有水平驱动74,水平驱动74与下层支架72上设置的翻转电机75相连,翻转电机75设置在下层支架72的连接轴末端;

所述底座1的前方设置有启停按键10,保护壳2的侧壁上设置有控制面板9。

优选的,所述保护壳2的上方设置有用于校准上层膜1001和下层膜1002上十字角标的抓标探头4,且抓标探头4通过探头支架3固定在保护壳2的顶部。

优选的,保护壳2的上方设置的抓标探头4分为两组,第一抓标探头41、第二抓标探头42用于校准上层膜吸附板61上吸附的上层膜1001;第三抓标探头43、第四抓标探头44用于校准下层膜吸附板71上吸附的下层膜1002。

优选的,第一抓标探头41设置在靠近上层膜1001的前端左侧;第二抓标探头42与第一抓标探头41形成对角,设置在靠近上层膜1001的后端右侧;且第三抓标探头43设置在靠近下层膜1002翻转前的后端左侧;第四抓标探头44与第三抓标探头43形成对角,设置在靠近下层膜1002的前端右侧;同时,当下层膜1002随着下层膜吸附板71翻转180度后,第三抓标探头43的位置数据与第一抓标探头41的位置数据对应,第四抓标探头44的位置数据与第二抓标探头42的位置数据对应。

优选的,在所述保护壳2的后侧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显示抓标探头4位置数据的探头显示屏5。

优选的,探头显示屏5设置有多个,分别为第一探头显示屏51、第二探头显示屏52、第三探头显示屏53、第四探头显示屏54。

优选的,上层膜贴合底座66通过下侧设置的上层组件驱动丝杆8以及丝杆驱动实现水平横向移动到下层膜贴合组件7的下方。

优选的,上层膜贴合底座66底侧两边与所述上层组件驱动丝杆8平行设置有两组导轨81;上层组件驱动丝杆8处在上层膜贴合底座66的底侧中间位置,且上层膜贴合底座66活动设置在导轨81上。

优选的,在所述保护壳2的后侧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显示抓标探头4位置数据的上膜抓标监控器21和下膜抓标监控器22。其用于控制抓标探头的具体抓标操作运算。

具体使用时,如图5-图7所示,第一抓标探头41、第二抓标探头42用于校准上层膜吸附板61上吸附的上层膜1001;第三抓标探头43、第四抓标探头44用于校准下层膜吸附板71上吸附的下层膜1002;第一抓标探头41设置在靠近上层膜1001的前端左侧;第二抓标探头42与第一抓标探头41形成对角,设置在靠近上层膜1001的后端右侧;且第三抓标探头43设置在靠近下层膜1002翻转前的后端左侧;第四抓标探头44与第三抓标探头43形成对角,设置在靠近下层膜1002的前端右侧。

如图8-图11,当下层膜1002随着下层膜吸附板71翻转180度后,第三抓标探头43的位置数据与第一抓标探头41的位置数据对应,第四抓标探头44的位置数据与第二抓标探头42的位置数据对应;如此在当上层膜贴合组件6水平横向移动到下层膜贴合组件7的下方时,下层膜1002与上层膜1001的位置是对齐的。

即满足:第一抓标探头41检测的上层膜1001上的十字角标与第三抓标探头43检测的下层膜1002上的十字角标位置对齐,第二抓标探头42检测的上层膜1001上的十字角标与第四抓标探头44检测的下层膜1002上的十字角标位置对齐。如此即实现了上下两层膜的精准对齐操作。

第一探头显示屏51、第二探头显示屏52、第三探头显示屏53和第四探头显示屏54,用于分别显示第一抓标探头41、第二抓标探头42、第三抓标探头43和第四抓标探头44的十字角标对准情况,供操作者检测。

并且,上层膜1001在放置在上层膜吸附板61上时,上层膜1001右侧的侧边1011盖在了辊轮64上,具体见图8、图10所示。

以上对准操作均是由系统自动完成,人工只需按要求摆放上下两层膜即可。

完成抓标、对标操作后,如图8-图11,下层膜1002随着下层膜吸附板71翻转180度,上层膜贴合组件6水平横向移动到下层膜贴合组件7的下方后,下层膜1002与上层膜1001的位置对齐后停止。

然后,启动伸缩杆65顶起辊轮支架63,使辊轮64滚动接触顶住上层膜1001的侧边1011;随后驱动上层膜贴合组件6向左复位移动,如此辊轮64即实现在上层膜1001的底侧进行了类似于刮压的操作,如图11所示,将吸附在上层膜吸附板61上的上层膜1001从上层膜吸附板61上刮掉,同时将上层膜1001与对齐的下层膜1002压紧贴合。

完成以上操作后,上层膜贴合组件6退出下层膜贴合组件7的下方并复位,待下一次操作;下层膜贴合组件7的下层膜吸附板71翻转180度进行复位,将完成膜贴合的上下两层膜带到正上方,停掉气压负压,取下完成膜贴合的显示屏膜即可。

连续生产过程中,重复以上操作。

文中关于气压负压的供给以及连接系统关系作了省略,其存在多种解决方式,不一一列出,只要能实现本发明点即可;而且如何实现是本领域技术员能够实现的。关于电控以及驱动等,也作了省略描述,其非本发明的技术点所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