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33052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加工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行考虑了机床中所使用的切削工具的寿命的切削条件的导出或该切削工具的寿命管理的加工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如果使用一切削工具对被切削材料进行加工,那么所述切削工具的刀尖会逐渐地磨耗,根据其磨耗程度,加工面的面精度会逐渐地劣化,此外,逐渐变得无法获得稳定的尺寸精度。而且,在加工面的面精度超出极限地劣化或者尺寸精度超出极限地变得不稳定的情况下,操作员判断该切削工具已达到寿命,并将该切削工具更换为新的切削工具,从而继续所述加工。

这种关于寿命的判断除了可基于所述加工面的面精度或尺寸精度进行以外,还可基于切削时作用于机床的负载或切削音等进行,但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操作员通过长年的经验培养出的感觉,存在无法定量地进行判断的问题。因此,如果操作员判断失误而继续使用超过寿命的切削工具,那么切削工具的刀尖会缺损从而工件或切削工具本身出现损伤,此外,在机械负载超过极限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引起机床出现损伤的事态。因此,通常,操作员需要一直留意机床,为了避免危险,需要在切削工具达到真正寿命之前,对其寿命留有某种程度的富余而提前进行工具更换。

因此,以往提出过一种工具寿命管理装置(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该工具寿命管理装置构成为基于由机床执行的nc(numericalcontrol,数字控制)程序,通过该nc程序的执行来累计各切削工具被使用的次数,对于其累计使用次数超过预先设定的最大值的切削工具,判断为该切削工具已达到寿命。

该工具寿命管理装置能够不依赖于操作员的感觉而定量地对切削工具的寿命进行判断,从而能够进行固定的无偏差的判断。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2165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在使用机床的切削加工领域,一直要求加工的高效化,就该高效化的一方面来说,要求以高切削速度进行加工的高效切削。而且,认为在这种高切削速度下的加工中,切削工具的寿命由与切削加工时的刀尖温度相应的扩散磨耗支配,且认为在工具寿命t与刀尖温度θ之间,以下数学等式成立。

θ·tnt=ct

其中,nt及ct是与工具材质及被切削材料(的材质)相应的常数。

此外,已知切削温度θ与切削速度v具有以下关系。

θ∝vm

其中,m为切削速度v对切削温度θ造成的影响系数。

而且,根据上述工具寿命t与刀尖温度θ的关系式、及切削温度θ与切削速度v的关系式推导出下式。

v·tn=c

其中,n及c是与工具材质及被切削材料(的材质)相应的系数。

该数学等式作为泰勒(taylor)寿命方程式而为人所知。

由该寿命方程式可知,工具寿命依赖于切削速度,为了获得所需的寿命时间,存在适合于该所需的寿命时间的切削速度。因此,在为了抑制工具所需的成本或者避免因工具更换导致加工时间变长而想要尽可能地不更换工具而进行连续加工的情况下,必须了解这种与加工时间(至达到工具寿命为止的加工时间)相应的切削速度。

此外,由所述工具寿命t与刀尖温度θ的关系式可知,切削工具的寿命依赖于工具材质及被切削材料。因此,为了定量且准确地判定切削工具的寿命,必须进行至少考虑了工具材质及被切削材料的判定。

然而,在所述以往的工具寿命管理装置中,对于工具材质及被切削材料并未作任何考虑,因此,无法准确地判定切削工具的寿命。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导出如确保所希望的加工时间那样的切削速度的加工管理装置,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至少考虑了工具材质及被切削材料的准确的寿命判定的加工管理装置。

[解决问题的手段]

用来达成所述目的的本发明涉及以下态样的加工管理装置。

(第1态样)

第1态样的加工管理装置构成为包括:

工具信息存储部,存储着机床中所使用的各切削工具的相关信息且与至少包含被切削材料及所述切削工具的材质的寿命影响因素相应的以下寿命方程式中的系数n及系数c;以及

适合切削速度运算部,执行加工条件受理处理、系数识别处理、以及切削速度运算处理,所述加工条件受理处理是受理所述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及希望切削时间的相关信息作为任意设定的加工条件,所述系数识别处理是基于所受理的所述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并参照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而识别与该寿命影响因素相应的所述系数n及系数c,所述切削速度运算处理是基于识别出的系数n及系数c按照以下的寿命方程式算出适合于所述希望切削时间的切削速度;

v·tn=c

其中,v为切削速度,t为寿命时间、n及c为系数。

根据该加工管理装置,作为上文中所述的泰勒寿命方程式的上式的系数n及系数c且与至少包含被切削材料及切削工具的材质的寿命影响因素相应的系数n及系数c以与对应的寿命影响因素建立关联的状态存储在工具信息存储部。与该寿命影响因素相应的系数n及系数c是预先通过试加工等经验性手法而获得的系数,至少针对有可能在该机床进行加工的被切削材料、及该机床中所使用的工具(材质)预先取得并存储在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

而且,如果将作为任意设定的加工条件的至少包含被切削材料及切削工具的材质的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以及希望切削时间的相关信息输入到所述适合切削速度运算部,那么所述适合切削速度运算部执行受理所输入的寿命影响因素及希望切削时间的相关信息的加工条件受理处理,随后,执行基于所受理的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并参照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而识别与该寿命影响因素相应的所述系数n及系数c的系数识别处理。

然后,适合切削速度运算部执行切削速度运算处理,该切削速度运算处理是基于识别出的系数n及系数c,按照所述寿命方程式,即依照下式算出适合于所述希望切削时间的切削速度。

va=c/tan

此处,ta为希望切削时间,va为适合于希望切削时间的切削速度。

如上所述,根据该加工管理装置,操作员当利用指定的切削工具对指定的被切削材料进行加工时,通过输入至少包含这些被切削材料及切削工具的材质的相关信息的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以及所希望的切削时间,能够获得适合于该所希望的切削时间的切削速度的相关信息。因此,操作员在想要抑制工具所需的成本或者避免因工具更换导致加工时间变长等而尽可能地不更换工具而进行连续加工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获得这种与切削时间(至达到工具寿命为止的切削时间)相应的切削速度。

另外,在该第1态样中,如上文所述那样,所述寿命影响因素中至少包含被切削材料及切削工具的材质,但当然除这些因素以外也可以包含其他因素。

(第2态样)

第2态样的加工管理装置是在所述第1态样的加工管理装置中;

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构成为存储与除包含所述被切削材料及切削工具的材质以外还至少包含所述切削工具的进给量、切口宽度及切口深度中的任一者的寿命影响因素相应的所述系数n及系数c;

所述适合切削速度运算部构成为在所述加工条件受理处理中受理所述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及希望切削时间的相关信息作为任意设定的加工条件,进而,构成为在所述系数识别处理中基于所受理的所述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并参照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而识别与该寿命影响因素相应的所述系数n及系数c。

因为例如在切削工具为立铣刀的情况下会产生空转时间,所以切削时的所述切削工具的刀尖温度根据切口宽度而产生差异。因此,即使是被切削材料及切削工具相同的加工,根据其切口宽度不同,该切削工具的磨耗状态也会产生差别,此外,成为寿命的时间也会产生差别。此外,关于切削工具的进给量或切口深度,根据进给量或切口深度不同也经常在切削工具的磨耗状态上产生差别,此外,成为寿命的时间也会产生差别。

因此,将与除包含所述被切削材料及切削工具的材质以外还至少包含所述切削工具的进给量、切口宽度及切口深度中的任一者的寿命影响因素相应的系数n及系数c存储在工具信息存储部,且在适合切削速度运算部中,使用这种与寿命影响因素相应的系数n及系数c,算出适合于所述希望切削时间的切削速度,由此,能够导出如所述希望切削时间处于考虑了切削工具的进给量或切口宽度、切口深度的准确的寿命时间内那样的适当的切削速度。

另外,在该第2态样中,如上文所述那样,所述寿命影响因素中除包含所述被切削材料及切削工具的材质以外,还至少包含所述切削工具的进给量、切口宽度及切口深度中的任一者,但当然除这些因素以外也可以包含其他因素。

(第3态样)

第3态样的加工管理装置是在所述第1或第2态样的加工管理装置中;

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构成为还存储对各切削工具设定的工具寿命的相关修正系数;

所述适合切削速度运算部构成为在所述系数识别处理中,进而从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识别对应的切削工具的相关修正系数,并且构成为在所述切削速度运算处理中,基于识别出的系数n及系数c以及修正系数,按照所述寿命方程式算出适合于所述希望切削时间的切削速度。

在以此方式构成的加工管理装置中,在适合切削速度运算部,使用存储在工具信息存储部的修正系数对所述希望切削时间进行修正,并基于经修正的希望切削时间算出与其适合的切削速度。例如,适合切削速度va是利用下式算出。

va=c/(ta·k)n

此处,ta为希望切削时间,va为适合于希望切削时间ta的切削速度,k为任意设定的修正系数。

存在如下情况,即,操作员在判定切削工具的寿命时,在使用指定的被切削材料及切削工具或者除这些因素以外还以指定的进给量、切口宽度或切口深度进行加工的情况下,根据经验性见解而判断为也可以稍微延长看作寿命的时间或者相反地稍微缩短该时间更优选。因此,为了灵活地应对这种操作员的判断,而使用所述修正系数对希望切削时间、即看作寿命的切削时间进行修正。

(第4态样)

第4态样的加工管理装置构成为包括:

工具信息存储部,存储着机床中所使用的各切削工具的相关信息且与至少包含被切削材料及所述切削工具的材质的寿命影响因素相应的以下的寿命方程式中的系数n及系数c;

余命信息存储部,存储着所述各切削工具的余命的相关信息;以及

余命信息更新部,执行初始值设定处理,并且执行系数识别处理以及更新处理,所述初始值设定处理是受理表示各切削工具为新品的信息,并将存储在所述余命信息存储部的各切削工具的余命信息设定为初始值,所述系数识别处理是分别识别在所述机床中执行的实际切削加工中的所述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以及实际切削速度及该实际切削速度下的实际切削时间的相关信息,基于识别出的所述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并参照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而识别与该寿命影响因素相应的所述系数n及系数c,所述更新处理是基于所获得的各切削工具的实际切削速度、实际切削时间、系数n及系数c,识别因所述实际切削加工而导致对应的各切削工具的寿命被消耗的比率,并基于所识别的寿命消耗比率,针对相对应的各切削工具更新存储在所述余命信息存储部的余命信息;

v·tn=c

其中,v为切削速度,t为寿命时间,n及c为系数。

根据该加工管理装置,与上文所述同样地,在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中,所述泰勒寿命方程式中的系数n及系数c且与至少包含被切削材料及切削工具的材质的寿命影响因素相应的系数n及系数c以与对应的寿命影响因素建立关联的状态存储。该与寿命影响因素相应的系数n及系数c是通过预先试加工等经验性手法而获得,且至少针对有可能在该机床中进行加工的被切削材料、及该机床中所使用的工具(材质)预先取得并存储在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

此外,在所述余命信息存储部存储所述各切削工具的余命的相关信息。余命信息是表示各切削工具的余命的信息,例如,可表示为如下数值:将切削工具的新品时的余命设为“1.0”,因实际切削加工导致的寿命消耗量逐渐减少,当该切削工具达到寿命时,其余命变为“0”。这样一来,在此情况下,表示各切削工具的余命的信息可以理解为“余命率”,寿命消耗量可以理解为寿命消耗率(或余命消耗率)。

然后,所述余命信息更新部执行初始值设定处理,该初始值设定处理是受理表示各切削工具为新品的信息,并将存储在所述余命信息存储部的各切削工具的余命信息设定为初始值。切削工具为新品的信息例如是操作员从外部输入。

此外,余命信息更新部分别识别在所述机床中执行的实际切削加工中的所述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实际切削速度及该实际切削速度下的切削时间,基于识别出的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并参照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而识别与该寿命影响因素对应的所述系数n及系数c(系数识别处理)。

另外,关于实际切削加工中的所述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即,至少包含被切削材料及各切削工具的材质的信息),例如能够从操作员进行的外部输入受理并识别这些信息,或者,将根据该加工用nc程序中所记载的代码解释的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从执行该nc程序的nc装置受理并识别。此外,关于实际切削速度及该实际切削速度下的实际切削时间,能够从执行所述nc程序的nc装置受理并识别这些信息。

接着,余命信息更新部执行更新处理,该更新处理是基于所获得的各切削工具的实际切削速度、实际切削时间、系数n及系数c识别因所述实际切削加工导致对应的各切削工具的寿命被消耗的比率,并基于所识别的寿命消耗比率针对相对应的各切削工具更新存储在所述余命信息存储部的余命信息。

因实际切削加工导致对应的切削工具的寿命被消耗的比率(寿命消耗率)例如在设为在切削速度v1下加工t分钟,且设为在切削速度v1下进行加工时的寿命时间为t1的情况下,以t/t1表示。然后,余命信息更新部以像这样算出的寿命消耗率对存储在所述余命信息存储部的余命信息进行更新,即,通过从存储在余命信息存储部的余命率减去寿命消耗率而更新该余命率。

这样一来,根据该加工管理装置,操作员通过确认存储在所述余命信息存储部的余命信息,能够对各切削工具识别其剩余的余命,从而能够根据其余命状态提前进行工具更换等的准备,并且能够采取迅速的应对措施。此外,能够定量地把握切削工具是否已达到寿命。

另外,在该第4态样中,如上文所述那样,所述寿命影响因素中至少包含被切削材料及切削工具的材质,但当然除这些因素以外也可以包含其他因素。

(第5态样)

第5态样的加工管理装置是在所述第4态样的加工管理装置中;

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构成为存储与除包含所述被切削材料及切削工具的材质以外还至少包含所述切削工具的进给量、切口宽度及切口深度中的任一者的寿命影响因素相应的所述系数n及系数c;

所述余命信息更新部构成为在所述系数识别处理中,分别识别在所述机床中执行的实际切削加工中的所述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以及实际切削速度及该实际切削速度下的实际切削时间的相关信息,基于识别出的所述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并参照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而识别与该寿命影响因素相应的所述系数n及系数c。

如上所述,因为例如在切削工具为立铣刀的情况下会产生空转时间,所以切削时的所述切削工具的刀尖温度根据切口宽度而产生差异。因此,即使是被切削材料及切削工具相同的加工,根据其切口宽度不同该切削工具的磨耗状态也会产生差别,此外,成为寿命的时间也会产生差别。此外,关于切削工具的进给量或切口深度,根据进给量或切口深度的不同也经常会在切削工具的磨耗状态上产生差别,此外,成为寿命的时间也会产生差别。

因此,将与除包含所述被切削材料及切削工具的材质以外还至少包含所述切削工具的进给量、切口宽度及切口深度中的任一者的寿命影响因素相应的系数n及系数c存储在工具信息存储部,余命信息更新部是在系数识别处理中,分别识别在机床中执行的实际切削加工中的所述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实际切削速度及该实际切削速度下的实际切削时间,基于识别出的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并参照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而识别与该寿命影响因素相应的所述系数n及系数c。另外,关于切削工具的进给量、切口宽度或切口深度的识别,可受理操作员进行的外部输入而识别这些因素,或者,可将根据该加工用nc程序中所记载的代码而解释的进给量、切口宽度或切口深度从执行该nc程序的nc装置受理并识别。

由此,在余命信息更新部中,使用与所述寿命影响因素相应的系数n及系数c而算出更准确的寿命消耗率,并将存储在余命信息存储部的余命信息更新为更准确的信息。因此,操作员能够针对各切削工具识别更准确的余命。

另外,在该第5态样中,如上文所述那样,所述寿命影响因素中除包含所述被切削材料及切削工具的材质以外,还至少包含所述切削工具的进给量、切口宽度及切口深度中的任一者,但当然除这些因素以外,也可以包含其他因素。

(第6态样)

第6态样的加工管理装置是在所述第4态样的加工管理装置中;

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构成为至少存储与所述寿命影响因素相应的标准切削速度、标准寿命时间、所述系数n及系数c;

所述余命信息更新部构成为在所述系数识别处理中,分别识别在所述机床中执行的实际切削加工中的所述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以及实际切削速度及该实际切削速度下的实际切削时间的相关信息,基于识别出的所述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并参照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而识别与该寿命影响因素相应的标准切削速度、标准寿命时间及所述系数n,并且构成为在所述更新处理中,基于所获得的各切削工具的实际切削速度、实际切削时间、标准切削速度、标准寿命时间及系数n识别因所述实际切削加工导致对应的各切削工具的寿命被消耗的比率,并基于所识别的寿命消耗比率,针对相对应的各切削工具更新存储在所述余命信息存储部的余命信息。

另外,与所述寿命影响因素相应的标准切削速度及标准寿命时间例如由切削工具制造商提供,标准切削速度是推荐的切削速度,标准寿命时间是以该标准切削速度进行加工的情况下的该切削工具的寿命时间。

在以这种方式构成的加工管理装置中,在所述寿命信息更新部的更新处理中,基于切削工具的实际切削速度、实际切削时间、标准切削速度、标准寿命时间及系数n识别因实际切削加工导致对应的切削工具的寿命被消耗的比率。

此处,如果将标准切削速度设为vs,将以该标准切削速度vs进行加工时的标准寿命时间设为ts,或者将以切削速度v1进行加工时的寿命时间设为t1,那么根据所述泰勒寿命方程式,下式成立。

v1·t1n=vs·tsn=c

通过将该式变形,以切削速度v1进行加工时的寿命时间t1由下式表示。

t1=ts·(vs/v1)1/n

这样一来,在明确标准切削速度vs及标准切削速度vs的情况下,即使在系数c不明确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标准切削速度vs及标准切削速度vs以及系数n算出寿命时间,并使用算出的寿命时间算出所述寿命消耗率。

另外,将实际切削时间设为t的情况下的寿命消耗率t/t1成为

t/t1=t/(ts·(vs/v1)1/n)。

(第7态样)

第7态样的加工管理装置在所述第5态样的加工管理装置中;

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构成为至少存储与所述寿命影响因素相应的标准切削速度、标准寿命时间、所述系数n及系数c;

所述余命信息更新部构成为在所述系数识别处理中,分别识别在所述机床中执行的实际切削加工中的所述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以及实际切削速度及该实际切削速度下的实际切削时间的相关信息,基于识别出的所述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并参照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而识别与该寿命影响因素对应的标准切削速度、标准寿命时间及所述系数n,并且构成为在所述更新处理中,基于所获得的各切削工具的实际切削速度、实际切削时间、标准切削速度、标准寿命时间及系数n识别因所述实际切削加工导致对应的各切削工具的寿命被消耗的比率,并基于所识别的寿命消耗比率,针对相对应的各切削工具更新存储在所述余命信息存储部的余命信息。

在该加工管理装置中,在切削工具的磨耗状态根据其进给量、切口宽度或切口深度而不同的情况下,可获得考虑该情况的更准确的余命信息,并且与所述第6态样同样地,在寿命信息更新部的更新处理中,基于切削工具的实际切削速度、实际切削速度、标准切削速度、标准寿命时间及系数n算出对应的切削工具的寿命消耗率,因此,即使在系数c不明确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使用标准切削速度、标准寿命时间及系数n而算出寿命时间,并且能够使用算出的寿命时间算出寿命消耗率。

(第8态样)

第8态样的加工管理装置是在所述第4或第5态样的加工管理装置中;

还具备温度信息检测装置,该温度信息检测装置取得利用所述切削工具对被切削材料进行切削加工时的切削温度的相关信息;

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构成为还存储与所述系数n及系数c对应的所述切削温度的相关信息;

所述余命信息更新部构成为在所述系数识别处理中,在与实际切削加工对应的系数n及系数c未存储在工具信息存储部的情况下,基于由所述温度信息检测装置取得的车削温度信息并参照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推断与实际切削加工对应的所述系数n及系数c,并使用推断出的系数n及系数c执行所述更新处理。

根据该加工管理装置,例如,在实际切削加工中的与所述寿命影响因素对应的所述系数n及系数c的相关数据未存储在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的情况下,所述余命信息更新部在所述系数识别处理中,基于由所述温度信息检测装置取得的切削温度信息并参照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识别与该切削温度信息相同或近似的切削温度中的系数n及系数c,并将识别出的系数n及系数c推断为与实际切削加工对应的系数n及系数c,使用推断出的系数n及系数c来执行所述的更新处理。这样一来,根据该加工管理装置,即使在与实际切削加工中的被切削材料、或者工具材质对应的所述系数n及系数c的相关数据未存储在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使用实际切削加工中的切削温度信息而算出因实际切削加工导致的寿命消耗率,且能够使用算出的寿命消耗率更新存储在余命信息存储部的余命信息。另外,作为温度信息,除包含温度数据本身以外,还包含间接地表示温度的信息。温度数据可通过利用测温计对切削部附近的温度进行直接测温或者利用红外相机测定切削部或切屑的温度而获得。此外,作为间接地表示温度的信息,例如,包含切屑的颜色数据、即hsv颜色空间中的色调数据或其他颜色空间中的数据,例如,通过取得切屑的色彩图像数据(rgb(red/green/blue,红绿蓝)数据)并将其转换为适当颜色空间的数据而获得。

(第9态样)

第9态样的加工管理装置是在所述第4态样的加工管理装置中;

还包括适合切削速度运算部,该适合切削速度运算部受理所述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及希望切削时间的相关信息作为任意设定的加工条件,基于所受理的所述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并参照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而识别与该寿命影响因素对应的所述系数n及系数c,并且参照所述余命信息存储部识别该切削工具的余命信息,并基于识别出的系数n及系数c以及余命信息,按照所述寿命方程式算出适合于所述希望切削时间的切削速度。

根据该加工管理装置,如果将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及希望切削时间的相关信息作为任意设定的加工条件输入到所述适合切削速度运算部,那么将识别与所输入的寿命影响因素相应的系数n及系数c,并且识别关于该切削工具的余命信息,随后,基于所识别的系数n、系数c及余命信息算出适合于希望切削时间的切削速度。

这样一来,根据该加工管理装置,操作员在利用指定的切削工具对指定的被切削材料进行加工时,通过输入包含这些被切削材料及切削工具的材质的相关信息的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及所希望的切削时间,能够获得适合于所希望的切削时间的切削速度的相关信息。因此,操作员在想要尽可能地不更换工具而进行连续加工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获得与作为这种切削时间、即从该时点起到达到工具寿命为止的切削时间的该切削工具的余命时间相应的切削速度。

(第10态样)

第10态样的加工管理装置是在第5态样的加工管理装置中;

还包括适合切削速度运算部,该适合切削速度运算部受理所述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及希望切削时间的相关信息作为任意设定的加工条件,基于所受理的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并参照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而识别与该寿命影响因素相应的所述系数n及系数c,并且参照所述余命信息存储部识别该切削工具的余命信息,基于识别出的系数n及系数c以及余命信息,按照所述寿命方程式算出适合于所述希望切削时间的切削速度。

根据该加工管理装置,与所述第9态样同样地,通过将所述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及希望切削时间的相关信息作为任意设定的加工条件输入到所述适合切削速度运算部,而识别与其相应的系数n及系数c,并且识别关于该切削工具的余命信息,并基于所识别的系数n、系数c及余命信息算出适合于希望切削时间的切削速度。因此,操作员在利用指定的切削工具对指定的被切削材料进行加工时,通过输入包含这些被切削材料、切削工具的材质的所述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及所希望的切削时间,能够获得适合于该希望切削时间的切削速度的相关信息,在想要尽可能地不更换工具而进行连续加工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获得这种与切削时间、即该切削工具的余命时间相应的切削速度。

(第11态样)

第11态样的加工管理装置是在所述第1或第4态样的加工管理装置中;

还包括工具信息产生部,该工具信息产生部将历史信息与所述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一同至少受理2组,并基于所受理的2组历史信息,按照所述寿命方程式算出与所述寿命影响因素对应的所述系数n及系数c,并将所获得的系数n及系数c与所述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一同存储在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所述历史信息是将利用所设定的切削工具对所设定的被切削材料进行加工直到该切削工具达到寿命为止的期间的切削速度及该切削速度下的切削时间作为一对信息存储。

在该加工管理装置中,首先,将所述2组历史信息、及与其对应的所述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输入到工具信息产生部。然后,在该工具信息产生部中,基于所输入的2组历史信息,按照上文所述的寿命方程式算出与该寿命影响因素对应的系数n及系数c,并将算出的系数n及系数c与该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一同存储在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

这样一来,根据该加工管理装置,在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中未存储与指定的寿命影响因素对应的所述系数n及系数c的相关数据的情况下,通过使用与该寿命影响因素对应的被切削材料及切削工具的实际加工,取得将该切削工具达到寿命为止的期间的切削速度及该切削速度下的切削时间设为一对的历史信息,由此,能够算出与包含该被切削材料及工具材质的寿命影响因素对应的系数n及系数c,通过将算出的系数n及系数c存储在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能够使存储在该工具信息存储部的信息更充实。

(第12态样)

第12态样的加工管理装置是在所述第2或第5态样的加工管理装置中;

包括工具信息产生部,该工具信息产生部将历史信息与所述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一同至少受理2组,并基于所受理的2组历史信息,按照所述寿命方程式算出与所述寿命影响因素对应的所述系数n及系数c,并将所获得的系数n及系数c与所述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一同存储在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所述历史信息是将使用所设定的切削工具且至少对所述切削工具的进给量、切口宽度及切口深度中的任一者设定其条件而对所设定的被切削材料进行加工直到该切削工具达到寿命为止的期间的切削速度及该切削速度下的切削时间作为一对信息存储。

该加工管理装置在考虑切削工具的进给量、切口宽度及切口深度中的任一者的方面与所述第11态样的加工管理装置不同。因此,根据该加工管理装置,在切削工具的磨耗状态根据其进给量、切口宽度及切口深度中的任一者而不同的情况下,能够算出考虑了该情况的更准确的系数n及系数c。

(第13态样)

第13态样的加工管理装置是在所述第4或第5态样的加工管理装置中;

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构成为还存储对各切削工具设定的工具寿命的相关修正系数,

所述余命信息更新部构成为在所述初始值设定处理中,参照存储在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的对应的切削工具的修正系数,并根据所获得的修正系数对相对应的切削工具的初始值进行修正。

在该加工管理装置中,在余命信息更新部,使用存储在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的修正系数对存储在余命信息存储部的各切削工具的余命信息的相关初始值进行修正。如上文所述那样,存在如下情况,即,操作员在判定切削工具的寿命时,在使用指定的被切削材料及切削工具或者除这些因素以外以指定的切口宽度进行加工的情况下,根据经验性见解而判断为也可以稍微延长看作寿命的时间或者相反地稍微缩短该时间更为优选。因此,通过使用适当修正系数对存储在余命信息存储部的各切削工具的余命信息的相关初始值进行修正,而能够灵活地应对操作员的经验性判断。

(第14态样)

第14态样的加工管理装置是在所述第4、第5、第9或第10态样的加工管理装置中;

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构成为还存储对各切削工具设定的工具寿命的相关修正系数;

所述余命信息更新部构成为在所述系数识别处理中,识别对应的修正系数,并且在所述更新处理中,根据所述修正系数对所识别的寿命消耗比率进行修正。

在该加工管理装置中,在余命信息更新部的更新处理中,根据修正系数对寿命消耗比率进行修正,因此,通过基于操作员的经验性见解适当设定修正系数,能够调整判定为切削工具达到寿命的时期,从而能够进行基于操作员的经验性见解的灵活的运用。

(第15态样)

第15态样的加工管理装置是在所述第4至第14态样中任一态样的加工管理装置中,

所述余命信息更新部构成为,在达到工具寿命的切削工具已被确认的情况下,报告给外部。

根据该加工管理装置,在达到工具寿命的切削工具已被确认的情况下,将其报告给外部,因此,操作员无需确认存储在余命信息存储部的余命信息便能够适当且迅速地识别达到寿命的切削工具。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1态样的加工管理装置,操作员在利用指定的切削工具对指定的被切削材料进行加工时,通过输入至少包含这些被切削材料及切削工具的材质的相关信息的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以及所希望的切削时间,能够获得适合于所希望的切削时间的切削速度的相关信息,在想要尽可能地不更换工具而进行连续加工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获得这种与切削时间相应的切削速度。

此外,根据所述第4态样的加工管理装置,操作员通过确认存储在所述余命信息存储部的余命信息,能够对各切削工具识别其剩余的余命,且能够采取根据其余命状态而预先进行工具更换等的准备等迅速的应对措施。此外,能够定量地把握切削工具是否已达到寿命。

此外,关于所述第2至第3态样的各加工管理装置、以及所述第5至第15态样的各加工管理装置,也分别发挥所述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加工管理装置等的方块图;

图2是表示存储在本实施方式的工具信息存储部的数据的数据表;

图3是表示存储在本实施方式的余命信息存储部的数据的数据表;

图4是用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温度信息检测部中的处理的说明图;

图5是用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温度信息检测部中的处理的说明图;

图6是用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温度信息检测部中的处理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加工历史数据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根据加工历史数据所获得的系数n与系数c的关系的曲线图。

附图标记说明:1-加工管理装置;3-工具信息存储部;4-余命信息存储部;5-适合切削速度运算部;6-余命信息更新部;7-工具信息产生部;8-温度信息检测部;9-显示控制部;10-输入输出控制部;11-输入输出接口;12-显示器;13-输入输出装置;14-拍摄相机;20-nc装置;21-机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具体的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加工管理装置等的方块图。

如图1所示,本例的加工管理装置1包括工具信息存储部3、余命信息存储部4、适合切削速度运算部5、余命信息更新部6、工具信息产生部7、温度信息检测部8、显示控制部9、输入输出控制部10及输入输出接口11的运算装置2、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输入输出接口11的显示器12、输入输出装置13及拍摄相机14。而且,在该运算装置2的输入输出接口11连接着控制机床21的nc装置20。以下,对各部分详细地进行说明。

另外,运算装置2包括具备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及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的所谓计算机,此外,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3及余命信息存储部4包括ram等能够读写的存储媒体,适合切削速度运算部5、余命信息更新部6、工具信息产生部7、温度信息检测部8、显示控制部9及输入输出控制部10分别包括能够执行其功能的软件。

1.显示器及输入输出装置

所述显示器12显示文字信息或图像,且包括通常的液晶显示器或触摸面板等。此外,所述输入输出装置13例如包括键盘等输入设备、及用于将数据输出到适当记录媒体的数据输出设备或输出声音的声音输出设备等,但在所述显示器12由触摸面板构成且作为输入输出设备利用该触摸面板便已足够的情况下,该输入输出装置13无需特别设置。在此情况下,在以下说明中将输入输出装置13发挥的作用替换为触摸面板。

2.拍摄相机

所述拍摄相机14是拍摄色彩图像的设备,例如,包括区域传感器相机。该拍摄相机14以在所述机床21的加工区域内设定拍摄区域的方式配设,并以指定的时间间隔拍摄利用切削工具对被切削材料进行加工时产生的切屑的色彩图像,将所获得的色彩图像数据经由所述输入输出接口11而输入到所述运算装置2。

3.显示控制部及输入输出控制部

所述显示控制部9是控制所述显示器12中的显示的功能部,所述输入输出控制部10是控制数据经由所述输入输出装置13向所述运算装置2的输入、及数据从所述运算装置2向所述输入输出装置13的输出的功能部。另外,在所述显示器12由触摸面板构成的情况下,所述显示控制部9及输入输出控制部10构成为控制向触摸面板上的显示、及从触摸面板的输入。4.工具信息存储部

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3是存储所述机床21中所使用的各切削工具的相关信息的功能部,具体来说,将工具的种类、工具材质、被切削材料的材质、切口宽度、标准切削速度、标准寿命时间、切屑的色调、修正系数、系数n及系数c的相关数据制成如图2所示的数据表而存储。另外,这些数据是从所述输入输出装置13输入,并存储在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3。

所述系数n及系数c是作为泰勒寿命方程式的下式的系数n及系数c。该系数n及系数c是通过适当设定的被切削材料、切削工具的材质及切口宽度(以下称为“寿命影响因素”)下的试加工等经验性手法而获得,且针对有可能在该机床中进行加工的被切削材料、该机床中所使用的工具(材质)、及切口宽度预先取得,并存储在该工具信息存储部3。

v·tn=c

另外,之所以考虑切口宽度是因为例如在切削工具为立铣刀的情况下会产生空转时间,因此,根据切口宽度,切削时的切削工具的刀尖温度会产生差别,结果为,切削工具的磨耗状态及寿命时间产生差别,受此差别影响所述系数n及系数c的值也会产生差别。

所述标准切削速度及标准寿命时间例如由切削工具制造商提供,且标准切削速度是针对对应的被切削材料及切削工具所推荐的切削速度,标准寿命时间是以所述标准切削速度进行加工的情况下的该切削工具的寿命时间。此外,切屑的色调是以标准切削速度进行加工时的切屑的色调,由切削工具制造商提供,或者以对应的被切削材料、切削工具、切口宽度及标准切削速度进行加工时的切屑的色调是凭经验而取得。

切屑中表现出金属色以外的颜色,但该颜色是由根据因切削热而在切屑形成的氧化覆膜的厚度而产生的干涉光所形成的颜色,被称为回火颜色(tempercolor),随着温度变高,膜厚增加,而从浅黄色以橙黄色、红色、紫色、蓝色的顺序变化。因此,通过观察切屑的色调,能够了解该条件下的切削热。

该切屑的色调能够通过将作为刚切削之后的切屑的色彩图像数据的rgb颜色空间的数据(rgb数据)转换为hsv颜色空间的数据(hsv数据)而取得。另外,hsv数据包括色调(hue)、饱和度(saturation)及亮度(value)。色调从0.0变化到360.0,且以沿着表示有色调的色环的角度表示。在拍摄色彩图像时可使用所述拍摄相机14。此外,在拍摄切屑时使用的照明(例如机床内的照明)优选为白色光源(例如,卤钨灯等),发三原色光的rgb类型的荧光灯或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照明则不适合。

所述修正系数是在判断切削工具的寿命时用来修正寿命时间的系数,视需要由操作员任意地设定。在以指定的所述寿命影响因素(被切削材料、切削工具及切口宽度)的相关加工条件进行加工的情况下,存在如下情况:操作员根据经验性见解判断为也可以稍微延长看作寿命的时间或者相反地稍微缩短该时间更优选。修正系数是用来进行这种调整的系数。

存储在该工具信息存储部3的数据能够在所述显示控制部9的控制下显示于所述显示器12,此外,能够在所述输入输出控制部10的控制下输出到所述输入输出装置13。

5.余命信息存储部

所述余命信息存储部4是针对机床21中所使用的各切削工具存储其余命的相关信息、本例中为余命率的功能部。余命率在概念上认定为余命时间除以寿命时间所得的比率,将切削工具为新品时的余命率设为“1.0”,当因实际切削加工导致的寿命消耗量逐渐减少且该切削工具达到寿命时,其余命率以如成为“0”那样的数值表示。

例如,如果以切削速度v1加工t1小时,随后以切削速度v2加工t2小时,接着以切削速度v3加工t3小时而该切削工具达到寿命,那么以切削速度v1加工t1小时后的余命率b1表示如下。

b1=(t1-t1)/t1=1-(t1/t1)

另外,t1是以切削速度v1连续加工时的寿命时间,t1/t1作为寿命的消耗率来理解。

就同样的观点来说,以切削速度v2加工t2小时时的寿命消耗率是将以切削速度v2进行连续加工时的寿命时间设为t2,而以t2/t2表示,因此,其余命率b2表示如下。

b2=b1-(t2/t2)=1-(t1/t1)-(t2/t2)

而且,以切削速度v3加工t3小时时的寿命消耗率是将以切削速度v3进行连续加工时的寿命时间设为t3,而以t3/t3表示,因此,其余命率b3成为下式。

b3=b2-(t3/t3)=1-(t1/t1)-(t2/t2)-(t3/t3)=0

这样一来,在所述余命信息存储部4中,针对各切削工具存储这种余命率。

存储在该余命信息存储部4的数据也能在所述显示控制部9的控制下显示于所述显示器12,此外,能够在所述输入输出控制部10的控制下输出到所述输入输出装置13。

6.温度信息检测部

所述温度信息检测部8进行如下处理,即,对由所述拍摄相机14拍摄并从该拍摄相机14输入的切屑图像依次进行处理,仅抽出最新的切屑的图像,将所获得的图像数据转换为hsv数据,算出该切屑的色调,并对算出的色调数据一边依次进行更新一边进行保持。例如,如果从所述拍摄相机14依次输入图4及图5所示的图像,那么温度信息检测部8暂时保持这些图像数据,并进行取得2个图像数据的差量的处理,仅将如图6所示的最新的切屑的图像抽出,将所获得的图像数据转换为hsv数据,而算出该切屑的色调。这样一来,温度信息检测部8通过对从拍摄相机14依次输入的前后的图像数据进行差量处理,仅将最新的切屑的图像依次抽出并算出其色调数据,对算出的色调数据一边依次进行更新一边进行保持。

7.余命信息更新部

所述余命信息更新部6是执行以下的初始值设定处理、系数识别处理、更新处理及外部报告处理的功能部。

1)初始值设定处理

该初始值设定处理是如下处理,即,在对指定的切削工具更换为新品切削工具的情况下,通过操作员从所述输入输出装置13输入该切削工具为新品的信息,而受理该输入信息,并针对相对应的切削工具,将存储在所述余命信息存储部4的余命率设定为初始值即“1.0”。此时,余命信息更新部6在参照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3而针对相对应的切削工具设定了修正系数的情况下,根据该修正系数修正初始值。另外,初始值“1.0”为标准的寿命率。

例如,在将图3所示的“工具编号1”的切削工具更换为新品切削工具的情况下,余命信息更新部6首先受理这些信息的输入,并参照存储在所述余命信息存储部4的图3所示的数据表,识别“工具编号1”的工具的种类为“k1”。随后,余命信息更新部6参照存储在工具信息存储部3的图2所示的数据表,识别工具的种类为“k1”的情况下的修正系数“0.9”,以标准余命率的初始值即“1.0”除以修正系数“0.9”而算出“1.1”作为余命率的修正后的初始值,并将算出的余命率存储在余命信息存储部4。另外,本例中,修正系数设为如进行除法运算的概念性系数,但也可以设为进行累计的概念性系数。

2)系数识别处理

余命信息更新部6分别识别在所述机床21中执行的实际切削加工中的所述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以及实际切削速度及该实际切削速度下的实际切削时间,基于识别出的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并参照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3来识别与该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被切削材料、各切削工具及其切口宽度)相应的所述系数n及系数c(系数识别处理)。

该实际切削加工中的寿命影响因素信息的识别可通过在机床21中执行切削加工之前,例如由操作员从所述输入输出装置13输入这些信息,而由该余命信息更新部6进行识别。或者,余命信息更新部6可将根据由所述nc装置20执行的该加工用nc程序所记载的代码解释的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从所述nc装置20受理并识别。同样的,关于实际切削速度及该实际切削速度下的实际切削时间,余命信息更新部6也能从所述nc装置20受理并识别根据所述nc程序所记载的代码解释的实际切削速度及该实际切削速度下的实际切削时间。

然后,余命信息更新部6基于以这样的方式识别的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并参照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3,而识别与该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被切削材料、各切削工具及其切口宽度)相应的所述系数n及系数c。

另外,余命信息更新部6当在与所识别的寿命影响因素信息对应的系数c未存储在工具信息存储部3的情况下存储着与该寿命影响因素信息对应的标准切削速度、标准寿命时间及系数n时,识别该标准切削速度、标准寿命时间及系数n。

或者,余命信息更新部6当在与所识别的寿命影响因素信息对应的系数n及系数c未存储在工具信息存储部3的情况下存储着与该寿命影响因素信息对应的色调时,将由所述温度检测部8检测出的实际加工中的色调数据从该温度检测部8取得,并基于所取得的色调数据,参照工具信息存储部3,将与该实际加工中的色调相同的色调、或与该实际加工的色调近似的色调的系数n及系数c作为与该寿命影响因素信息(被切削材料、各切削工具及其切口宽度)对应的系数n及系数c来识别。

3)更新处理

余命信息更新部6基于通过所述系数识别处理而获得的各切削工具的实际切削速度、实际切削时间、系数n及系数c,算出因所述实际切削加工导致对应的各切削工具的寿命被消耗的比率(寿命消耗率),并从存储在所述余命信息存储部4的余命率减去该寿命消耗率,由此,对该余命率进行更新(更新处理)。

该寿命消耗率的算出方法、及余命率的算出方法如上文所述那样,但为慎重起见,如果再次简单地进行说明,那么例如在以切削速度v1加工t1小时,随后以切削速度v2加工t2小时,接着以切削速度v3加工t3小时而该切削工具达到寿命的情况下,以切削速度v1加工t1小时后的余命率b1、接着以切削速度v2加工t2小时时的寿命消耗率b2、其后以切削速度v3加工t3小时时的寿命消耗率b3分别如下。另外,该情况下的余命率b的初始值是将k设为修正系数而为1/k。

b1=1/k-(t1/t1)

b2=b1-(t2/t2)=1/k-(t1/t1)-(t2/t2)

b3=b2-(t3/t3)=1/k-(t1/t1)-(t2/t2)-(t3/t3)=0

另外,t1为以切削速度v1进行连续加工时的寿命时间,t2为以切削速度v2进行连续加工时的寿命时间,t3为以切削速度v3进行连续加工时的寿命时间,使用系数n及系数c分别利用下式算出。

t1=(c/v1)1/n

t2=(c/v2)1/n

t3=(c/v3)1/n

此外,t1/t1、t2/t2、t3/t3分别为寿命消耗率。

另外,在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3中未存储与实际加工中的寿命影响因素信息对应的系数c而存储着与这些寿命影响因素信息对应的标准切削速度、标准寿命时间及系数n的情况下,余命信息更新部6如上文所述那样,在系数识别处理中,识别该标准切削速度、标准寿命时间及系数n,在该更新处理中,使用这些标准切削速度、标准寿命时间及系数n算出因实际加工导致的寿命消耗率,从而对存储在所述余命信息存储部4的余命率进行更新。

如果将标准切削速度设为vs,将以该标准切削速度vs进行加工时的标准寿命时间设为ts,此外,将以某切削速度v1进行加工时的寿命时间设为t1,那么根据所述泰勒寿命方程式,下式成立。

v1·t1n=vs·tsn=c

通过对该式进行变形,以切削速度v1进行加工时的寿命时间t1由下式表示。

t1=ts·(vs/v1)1/n

这样一来,以切削速度v1加工t1小时后的寿命消耗率t1/t1利用下式而算出。

t1/t1=t1/(ts·(vs/v1)1/n)

此外,当在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3中未存储与实际加工中的寿命影响因素信息对应的系数c,此外也未存储与实际加工中的寿命影响因素信息对应的标准切削速度、标准寿命时间及系数n的情况下,存储着与该寿命影响因素信息对应的色调时,如上所述的那样,余命信息更新部6在系数识别处理中,将由所述温度检测部8检测出的实际加工中的色调数据从该温度检测部8取得,并基于所取得的色调数据,参照工具信息存储部3,将与该实际加工中的色调相同的色调、或与该实际加工的色调近似的色调的系数n及系数c作为与该寿命影响因素信息对应的系数n及系数c来识别。在此情况下,余命信息更新部6使用以此方式识别的系数n及系数c算出因实际加工导致的寿命消耗率,并使用算出的寿命消耗率对存储在所述余命信息存储部4的余命率进行更新。

4)外部报告处理

余命信息更新部6在通过对存储在余命信息存储部4的各切削工具的余命率进行更新而确认该余命率成为“0”的切削工具的情况下,识别为该切削工具达到寿命,并将该切削工具达到寿命的情况报告给外部(外部报告处理)。作为外部报告的态样,可例示经由所述显示控制9向所述显示器12的告警显示。

8.适合切削速度运算部

所述适合切削速度运算部5是在操作员希望以指定的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加工条件进行指定时间的加工的情况下算出与其适合的切削速度的功能部。

具体来说,适合切削速度运算部5首先受理操作员经由所述输入输出装置13而输入的作为加工条件的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被切削材料、切削工具及切口宽度)以及希望切削时间的相关信息,基于所受理的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并参照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3,而识别与该寿命影响因素信息对应的所述系数n及系数c,并且参照所述余命信息存储部而识别与该切削工具对应的余命率。

然后,适合切削速度运算部5基于识别出的系数n、系数c及余命率ba,按照所述寿命方程式、即依照下式算出适合于所述希望切削时间的切削速度,并将算出的切削速度的相关信息经由所述显示控制部9而显示于所述显示器12。

va=c(ba/ta)n

此处,ta为希望切削时间,va为适合于希望切削时间的切削速度。

9.工具信息产生部

所述工具信息产生部7是执行如下处理的功能部,即,基于从所述输入输出装置13输入的加工历史信息,算出与该寿命影响因素信息对应的系数n及系数c,并存储在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3。

具体来说,该工具信息产生部7首先受理从所述输入输出装置13输入的至少2组加工历史信息。该加工历史信息是将以指定的切削工具及切口宽度(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的指定条件)对指定的被切削材料进行加工直到该切削工具达到寿命为止的期间的切削速度及该切削速度下的切削时间作为一对信息来存储的历史信息。该加工历史信息与对应的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一同从所述输入输出装置13被输入。将以此方式输入的加工历史信息的一例示于图7。

其次,工具信息产生部7基于所受理的2组历史信息,按照所述寿命方程式算出与该寿命影响因素信息对应的所述系数n及系数c。

如上所述,在以切削速度v1加工t1小时,随后以切削速度v2加工t2小时,接着以切削速度v3加工t3小时而该切削工具达到寿命的情况下,如果将以切削速度v1进行连续加工时的寿命时间设为t1,将以切削速度v2进行连续加工时的寿命时间设为t2,将以切削速度v3进行连续加工时的寿命时间设为t3,那么各自的寿命消耗率分别以t1/t1、t2/t2、t3/t3表示,因此,如果将余命率设为“1”,那么成为

1=t1/t1+t2/t2+t3/t3。

另外,因为

t1=(c/v1)1/n

t2=(c/v2)1/n

t3=(c/v3)1/n

所以成为

1=t1·(v1/c)1/n+t2·(v2/c)1/n+t3·(v3/c)1/n

如果将该式一般化,那么成为

1=t1·(v1/c)1/n+……+ti·(vi/c)1/n

因为作为未知数的系数n及系数c为2个,所以如果有2组加工历史数据,那么理论上能够推导出这些系数n及系数c。

例如,准备将2组加工历史数据分别代入到所述通式而获得的2个式子,针对各式一边改变系数n的值一边算出系数c的值,根据将所获得的数据绘制于曲线图上而获得的2条线图的交点,能够获得作为解的系数n及系数c(参照图8)。

工具信息产生部7通过以上处理,基于加工历史信息而算出与该寿命影响因素信息对应的所述系数n及系数c,并将这些信息存储在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3。

根据具备以上构成的本例的加工管理装置1,当操作员以指定的切削工具对指定的被切削材料进行加工时,通过将这些被切削材料、切削工具的材质、切削工具的切口宽度(寿命影响因素)、以及所希望的切削时间的相关信息经由所述输入输出装置13输入,而在所述适合切削速度运算部5中算出适合于该切削工具的余命率且适合于所述希望切削时间的切削速度,并将算出的切削速度的相关信息显示于所述显示器12。这样一来,操作员在想要抑制工具所需的成本或者避免因工具更换导致加工时间变长等而尽可能地不更换工具而进行连续加工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获得这种与切削时间相应的切削速度。

此外,根据本例的加工管理装置1,对于所述机床21中所使用的各切削工具,在其余命率存储在所述余命信息存储部4且在所述机床21中执行加工的情况下,通过利用所述余命信息更新部6针对在实际加工中使用的各切削工具算出在该加工中寿命被消耗的比率(寿命消耗率),并从存储在余命信息存储部4的既有的余命率减去寿命消耗率,而对存储在余命信息存储部4的余命率进行更新,在余命率成为“0”的切削工具已被确认的情况下,将该切削工具达到寿命的情况报告给外部。

因此,操作员能够准确地把握各切削工具达到寿命的情况,从而酌情适当地执行工具更换等措施。此外,操作员通过确认存储在余命信息存储部4的各切削工具的余命率,能够定量地把握工具磨耗的进行程度,从而能够预先进行工具更换的准备等预备的应对措施。

此外,在该加工管理装置1中,当在所述余命信息更新部6中设定存储在余命信息存储部4的各切削工具的余命率的初始值时,使用存储在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3的修正系数来修正该初始值,因此,在根据操作员的经验性见解判断为也可以稍微延长看作寿命的时间或者相反地稍微缩短该时间更优选的情况下,通过设定为与其相应的修正系数,而能够调整为反映该操作员的见解的寿命时间。

此外,当在所述余命信息更新部6中算出寿命消耗率时,即使在与成为对象的被切削材料、工具材质及切口宽度(寿命影响因素)对应的系数c未存储在工具信息存储部3的情况下,在存储着与这些因素对应的标准切削速度vs、标准切削速度vs及系数n的情况下,使用这些标准切削速度vs、标准切削速度vs及系数n来算出寿命消耗率,因此,也能够灵活地进行工具寿命管理。

此外,当在所述余命信息更新部6中算出寿命消耗率时,在与成为对象的被切削材料、工具材质及切口宽度(寿命影响因素)对应的系数n及系数c未存储在工具信息存储部3的情况下,切屑的色调的相关信息与系数n及系数c建立关联而存储在工具信息存储部3时,余命信息更新部6基于在实际加工中由所述温度信息检测部8检测出的色调数据,并参照存储在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3的数据推断与该实际加工对应的系数n及系数c,从而算出寿命消耗率,因此,从该观点来看,也能够灵活地进行工具寿命管理。

此外,在该加工管理装置1中,在获得将以指定的切削工具及切口宽度(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指定条件)对指定的被切削材料进行加工直到该切削工具达到寿命为止的期间的切削速度及该切削速度下的切削时间作为一对信息存储的至少2组加工历史信息的情况下,通过将该2组加工历史信息与该寿命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一同输入,而利用所述工具信息产生部7算出与该寿命影响因素信息对应的系数n及系数c,并将这些信息存储在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3。这样一来,能够使存储在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3的信息更充实。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可采用的态样丝毫不受该具体实施方式限定。

例如,在上述例子中,将被切削材料、切削工具的材质及切口宽度作为对工具寿命带来影响的因素(所述寿命影响因素)来理解,但根据加工态样,有时无需考虑该切口宽度。在此情况下,在上例中,也可以在所述寿命影响因素中只包含被切削材料及切削工具的材质。

另一方面,根据加工态样,有时切削工具的进给量或切口深度经常对工具寿命带来影响。在考虑这种切削工具的进给量或切口深度的情况下,上例的寿命影响因素中也可以除包含上述被切削材料及切削工具的材质以外,还至少包含切削工具的进给量、切口宽度及切口深度中的任一者。进而,该寿命影响因素中也可以包含上述被切削材料、切削工具的材质、进给量、切口宽度及切口深度以外的其他因素。

此外,上例中,对所述余命率的初始值应用修正系数,但应用修正系数的态样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余命率的初始值设为“1”,对所述余命消耗率应用修正系数。

例如,如果从余命率为初始值“1”的状态以切削速度v1加工t1小时,将以切削速度v1进行连续加工时的寿命时间设为t1,将修正系数设为k,那么寿命消耗率成为

t1/(k·t1),

且加工后的余命率b1成为

b1=1-t1/(k·t1)。

即使这样,也能够调整为反映操作员的见解的寿命时间。

此外,在该情况下,所述适合切削速度运算部5构成为基于像所述那样反映修正系数而算出的余命率算出适合于希望切削时间的切削条件。。

此外,在上例中反映修正系数,但并不限定于这种态样,在所述余命信息更新部6及适合切削速度运算部5的处理中也可以不反映上述修正系数。在该情况下,无需在所述工具信息存储部3中存储修正系数。

此外,在上例中,使用色调数据作为温度信息,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其他颜色空间的数据。此外,也可以将温度信息设为温度数据本身。在该情况下,温度数据可以通过利用测温计直接对实际加工中的切削部附近的温度进行测温或利用红外相机测定切削部或切屑的温度而获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