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触摸传感器和柔性触摸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36076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柔性触摸传感器和柔性触摸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一般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触摸传感器和柔性触摸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柔性显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现有的柔性显示面板的结构中,通常包括柔性基板以及形成于柔性基板一侧的各显示器件层结构。例如,柔性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结构可以包括:柔性基板、在柔性基板上依次形成的多个导电层,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层、阳极层、有机发光层、阴极层以及封装层,当柔性oled显示面板为触控显示面板时,还可以包括1-2个触控电极层。在各导电层之间还可以设置绝缘层,以使相邻的导电层之间绝缘。

此外,一些柔性显示面板具有至少一部分可以折叠的区域(可称为弯折区)。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弯折区中的部分可以沿着某个方向或者在一角度范围内的各个方向弯折。

然而,现有技术的柔性显示面板中,各电极层的耐弯折性仍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柔性触摸传感器和柔性触摸显示装置,以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触摸传感器,多个绝缘交叉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延伸;透明电极层,透明电极层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透明电极;绝缘层,绝缘层形成在第一触控电极和透明电极层之间,绝缘层形成有多个过孔,透明电极通过过孔与一个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其中,第一方向与柔性触摸传感器的折叠轴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方向与折叠轴之间的夹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均为金属网状电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明电极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条状电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块以及连接在相邻两个第一电极块之间的第一连接桥;第二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块以及连接在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块之间的第二连接桥;第一电极块、第一连接桥与第二电极块形成在同一个金属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桥位于透明电极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透明电极包括多个开口区;各第二连接桥形成在开口区,且各第二连接桥与透明电极相互绝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同一个第一触控电极的每个第一电极块至少通过一个过孔与同一个透明电极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明电极与第一触控电极一一对应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为触控驱动电极,第二触控电极为触控感应电极;透明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在垂直于柔性触摸传感器所在平面方向上至少部分交叠。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柔性触摸显示装置,包括如上的柔性触摸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触摸显示装置还包括有机发光功能层和覆盖有机发光功能层的薄膜封装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触摸传感器形成在薄膜封装层的上表面;

其中,薄膜封装层的上表面为薄膜封装层的远离有机发光功能层的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明电极层设置于绝缘层靠近薄膜封装层的一侧。

按照本申请的方案,通过设置与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的透明电极,在弯折时,透明电极可以对第一触控电极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增强第一触控电极的耐弯折性,减小第一触控电极由于弯折导致的断裂和折断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触控检测失效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为触控驱动电极且第二触控电极为触控感应电极。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透明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在垂直于柔性触摸传感器所在平面方向上至少部分交叠,可以在柔性触摸传感器进行触控感应时,屏蔽外界对第二触控电极接收的触摸感应信号的干扰,使得触摸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相应地提升。

此外,在柔性触摸显示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将柔性触摸传感器形成在薄膜封装层的上表面,可以进一步地隔离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与显示电极(例如oled显示器的阴极和阳极),从而减少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和显示电极之间的相互干扰。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a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柔性触摸传感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b为沿图1a中a-a’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c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柔性触摸传感器处于弯折状态时,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折叠轴方向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2a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柔性触摸传感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b为沿图2a中b-b’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c为沿图2a中c-c’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d为图2a所示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e为图2a所示实施例中,第二触控电极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a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柔性触摸传感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b为图3a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c为图3a中的透明电极层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的柔性触摸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的柔性触摸显示装置为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时的一种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参见图1a所示,为本申请的柔性触摸传感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结构图,图1b为沿图1a中a-a’的示意性剖视图。下面,将结合图1a和图1b来对本实施例的柔性触摸传感器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的柔性触摸传感器包括多个绝缘交叉的第一触控电极110和第二触控电极120。第一触控电极110沿第一方向d1延伸且第二触控电极120沿第二方向d2延伸。在这里,第一触控电极110的延伸方向d1、第二触控电极120的延伸方向d2均是指柔性触摸传感器未弯折时,第一触控电极110和第二触控电极120的延伸方向。

本实施例的柔性触摸传感器还包括透明电极层和绝缘层140。

透明电极层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透明电极130。绝缘层140形成在第一触控电极110和透明电极层之间。此外,绝缘层140上还形成有多个过孔,一个透明电极130可通过过孔与其中一个第一触控电极110电连接。

本实施例的柔性触摸传感器可以进行弯折和/或折叠。当受到外力作用而弯折或折叠时,柔性触摸传感器可以沿着某一轴线弯折或折叠。这一方向可以称作柔性触摸传感器的折叠轴。可以理解的是,折叠轴在柔性触摸传感器上所处的位置和/或延伸方向可以是固定或者不固定的。

具体地,例如,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假设柔性触摸传感器可以在任意位置沿特定方向进行弯折,那么,在这些应用场景中,折叠轴的延伸方向固定(即该特定方向),而其在柔性触摸传感器中所处的位置不固定,也即是说,柔性触摸传感器的任意部分均可以沿特定方向进行弯折。

或者,在另一些应用场景中,柔性触摸传感器的某一部分区域可以弯折或折叠(例如,称为弯折区域),在弯折区域内,柔性触摸传感器可以沿着任意方向弯折。在这些应用场景中,弯折轴的方向和位置均是不固定的。

此外,本实施例的柔性触摸传感器中,第一方向d1与柔性触摸传感器的折叠轴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方向d2与折叠轴之间的夹角。

参见图1c所示,其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和折叠轴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从图1c中可以直观地看出,由于第一触控电极110沿第一方向d1延伸而第二触控电极120沿第二方向d2延伸,而折叠轴l与第一方向d1的夹角大于折叠轴l与第二方向d2的夹角,因此,本实施例的柔性触摸传感器在弯折时,第一触控电极110受到的应力作用大于第二触控电极120的应力作用。而通过设置与第一触控电极110电连接的透明电极130,可以对第一触控电极110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降低柔性触摸传感器受外力作用弯折所导致的断裂的风险。具体地,当某一个与透明电极130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电极110因弯折而断裂时,透明电极130可以代替该断裂的第一触控电极110进行触摸检测。例如,若第一触控电极110为触控驱动电极,当该第一触控电极110发生断裂时,透明电极130可以代替该第一触控电极110提供触控驱动信号,完成触控驱动的功能;若第一触控电极110为触控感应电极,当该第一触控电极110发生断裂时,透明电极130可以代替该第一触控电极110采集触摸感应信号,从而实现触摸位置的检测。另一方面,若第一触控电极110未发生断裂,与透明电极130电连接后,也能够减小该第一触控电极110的电阻,从而提升触摸检测的灵敏度。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柔性触摸传感器中的第一触控电极110和第二触控电极120可以为金属网状电极。金属网状电极可以由多条金属线交织形成。金属网状电极具有耐弯折性强、电阻小、不易发生断路等优点,因此,将金属网状电极分别作为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应用至柔性触摸传感器中,可以提高柔性触摸传感器的触摸检测可靠性。金属网状电极例如可以采用纳米银线等穿透率高的材质来制作,这样一来,当将柔性触摸传感器应用至显示面板时,将不会对显示面板的穿透率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柔性触摸传感器中的各透明电极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条状电极。通过将透明电极设置为与第一触控电极110延伸方向一致的条状电极这样一来,一旦与透明电极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电极110发生断裂,由于透明电极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触控电极一致,透明电极同样可以与各个第二触控电极120在垂直于柔性触摸传感器(未弯折状态时)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部分交叠,从而实现触摸位置的检测。参见图2a所示,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柔性触摸传感器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b为沿图2a中b-b’的剖视图,图2c为沿图2a中c-c’的剖视图。

与图1a和图1b所示的实施例类似,本实施例的柔性触摸传感器同样包括透明电极层、绝缘层240、多个绝缘交叉的第一触控电极210和第二触控电极220。第一触控电极210沿第一方向d1延伸且第二触控电极220沿第二方向d2延伸。透明电极层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透明电极230。绝缘层240形成在第一触控电极210和透明电极层之间。此外,绝缘层240上还形成有多个过孔,透明电极230可通过过孔与其中一个第一触控电极210电连接。

与图1a和图1b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210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块以及连接在相邻两个第一电极块之间的第一连接桥。第二触控电极220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块以及连接在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块之间的第二连接桥。且第一电极块、第一连接桥与第二电极块形成在同一个金属层。

具体地,参见图2d和图2e所示,分别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210和第二触控电极220的示意性结构图。

从图2d中可以看出,第一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块211和连接相邻两个第一电极块211的第一连接桥212。此外,从图2d中可以看出,第二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块221和连接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块221的第二连接桥222。

从图2b和图2c中可以看出,第一电极块211、第一连接桥212和第二电极块221形成在同一个金属层。而第二连接桥222则形成在与第一电极块211、第一连接桥212和第二电极块221不同的金属层。第二连接桥222可以通过形成在两个金属层之间的绝缘层上的过孔和相应的第二电极块221电连接。

与图1a和图1b所示的实施例类似,本实施例中,折叠轴与第一方向d1的夹角大于折叠轴与第二方向d2的夹角,因此,本实施例的柔性触摸传感器在弯折时,第一触控电极210受到的应力作用大于第二触控电极220的应力作用。而通过设置与第一触控电极210电连接的透明电极230,可以在第一触控电极210弯折断裂时代替第一触控电极210实现触摸检测功能,并在第一触控电极210未发生弯折断裂时降低第一触控电极210的电阻,从而降低柔性触摸传感器受外力作用弯折所导致的断裂的风险。

此外,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电极块211、第一连接桥212和第二电极块221设置在同一个金属层,可以减小第一电极块211和第二电极块221之间的间距。在进行触摸检测时,第一电极块211和第二电极块221之间形成的感应电容的信号量变化更大,使得触摸检测的精度更高。

参见图3a所示,为本申请的柔性触摸传感器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结构图,图3b为图3a的示意性剖视图。

与图2a所示的实施例类似,本实施例的柔性触摸传感器同样包括透明电极层、绝缘层340、多个绝缘交叉的第一触控电极310和第二触控电极320。第一触控电极310沿第一方向d1延伸且第二触控电极320沿第二方向d2延伸。透明电极层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透明电极330。绝缘层340形成在第一触控电极310和透明电极层之间。此外,绝缘层340上还形成有多个过孔,透明电极330可通过过孔与其中一个第一触控电极310电连接。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同样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块以及连接在相邻两个第一电极块之间的第一连接桥。第二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块以及连接在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块之间的第二连接桥。且第一电极块、第一连接桥与第二电极块形成在同一个金属层。

与图2a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桥形成在透明电极层。

参见图3c所示,为本实施例的柔性触摸传感器的透明电极层的示意性结构图。

从图3c中可以看出,透明电极330上形成有多个开口区,第二连接桥322形成在这些开口区中,例如,每个开口区中对应形成有一个第二连接桥322。各个连接桥322与透明电极330相互绝缘。

与图2a所示的实施例类似,本实施例中,折叠轴与第一方向d1的夹角大于折叠轴与第二方向d2的夹角,因此,本实施例的柔性触摸传感器在弯折时,第一触控电极310受到的应力作用大于第二触控电极320的应力作用。而通过设置与第一触控电极310电连接的透明电极330,可以在第一触控电极310弯折断裂时代替第一触控电极310实现触摸检测功能,并在第一触控电极310未发生弯折断裂时降低第一触控电极310的电阻,从而降低柔性触摸传感器受外力作用弯折所导致的断裂的风险。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电极块、第一连接桥和第二电极块设置在同一个金属层,可以减小第一电极块和第二电极块之间的间距。在进行触摸检测时,第一电极块和第二电极块之间形成的感应电容的信号量变化更大,使得触摸检测的精度更高。

此外,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连接桥322设置在透明电极层,可以进一步减少制作柔性触摸传感器的膜层的数量,减少了制作柔性触摸传感器的工序并且有利于柔性触摸传感器的薄型化。可以理解,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不增加任何其他膜层的基础之上,实现第一触控电极的弯折可靠性的提升,降低了第一触控电极的电阻。

在图2a和图3a所示的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同一个第一触控电极210、310的每个第一电极块至少通过一个过孔与同一个透明电极230、330电连接。这样一来,由于各个第一电极块通过过孔与透明电极电连接,无论第一触控电极在何位置发生断裂,透明电极均可以代替该第一电极块实现触摸检测或触摸感应的功能,不会导致该第一电极块所在区域触控检测失效。进一步地,由于第一连接桥312在第二方向d2的宽度小于第一电极块在第二方向d2的宽度,在受到弯折时,若产生裂纹,第一连接桥312比第一电极块更容易发生断路。若在某一个第一连接桥312之处发生断路,而该第一连接桥312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中的其中一侧无过孔,将导致无过孔这一侧的第一电极块无法正常工作。若此时,透明电极的相应位置也发生断裂,将导致触摸检测出现死区,触摸检测的精度和灵敏度显著下降。其中因此,将过孔设置在各个第一电极块之处,可以尽可能地避免第一触控电极310和与之电连接的透明电极330同时断裂导致的一部分区域触控失效的发生,提升柔性触摸传感器的可靠性。并且,通过设置每个第一电极块通过至少一个过孔与同一个透明电极电连接,无论是第一电极块发生断裂或者透明电极发生断裂,只要第一电极块和透明电极的断裂不发生在同一位置处,二者都可以通过过孔上下联通,从而整条第一电极和整条透明电极都能继续工作,断裂不会对第一电极和透明电极的触摸检测功能或触摸感应功能产生任何影响。

在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柔性触摸传感器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透明电极与第一触控电极可以一一对应电连接。在这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触控电极可以为触控驱动电极而第二触控电极可以为触控感应电极。也即是说,在进行触摸检测时,可以向第一触控电极依次通入触控驱动信号,并同时检测第二触控电极采集的触摸感应信号,通过触摸感应信号来确定触摸位置。在这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通过触控驱动电极与透明电极一一对应的电连接并且在触摸检测时同时向触控驱动电极和透明电极施加触控驱动信号,可以屏蔽外界对触摸感应信号的干扰,从而进一步地提升触摸检测的精度。

此外,在这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透明电极可以与第二触控电极在垂直于柔性触摸传感器所在平面方向上至少部分交叠,这样一来,透明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之间也可以形成感应电容,从而进一步增大进行触摸检测时的感应电容的信号量,有利于提升触摸检测的准确度。

参见图4所示,为本申请的柔性触摸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结构图。

本实施例的柔性触摸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柔性触摸传感器410。

此外,可以理解,本实施例的柔性触摸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柔性基板420、用于显示的膜层430以及用于对柔性触摸显示装置的各膜层进行保护的保护层440。在这里,用于显示的膜层430可以根据显示原理来进行设置。

本实施例的柔性触摸显示装置可以适用于任何可能的显示技术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微发光二极管显示(microled),量子点显示(quantumdotlightemittingdiodes,qled),电子纸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需求进行选择。

本实施例的柔性触摸显示装置,由于其中的柔性触摸传感器中增加了透明电极层,可以保护第一触控电极在弯折时不易折断,降低了由于弯折导致的触控检测失效的风险,提高了柔性触摸显示装置的触摸检测可靠性。

可以理解,本申请的柔性触摸显示装置可以是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参见图5所示,为本申请的柔性触摸显示装置为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时的一种示意性结构图。

如图5所示,柔性触摸显示装置包括柔性基板510、有机发光功能层520以及柔性触摸传感器530。在这里,有机发光功能层例如可以包括阳极521、阴极522以及形成在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有机发光材料523。此外,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还包括覆盖有机发光功能层的薄膜封装层540,薄膜封装层540作为一种柔性封装层,既可以起到保护有机发光功能层520以及其它膜层(例如,薄膜晶体管阵列)的作用,也可以在柔性触摸显示装置受到外力作用弯折时随之弯折。

此外,如图5所示,柔性触摸传感器530可以形成在薄膜封装层540的上表面。在这里,薄膜封装层540的上表面为薄膜封装层540的远离有机发光功能层520的表面。这样一来,用于显示的有机发光功能层520和用于触摸检测的柔性触摸传感器530之间间隔较大,可以尽可能地减小触摸检测和正常显示之间的相互干扰。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5所示,透明电极层531设置于绝缘层532靠近薄膜封装层540的一侧。也即是说,在这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透明电极层531比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更加靠近有机发光功能层。这样一来,在触摸检测时,同时向第一触控电极和透明电极层531上的透明电极施加触控驱动信号,可以屏蔽薄膜封装层以下的各导电膜层(例如,有机发光功能层和薄膜晶体管阵列等)对触摸感应信号的干扰,从而进一步地提升触摸检测的精度。具体的,对于互容式触摸传感器,触控驱动电极被输入触控驱动电位,触控感应电极输出触控检测电位,触控感应电极的输出电位容易受到显示信号的影响,从而造成信号波动,影响触摸检测的精度,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透明电极与触控驱动电极电连接,透明电极具有与触控驱动电极相同的电位,而透明电极为面状电极,第一触控电极为金属网格电极,透明电极能够对作为触控检测电极的第二触控电极起到屏蔽作用,增加触摸位置检测的精度,同时,第一触控电极为金属网格电极,并且与透明电极电连接,能够大幅度增加第一触控电极的耐弯折特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