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OLED显示器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54192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oled显示器的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用于触控输入的触控面板广泛用于电视机、手机、便携终端及其它显示装置中,其中将触控电极内嵌于显示屏内部的嵌入式(in-cell)方案,既可以减薄模组整体的厚度,又可以降低触控面板的制作成本,因此,受到各大厂商的重视。

然而,现有的内嵌式触控面板中触控驱动电极与公共电极的负载不一致,使得这两部分的画面显示不均,严重影响画面品质,且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之间的边缘互电容较小,正对电容较大,从而影响触控信号的灵敏度和精确度;而且,现有技术中的触控面板结构层数较多,从而使得面板的厚度较大。

为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用于oled显示器的触控面板,以改善触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灵敏度和精确度高、厚度小的oled显示器的触控面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oled显示器的触控面板,包括:

基板;

彩色树脂层,以矩阵形式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下表面;

第一电极,位于所述基板的下表面且间隔设置于所述彩色树脂层,所述第一电极为非透明电极;

绝缘层,覆盖在所述第一电极上远离所述基板一侧的表面;

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上远离所述第一电极一侧的表面,所述第二电极为透明电极或非透明电极;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沿第一方向分布,所述第二电极沿第二方向分布,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优选的,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优选的,每一所述第一电极对应两个所述第二电极。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的长度不小于对应两个所述第二电极的宽度之和。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的宽度不小于对应所述第二电极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为金属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透明氧化物电极。

优选的,所述透明氧化物电极为氧化铟锡电极或氧化铟锌电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中,通过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绝缘相交设置,能够减小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寄生电容,从而能够提高触控灵敏度和精确度;同时,第一电极采用非透明材质能够复用为黑矩阵,从而能够简化面板结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用于oled显示器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现有技术中,用于oled显示器的触控面板的灵敏度和精确度较低、厚度较大。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oled显示器的触控面板,包括:基板;彩色树脂层,以矩阵形式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下表面;第一电极,位于所述基板的下表面且间隔设置于所述彩色树脂层,所述第一电极为非透明电极;绝缘层,覆盖在所述第一电极上远离所述基板一侧的表面;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上远离所述第一电极一侧的表面,所述第二电极为透明电极或非透明电极;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沿第一方向分布,所述第二电极沿第二方向分布,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中,通过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绝缘相交设置,能够减小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寄生电容,从而能够提高触控灵敏度和精确度;同时,第一电极采用非透明材质能够复用为黑矩阵,从而能够简化面板结构。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用于oled显示器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用于oled显示器的触控面板包括:基板10,在所述基板10上设有一彩色树脂层11,所述彩色树脂层11以矩阵形式设置于所述基板10的下表面。这里,所述彩色树脂层11至少包括红色树脂层(r)、绿色树脂层(g)、蓝色树脂层(b),且各种颜色的彩色树脂层交替顺次排布。当然,本发明中的彩色树脂层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彩色树脂层还可以包括其他颜色的树脂层。

在所述基板10的下表面设有多个第一电极12,所述第一电极12位于所述基板10的下表面且间隔设置于所述彩色树脂层11。其中,所述第一电极12沿第一方向分布,且,所述第一电极12为非透明电极。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电极12为金属电极。

在所述第一电极12远离所述基板10一侧的表面覆盖有一绝缘层13,在所述绝缘层13上远离所述第一电极12一侧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极14。其中,所述第二电极14沿第二方向分布,且,所述第二电极14为透明电极或非透明电极。本发明中,当所述第二电极14为透明电极时,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极14为透明氧化物电极,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透明氧化物电极为氧化铟锡电极或氧化铟锌电极。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通过将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4进行绝缘相交设置,能够减小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4之间的寄生电容,从而能够提高触控灵敏度和精确度;同时,在本发明中,第一电极12采用非透明材质的金属制成,能够充当黑矩阵使用,如此无需额外设置黑矩阵即能实现黑矩阵的功能,从而能够简化面板结构。

请继续参阅图1,在本发明中,每一所述第一电极12对应两个所述第二电极14。其中,所述第一电极12的长度不小于对应两个所述第二电极14的宽度之和,所述第一电极12的宽度不小于对应所述第二电极14的长度。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如果所述第二电极14采用非透明材质制成,例如,金属网格材质,可以利用所述第一电极12遮挡住所述第二电极14的电极图案,从而能够提高显示效果。

附图中所示和根据附图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模糊了本发明,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发明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以上所述仅是

本技术:
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OLED显示器的触控面板,包括:基板;彩色树脂层,以矩阵形式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下表面;第一电极,位于所述基板的下表面且间隔设置于所述彩色树脂层,所述第一电极为非透明电极;绝缘层,覆盖在所述第一电极上远离所述基板一侧的表面;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上远离所述第一电极一侧的表面,所述第二电极为透明电极或非透明电极;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沿第一方向分布,所述第二电极沿第二方向分布,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本发明中,通过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绝缘相交设置,能够减小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间的寄生电容,从而能够提高灵敏度和精确度;同时,第一电极采用非透明材质能够用作黑矩阵,从而简化了面板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胡进;蔡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亿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20
技术公布日:2018.05.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