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3888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屏运用越来越广泛,宽屏技术成为其中的重要技术项,与此同时,显示面板窄边框的技术也越来越重要。先进的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携式电子产品,越来越趋向于窄边框设计。

为了提高电子产品的屏占比,显示面板上的非显示区域被压缩得越来越小。例如手机的显示屏中,为了尽量压缩非显示区域,已经出现在显示区域上端设置缺口(异形区),将手机的前置摄像头和听筒等装置设置在缺口中的技术。又例如,通过将显示面板中的多个功能层(如显示功能层、触控功能层和压感功能层等)的位于非显示区的部分弯折至显示面板的与其出光面相背的一侧来实现该显示面板的边框的窄化设计。

然而,多个功能层的弯折部分通常从显示面板的同一边框(下边框)弯折,使得多个弯折部分在显示面板的侧面堆叠,堆叠的厚度至少为各弯折部分的厚度之和,限制了该边框的窄化设计;而且各弯折部分位于显示面板侧面的部分相互接触,不仅会造成不同弯折部分上走线的短接,还会由于相接触的各弯折部分之间的摩擦导致弯折部分上走线的断路,进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和触控效果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边框进一步窄化受限的问题,以及弯折部分上的走线具有短路和断路风险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屏占比和显示面板工作的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显示区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边和第二边,第一边沿第一方向延伸,显示区在第二边的延伸方向上具有一缺口,缺口的至少部分向显示区延伸形成一异形区;

在第二方向上,与异形区相对应的显示区部分的长度小于显示区的其余部分的长度,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互垂直;

异形区具有与显示区相邻的三条边,分别为第三边、第四边和第五边,其中,第三边与第五边相对设置;

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功能层以及与触控功能层电性连接的第一柔性电路板;

触控功能层包括第一可弯折部,第一可弯折部位于异形区,且第一可弯折部为触控功能层由显示区经第四边向非显示区延伸形成,第一柔性电路板绑定于第一可弯折部,且第一柔性电路板通过第一可弯折部,从异形区弯折到显示面板的与其出光面相背的一侧。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利用显示面板上现有的异形区,通过将触控功能层由显示区经异形区的第四边向非显示区延伸至异形区的部分,设置成第一可弯折部,并将第一柔性电路板绑定于第一可弯折部,使第一柔性电路板与触控功能层电性连接,且第一柔性电路板通过第一可弯折部,从异形区弯折到显示面板的与其出光面相背的一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现有的位于下边框(与显示区第一边相邻的非显示区)的多个可弯折部中触控功能层的第一可弯折部设置于异形区,减少了位于下边框的可弯折部的数量,减小了沿第二方向(下边框宽度方向)堆叠的可弯折部的厚度,进而可进一步压缩下边框的宽度,提高了屏占比;另外,将触控功能层的设置有走线的第一可弯折部设置于异形区,可避免第一可弯折部上的走线断裂或与其他走线短接,保证显示面板正常的触控功能,提高了显示面板工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1-a2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沿图3中b1-b2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功能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功能层未弯折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沿图3中b1-b2方向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功能层和显示功能层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胶层的弹性模量与触控功能层及显示功能层受力的关系曲线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功能层和显示功能层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功能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沿图3中b1-b2方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现有的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a1-a2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和图2,目前,现有的异形屏包括显示区100、围绕显示区100的非显示区200、显示区100上边缘的缺口处形成的异形区300,非显示区200包括与异形区300相对的下边框400。显示屏普遍具有显示功能和触控功能等基本功能,相应的,该异形屏还包括触控功能层10和显示功能层20。为实现对触控和显示的驱动,通常,在触控功能层10的绑定区绑定触控柔性电路板501,在显示功能层20的绑定区绑定显示柔性电路板502,在触控柔性电路板501和显示柔性电路板502上分别设置与触控功能层10电连接的触控驱动芯片以及与显示功能层20电连接的显示驱动芯片,并将触控驱动芯片和显示驱动芯片分别通过触控柔性电路板501和显示柔性电路板502从下边框400弯折至异形屏的与其出光面相背的一侧。然而,绑定区的宽度以及弯折到异形屏侧面的触控柔性电路板501和显示柔性电路板502上叠加的厚度,共同决定了下边框400的宽度,使得下边框400的宽度大于3mm。因此,现有的设计限制了实现更窄边框的显示屏,不利于实现全面屏。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具体实施例如下。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沿图3中b1-b2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功能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100和围绕显示区100的非显示区200,显示区10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边101和第二边102,第一边101沿第一方向x延伸,显示区100在第二边102的延伸方向上具有一缺口,缺口的至少部分向显示区100延伸形成一异形区300;

在第二方向y上,与异形区300相对应的显示区100部分的长度a小于显示区100的其余部分的长度b,其中,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互垂直;

异形区300具有与显示区100相邻的三条边,分别为第三边103、第四边104和第五边105,其中,第三边103与第五边105相对设置;

参考图4,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功能层10以及与触控功能层10电性连接的第一柔性电路板30;

参考图4和图5,触控功能层10包括第一可弯折部11,第一可弯折部11位于异形区300,且第一可弯折部11为触控功能层10由显示区100经第四边104向非显示区200延伸形成,第一柔性电路板30绑定于第一可弯折部11,且第一柔性电路板30通过第一可弯折部11,从异形区300弯折到显示面板的与其出光面相背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第一可弯折部11以图5中的虚线106为弯折线进行弯折,该虚线106与第四边104重合。可以理解的是,在显示面板中,位于触控功能层靠近显示功能层一侧的各膜层,均具有一凹口,且该凹口与异形区对应设置,使得触控功能层的可弯折部可以从异形区弯折至显示面板的与其出光面相背的一侧。触控功能层远离显示功能层的一侧可以具有一透明盖板,用于保护显示面板,该盖板可以不包括凹口,从而保护位于异形区的部件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本实施例利用显示面板上现有的异形区300,通过将触控功能层10由显示区100经异形区300的第四边104向非显示区200延伸并位于异形区300的部分,设置成第一可弯折部11,并将第一柔性电路板30绑定于第一可弯折部11,使第一柔性电路板30与触控功能层10电性连接,且第一柔性电路板30通过第一可弯折部11,从异形区300弯折到显示面板的与其出光面相背的一侧。在制备触控功能层时,便将触控功能层的第一可弯折部设置于异形区,可减少位于下边框的可弯折部的数量,减小沿第二方向堆叠的可弯折部的厚度,进而可进一步压缩下边框的宽度,提高屏占比;同时,将触控功能层的设置有走线的第一可弯折部设置于异形区,可避免第一可弯折部上的走线断裂或与其他走线短接,保证显示面板正常的触控功能,提高了显示面板工作的可靠性。另外,第一可弯折部为触控功能层延伸出的部分,第一柔性电路板绑定于第一可弯折部,并经第一可弯折部弯折至显示面板的背面,一方面,避免了在触控功能层位于显示区的部分设置绑定区,不影响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面积;另一方面,在现有技术中,第一柔性电路板绑定于触控功能层远离显示功能层一侧,当对第一柔性电路板进行弯折时,容易使第一柔性电路板从触控功能层分离,导致电性连接失效,影响触控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本设计,可以使得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显示功能层之间具有良好的电连接特性;第三方面,由于第一可弯折部位于异形区内,不会额外增加显示面板的边框的宽度,因此,进一步减小了显示面板的边框。

示例性的,参考图4,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显示功能层,显示功能层包括柔性基板21和位于柔性基板21上的显示层22,触控功能层10贴合于显示功能层的远离柔性基板21的一侧;参考图3,非显示区200包括与显示区100的第一边101相邻的下边框400。柔性基板21包括绑定区,绑定区位于下边框400中,该绑定区绑定有显示柔性电路板502,显示柔性电路板502从下边框400弯折至显示面板的与其出光面相背的一侧。

对比图2和图4,显然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下边框400的宽度基本等于柔性基板21上绑定区的宽度与弯折到显示面板侧面的显示柔性电路板502的厚度之和,与图2相比,本实施例下边框的宽度减少了一个触控柔性电路板501的厚度,下边框400明显变窄。而且触控功能层10的第一可弯折部11位于异形区,既不增大非显示区的面积,又不减小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面积。

可选的,参考图6和图7,触控功能层包括触控基板12和位于触控基板12上的触控电极层13,触控电极层13包括多条触控走线131,触控走线131延伸至第一可弯折部11;

触控功能层10贴合于显示功能层的远离柔性基板21的一侧,且触控电极层13位于触控基板12与显示功能层(显示层22)之间,第一柔性电路板30绑定于触控功能层10的靠近显示功能层一侧。

由此,将触控功能层10反贴在显示功能层上,即触控电极层13直接贴合在显示功能层上,相对于触控基板12直接贴合在显示功能层上的结构,在第一可弯折部11进行弯折时,触控电极层13位于内侧,触控基板12位于外侧,本实施例的结构可减小位于第一可弯折部11的触控走线131的弯折张力,进而降低触控走线131断裂的风险。

可选的,如图8所示,柔性基板21包括第二可弯折部211,第二可弯折部211位于异形区,且第二可弯折部211为柔性基板21由显示区经第四边向非显示区延伸形成,第二可弯折部211与第一可弯折部11层叠设置。

触控功能层通过光学胶层50与显示功能层相互贴合,且第一可弯折部11通过光学胶层50与第二可弯折部211相互贴合。

其中,柔性基板21延伸到异形区形成第二可弯折部211,且在第二可弯折部211和第一可弯折部11之间设置光学胶层50,使第一可弯折部11和第二可弯折部211形成一个整体,且触控电极层13位于触控基板12与第二可弯折部211之间,在第一可弯折部弯折时,可使位于异形区的触控走线更靠近中性面,该中性面为力学中性面,表示正应力值为零的各点所在的面。因此,触控走线越靠近中性面,弯折第一可弯折部11时,触控走线受力越小,越不容易断裂。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在上述光学胶层50的弹性模量取不同值时,对第一可弯折部11和第二可弯折部211张力情况进行了模拟仿真,其中,光学胶层50的厚度为5μm,第一可弯折部的厚度为10um,第二可弯折部的厚度为15μm。结合图9和表1可以看出,当光学胶层50的弹性模量为33mpa时,触控走线比较接近中性面,此时,触控走线不易断裂。

表1

上述实施例中,光学胶层50位于异形区部分的厚度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光学胶层50位于显示区部分的厚度。例如,在制作过程中,光学胶层50的厚度一致,便于制备;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填平位于显示区的膜层形成的台阶,形成平坦平面,光学胶层50位于显示区部分的厚度可能较大;如果异形区需要填平的台阶较大,则光学胶层50位于异形区部分的厚度可能较大。另外,光学胶层还可用于调节第一可弯折部和第二可弯折部形成的结构的中性面。

可选的,如图10所示,显示层22包括至少一层有机膜层,在异形区,第二可弯折部211和光学胶层50之间还包括中性面调节层60;

中性面调节层60包括至少一层膜层,中性面调节层60的其中一层膜层与有机膜层中的至少一层膜层的材料相同,亦即,中性面调节层60的其中一层膜层与有机膜层中的至少一层膜层采用同一工艺制备。可选的,中性面调节层60由显示层22中的全部有机膜层形成。

本实施例在第二可弯折部211和光学胶层50之间设置中性面调节层60,可以满足中性面调节要求,通过测试来调节中性面调节层60的厚度和构成中性面调节层60的膜层数量,可使触控走线更靠近中性面,进一步提高触控功能的可靠性。

可选的,上述有机膜层包括像素定义层和平坦化层;

显示区包括多个像素,像素定义层用于限定像素的发光区域;

显示层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和发光层,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平坦化层位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和发光层之间,且平坦化层用于平坦化膜层表面;

中性面调节层的其中一层膜层与像素定义层的材料相同,和/或,中性面调节层的其中一层膜层与平坦化层的材料相同。亦即,中性面调节层的其中一层膜层与像素定义层可采用同一工艺制备,和/或,中性面调节层的其中一层膜层与平坦化层可采用同一工艺制备。由此,可节约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可选的,参考图8和图10,沿第二方向y,第一可弯折部11的长度c大于第二可弯折部211的长度d;

第一可弯折部11具有第一区域110,第一区域110位于第一可弯折部11远离第四边的一侧,且第一区域110与第二可弯折部211不重叠;

第一柔性电路板30绑定于第一可弯折部11的第一区域110。

由此,一方面,可有足够的区域(第一区域110)绑定第一柔性电路板30,经第一弯折部的弯折,使第一柔性电路板位于显示面板的与其出光面相背的一侧,即使得第一柔性电路板位于显示面板的背面;另一方面,在弯折时,第一可弯折部11与第二可弯折部211重叠的部分可以起到缓冲张力的作用,防止触控走线断裂。

可选的,如图11所示,第一可弯折部11与异形区重合。此时,可先制备整张矩形的触控功能层10,再沿触控功能层10上对应异形区的第三边和第五边的位置进行切割,切割至虚线106处,由此可直接形成第一可弯折部11,不必先刻蚀掉触控功能层10位于异形区的一部分,工艺简单,且具有较长的弯折长度,弯折第一可弯折部11时,不必过分拉伸第一可弯折部11,以免损伤触控走线。

可选的,如图3和图12所示,非显示区200包括与显示区100的第一边101相邻的弯折区(位于下边框400),柔性基板21还包括延伸至弯折区的第三可弯折部212;

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柔性电路板40,第二柔性电路板40绑定于第三可弯折部212,且第二柔性电路板40通过第三可弯折部212,沿平行于第一方向的弯折轴从弯折区弯折到显示面板的与其出光面相背的一侧。

由此,一方面,第三可弯折部212为柔性基板21直接延伸出的部分,第二柔性电路板40绑定于第三可弯折部212,并经第三可弯折部212的弯折,使第二柔性电路板位于显示面板的与其出光面相背的一侧,绑定第二柔性电路板的绑定部分位于显示面板的背面,避免了绑定部分对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的尺寸(显示面板的下边框的尺寸)的影响,进一步减小了下边框400的宽度;另一方面,在现有技术中,在柔性基板21靠近触控功能层的一侧设置绑定区,将第二柔性电路板40绑定在该绑定区,当对第二柔性电路板40进行弯折时,容易使第二柔性电路板40从柔性基板21上分离,导致电性连接失效,影响显示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直接对柔性基板21的延伸部分进行弯折,使得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柔性基板之间具有良好的电连接特性。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具体可以为手机、电脑以及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