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漏红光的触控感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5600发布日期:2018-08-21 16:49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之技术涉及触控屏幕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具有降低感测电极阻抗以及防漏光效果之触控感光结构。



背景技术:

具有触控功能的电子装置在市场上非常热门,因为其能提供良好的人机互动性,让使用者得以用手指或触控笔来操作。目前触控屏幕多是采用氧化铟锡透明电极(ito)做为感应电极,当使用者经由手指或导体触碰触控屏幕时,即可藉由手指或导体触碰触控屏幕的位置,所形成的不均匀电场而得知正确的手指或导体触碰触控屏幕的位置,进而通过电路与作业软件使屏幕显示对应的工作。

由于氧化铟锡透明电极相较于一般的金属走线仍存在有阻抗较高之问题,因此,市面上已出现于氧化铟锡透明电极下方设置金属层,以降低该透明导电层的阻抗。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设置有降低阻抗金属层的触控感光结构剖面示意图,触控感光结构10包括:一金属基板20、一绝缘层30、一感光层40、一金属层50以及一透明导电层60。其中该金属层50可以有效的降低该透明导电层60的阻抗,使得公共电压更加稳定。

然而,由于金属材质容易反射光线,漏出的光线会在该金属基板20与该金属层50之间重复反射,其中蓝光及绿光容易在反射的过程中逐渐吸收发散,而红光则因为波长较长,在反射的过程中不易被吸收发散,因此容易从屏幕边缘漏出,产生红光漏光现象(reddish)。因此,目前的触控感光结构仍有可改良之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之主要目的系提供一种防漏红光的触控感光结构,能有效的降低透明导电层之阻抗,同时亦不会产生漏光现象。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系采取以下之技术手段予以达成,其中,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漏红光的触控感光结构,包括:一金属基板、一绝缘层、一感光层、一第三金属层以及一透明导电层。该金属基板包括复数个第一金属层以及介于相邻两该第一金属层之间的复数个第二金属层。该绝缘层设置于该金属基板之上,该感光层设置于该绝缘层之上,该感光层至少包括相互交错排列的复数个红色感光区块、绿色感光区块以及蓝色感光区块,且不同颜色的感光区块交界处具有一交界区。该第三金属层设置于该交界区之上,其中该第三金属层的下表面设置有一吸光层,该吸光层用以吸收介于该金属基板与该第三金属层之间的一反射光。透明导电层设置于该第三金属层之上。

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该吸光层为该第三金属层的金属氧化物。

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该吸光层为一黑色复合材料或黑色光阻。

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该吸光层为一滤光片。

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该吸光层为钛金属层。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防漏红光的触控感光结构,包括:一金属基板、一绝缘层、一感光层、一第三金属层以及一透明导电层。该金属基板包括复数个第一金属层以及介于相邻两该第一金属层之间的复数个第二金属层。该绝缘层设置于该金属基板之上,感光层设置于该绝缘层之上,该感光层至少包括相互交错排列的复数个红色感光区块、绿色感光区块以及蓝色感光区块,且不同颜色的感光区块交界处具有一交界区。该第三金属层设置于该交界区之上。该透明导电层设置于该第三金属层之上,其中,该金属基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吸光层,该吸光层用以吸收介于该金属基板与该第三金属层之间的一反射光。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该吸光层对应该交界区设置,并与该第三金属层位于该金属基板上表面的同一垂直延伸在线。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该吸光层为该第三金属层的金属氧化物。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该吸光层为该黑色复合材料或黑色光阻。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该吸光层为一铁、锰或铬金属层。

附图说明

图1为设置有降低阻抗金属层的触控感光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防漏红光的触控感光结构较佳实施例之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防漏红光的触控感光结构较佳实施例之第三金属层与感光层俯视图。

图4a为本发明防漏红光的触控感光结构较佳实施例之a-a’剖面图。

图4b为本发明防漏红光的触控感光结构较佳实施例之b-b’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防漏红光的触控感光结构第二实施例之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触控感光结构10

金属基板20

绝缘层30

感光层40

金属层50

透明导电层60

触控感光结构1,1a

金属基板2,2a

第一金属层21,

第二金属层22

绝缘层3

gi层31

pas层32

感光层4

红色感光区块41

绿色感光区块42

蓝色感光区块43

第三金属层5,5a

吸光层51,23

透明导电层6,6a

交界区7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发明所采用之技术手段及构造,兹绘图就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但须注意的是,所述内容不构成本发明的限定。

请同时参阅图2、图3、图4a及图4b所示,其为本发明防漏红光的触控感光结构较佳实施例之剖面示意图、第三金属层与感光层俯视图、a-a’剖面图以及b-b’剖面图。本发明之防漏红光的触控感光结构可应用于一触控屏幕(图中未示),该触控感光结构1包括:一金属基板2、一绝缘层3、一感光层4、一第三金属层5以及一透明导电层6。

该金属基板2包括复数个第一金属层21以及介于相邻两该第一金属层21之间的复数个第二金属层22,该第一金属层21以及该第二金属层22可以为铜金属、铜合金,但不限于此。

该绝缘层3设置于该金属基板2之上,其可以为一薄膜或涂料,用以提供绝缘隔离功能。于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金属层21上之绝缘层为gi层31(gate绝缘层),而该第二金属层22上之绝缘层为pas层32(钝化层)。

该感光层4设置于该绝缘层3之上,该感光层4至少包括相互交错排列的复数个红色感光区块41、绿色感光区块42以及蓝色感光区块43,且不同颜色的感光区块交界处具有一交界区7,用以区分各感光区块。

该第三金属层5设置于该交界区7之上,而该透明导电层6设置于该第三金属层5之上。该透明导电层6可以是金属掺杂氧化物、奈米碳管(carbonnanotube)、导电性高分子或是石墨烯(graphene)等等。其中,该透明导电层6较佳为一氧化铟锡透明电极(ito),铟锡氧化物同时具有相对低的电阻比以及相对高的光穿透率,同时耐候性佳,是广泛使用的透明导电材料。该第三金属层5沿着该交界区7设置,其可以有效降低该透明导电层6的阻抗,使得公共电压更加稳定。

该第三金属层5的下表面设置有一吸光层51,该吸光层51可用以吸收介于该金属基板2与该第三金属层5之间的一反射光。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该吸光层51为该第三金属层5的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铜,氧化铜为黑色氧化物,可以有效的吸收光线。

一般来说,由该感光层4边缘散射或漏出的光线会被该触控屏幕的边框油墨层所吸收,但由于设置有第三金属层5的关系,漏出的光线会在该金属基板2与该第三金属层5之间重复反射。漏出的光线可包括由红色光、绿色光以及蓝色光,由于本身波长的关系,波长较短的绿色光以及蓝色光容易在重复反射的过程中逐渐吸收发散,而红色光会因其不易被吸收发散而产生漏光现象。是以,在该第三金属层5的下表面设置吸光层51,可以有效的吸收反射光,同时不影响降低透明导电层6阻抗的效果。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吸光层51为一黑色复合材料。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吸光层51为钛金属层。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吸光层51为一滤光片(colorfilter)。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吸光层51为黑色光阻(blackmatrix)。

请更加参阅图5所示,其为本发明防漏红光的触控感光结构第二实施例剖面示意图,本发明防漏红光的触控感光结构第二实施例与较佳实施例类似,其揭示了一种防漏红光的触控感光结构1a,包括:一金属基板2a、一绝缘层3a、一感光层4a、一第三金属层5a以及一透明导电层6a。

该金属基板2a包括复数个第一金属层以及介于相邻两该第一金属层之间的复数个第二金属层,该第一金属层以及该第二金属层可以为铜金属、铜合金,但不限于此。

该绝缘层3a设置于该金属基板2a之上,其可以为一薄膜或涂料,用以提供绝缘隔离功能。

该感光层4a设置于该绝缘层3a之上,该感光层4a与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感光层相似,同样包括相互交错排列的复数个红色感光区块、绿色感光区块以及蓝色感光区块,且不同颜色的感光区块交界处具有一交界区,用以区分各感光区块。

该第三金属层5a设置于该交界区之上,而该透明导电层6a设置于该第三金属层5a之上。该透明导电层6a可以是金属掺杂氧化物、奈米碳管(carbonnanotube)、导电性高分子或是石墨烯(graphene)等等。其中,该透明导电层6a较佳为一氧化铟锡透明电极(ito),铟锡氧化物同时具有相对低的电阻比以及相对高的光穿透率,同时耐候性佳,是广泛使用的透明导电材料。该第三金属层5a沿着该交界区设置,其可以有效降低该透明导电层6a的阻抗,使得公共电压更加稳定。

其中,该金属基板2a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吸光层23,该吸光层23对应该交界区设置,并与该第三金属层5a位于该金属基板2a上表面的同一垂直延伸在线。该吸光层23用以吸收介于该金属基板2a与该第三金属层5a之间的一反射光,较佳者,该吸光层23为该第三金属层5a的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铜,氧化铜为黑色氧化物,可以有效的吸收光线。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吸光层23为一黑色复合材料。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吸光层23为铁、锰或铬金属层。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吸光层23为一滤光片(colorfilter)。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吸光层23为黑色光阻(blackmatrix)。

故,请参阅全部附图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漏红光的触控感光结构,其透过吸光层之设置,改善了习知技术具有第三金属层之触控感光结构容易产生漏光现象的问题,同时亦不影响第三金属层降低透明导电层阻抗之功能。

透过上述之详细说明,即可充分显示本发明之目的及功效上均具有实施之进步性,极具产业之利用性价值,且为目前市面上前所未见之新发明,完全符合发明专利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