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LR的生产线备件损坏率预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89461发布日期:2018-11-27 22:50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线备件损坏率预测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LR的生产线备件损坏率预测系统,属于机械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产线备件更换:对于产线的高价值零部件,如何确定其订货量和订货时间,这是困扰企业的一个难题。由于生产线的设备复杂性、零件故障的随机性、备件消耗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备件的需求和损耗难以预测。采用传统的定期更换无法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因此需要采用算法来预测设备的损耗程度,做到精细化管理和更换。

LR:全称为logistic regressive,模型都具有 w‘x+b,其中w和b是待求参数,其区别在于他们的因变量不同,多重线性回归直接将w‘x+b作为因变量,即y =w‘x+b,而logistic回归则通过函数L将w‘x+b对应一个隐状态p,p =L(w‘x+b),然后根据p 与1-p的大小决定因变量的值。备件的损耗和生产环境以及使用周期都有明显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采集环境数据预测备件的损耗率,做到提前更换。其中,x为输入变量,包括零件的使用周期、历史电压、电流、气压等数据,y为当前的损耗率。

现有的产线备件替换都是定期全面检查更新出现问题的备件,以及出现故障时临时替换。当前定期更换备件以及出现故障时,没有此类备件库存,需要临时进行采购,周期拉长。进而导致无法保证生产线正常运行,订货时间和订货量无法精准预测,当前损耗情况难以预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LR的生产线备件损坏率预测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LR的生产线备件损坏率预测系统,具体流程如下:

1)通过传感器收集设备最的运行记录,每小时的电流,电压平均值,以及运行时长等数据;

2)人工获取备件的从安装到替换的时间;

3)通过LR训练,得到模型;

4)通过模型预测对应类别备件的当前损耗率;

5)损耗率大于一定的值需要提前订货并且替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LR训练模型为:

输入:

x:设备的运行数据,包括电流、电压、运行时长等,

y:设备的状态数据,0表示正常,1表示故障,

目标:

得到模型w,预测值函数为sigmoid函数,具体如下:

z=w*x

使得模型预测值和真实值最接近,损失函数为

通过梯度下降,得到w和b的更新方法:

Y表示真实值,Φ(z)表示模型的预测值,x为输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LR预测流程为:

得到预测数据的运行数据后,通过

可以得到当前的损耗值,大于某个阈值就需要订货替换。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实现了一种LR的生产线备件损耗率预测系统,通过收集备件的运行数据,可以得到备件的损耗率,从而提前订货,及时更换备件,保证生产线正常运转从而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LR的生产线备件损坏率预测系统,具体流程如下:

1)通过传感器收集设备最的运行记录,每小时的电流,电压平均值,以及运行时长等数据;

2)人工获取备件的从安装到替换的时间;

3)通过LR训练,得到模型;

4)通过模型预测对应类别备件的当前损耗率;

5)损耗率大于一定的值需要提前订货并且替换。

LR训练模型为:

输入:

x:设备的运行数据,包括电流、电压、运行时长等,

y:设备的状态数据,0表示正常,1表示故障,

目标:

得到模型w,预测值函数为sigmoid函数,具体如下:

z=w*x

使得模型预测值和真实值最接近,损失函数为

通过梯度下降,得到w和b的更新方法:

Y表示真实值,Φ(z)表示模型的预测值,x为输入。

LR预测流程为:

得到预测数据的运行数据后,通过

可以得到当前的损耗值,大于某个阈值就需要订货替换。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实现了一种LR的生产线备件损耗率预测系统,通过收集备件的运行数据,可以得到备件的损耗率,从而提前订货,及时更换备件,保证生产线正常运转从而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