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铟锡膜层结构的触摸屏及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4517发布日期:2018-09-25 20:21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摸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氧化铟锡膜层结构的触摸屏,还涉及一种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简称“软板",行业内俗称FPC,是用柔性的绝缘基材(主要是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制成的印刷电路板,具有许多硬性印刷电路板不具备的优点。例如它可以自由弯曲、卷绕、折叠。利用FPC可大大缩小电子产品的体积,适用电子产品向高密度、小型化、高可靠方向发展的需要。因此,FPC在航天、军事、移动通讯、手提电脑、计算机外设、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掌上电脑)、数字相机等领域或产品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市场上常规ITO(Indium Tin Oxides,氧化铟锡)进行单层多点触控设计时,其FPC采用两个或多个接线而成;而且传统方案中,每个FPC都有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端口输出到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印刷电路板装配),从而影响PCBA外形及整机结构的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每个FPC均需要I/O端口进行输出,从而影响整机结构的问题,提供一种氧化铟锡膜层结构的触摸屏。

一种氧化铟锡膜层结构的触摸屏,包括触摸屏基板、主电路板、第一柔性电路板和至少一个第二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和各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触摸屏基板,各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输入输出端口通过氧化铟锡结构电连接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且通过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输入输出端口电连接所述主电路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摸屏是单层多点触控结构的触摸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摸屏是Oncell触控结构的触摸屏或Incell触控结构的触摸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输入输出端口的数量为两个,在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一侧间隔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包括主体区和延长区;所述主体区的长度大于所述延长区的长度,所述延长区垂直于所述主体区,且所述主体区与所述延长区形成横向设置的一体结构,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输入输出端口设于所述延长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区;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二连接区;所述氧化铟锡结构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区和所述第二连,接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还包括第一输入区;所述第一输入区连接所述触摸屏基板的导电线路引出线,所述第一输入区用于接收所述导电线路引出线传输的信号,并将所述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输入输出端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还包括第二输入区;所述第二输入区连接所述触摸屏基板的导电线路引出线,所述第二输入区用于接收所述导电线路引出线传输的信号,并将所述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且通过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输入输出端口传输至所述主电路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时,各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水平方向的两侧或一侧,各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输入输出端口分别通过氧化铟锡结构电连接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

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上述的氧化铟锡膜层结构的触摸屏。

上述氧化铟锡膜层结构的触摸屏,各第二柔性电路板的输入输出端口通过氧化铟锡结构电连接第一柔性电路板,且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的输入输出端口电连接主电路板,从而无需在各第二柔性电路板上再设置输入输出端口,有效减少了输入输出端口的数量,也避免了对整机结构的限制,且第一柔性电路板和各第二柔性电路板之间是通过氧化铟锡结构电连接,即利用了触摸屏基板本身的导电膜层进行电连接,可以在制作触摸屏基板本身的导电膜层的同时形成,不会额外增加制造工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氧化铟锡膜层结构的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氧化铟锡膜层结构的触摸屏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输入输出端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氧化铟锡膜层结构的触摸屏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氧化铟锡膜层结构的触摸屏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区和第二连接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氧化铟锡膜层结构的触摸屏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输入区和第二输入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考图1,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氧化铟锡膜层结构的触摸屏。该氧化铟锡膜层结构的触摸屏包括触摸屏基板110、主电路板120、第一柔性电路板130和至少一个第二柔性电路板140。第一柔性电路板130和各第二柔性电路板140电连接触摸屏基板110,各第二柔性电路板140的输入输出端口(I/O口)通过氧化铟锡结构150电连接第一柔性电路板130,且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130的输入输出端口电连接主电路板120。其中,氧化铟锡(ITO,或者掺锡氧化铟)是一种铟(III族)氧化物(In2O3)和锡(IV族)氧化物(SnO2)的混合物,通常质量比为90%In2O3,10%SnO2。氧化铟锡主要特性是其电学传导和光学透明的组合。通常是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或者一些溅射沉积技术的方法沉积到表面以形成氧化铟锡薄膜。

具体地,第一柔性电路板130和第二柔性电路板140均与触摸屏基板110电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140的输入输出端口通过氧化铟锡结构150电连接第一柔性电路板130,再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130的输入输出端口电连接主电路板120。这样一来,从触摸屏基板110向主电路板120进行信号传输时,依次经过触摸屏基板110、第二柔性电路板140、第一柔性电路板130和主电路板120,或者触摸屏基板110、第一柔性电路板130和主电路板120,从主电路板120向触摸屏基板110进行信号传输时,反之。可见,上述氧化铟锡膜层结构的触摸屏减少了第二柔性电路板140与主电路板120的连接,同时通过氧化铟锡结构150将第一柔性电路板130与第二柔性电路板140电连接,是利用触摸屏基板110本身的导电膜层,也没有额外增加制造工序。

上述氧化铟锡膜层结构的触摸屏,各第二柔性电路板140的输入输出端口通过氧化铟锡结构150电连接第一柔性电路板130,且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130的输入输出端口电连接主电路板120,从而无需在各第二柔性电路板140上再设置输入输出端口,有效减少了输入输出端口的数量,也避免了对整机结构的限制,且第一柔性电路板130和各第二柔性电路板140之间是通过氧化铟锡结构150电连接,即利用了触摸屏基板110本身的导电膜层进行电连接,可以在制作触摸屏基板110本身的导电膜层的同时形成,不会额外增加制造工序。

在一实施例中,触摸屏是单层多点触控结构的触摸屏。其中,单层多点触控是指一是可采集多点信号,二是可对每路信号的意义进行判断。基于此,单层多点触控结构的触摸屏可允许用户在多个地方同时触摸显示屏,以便能够对网页或图片进行伸缩和旋转等操作。

具体地,触摸屏是Oncell触控结构的触摸屏或Incell触控结构的触摸屏。其中,Oncell是指将触摸面板嵌入到显示屏的彩色滤光片基板和偏光片之间的方案,即在液晶面板上配触摸传感器。Incell是指将触控面板嵌入到液晶像素中的方案。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第一柔性电路板130的输入输出端口131的数量为两个,在第一柔性电路板130的一侧间隔分布。具体地,第一柔性电路板130的两个输入输出端口131设置于第一柔性电路板130的下边缘,且间隔分布,可以提升第一柔性电路板130与主电路板12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另外,第一柔性电路板130的输入输出端口131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一个或两个,只要确保第一柔性电路板130和第二柔性电路板140所传输的信号能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130的输入输出端口131进行传输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第一柔性电路板130包括主体区132和延长区133。主体区132的长度大于延长区133的长度,延长区133垂直于主体区132,且主体区132与延长区133形成横向设置的一体结构,第一柔性电路板130的输入输出端口131设于延长区133。具体地,主体区132呈条状,延长区133呈块状,主体区132在长度方向垂直于延长区133,且主体区132与延长区133为横向设置的一体结构,延长区133的上边缘与主体区132的下边缘相平,延长区133的下边缘设有第一柔性电路板130的输入输出端口131。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第一柔性电路板13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区134。第二柔性电路板140包括第二连接区141。氧化铟锡结构15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区134和第二连接区141。其中,第一柔性电路板130上的第一连接区134的数量可根据第二柔性电路板140的数量来设定。具体地,在第二柔性电路板140为两个且分布于第一柔性电路板130的左右两侧时,第一柔性电路板130的第一连接区134各分布于第一柔性电路板130的左右边缘,分布于第一柔性电路板130左侧的第二柔性电路板140的第二连接区141设于第二柔性电路板140的右侧,分布于第一柔性电路板130右侧的第二柔性电路板140的第二连接区141设于第二柔性电路板140的左侧,则氧化铟锡结构15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区134和第二连接区141,从而使第二柔性电路板140所传输的信号可通过氧化铟锡结构150传输至第一柔性电路板130,而且是利用了触摸屏基板110本身的导电膜层进行电连接,可以在制作触摸屏基板110本身的导电膜层的同时形成,不会额外增加制造工序。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第一柔性电路板130还包括第一输入区135。第一输入区135连接触摸屏基板110的导电线路引出线,第一输入区135用于接收导电线路引出线传输的信号,并将信号传输至第一柔性电路板130的输入输出端口。具体地,第一柔性电路板130的第一输入区135设置于第一柔性电路板130的上边缘,直接与触摸屏基板110的导电线路引出线电连接,并将该导电线路引出线所传输的信号通过自身的输入输出端口传输至主电路板120,从而完成信号的传输,也可将主电路板120发出的控制信号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130的输入输出端口进行传输,再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130的第一输入区135传输至触摸屏基板110的导电线路引出线,进而控制该导电线路引出线的工作。

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5,第二柔性电路板140还包括第二输入区142。第二输入区142连接触摸屏基板110的导电线路引出线,第二输入区142用于接收导电线路引出线传输的信号,并将信号传输至第一柔性电路板130,且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130的输入输出端口传输至主电路板120。具体地,第二柔性电路板140的第二输入区142设置于第二柔性电路板140的上边缘,可直接电连接触摸屏基板110的导电线路引出线,并将该导电线路引出线所传输的信号通过自身的输入输出端口传输至第一柔性电路板130,再第一柔性电路板130的输入输出端口传输至主电路板120,从而完成信号的传输,也可将主电路板120发出的控制信号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130的输入输出端口进行传输,再通过第二柔性电路板140的输入输出端口传输至第二输入区142,接着再传输至触摸屏基板110的导电线路引出线,进而控制该导电线路引出线的工作。。

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2,第二柔性电路板140的数量为两个,在第一柔性电路板130水平方向的两侧间隔分布。具体地,第二柔性电路板140在水平方向等间隔的分布于第一柔性电路板130的两侧。在其他实施例中,只需确保每个第二柔性电路板140的输入输出端口通过氧化铟锡结构150电连接第一柔性电路板130,则第二柔性电路板140的数量可以是3个、4个或5个等。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140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时,各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140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130水平方向的两侧或一侧,各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140的输入输出端口分别通过氧化铟锡结构电连接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130。具体地,在第二柔性电路板140的数量为5个时,第一柔性电路板130的左右两侧各分布2个第二柔性电路板140,那么最左边的第二柔性电路板140的输入输出端口通过氧化铟锡结构电连接到第一柔性电路板130,同时与第一柔性电路板130相邻的第二柔性电路板140的输入输出端口也通过氧化铟锡结构电连接第一柔性电路板130,右侧同理。这样一来,第一柔性电路板130两侧的各第二柔性电路板140可以逐个级联到第一柔性电路板130上。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无需将第二柔性电路板140与主电路板120电连接,便可以将第二柔性电路板所传输的信号传输至主电路板,从而避免了对整机结构的限制,与传统技术相比也减少了与主电路板120相连接的输入输出端口的数量。

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上述任一种氧化铟锡膜层结构的触摸屏。

在一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包括平板电脑、电子书及个人数字助理。该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其他触屏终端设备。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终端设备中的氧化铟锡膜层结构的触摸屏的工作原理均与上一实施方式中的氧化铟锡膜层结构的触摸屏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