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挡墙生态凹槽壁厚确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92006发布日期:2019-06-22 00:52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挡墙生态凹槽壁厚确定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水利挡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挡墙生态凹槽壁厚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外侧陡立的重力式混凝土(浆砌石)挡墙、钢筋混凝土悬臂式挡墙、扶臂式挡墙、锚杆锚索式挡墙等具有占地少、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等优点,在水利、市政、道路等工程项目中随处可见。

公开号为cn105544602b的一篇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能增加落水者自救性的挡土墙,包括墙体,所述墙体包括内侧面以及与水接触的外侧面,外侧面上凸出有多个凸台,平台沿墙体高度方向排布,凸台外侧边缘凸出有凸缘,凸缘、凸台与墙体之间形成一钩状部;该发明披露了具有生态凹槽的挡墙,国内外在水流冲击方面主要是针对类似于消力池尾槛建筑物的研究,而对类似于生态凹槽所受的水流冲击力没有见到公开报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挡墙生态凹槽壁厚确定方法,使生态凹槽既能体现功能要求,又方便施工,且节省材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挡墙生态凹槽壁厚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水流冲击力计算生态凹槽壁所受的水流冲击压力p;

s2.计算得出生态凹槽壁基座最危险点处的拉应力σamax;

s3.对生态凹槽壁抗弯强度进行复核;

s4.根据生态凹槽壁所受的水流冲击压力p、生态凹槽壁基座最危险点处的拉应力σamax计算得出生态凹槽壁厚d。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s1包括以下步骤:

s11.设水流方向与挡墙夹角为θ,则生态凹槽壁单位长度受的冲击力p为:

式中,p为生态凹槽壁单位长度受的水流冲击力;k为绕流系数,0.7~1.0;γw为水的容重;h为挡墙临水侧阻流水深;g为重力加速度;θ为水流冲击方向与挡墙生态凹槽的夹角;v为靠近挡墙生态凹槽壁处的水流断面平均流速;

s12.将式(1)变形,可得生态凹槽壁所受的水流冲击压力p: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s2包括以下步骤:

s21.沿挡墙纵向取单位宽度,使生态凹槽壁相当于悬臂梁,两侧静水压力相互抵消,则生态凹槽壁基座处截面的弯矩m为:

式中,h0为生态凹槽壁高度,ka为生态凹槽内填土的主动土压力系数,γt′为土体的浮容重。

s22.由于混凝土抗拉强度较低,最危险点处的拉应力位于生态凹槽壁基座处外缘,其拉应力σamax为:

式中,wz为抗弯截面模量,b为单位长度,取1,γc为生态凹槽壁的容重,pr为人员活荷载,d为生态凹槽壁厚,[σ]为混凝土材料允许拉应力。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s3包括以下步骤:

s31.按照下式进行复核:

km≤γmwz[σ](6)

式中,k为承载力安全系数,γm为截面抵抗矩塑性系数。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s4包括以下步骤:

s41.将式(2)、(3)、(5)代入式(4),得:

不考虑态凹槽壁自重、槽内土压力、人员活荷载时,则式(7)简化为: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s4包括以下步骤:

s41.将式(2)、(3)、(5)代入式(6),得:

不考虑态凹槽壁自重、槽内土压力、人员活荷载时,则式(8)简化为:

有益效果

本发明挡墙生态凹槽壁厚确定方法使生态凹槽既能体现功能要求,又方便施工,且节省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生态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生态凹槽壁受力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新型挡墙生态凹槽壁厚确定方法,

步骤一,临水侧的生态凹槽受河流的冲击力、静水压力、槽内土压力、槽壁自重力、落水人员活动荷载等;其中,水流的冲击力对槽壁影响最大。根据水流冲击力计算生态凹槽壁所受的水流冲击压力p;

具体地,设水流方向与挡墙夹角为θ,则生态凹槽壁单位长度受的冲击力p为:

式中,p为生态凹槽壁单位长度受的水流冲击力;k为绕流系数,0.7~1.0,一般取1.0;γw为水的容重;h为挡墙临水侧阻流水深;g为重力加速度;θ为水流冲击方向与挡墙生态凹槽的夹角;v为靠近挡墙生态凹槽壁处的水流断面平均流速,可按压缩断面的平均流速考虑,也可近似取生态凹槽河道水流的平均流速。

将式(1)变形,可得生态凹槽壁所受的水流冲击压力p:

步骤2,计算得出生态凹槽壁基座最危险点处的拉应力σamax。

如图2(左侧为临水侧),沿挡墙纵向取单位宽度,使生态凹槽壁相当于悬臂梁,两侧静水压力相互抵消,则生态凹槽壁基座处ab截面的弯矩m为:

式中,h0为生态凹槽壁高度,ka为生态凹槽内填土的主动土压力系数,γt′为土体的浮容重。

由于混凝土抗拉强度较低,图2中最危险点处的拉应力位于生态凹槽壁基座处外缘a点,a点拉应力σamax为:

式中,wz为抗弯截面模量,b为单位长度,取1,γc为生态凹槽壁的容重,pr为人员活荷载,d为生态凹槽壁厚,[σ]为混凝土材料允许拉应力。

步骤三,对生态凹槽壁抗弯强度进行复核;

按照下式进行复核:

km≤γmwz[σ](6)

式中,k为承载力安全系数,对于4~5级建筑物荷载效应偶然组合取1.6,γm为截面抵抗矩塑性系数,矩形截面取1.55。

步骤四,根据生态凹槽壁所受的水流冲击压力p、生态凹槽壁基座最危险点处的拉应力σamax计算得出生态凹槽壁厚d。

具体地,将式(2)、(3)、(5)代入式(4),得:

将式(2)、(3)、(5)代入式(6),得:

不考虑态凹槽壁自重、槽内土压力、人员活荷载时(此时计算结果偏于安全),则式(7)、式(8)分别可简化为:

分析式(9)与式(10),与式(9)相比,生态凹槽壁厚主要与材料抗拉强度[σ]、水流速度v、水流与挡墙的夹角θ、槽深h0有关。式(10)仅多了两个系数k与γm,数值大小相差不大,且分别位于分子分母上,因此,计算结果相差也不大,采用较为简单的式(9)。

本发明挡墙生态凹槽壁厚确定方法使生态凹槽既能体现功能要求,又方便施工,且节省材料。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