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89949发布日期:2020-11-10 18:13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笔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笔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笔。



背景技术:

智能笔是指相对传统笔而言,具有匹配操作平台通信的多功能移动笔。

智能笔可以把用智能笔书写的内容转化成数字信号,然后将其传送到手机,平板电脑或者个人电脑上,让手机,平板电脑或者个人电脑显示刚刚书写好的内容,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快捷。

但是现在的智能笔无法记录书写次数,在需要做标记的场合无法帮助人类记录标记数量,智能化程度低,导致无法针对使用者进行个性化设计,影响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笔,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智能化程度高、自动记录书写标记次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笔,包括充电座,所述充电座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正极充电触点,所述充电座的一侧开设有充电插孔,所述充电座的内部插接有智能笔,所述智能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负极触点,所述智能笔的另一侧开设有蜂鸣器孔,所述智能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双色led指示灯,所述智能笔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确认按钮,所述智能笔靠近确认按钮的一侧固定安装有lcd显示屏,所述智能笔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增加按钮,所述智能笔靠近增加按钮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减少按钮,所述智能笔靠近减少按钮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正极触点,所述充电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负极充电触点,所述智能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可充电锂电池。

优选的,所述充电座的内侧壁开设有滑道,所述充电座包括底座和立柱,所述底座和立柱为固定连接,所述正极充电触点和负极充电触点对称分布在立柱的内侧壁。

优选的,所述智能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单片机,所述智能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单片机和压力传感器对称分布在可充电锂电池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充电插孔为typec插孔,所述充电座的材质为abs塑料,所述正极充电触点、负极充电触点、负极触点和正极触点的材质均为导电铜触点。

优选的,所述增加按钮和减少按钮均和单片机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单片机和可充电锂电池通过导线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智能笔的材质为abs塑料,所述智能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挂笔杆,所述智能笔的横截面为长方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智能笔内部靠近单片机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蜂鸣器,所述蜂鸣器和蜂鸣器孔为固定安装。

优选的,所述智能笔的内部靠近压力传感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笔芯,所述智能笔的一端插接有笔头,所述笔头为圆锥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笔头的一端开设有与笔芯相适配的笔芯孔,所述笔头的材质为abs塑料。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智能笔,通过单片机和可充电锂电池的设置,使该智能笔具备了可编程控制各种元件实现智能化提示使用者的书写标记次数的效果,通过负极触点和正极触点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实现通过充电座给该智能笔内部地可充电锂电池充电来实现提供整个智能笔使用所需的电,且充电方便、使用灵活,再配合lcd显示屏和蜂鸣器,可实现将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来通过单片机实时显示在lcd显示屏上以供使用者查看标记次数,从而起到了便于记录书写次数,且充电方便的作用,达到了实用性高、智能化程度高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plc程序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智能笔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双色led指示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充电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电源接口程序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按键程序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复位电路程序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双色灯程序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退耦电容程序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烧写程序接口程序结构示意图。

图中:1、智能笔;2、充电座;201、底座;202、立柱;3、减少按钮;4、正极触点;5、lcd显示屏;6、负极触点;7、蜂鸣器孔;8、双色led指示灯;9、充电插孔;10、正极充电触点;11、负极充电触点;12、确认按钮;13、增加按钮;14、可充电锂电池;15、单片机;16、压力传感器;17、挂笔杆;18、蜂鸣器;19、笔芯;20、笔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一种智能笔,包括充电座2,充电座2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正极充电触点10,充电座2的一侧开设有充电插孔9,充电座2的内侧壁开设有滑道,充电座2包括底座201和立柱202,底座201和立柱202为固定连接,正极充电触点10和负极充电触点11对称分布在立柱202的内侧壁,智能笔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单片机15,智能笔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6,单片机15和压力传感器16对称分布在可充电锂电池14的两侧,充电插孔9为typec插孔,充电座2的材质为abs塑料,正极充电触点10、负极充电触点11、负极触点6和正极触点4的材质均为导电铜触点,充电座2的内部插接有智能笔1,智能笔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负极触点6,智能笔1的另一侧开设有蜂鸣器孔7,智能笔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双色led指示灯8,智能笔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确认按钮12,智能笔1靠近确认按钮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lcd显示屏5,智能笔1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增加按钮13,智能笔1的材质为abs塑料,智能笔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挂笔杆17,智能笔1的横截面为长方体结构,增加按钮13和减少按钮3均和单片机15通过导线电连接,单片机15和可充电锂电池14通过导线电连接,智能笔1内部靠近单片机1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蜂鸣器18,蜂鸣器18和蜂鸣器孔7为固定安装,智能笔1的内部靠近压力传感器1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笔芯19,智能笔1的一端插接有笔头20,笔头20为圆锥形结构,述笔头20的一端开设有与笔芯19相适配的笔芯孔,笔头20的材质为abs塑料,智能笔1靠近增加按钮13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减少按钮3,智能笔1靠近减少按钮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正极触点4,充电座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负极充电触点11,智能笔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可充电锂电池14,通过单片机15和可充电锂电池14的设置,使该智能笔1具备了可编程控制各种元件实现智能化提示使用者的书写标记次数的效果,通过负极触点6和正极触点4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实现通过充电座2给该智能笔1内部地可充电锂电池14充电来实现提供整个智能笔1使用所需的电,且充电方便、使用灵活,再配合lcd显示屏5和蜂鸣器18,可实现将压力传感器16检测到的压力来通过单片机15实时显示在lcd显示屏5上以供使用者查看标记次数,从而起到了便于记录书写次数,且充电方便的作用,达到了实用性高、智能化程度高的目的。

在使用时,首先,由于该智能笔1内置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当把智能笔1插入充电座2后,智能笔1的正极充电触点10和负极充电触点11分别与充电座2内的正极充电触点10和负极充电触点11相接触,充电座2即对智能笔1进行充电,然后当智能笔1从充电座2中拔出后,智能笔1即进入设置待机状态,此时智能笔1上的lcd显示屏5上显示“00”两位数。按压智能笔1上的增加按钮13或减少按钮3,调整到lcd显示屏5上显示出需要的数字,然后按压确认按钮12,此时lcd显示屏5上设定好的数字会闪烁两次,此数字被程序锁定,智能笔1进入工作状态,当用智能笔1前端的笔芯19在零件上画一次记号时,智能笔1内置的传感器芯片感应到压力后,即自动计数一次,此时lcd显示屏5上设定好的数字则自动减1,当全部设定好的工作完成后,lcd显示屏5上的预设数字会扣减完毕,此时lcd显示屏5上显示“00”,完成工作后,将智能笔1插入充电座2,智能笔1内部程序检测到充电状态后,即进入内部自检,果预设的工作次数全部完成,则智能笔1顶端的双色led指示灯8显示绿色,智能笔1进入稳定充电状态,直到下一次被拔出使用,如果预设的工作次数没有完成,则智能笔1顶端的双色led指示灯8显示红色,同时内置的蜂鸣器18发出报警声响,提醒操作者对已完成工作进行检查,从而实现了自动化程度高、可自动记录该智能笔1的书写次数以方便使用者记录,提高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该智能笔1,通过单片机15和可充电锂电池14的设置,使该智能笔1具备了可编程控制各种元件实现智能化提示使用者的书写标记次数的效果,通过负极触点6和正极触点4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实现通过充电座2给该智能笔1内部地可充电锂电池14充电来实现提供整个智能笔1使用所需的电,且充电方便、使用灵活,再配合lcd显示屏5和蜂鸣器18,可实现将压力传感器16检测到的压力来通过单片机15实时显示在lcd显示屏5上以供使用者查看标记次数,从而起到了便于记录书写次数,且充电方便的作用,达到了实用性高、智能化程度高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