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型电脑的扳动式顶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17584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笔记型电脑的扳动式顶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涉型及一种笔记型电脑的顶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节省空间且方便操作的笔记型电脑的扳动式顶出装置。
一般的笔记型电脑受本身体积的限制,又有功能扩充的需求,“船坞”式壳体即应运而生,用来当作笔记型电脑扩充功能的桥梁,而笔记型电脑与“船坞”的电性连接与脱离也就成为产品设计中的关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省空间且方便操作的笔记型电脑的扳动式顶出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措施本实用新型的笔记型电脑的扳动式顶出装置,包括一壳体、一承载体、一扳动体、一枢转装置及一弹性元件;其特征在于壳体的前端面设有一开口;承载体设在壳体内部并具有第一与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设有一枢接部,第二端部设有至少一个枢接部;扳动体设在壳体外部并具有一与承载体第一端部的枢接部枢接的枢接部;枢转装置是以至少一个枢轴部轴向枢设在壳体的内壳面,且包括至少一个与承载体第二端的枢接部相互配置的枢接部,以及一顶出部与一勾扣在笔记型电脑后端面的卡孔处的勾扣部,顶出部与勾扣部对正壳体前端面的开口;枢转装置与承载体第二端部的枢接部相互连接,枢轴部为顶出部及勾扣部的旋转中心;所述弹性元件连接顶出装置且设在壳体的内壳面。
所述扳动式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设有另一开口,开口供设于所述扳动体的枢接部与承载体第一端部的枢接部枢接。
所述的扳动式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第二端部设有第一与第二枢接部;所述枢转装置包括具有第一与第二端部的一推体及一勾体,推体与勾体的第一端部各设有一枢轴部及一枢接部;推体与勾体的枢轴部轴向枢设在所述壳体的内壳面,推体的枢接部滑动地枢接于承载体第二端部的第一枢接部;勾体的枢接部滑动地枢接于承载体第二端部的第二枢接部;推体的第二端部为所述顶出部,勾体的第二端部为所述勾扣部;勾扣部具有一勾尖。
所述的扳动式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的第二端设有一枢接部;所述枢转装置包括具有第一与第二端部的一推体及一勾体;推体的第一端部设有一枢轴部及一枢接部,枢轴部轴向枢设于所述壳体的内壳面,枢接部滑动地枢接于承载体第二端部的枢接部,推体的第二端部为所述顶出部;勾体的第一端部连接于推体第一与第二端部之间;勾体的第二端部为所述勾扣部;勾扣部具有一勾尖。
所述的扳动式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第二端部设有一枢接部;所述枢转装置包括具有第一与第二端部的一推体及一勾体;勾体的第一端部设有一枢轴部及一枢接部;枢轴部轴向枢设于所述壳体的内壳面;枢接部滑动地枢接于承载体第二端的枢接部;勾体的第二端为所述勾扣部,勾扣部具有一勾尖;推体的第一端部连接于勾体第一与第二端部之间,推体的第二端部为所述顶出部。
所述的扳动式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是一弹簧,其一端连接所述壳体的内壳面,另一端连接所述承载体。
7所述的扳动式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是一弹簧,其一端连接所述壳体的内壳面,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顶出部上。
所述的扳动式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是一弹簧,其一端连接所述壳体的内壳面,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勾扣部上。
所述的扳动式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相对该另一开口的壳体外部设有一涵盖该另一开口的第一凹部,以配置该扳动体并使该扳动体显露于该壳体外部,且该扳动体的后端部枢接于该凹部的端部,该扳动体的前端部可扳动,及该扳动体的枢接部设于该扳动体的左侧并对正该壳体右侧端面开口,与该承载体第一端部的枢接部滑动枢接。
所述的笔记型电脑的扳动式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另一开口的外部设有一涵盖该开口的第二凹部,所述扳动体包括一把柄及一延伸臂,延伸臂的一端固设于把柄上,延伸臂与把柄的连接处设有一枢设于壳体的枢接部,扳动体的枢接部设于延伸臂的另一端,且与所述承载体第一端部的枢接端滑动枢接。
所述的扳动式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勾扣部的前端形成一往所述勾尖倾斜的导引斜面。
所述的扳动式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部是一块体。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笔记型电脑的扳动式顶出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立体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连接笔记型电脑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顶出笔记型电脑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立体图。
图6是图5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连接笔记型电脑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顶出笔记型电脑的俯视图。
图9是图1中的枢转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的枢转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的枢转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中的枢转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中的枢转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4是图5中的枢转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5是图5中的枢转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6是图5中的枢转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7是图5中的枢转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8是图5中的枢转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笔记型电脑的扳动式顶出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其包括一由上、下壳体组成的壳体10,壳体10的前端面设有一开口12,其右侧端面设有一开口14(配合图3、4所示)及一涵盖开口14的第一凹部16。壳体10内设有一长杆形的承载体18、一扳动体20及一具有一推体22与一勾体24的枢转装置。推体22及勾体24都是以其中间的枢轴部26,28枢设在壳体10的内壳面底部(图未示),推体22具有一呈块状的顶出部30,顶出部30与勾体24的一勾扣部32对正于壳体10前端面的开口12。在本实施例中,并以一弹簧构成的弹性元件25的一端连接于壳体10的内面,另一端则连接在勾扣部32附近,弹簧25的另一端也可连接承载体18、顶出部30附近或扳动体20(图未示出连接状态),以提供一回复力,使本实用新型的顶出装置动作后能再回复原状。
以下说明壳体10内部的详细构造。如图2所示,承载体18是一具有第一与第二端部的笔直长杆,其第一端部延伸有一柱体34,第二端部设有两平行贯孔36、38。在柱体34处设有一夹箍62,而在平行贯孔36,38处设有两组枢接元件,其各包含两夹箍56及一直杆58。
扳动体20容纳于壳体10的凹部16(如图1)内,其是在凹部16底面后端往上延伸设有一圆柱60(如图1),以配置扳动体20后端由底面往上延伸的管槽40,而且,扳动体20左侧设有一具有狭长型槽孔42的枢接部44,以供柱体34穿过。
推体22是一具有第一与第二端部的短杆,第一端部设有一狭长型槽孔46,第二端部则为顶出部30,枢轴部26是设在第一与第二端部之间的贯孔。勾体24是一具有第一与第二端部的短杆,第一端部设有一狭长型槽孔48,第二端部则为勾扣部32,勾扣部32具有一勾尖50及一形成在底部且往勾尖50倾斜的导引斜面51,枢轴部28是一设在第一与第二端部之间的贯孔。
另外,如图2所示,两组套筒52的底面固设在壳体10内壳面底部(图未示),且每个套筒52顶面往下设有一内螺孔55,利用两组螺栓54穿过枢轴部26、28,并螺接于内螺孔55内,以将套筒52装设于推体22及勾体24。
组装时,两直杆58分别穿过承载体18的贯孔36、38,再分别穿过推体22的狭长型槽孔46及勾体24的狭长型槽孔48后,以夹箍56夹设于每个直杆58的上、下端,形成推体22及勾体24可枢转于承载体18的状态,再移去壳体10的上壳体,将推体22及勾体24的枢轴部26、28的贯孔分别对准相对应套筒52的内螺孔55后,再分别以螺栓54由上而下穿过枢轴部26、28的贯孔,并螺锁进套筒52的内螺孔55,且使枢轴部26、28的贯孔与套筒52顶部间留有间隙而具枢转效果,再将弹簧25一端固设在壳体10的内壳面,另一端固设在勾体枢轴部28与勾扣部32之间,然后,将承载体18的柱体34伸出壳体10右侧端面的开口14(如图3、4),并穿过扳动体20狭长型的槽孔42后,以夹箍62夹设于柱体34顶部,使柱体34可在槽孔42内滑动且枢转,最后将扳动体20的管槽40套设在圆柱60使其能枢转后,再将壳体10的上壳体盖上而完成组装。
如图3所示,连接笔记型电脑64时,笔记型电脑64的后端面设有一卡孔66。连接前,勾体24的勾扣部32伸出壳体10前端面的开口12,同时推体22的顶出部30被转进开口12内。连接时,笔记型电脑64的卡孔66对正勾扣部32的导引斜面51,迫使勾扣部32往顺时针枢转,至勾尖50没入卡孔66后,由弹簧25的回复力弹回而完成如图3的连接状态。
当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顶出笔记型电脑时顶出时,施力于扳动体20前端,如图3的箭头1所示,此时承载体18将随扳动体20的逆时针枢转而往右直线移动,且带动勾体24勾扣部32顺时针旋转且脱离笔记型电脑64的卡孔66,同时推体22顶出部30也顺时针转出壳体10的前端面开口12,以抵止笔记型电脑64的后端面,而将记型电脑64顶出。
如图4所示,当本实用新型第一较隹实施例顶出笔记型电脑时后,只要扳动体20前端的施力除去,就可借由该弹性元件25的回复力,使本实用新型自动回复至图3所示的未经施力前的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具有推体22与勾体24的枢转装置,也可等效变化如图9~13所示;箭头3为承载体18被扳动时的移动方向,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图9的推体204及勾体206的枢轴部200与枢接部202互调,且勾体206的勾尖朝相反方向,图10~13的承载体第二端部只设一枢接部202,且图10的推体208的枢轴部200与枢接部202互调,并在推体208的一侧延伸出一勾尖朝相反方向的勾体210,图11的勾体212的枢轴部200与枢接部202互调,且勾尖朝相反方向,并在勾体212的一侧延伸出一推体214,图12的勾体216延伸出一推体218,以及图13的推体220的一侧延伸出一勾体222。
如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笔记型电脑的扳动式顶出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其包括—由上、下壳体组成的壳体70,壳体70的前端面设有一开口72,其右侧端面设有一开口74,且壳体70右侧端面的外壳面前端形成一第二凹部76,开口74位于第二凹部76的后端面。壳体70内设有一长杆形的承载体78、一扳动体80,及一具有一推体82及一勾体84的枢转装置。推体82及勾体84都是以其一端的枢轴部86,88枢设在壳体7的内壳面底部(图未示),推体82与勾体84各具有对正壳体70前端面开口72的推部90,勾扣部92。在本实施例中,并以一弹簧构成的弹性元件75的一端连接于壳体70的内壳面,另一端则连接在勾扣部92附近,当然该弹簧75的另一端也可连接承载体78、顶出部90附近或扳动体80(图未示出连接状态),以提供一回复力,使本实用新型的顶出装置作动后能再回复原状。以下说明壳体70内部的详细构造。如图6所示,承载体78是一具有第一与第二端部的N型弯折长杆,其第一端部延伸设有一第一贯孔94,第二端部设有两平行的第二与第三贯孔96、98。第一贯孔94处设有一组枢接元件,枢接元件包含两夹箍130及一直杆132。
扳动体80包括一把柄100及一延伸臂102,延伸臂102的一端固设在把柄100上,且与把柄100的连接处设有一枢接部104,藉枢接部104而枢设在壳体70内,在本实施例中,枢接部104是一由上而下的贯孔,且壳体70的上壳体内壳面(配合图5)设有一通孔106朝下的套筒108,而壳体70的下壳体内壳面(如图5)设有一具一凸柱110朝上的套筒112,延伸臂102的另一端设有一狭长型槽孔114。
推体82与勾体84都是具有第一与第二端部的短杆,推体82的第一端部为枢轴部86,枢轴部86在本实施例中是一贯孔,推体82的第二端部则为推部90,在推体82的第一与第二端部之间设有一狭长型槽孔116,勾体84的第一端部为枢轴部88,枢轴部88在本实施例中是一贯孔,勾体84的第二端部则为勾扣部92,勾扣部92具有一勾尖118,及一形成在底部且往勾尖118倾斜的导斜面120,在勾体84的第一与第二端部之间设有一狭长型槽孔122。
另外,如图6所示,两组套筒124的底面固设在壳体10内壳面底部(图未示),且每个套筒124顶面往下设有一内螺孔128,利用两组螺栓126穿过枢轴部的贯孔86,88并螺进内螺孔128内,以将套筒124装设于推体82及勾体84。
组装时,将两直杆132分别穿过承载体78的两贯孔96、98,再分别穿过推体82的狭长型槽孔116及勾体84的狭长型槽孔122后,以该夹箍130夹设于每个直杆132的上、下端,形成推体82及勾体84可枢转于承载体78的状态,然后,移去壳体70的上壳体,将推体82及勾体84枢轴部的贯孔86、88分别对准相对应套筒124的内螺孔128后,再分别以螺栓126由上而下穿过枢轴部的贯孔86、88,并螺锁进套筒124的内螺孔128,且使枢轴部的贯孔86、88与套筒124顶部间留有间隙而具枢转效果,再将弹簧75一端固设在壳体70的内壳面,另一端固设在勾体84枢轴部88与勾扣部92之间。然后,将扳动体80的延伸臂102由外穿入壳体70右侧端面的开口74,且将枢接部的贯孔104插入位于下壳体的套筒凸柱110,并将狭长型槽孔114对准承载体的第一贯孔94后,以直杆132穿过并在直杆132上、下端加上夹箍130,使扳动体80能与承载体78滑动枢转,再将位于上壳体的套筒通孔106对准穿出枢接部的贯孔104的套筒凸柱110盖上而完成组装。
如图7所示,连接笔记型电脑64时,在笔记型电脑64的后端面设有一卡孔66。连接前,勾体84的勾扣部92伸出壳体70前端面的开口72,同时推体82的推部90被转进开口12内。
连接时,笔记型电脑64的卡孔66对正勾扣部92的导引斜面120,使勾扣部92往顺时针枢转,至勾尖118没入卡孔66后,由弹簧75的回复力弹回而完成如图7的连接。
当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顶出笔记型电脑时,施力于扳动体80的把柄100,如图3箭头2所示,此时承载体78将随扳动体80的逆时针枢转而往左直线移动,且带动勾体84的勾扣部92顺时针旋转且脱离笔记型电脑64的卡孔66,同时推体82的顶出部90也顺时针转出壳体70前端面开口72,以抵止笔记型电脑64的后端面,而可将笔记型电脑64顶出。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顶出笔记型电脑后,只要将把柄100的施力除去,就可借由弹性元件75的回复力,使本实用新型自动回复至图7所示的未经施力前的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具有推体82与勾体84的枢转装置,也可等效变化实施如图14~18所示,枢轴部300同上述旋动枢接的枢轴部86或88,枢接部302同上述滑动枢接的枢接部(贯孔96与狭长型槽孔116或贯孔98与狭长型槽孔122,如图6),箭头4为承载体78被扳动时的移动方向,与上述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图14的推体304及勾体306的枢轴部300与枢接部302互调,且勾体306的勾尖朝相反方向,图15~18的承载体第二端部只设一枢接部302,且图15的推体308的枢轴部300与枢接部302互调,并在推体308的一侧延伸出一勾尖朝相反方向的勾体310,图16的勾体312的枢轴部300与枢接部302互调,且勾尖朝相反方向,并在勾体312的一侧延伸出一推体314,图17是在勾体316的延伸出一推体318,以及图18在推体320的一侧延伸出一勾体322。
上述第一与第二实施例,不但操作方便,且整体结构简单,不占太多的使用空间,省空间,且方便操作。
此外,因为使两物达成枢转的技术是属于一般的技术,包括轴承、枢钮、绞链或以杆穿过两物的贯孔再于杆的两端加设夹箍或铆接等防脱限制等技术都可具有枢转的效果,因此,除了上述方式外,本实用新型的枢轴部及枢接部也可使用其他方式来达到枢转的目的与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效果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笔记型电脑的扳动式顶出装置,是借由扳动体往壳体向外的方向被扳动时,使承载体移动,且带动枢转装置以其枢轴部为旋转中心而枢转,使勾扣部旋转且脱离笔记型电脑的卡孔,同时顶出部转出壳体前端面开口,以抵止笔记型电脑的后端面,而可将笔记型电脑顶出,本实用新型不但操作方便,且整体结构简单,不占太多的使用空间。
权利要求1.一种笔记型电脑的扳动式顶出装置,包括一壳体、一承载体、一扳动体、一枢转装置及一弹性元件;其特征在于壳体的前端面设有一开口;承载体设在壳体内部并具有第一与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设有一枢接部,第二端部设有至少一个枢接部;扳动体设在壳体外部并具有一与承载体第一端部的枢接部枢接的枢接部;枢转装置是以至少一个枢轴部轴向枢设在壳体的内壳面,且包括至少一个与承载体第二端的枢接部相互配置的枢接部,以及一顶出部与一勾扣在笔记型电脑后端面的卡孔处的勾扣部,顶出部与勾扣部对正壳体前端面的开口;枢转装置与承载体第二端部的枢接部相互连接,枢轴部为顶出部及勾扣部的旋转中心;所述弹性元件连接顶出装置且设在壳体的内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扳动式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设有另一开口,开口供设于所述扳动体的枢接部与承载体第一端部的枢接部枢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动式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第二端部设有第一与第二枢接部;所述枢转装置包括具有第一与第二端部的一推体及一勾体,推体与勾体的第一端部各设有一枢轴部及一枢接部;推体与勾体的枢轴部轴向枢设在所述壳体的内壳面,推体的枢接部滑动地枢接于承载体第二端部的第一枢接部;勾体的枢接部滑动地枢接于承载体第二端部的第二枢接部;推体的第二端部为所述顶出部,勾体的第二端部为所述勾扣部;勾扣部具有一勾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动式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的第二端设有一枢接部;所述枢转装置包括具有第一与第二端部的一推体及一勾体;推体的第一端部设有一枢轴部及一枢接部,枢轴部轴向枢设于所述壳体的内壳面,枢接部滑动地枢接于承载体第二端部的枢接部,推体的第二端部为所述顶出部;勾体的第一端部连接于推体第一与第二端部之间;勾体的第二端部为所述勾扣部;勾扣部具有一勾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动式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第二端部设有一枢接部;所述枢转装置包括具有第一与第二端部的一推体及一勾体;勾体的第一端部设有一枢轴部及一枢接部;枢轴部轴向枢设于所述壳体的内壳面;枢接部滑动地枢接于承载体第二端的枢接部;勾体的第二端为所述勾扣部,勾扣部具有一勾尖;推体的第一端部连接于勾体第一与第二端部之间,推体的第二端部为所述顶出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动式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是一弹簧,其一端连接所述壳体的内壳面,另一端连接所述承载体。
7.根据权利要求1、3、4或5中任一项所述的扳动式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是一弹簧,其一端连接所述壳体的内壳面,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顶出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1、3、4或5中任一项所述的扳动式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是一弹簧,其一端连接所述壳体的内壳面,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勾扣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扳动式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相对该另一开口的壳体外部设有一涵盖该另一开口的第一凹部,以配置该扳动体并使该扳动体显露于该壳体外部,且该扳动体的后端部枢接于该凹部的端部,该扳动体的前端部可扳动,及该扳动体的枢接部设于该扳动体的左侧并对正该壳体右侧端面开口,与该承载体第一端部的枢接部滑动枢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笔记型电脑的扳动式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另一开口的外部设有一涵盖该开口的第二凹部,所述扳动体包括一把柄及一延伸臂,延伸臂的一端固设于把柄上,延伸臂与把柄的连接处设有一枢设于壳体的枢接部,扳动体的枢接部设于延伸臂的另一端,且与所述承载体第一端部的枢接端滑动枢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动式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勾扣部的前端形成一往所述勾尖倾斜的导引斜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动式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部是一块体。
专利摘要一种笔记型电脑的扳动式顶出装置,包括壳体、承载体、扳动体,枢转装置及一弹性元件;壳体前端面设有一开口;承载体设在壳体内部,其二端部各设有枢接部;扳动体设在壳体外部并具有一与承载体枢接的枢接部;枢转装置包括与承载体第二端的枢接部连接的枢接部,以及一顶出部与一勾扣在笔记型电脑后端面的勾扣部;枢转装置与承载体第二端部的枢接部相互连接,枢轴部为顶出部及勾扣部的旋转中心;弹性元件连接顶出装置;本装置方便操作及节省空间。
文档编号G06F1/16GK2359733SQ9920097
公开日2000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1999年3月4日 优先权日1999年3月4日
发明者李家春, 周明勋, 黄瑞荣, 江志文 申请人: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