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基板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18118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脑基板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脑基板固定装置,特别是一种组装简便、具有良好固定效果的电脑基板固定装置。
一般的电脑系统如个人电脑、笔记型电脑、工作站及伺服器等,除笔记型电脑之外,这些电脑系统的系统中枢(如主机板等)的基板装设于电脑壳体的方式可分为若干类。
现有技术大都通过若干螺丝直接将基板锁固于电脑基板承载架,但这些基板固定方式需耗费过多的螺丝以及太过繁杂的组装程序才能将电脑主机板固定,因而浪费许多电脑系统组装的时间。为此提供一种组装程序较为简单的电脑基板固定装置,如台湾专利申请第82208473号及美国专利第5,671,124号等案,它们都是通过电路板定位基座与基板卡扣后再通过一螺丝锁固而实现固定的功效,然而,这些电脑基板固定装置的结构、形状都比较复杂,而且在组装时仍需通过一螺丝加以锁固,才能够固定电脑基板。
如台湾专利申请第84211189号,虽然它不需要用螺丝锁固便可卡固电脑基板,但是此专利仅是以垂直弯折的折片置入电脑基板相对的固定孔中,无法实现完全固定的功效,甚至电脑基板会产生摇晃,而这类基板固定装置通常是兼负构成基板接地通路的重要功能,这种摇晃结构反而会造成电脑基板的接地不完全,进而使静电荷堆积于基板上,而影响基板的各种使用特性。
另如台湾专利申请第81212404号及美国专利第5,267,125号,其均揭示有图7所示的一种弹性接地元件99,接地元件99包括一基板140及二侧板100、120,电脑底板150上设有特定形状的固定部151,接地元件99的基板140可滑入并装置固定于电脑底板150的固定部151中,并可通过其二侧板100、120的凹口101、121卡合于电脑主机板130的圆孔131而实现电脑主机板130的定位。但是,电脑底板150固定部151的结构及形状极为复杂,造成固定部151的冲模设计比较困难。再请配合参照图7以及台湾专利申请第81212404号的申请专利范围,其中更加明确地指出通过按压接地元件99的侧板100、120,使局部的侧板100、120穿过电脑主机板130的圆孔131,再放开侧板100、120使其凹口101、121卡合于圆孔131的内缘而完成电脑主机板130的定位。然而,一般固定如电脑主机板130至少需要三个以上的接地元件99,要同时按压接地元件99的侧板100、120是一非常复杂的组装过程,带来极大的不便,故其结构实有待改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装简便、结构简单的电脑基板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节省组装时间、无需通过螺丝即可实现基板良好定位的电脑基板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电脑基板固定装置,其包括主体部、基板固定部及承载板固定部。其中主体部是截面略呈U形,且沿其U形结构两侧壁延伸并与基板固定部相连接,基板固定部包含翼形弹性固定脚及连接板部。而主体部U形结构底板的两侧则与承载板固定部连接,承载板固定部包含二固定板,其中一固定板呈三叉状,包括二对称的固定片及略向主体部凸起的卡固片,而另一固定板则水平延伸一段距离后向下倾斜形成一导引面,通过基板固定部以及承载板固定部分别与电脑基板的开孔及电脑基板承载架的开口卡固,从而实现固定电脑基板的功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不仅可迅速简便地将电脑基板固定于电脑壳体,而且不需通过螺丝就可实现对基板良好定位。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脑基板固定装置的立体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脑基板固定装置的另一立体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脑基板固定装置与电脑基板承载架以及电脑基板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脑基板固定装置与电脑基板承载架卡扣前的立体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脑基板固定装置卡扣于电脑基板承载架的立体放大图。
图6是体本实用新型电脑基板固定装置与电脑基板组合的立体放大图。
图7是现有电脑基板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电脑基板扣合装置30是卡扣于电脑基板承载架40后,再与基板50扣合,用来固定基板50于承载架40上。
其中,电脑基板固定装置30包括呈U形结构的主体部11、基板固定部13及承载板固定部15。而主体部11包括底板16及两侧壁17,侧壁17由底板16分别向上延伸并与基板固定部13连接。基板固定部13呈L形,其包括沿两侧壁17向上延伸并向内弯折成一平面的连接板部19,及沿连接板部19各自向上弯折并延伸一段距离的翼形弹性固定脚21,固定脚21的两旁侧均形成有向外凸出并呈一斜度的对称倒刺23,且倒刺23均向固定脚21外部翻折伸展。而承载板固定部15是从主体部11的U形结构底板16两侧延伸设置,承载板固定部15包含第一固定板25及第二固定板26,第一固定板25成三叉状,包括对称的固定片27,及夹于固定片27间的卡固片28,且卡固片28略向主体部11方向凸起;而第二固定板26则由主体部11一侧向下弯折成L形后,再继续向下倾斜形成一导引面29。
请继续参阅图3,电脑基板承载架40呈一板状结构,其上设有若干相对与电脑基板固定装置30卡扣的卡固部41,卡固部41均包括用来卡扣电脑基板固定装置30的第一固定板25的第一开口45,和用来卡扣电脑基板固定装置30的第二固定板26的第二开口46。另外,第一开口45一侧设有一可用来抵靠第一固定板25的卡固片28的U形缺口48。而电脑基板50上设有若干可供电脑基板固定装置30的固定脚21卡合于其内的开孔54。
另外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先将电脑基板固定装置30的第一固定板25推入电脑基板承载架40卡固部41的第一开口45内,并使第一固定板25的固定片27及卡固片28均抵靠于基板承载架40的下表面,再朝电脑基板承载架40的第二开口46斜向下推动电脑基板固定装置30,通过承载板固定部15第二固定板26的导引面29,使第二固定板26进入电脑基板承载架40的第二开口46中,进而推动电脑基板固定装置30,使卡固板26卡扣于第二开口46内,同时第一固定板25亦向第一开口45的中央移动,使得卡固片28从基板承载架40的底面弹出,并抵靠于第一开口45的缺口48的侧壁,而固定片27仍抵靠于基板承载架40的底面(如图5所示),借此使电脑基板固定装置30稳定卡固于电脑基板承载架40。
再请参阅图6,电脑基板固定装置30卡固于电脑基板承载架40后,电脑基板固定装置30的二固定脚21则突伸出于电脑基板承载架40上方,因为倒刺23是向固定脚21的外部翻折伸展,所以当固定脚21装入电脑基板50的开孔54时,开孔54的孔缘则相对推动固定脚21移向孔内,即可使倒刺23通过并卡固于基板50的开孔54,进而使得电脑基板50卡固于基板固定部13的连接板部18、19与基板固定部13的固定脚21的倒刺23之间,从而实现固定电脑基板50的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电脑基板固定装置,其包括主体部、沿主体部延伸的基板固定部、及朝与基板固定部相反方向延伸的承载板固定部,其特征在于承载板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板及第二固定板,其中第一固定板包括固定片及卡固片,而第二固定板上则设有导引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基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主体部略呈U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基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主体部由底板及沿底板垂直延伸的二侧壁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基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基板固定部呈L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脑基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基板固定部是沿主体部的侧壁向上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脑基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基板固定部包含与主体部的侧壁连接的连接板部以及沿连接板部向上弯折延伸的固定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脑基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脚与用来支撑电脑基板的连接板部间呈L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脑基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脚的旁侧设有与连接板部配合用来卡固电脑基板的倒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脑基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脚的倒刺向外凸出且呈一斜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脑基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脚的倒刺向固定脚外部翻折伸展。
11.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脑基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固定板沿主体部底板向主体部侧壁的反方向垂直延伸。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基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板包括二对称的固定片及一卡固片。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脑基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卡固片夹于对称的固定片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脑基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片与卡固片呈三叉状配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脑基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卡固片向主体部凸起。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脑基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固定板沿主体部底板垂直延伸成一L形后,继而向下形成一倾斜的导入面,以利与电脑基板承载架卡扣。
专利摘要一种电脑基板固定装置,包括主体部、基板固定部及承载板固定部。其中主体部的截面略呈U形,且沿其U形结构两侧壁延伸并与基板固定部连接,基板固定部包含固定脚及连接板部。而主体部U形结构底板的两侧则与承载板固定部连接,承载板固定部包含二固定板,其中一固定板包括二固定片及一卡固片,另一固定板形成有一导引面,通过基板固定部及承载板固定部分别与电脑基板及电脑基板承载架卡固,从而实现固定电脑基板的功效。
文档编号G06F1/16GK2386476SQ9923617
公开日2000年7月5日 申请日期1999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1999年5月25日
发明者廖年强 申请人:富金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