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存取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18642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资料存取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资料存取器固定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不需要螺丝就可将资料存取器固定在电脑壳体中的资料存取器固定装置。
一般电脑应用的资料存取器包括硬盘驱动器、软盘驱动器及光盘驱动器,这些资料存取器大多数是通过螺丝被直接锁固在电脑壳体的磁架中。但这种固定方式在拆装资料存取器时,需用手握住资料存取器,再同时用螺丝起子装卸螺丝,组装非常麻烦。
用滑轨方式固定资料存器的固定装置,则必须先将滑轨固定在资料存取器两侧,再通过滑轨与收容架的配合,而将资料存取器配合装入收容架中,这种固定方式虽较前者方便,但该二滑轨会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且该滑轨一般是通过螺丝螺锁在资料存取器两侧,故在拆装该滑轨时仍不能避免使用螺丝,从而造成组装繁琐。如台湾专利申请第78201813及79209891号以及美国专利申请第5,332,306及5,262,923号。
美国专利第5,599,080号及其相对的台湾专利申请第85210034号虽相对上述专利省去了螺丝,即,其主要是通过将插杆插入资料存取器两侧的开孔内而固定资料存取器的。但因该插杆为细长体,当其被扳转压入硬盘驱动器、软盘驱动器两侧的开孔内时,极易因为孔周缘对其的挤压作用而被弯折,并在其插入硬、软盘驱动器开孔后,还会因其与孔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而使其并未被完全固紧,因此,该插杆在受力时很容易产生晃动,从而影响该固定装置的使用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在于提供一种不需使用螺丝、结构简单、组装简便且便于拆装的资料存取器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资料存取器固定装置主要是用于将资料存取器装置在电脑壳体中,包括收容架体、固定板及连接器。其中,收容架体主要是由一基板及沿该基板同向延伸的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构成,且基板上设有至少一对固定销,用以配合资料存取器其中一侧面上的固定孔。而固定板则相对于资料存取器另一侧面上的固定孔设置有至少一对固定销,并配合固定在该固定孔中,固定板的侧缘还设置有至少一钩部,用以与第二侧板上的扣孔相配合,以使固定板枢转装置在该收容架体。连接器则固定在收容架体的第一侧板,并与固定板连接固定,从而将该资料存取器固定。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组装简便等优点。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资料存取器固定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资料存取器固定装置与资料存取器组装前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资料存取器固定装置将资料存取器装置装置在收容架体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资料存取器固定装置将资料存取器组装完全装置在其中的立体图。
本实用新型资料存取器固定装置可用于将光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及软盘驱动器等资料存取器装置在电脑壳体中,为便于说明,以下仅以光盘驱动器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资料存取器固定装置10主要由收容架体12、固定板15及连接器16构成。
其中,收容架体12主要由一基板20及沿该基板20延伸的第一侧板30、第二侧板40构成。且基板20上设有承载部26及若干对固定销22,每对固定销22均沿基板20翻折形成并可分别对应插入光盘驱动器其中一侧面的固定孔(详见后述),另外,每对固定销22相互间呈垂直状翻折。第一侧板30设置有一弹片36、一钩片39及二卡合孔38,并在其自由侧设置有一第一折边32,其上开设有第一槽孔34。第二侧板40则在其自由侧设置有一第二折边42,该第二折边42的适当位置处则分别设有三扣孔44。
固定板15设置有与基板20上相同数目的固定销52,以及相对的承载部56。该对固定销52可对应插入光盘驱动器另一侧面的固定孔(详见后述)。并在固定板15的侧缘51相对于第一槽孔34的位置处设置有一与第一槽孔34宽度相同的第二槽孔58,侧缘51的相对侧缘53上则分别对应第二侧板40上的扣孔44延伸设置有三个相对的钩部55。
连接器16主要包括一本体60及二扳动部62,本体60上设置有一通孔66、二卡固块68及一凹部69。其中,通孔66对应第一侧板30上的弹片36;二卡固块68则自由地略凸出于本体60而略具弹性,并对应第一侧板30上的二卡合孔38;凹部69则对应第一侧板30上的钩片39;二扳动部62的尾末端分别设置有倒钩64,且该二扳动部62与本体60间分别存有一狭槽65,进而可提供该二扳动部62的动作空间,而使该二扳动部62具一定弹性。
如图2所示,光盘驱动器90具有一第一侧面92及第二侧面94,且该二侧面上均开设有相对于前述固定销22、52的固定孔96(图仅标示出第二侧面94上的固定孔96)。
为了将光盘驱动器90装置在该固定装置10中,首先将连接器16的末端对应穿过第一侧板30上的第一槽孔34并向前推动,第一侧板30上的弹片36因受到连接器16的抵压而向上弹起,连接器16的二卡固块68也因受到第一侧板的抵压而略向下弯折,当连接器16被推至其通孔66对应弹片36的位置时,弹片36恢复弹性并卡入通孔66中,同时,连接器16的二卡固块68也因弹性恢复而对应卡入第一侧板30上的二卡合孔38中,而连接器16的尾端凹部69则被钩片36钩扣而固定,二扳动部62的二倒钩64则被留在槽孔34外并与折边32保持一定的间隙,从而使该连接器16固定在该第一侧板30上。
如图3所示,收容架体12先翻转90度,并使基板20水平位于下方,再将光盘驱动器90沿第一侧板30及第二侧板40间塞入收容架体12中,基板20的上层固定销22(图中该固定销为光盘驱动器所遮挡)对应插入光盘驱动器90第一侧面92上的相对的固定孔96中,基板20的承载部26(图中该承载部也被光盘驱动器遮挡)则托接在光盘驱动器90的底部。然后,将固定板15的钧部55分别卡入第二侧板40的扣孔44内,而使固定板15被固定在第二侧板40上,扳转固定板15并使其抵靠在光盘驱动器90的第二侧面94,同时使其二对第二固定销52对应卡入光盘驱动器90的第二侧面94上的二对固定孔96中。同时,固定板15的承载部56同样可扣住光盘驱动器90的底部,又,该固定板15的第二槽孔58可被第一槽孔34外的二扳动部62的倒钩64卡固,从而可使固定板15完全地与收容架体12相接合,如图4所示。该光盘驱动器90也因其两侧面的固定孔96分别被基板20、固定板15上的二对固定销分别沿相互垂直的方向稳定固持,而使其不会产生转动,进而被有效地固定于资料存取器固定装置10中。
在取出光盘驱动器90时,则只需扳动二扳动部62的倒钩64,并使其脱离第二槽孔58,以使该固定板15与收容架体分离,从而取出光盘驱动器90。
权利要求1.一种资料存取器固定装置,用于将两侧设置有至少一对固定孔的资料存取器装置在电脑壳体中,包括收容架体、固定板及固定于该收容架体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收容架体是由一基板及沿该基板同向延伸的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构成,该基板上设置有对应于资料存取器其中一侧面上的固定孔的固定销,该第二侧板于其自由端处设有至少一扣孔;该固定板设置有至少一对用以对应插入资料存取器另一侧面上的固定孔中的固定销,并在其侧缘设置有至少一可配合钩入第二侧板上的扣孔中的钩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资料存取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板上的每对固定销互相互呈垂直状翻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资料存取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板及该固定板还设置有一用以承载该资料存取器的承载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资料存取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板在其自由端处设有一其上设有一第一槽孔的第一折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资料存取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板上还一体冲设出一弹片、一钧片及二卡合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资料存取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板上的固定销的结构与基板上的固定销的结构相同。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资料存取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板第一侧缘相对于第一侧板上的第一槽孔的位置处设置有一宽度与第一槽孔相同的第二槽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资料存取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是由一本体及二扳动部构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资料存取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上设有一通孔、一凹部及二卡固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资料存取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孔对应于第一侧板上的弹片,凹部对应于第一侧板上的钩片,二卡固块自由地略凸出于连接器本体而略具弹性,且对应于第一侧板上的二卡合孔。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资料存取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扳动部的尾末端设置有倒钩,且该二扳动部与本体间分别存有一狭槽而使该二扳动部具一定弹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资料存取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的末端可对应穿过第一侧板上的第一槽孔,且第一侧板上的弹片可卡入连接器通孔中,连接器的二卡固块可卡入第一侧板的二卡合孔中,第一侧板上的钩片钩扣住连接器的凹部而可使连接器被连接于第一侧板上,而其二倒钩则留于第一槽孔外,并与第一折边保持一定间隙。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资料存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板第一侧缘上的第二槽孔可卡住留于第一槽孔外的二倒钩,并通过二扳动部的弹性作用而可使该二倒钧完全地卡入第二槽孔内而将固定板的第一侧缘与收容架体的第一侧板相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资料存取器固定装置,主要用于将资料存取器装置在电脑壳体中,包括:收容架体、固定板及连接器,其中,收容架体由一基板及沿该基板同向延伸的第一、二侧板构成,基板与固定板上分别设有至少一对固定销,用以分别对应资料存取器两侧面上的固定孔,而该固定板的侧缘则对应第二侧板上的扣孔设有至少一钩部,以使固定板枢转装置在该收容架体上。连接器则用以连接固定收容架体的第一侧板与固定板,从而将资料存取器固定。
文档编号G06F1/16GK2434715SQ9925885
公开日2001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31日
发明者陈允隆, 刘宇泰, 陈光裕, 刘建忠 申请人:富金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