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361777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导电弹片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装置内设置的电子元件也越来越精密。以笔记型计算机而言,由于各种电子元件设置在笔记型计算机的狭小空间内,因而如果电流流入笔记型计算机内,电子元件容易因为静电放电而故障或毁损。举例来说,由于人体会因为与物体摩擦而带有静电,因而当使用者碰触笔记型计算机的触控板时,静电所产生的电流会从触控板流入笔记型计算机,而造成笔记型计算机内的电子元件故障或毁损。因此,如何避免使用者触碰笔记型计算机时,静电所产生的电流集中流入笔记型计算机而造成电子元件故障或毁损的问题,就成为研究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电子装置,藉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者触碰笔记型计算机时,静电所产生的电流集中流入笔记型计算机而造成电子元件故障或毁损的问题。
[0004]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揭露的电子装置,包含一第一壳件、一触控面板、一第二壳件以及一导电弹片。触控面板设置于第一壳件。触控面板位于第二壳件的上方,且第二壳件与触控面板相隔一间距。导电弹片具有相对的一固定端以及一自由端。固定端贴附于第二壳件。触控面板推抵自由端而使之弹性变形。导电弹片的自由端通过弹性变形而电性接触于触控面板。
[0005]根据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揭露的电子装置,由于导电弹片的固定端贴附于第二壳件,而自由端电性接触于触控面板。因此,当使用者触碰触控面板而使得使用者身上的静电流入时触控面板,静电会依序通过触控面板、导电弹片而分散于第二壳件,而不会集中流入电子装置内。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者触碰笔记型计算机时,静电所产生的电流集中流入笔记型计算机而造成电子元件故障或毁损的问题。
[0006]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07]图1A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揭露的电子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08]图1B为图1A的分解示意图;
[0009]图1C为图1A的部分结构底视图;
[0010]图1D为图1A的部分结构侧视图;
[0011]图1E为图1A的电子装置的第一壳体、触控面板与第二壳件、导电弹片相分离的部分结构侧视图。
[0012]其中,附图标记
[0013]10电子装置
[0014]11第一壳件
[0015]110开口
[0016]12触控面板
[0017]121下表面
[0018]13第二壳件
[0019]130破孔
[0020]131第一面
[0021]132第二面
[0022]14导电弹片
[0023]141固定端
[0024]142自由端
[0025]143弯折部
[0026]15承载壳件
[0027]Dl间距
[0028]D2距离
[0029]H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权利要求范围及附图,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发明的范畴。
[0031]首先,请参阅图1A至图1D,图1A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揭露的电子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分解示意图,图1C为图1A的部分结构底视图,图1D为图1A的部分结构侧视图。在以下叙述中,电子装置10是以笔记型计算机作为举例说明,但不限于此。如图所示,本发明的电子装置10包含一第一壳件11、一触控面板12、一第二壳件13以及一导电弹片14。在本实施例及部分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还包含一承载壳件15,然电子装置10包含承载壳件15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0032]第一壳件11例如但不限于为笔记型计算机的输入壳体的上壳件(C件)。触控面板12设置于第一壳件11。详细来说,本实施例的第一壳件11具有一开口 110,而开口 110则显露触控面板12。藉此,使用者可通过触控面板12来操作电子装置10。
[0033]触控面板12位于第二壳件13的上方。也就是说,在方向Z上触控面板12是位于第一壳件11以及第二壳件13之间。第二壳件13与触控面板12相隔一间距D1。亦即,第二壳件13并非直接接触于触控面板12。其中,上述之间距Dl是指触控面板12的一下表面121与第二壳件13的一第一面131之间的距离。
[0034]导电弹片14具有相对的一固定端141以及一自由端142。固定端141贴附于第二壳件13。触控面板12推抵自由端142而使自由端142弹性变形,而导电弹片14的自由端142则通过弹性变形而电性接触于触控面板12。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弹片14的自由端142是位于开口 110的中央处,藉以分散触控面板12施加于导电弹片14的力量。
[0035]导电弹片14的一高度H对应于第二壳件13与触控面板12之间的一距离D2。其中,距离D2是指触控面板12的下表面121与第二壳件13的一第二面132之间的距离。请一并比较图1D以及图1E,图1E为图1A的电子装置的第一壳体、触控面板与第二壳件、导电弹片相分离的部分结构侧视图。导电弹片14于弹性变形前(如图1E所示)具有高度H,而高度H大于第二壳件13与触控面板12之间的距离D2。藉此,当触控面板12压迫导电弹片14时,导电弹片14的自由端142会弹性变形而可常态抵顶于触控面板12。如此一来,可确保触控面板12与导电弹片14之间是常态处于电性接触的状态。
[0036]承载壳件15例如但不限于为笔记型计算机的输入壳体的下壳件(D件)。第二壳件13夹设于第一壳件11以及承载壳件15之间。第一壳件11与承载壳件15具有一容置空间,而可用来设置各种电子元件。
[0037]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弹片14、触控面板12以及第二壳件13的材质为金属,因而触控面板12通过导电弹片14而与第二壳件13电性连接。
[0038]如上所述,由于本实施例的导电弹片14分别电性连接于触控面板12以及第二壳件13。因此,当使用者碰触触控面板12而使得使用者身上的静电流入触控面板12时,静电会依序通过触控面板12、导电弹片14而分散于第二壳件13。
[0039]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件13具有一破孔130,并且第二壳件13具有相对的第一面131以及第二面132。第一面131面向第一壳件11,第二面132位于第一面131的反向面。详细来说,第一面131面对第一壳件11,而第二面132则背对第一壳件11。导电弹片14的固定端141贴附于第二壳件13的第二面132,而自由端142穿过破孔130而抵顶于触控面板12。
[0040]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弹片14的自由端142上还具有一弯折部143,导电弹片14是通过弯折部143而抵顶于触控面板12。弯折部143于弹性变形前(如图1E所示)的高度为高度H,而高度H大于第二壳件13与触控面板12之间的距离D2。藉此,当触控面板12压迫导电弹片14时,导电弹片14的弯折部143会弹性变形而可常态抵顶于触控面板12。如此一来,可进一步确保触控面板12与导电弹片14之间是常态处于电性接触的状态。
[0041]根据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揭露的电子装置,由于导电弹片的固定端贴附于第二壳件,而自由端电性接触于触控面板。因此,当使用者触碰触控面板而使得使用者身上的静电流入时触控面板,静电会依序通过触控面板、导电弹片而分散于第二壳件,而不会集中流入电子装置内。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者触碰笔记型计算机时,静电所产生的电流集中流入笔记型计算机而造成电子元件故障或毁损的问题。
[0042]此外,在本发明部分实施例中,由于导电弹片(弯折部)于弹性变形前的高度大于第二壳件与触控面板之间的距离。藉此,当触控面板压迫导电弹片(弯折部)时,导电弹片的自由端(弯折部)会弹性变形而可常态抵顶于触控面板。如此一来,可确保触控面板与导电弹片之间是常态处于电性接触的状态。
[0043]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壳件; 一触控面板,设置于该第一壳件; 一第二壳件,该触控面板位于该第二壳件的上方,且该第二壳件与该触控面板相隔一间距;以及 一导电弹片,该导电弹片具有相对的一固定端以及一自由端,该固定端贴附于该第二壳件,该触控面板推抵该自由端而使之弹性变形,该导电弹片的该自由端通过弹性变形而电性接触于该触控面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壳件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面以及一第二面,该第一面位于该第一壳件的下方,该第二面位于该第一面的下方,该固定端贴附于该第二壳件的该第二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壳件具有一破孔,该导电弹片的该自由端穿过该破孔而抵顶于该触控面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件另具有一开口,该开口显露该触控面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弹片的该自由端位于该开口的中央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另包含一承载壳件,该第二壳件夹设于该第一壳件以及该承载壳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弹片、该触控面板以及该第二壳件的材质为金属,该触控面板通过该导电弹片而与该第二壳件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弹片于弹性变形前具有一高度,该高度大于该第二壳件与该触控面板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弹片的该自由端上有一弯折部,该弯折部抵顶于该触控面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弹片的该弯折部于弹性变形前具有一高度,该高度大于该第二壳件与该触控面板之间的距离。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装置,包含一第一壳件、一触控面板、一第二壳件以及一导电弹片。触控面板设置于第一壳件。触控面板位于第二壳件的上方,且第二壳件与触控面板相隔一间距。导电弹片具有相对的一固定端以及一自由端。固定端贴附于第二壳件。触控面板推抵自由端而使之弹性变形。导电弹片的自由端通过弹性变形而电性接触于触控面板。藉此,以避免静电所产生的电流集中流入电子装置。
【IPC分类】G06F21-70
【公开号】CN104680085
【申请号】CN201310610783
【发明人】李航
【申请人】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英业达(重庆)有限公司,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3年11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