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及一种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374767阅读:来源:国知局
条件时,温度调节单元30对第一区域101进行温度调节,由于温度调节后的第一区域101与环境(包括空气、相连的器件、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具有一定的温度差,如果温度调节不持续进行,第一区域101将在与环境进行热量传导后,慢慢恢复至温度调节前的温度,使得第一区域101的最大形变幅度恢复至温度调节前的数值,这与用户需要改变最大形变幅度的使用需求不相符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应当在特征参数满足于设条件时,通过温度调节单元对第一区域101的温度进行持续调节,进而保证第一区域101的最大形变幅度能够向用户的使用需求相符的方向持续改变,或者维持在与用户使用需求相符的数值范围。
[0099]而在特征参数满足终止条件时,电子设备将使温度调节单元停止对第一区域101进行温度调节。
[0100]具体实施过程中,终止条件可以为形变幅度达到第三设定幅度范围,如当第一区域101形变至一较大幅度时,考虑到保障面板10的电气连接,以及与面板10临近的其他器件的安全性,不应再进一步增大第一区域101的形变范围,避免对电气连接及相邻器件造成破坏,此时应停止加热。
[0101]另外,终止条件也可以为检测到第一区域101的形变幅度的变化转化为与温度调节相反的趋势,如在加热时检测到第一区域101的形变幅度在减小(或者减小至某一阈值以下),此时表明用户已经不再使面板10进行更大幅度的形变,此时可以停止加热。
[0102]再者,终止条件还可以是形变方向发生变化的时候,如前述面板10为显示面板的例子中,检测到第一区域101的形变方向为垂直面板向外时,为了拓宽显示面板的可视范围,对第一区域101进行加热,而当第一区域101的形变方向为垂直面板向内时,停止加热,避免因面板向内形变导致的可视效果降低。本申请实施例不再一一举例。
[0103]进一步,请继续参照图3,电子设备还包括温度传感单元50,与处理器40相连,用于检测电子设备的第一特征部位的温度参数;处理器40还用于在温度参数在设定温度阈值范围内时控制温度控制单元30停止对第一区域101的温度进行调整。
[0104]具体来讲,在温度参数大于等于第一设定温度阈值时控制温度控制单元30停止加热,避免第一特征部位温度过高;或者在温度参数小于等于第二设定温度阈值时,控制温度控制单元30停止对第一区域101进行冷却,避免第一特征部位温度过低。
[0105]实际情况中,第一特征部位可以包括第一区域101,和/或电子设备中的诸如CPU位置、内存位置、硬盘位置等温度敏感器件的部位,和/或用户握持部位。其中,第一区域101是电子设备的与环境温度差别最大的部位,而温度敏感器件部位的温度对电子设备的安全及性能影响极大,用户握持部位的温度也将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在上述温度中的任意一项或者多项超出对应阈值范围时,都将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电子设备,应当即时停止进一步对第一区域进行温度调节,避免电子设备内部的温度过于极端,影响电子设备的安全和性能。
[0106]具体实施过程中,上述用户握持部位可以是电子设备上的一固定部位,该部位由于在设计上提升了用户的握持感,所以通常情况下,用户会通过该部位握持电子设备;另夕卜,用户握持部位也可以是用户是用户实际使用时握持电子设备的部位,电子设备可以通过相关传感设备(如压力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确定其具体位置,然后再通过温度传感单元50监测该部位的温度。
[0107]进一步,电子设备还包括散热装置,与处理器40相连,用于驱散电子设备内部的热量;处理器40还用于根据温度参数动态调整散热装置的工作功率,其中,工作功率随着温度参数增大而增大,进而在对第一区域101进行加热的同时,避免其他区域的温度过高,影响电子设备的性能和安全。
[0108]另外,根据温度动态调整散热装置的功率,可以在保证有效散热的情况下,节约能量,也可以让散热装置散热时产生振动保持在较低水平,避免对振动敏感元件造成损害。
[0109]进一步,电子设备还包括功率控制模块,该功率控制模块可以集成在处理器40上,也可以为独立的实体模块。一方面,功率控制模块能够控制温度控制单元30在调整第一区域101的温度时的工作模式,使的温度控制单元30的功耗降低。具体来讲,在用户需要第一区域的最大形变幅度维持在某固定值时,只需要将第一区域的温度控制在对应的固定温度值即可。不妨假设该固定温度值大于环境温度,温度控制单元30需对第一区域101进行加热,若一直维持加热,不仅第一区域101的温度可能会高于该固定温度值,而且会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额外增大电子设备的功耗。
[0110]本申请实施例中,功率控制模块能够控制温度控制单元30对第一区域101进行间隔加热,使得第一区域101的温度维持在该固定温度值。由于不需要一直加热,电子设备的功耗将得到降低。而温度控制单元30间隔加热的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两种方式:其一,设置一检测第一区域101温度的传感器,功率控制单元将在第一区域101的温度低于该固定温度值(或低于该固定温度值设定大小)时控制温度控制单元30对第一区域101进行加热,而在第一区域101的温度大于该固定温度值(或大于该固定温度值设定大小)时控制温度控制单元30停止加热。其二,功率控制单元根据该固定温度值、环境温度及空气的热传导率等参数构建对第一区域101进行加热控制的数学模型,制定出温度控制单元30间隔加热的策略,进而使得温度控制单元30根据模拟计算出来的该策略执行加热。其中,环境温度的获得可以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检测获得,也可以通关过相关的应用程序查询获得。
[0111]另一方面,功率控制模块还可以用于在温度控制单元30对第一区域101进行加热或冷却时,关闭电子设备上的部分功能模块,降低功耗,延长电子设备的续航时间。这些被关闭的功能模块可以是导航模块、定位模块、数据通信模块、WiFi模块。除了关闭上述功能模块以外,还可以降低屏幕亮度或者暂时关闭屏幕,降低音量或者暂时静音,等等。
[0112]进一步,电子设备还包括导热装置,可以由导热硅胶材料、石墨烯等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设置在与面板10对应的位置,用于将第一区域101处的热量引导至电子设备的第一位置,第一位置位于电子设备的第一表面之外的表面,第一位置为对电子设备性能及安全性影响较小或没有影响,且不会影响用户的使用电子设备的位置,如不宜设置于显示面、握持位置、CPU等温度敏感元件所在位置。
[0113]进一步,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导热装置,该第二导热装置的一端设置在电子设备的发热元器件上,如CPU处,另一端分为两个支路,第一支路设置在前述第一位置,第二支路设置在第一区域,两个支路间通过电子阀门控制。在需要对第一区域进行加热时,该电子阀门关闭第一支路,导通第二支路,通过发热元器件产生热量对第一区域101进行独立或辅助加热;而在不需要加热时,导通第一支路,关闭第二支路,进而不仅能够降低发热器件处的温度,还能够利用发热器件产生热量对第一区域101进行加热,节约了能源,降低了功耗。
[0114]进一步,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隔热装置,可以由玻璃纤维、气凝胶毡等隔热性能良好材料构成,设置在面板10与电子设备上的第二特征部位之间,用于阻止第一区域101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第二特征部位,第二特征部位包括用户握持部位、显示部位、CPU等温度敏感部位,等等,进而避免影响电子设备的性能、安全,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
[0115]进一步,电子设备还包括壳体,面板10通过壳体固定,壳体能够随着面板10形变而对应形变。可选的,壳体包括与面板10相平行的背面壳体及与面板10相邻的侧面壳体,使得电子设备整体呈现平板或类平板形态。
[0116]壳体实现可形变的方式包括:壳体本身由可形变材料构成,或者壳体可绕的一个或多个轴线转动,而壳体绕轴线转动可通过设置对应转轴等转动连接装置实现。由于壳体可随面板10形变而对应形变,加之通过前述处理方式使得电子设备内部器件能够适应面板10的形变,将使得电子设备在受到施加外力时整体呈现可形变的特性,拓宽了电子设备的使用方式及使用场景,提升电子设备的外观的美观度,而且还使电子设备在收到外力作用时的缓冲幅度更大,提高电子设备的抗外力受损的能力。
[0117]此外,实际情况中,在面板10产生形变时,可能壳体自身不能形变,但是壳体间可通过转动连接装置转动,进而使得电子设备整体的形态随着面板10形变而改变。以图5a及图5b所示的笔记本电脑为例,笔记本电脑包括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第一本体100与第二本体200通过第一转动连接装置300连接。面板10的第二区域102设置在第一本体100上,第三区域103设置在第二本体200上,第一区域101位于在第一本体100与第二本体200相邻区域。第一本体100的与面板10相对的第一壳体110与第二本体200的与面板10相对的第二壳体210均可以为不可形变的壳体,二者相分离,在第一区域101产生转动形变时,第一本体100与第二本体200绕第一连接转动装置300转动,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210也要随之转动,使得笔记本电脑整体形态随着第一区域形变而形变,笔记本电脑整体外观和谐一致。具体实施时,面板10可以为显示面,或为可形变触控面,或为可形变连接面,等等。
[0118]这样,在面板10绕位于底座与显不器部位间的轴线转动时,面板10相反面上的两个壳体可以通过转轴转动,进而使电子设备的整体形态改变,而且在面板10为显示面板时,笔记本的显示区域可以分为相对位置可以改变的两个区域,方便同时对不同用户显示相同或者不同的显示内容,丰富了笔记本电脑的显示方式。
[0119]进一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同时可能有多个形变区域,电子设备可以只对其中形变幅度最大的形变区域进行温度调节,也可以对每个形变区域都进行温度调节。
[0120]进一步,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二区域102和第三区域103也产生对应形变时,处理器40可以通过分析各部位的形变幅度变化,确定出形变曲面的切点,进而确定该切点附近设定范围内区域为第一区域101,或者先确定各位置形变幅度的变化率,然后确定形变幅度变化率较大(设定变化率以上)的设定范围的区域为第一区域101。
[0121]实施例2
[0122]与实施例1提供的电子设备相对应,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一种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等。该电子设备包括可形变的面板10,面板10在受到被施加的外力时,面板10的第一区域101能产生形变,使得面板10的第二区域102和第三区域103的相对位置改变,其中,第二区域102是位于第一区域101第一侧的区域,第三区域103是位于第一区域101第二侧的区域,第一侧和第二侧不同;
[0123]请参照图6,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124]步骤101:检测用于表征第一区域101的形变状态的特征参数;
[0125]步骤102:判断特征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0126]步骤103: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