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摄像数据存储的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687194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进行摄像数据存储的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摄像数据处理技术,尤其涉及进行摄像数据存储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摄像装置进行视频数据采集后,需要存储到本地存储介质中;本地存储介质包括Nand 闪存(Nand Flash)、网络附加存储(NAS,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等。
[0003]Nand Flash,是一种长寿命的非易失性(在断电情况下仍能保持所存储的数据信息)的存储器,并且,数据删除不是以单个的字节为单位而是以固定的区块为单位。Nandflash写入速度比其他种类闪存要快,在电子产品中一般作为数据存储器,如安全数码卡(SD, 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系统前端的摄像装置基本都支持SD。
[0004]NAS,按字面简单说就是连接在网络上,具备资料存储功能的装置,因此也称为“存储器”。它是一种专用数据存储器。NAS本身能够支持多种协议(如NFS、CIFS、FTP、HTTP等),系统前端的摄像装置目前支持NFS和CIFS等协议。
[0005]摄像装置中的本地存储介质需满足磨损均衡的要求。以SD为例,磨损均衡是指写满一次SD时每个SD上的每个存储块写入次数基本相同;如果不均衡,SD上部分存储块的更新写入次数较多,远远大于其他数据块的更新写入次数,且超过了数据块能承受的上限导致相应数据块损坏,根据本地存储介质的特点,这将造成本地存储介质整个毁坏而无法使用。
[0006]目前,进行摄像数据存储的方案中,本地存储介质内有单独的索引区域,用于存储摄像数据的索引数据。具体地,采集摄像数据后,按照分组存储到本地存储介质中,进行存储的过程中,将实时在索引区域记录分组信息,包括起始信息和结束信息;对于某一分组,在存储过程中记录的结束信息并非整个分组的结束信息,在每次进行记录时,需要对之前记录的结束信息进行更新;这样,对于一个分组,需要对索引区域进行多次更新写入;并且,所有分组的索引数据都记录在一个索引区域,进一步增加了更新次数。采用现有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将造成本地存储介质的大大磨损,无法满足磨损均衡的要求,严重缩短了本地存储介质的寿命,甚至造成损坏。
[0007]综上,现有进行摄像数据存储的方案存在本地存储介质容易损坏、使用寿命短的缺陷。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进行摄像数据存储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减少对本地存储介质的损害,延长存储寿命。
[000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进行摄像数据存储的装置,该移动终端能够对本地存储介质的损害,延长存储寿命。
[0010]一种进行摄像数据存储的方法,
[0011]将本地存储介质划分为至少两个存储子区,还为每个存储子区设置索引分区,该方法包括:
[0012]获取采集的摄像数据,将摄像数据写入存储子区,当写入的数据容量满足一个分段时,在内存中记录相应分段的结束信息,该结束信息包含分段数据结束的结束时间和结束偏移;并在内存中记录下一分段的起始信息,该起始信息包含起始时间和起始偏移,继续下一分段的写入;
[0013]当完成一个存储子区的数据写入时,将内存中的关于该存储子区的所有分段记录写入对应的索引分区中。
[0014]一种进行摄像数据存储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区域划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写入模块;
[0015]所述区域划分模块,将本地存储介质划分为至少两个存储子区,还为每个存储子区设置索引分区;
[0016]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采集摄像数据,发送给所述写入模块;
[0017]所述写入模块,接收来自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的摄像数据,将摄像数据写入存储子区,当写入的数据容量满足一个分段时,在内存中记录相应分段的结束信息,该结束信息包含分段数据结束的结束时间和结束偏移;并在内存中记录下一分段的起始信息,该起始信息包含起始时间和起始偏移,继续下一分段的写入;当完成一个存储子区的数据写入时,将内存中的关于该存储子区的所有分段记录写入对应的索引分区中。
[0018]从上述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中,将本地存储介质划分为至少两个存储子区,还为每个存储子区设置索引分区;获取采集的摄像数据后,将摄像数据写入存储子区,当写入的数据容量满足一个分段时,在内存中记录相应分段的结束信息;并在内存中记录下一分段的起始信息,继续下一分段的写入;当完成一个存储子区的数据写入时,将内存中的关于该存储子区的所有分段记录写入对应的索引分区中。本发明不再设置一个独立的索引区域,而为每个存储子区分别设置索引分区,且采用分段方式进行索引记录,并将存储子区对应的所有分段记录先写入内存,最后一次性写入索引分区,进一步减少更新次数;从而,实现了减少对本地存储介质的损害,延长了存储寿命。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发明进行摄像数据存储的方法示意性流程图;
[0020]图2为本发明本地存储介质中文件结构分布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中索引分区的结构分布示意图实例;
[0022]图4为图2中数据文件的结构分布示意图实例;
[0023]图5为本发明进彳丁索引恢复的意图实例;
[0024]图6为本发明进行索引恢复的方法流程图实例;
[0025]图7为本发明进行摄像数据存储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现有进行摄像数据存储的方案存在本地存储介质容易损坏、使用寿命短的缺陷。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发明不再设置一个独立的索引区域,而为每个存储子区分别设置索引分区,且采用分段方式进行索引记录,并将存储子区对应的所有分段记录先写入内存,最后一次性写入索引分区,进一步减少更新次数。
[0028]参见图1,为本发明进行摄像数据存储的方法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将本地存储介质划分为至少两个存储子区,还为每个存储子区设置索引分区。具体实现时,可将索引分区设置在紧邻相应存储子区的后面,例如图2所示,图中带hiv前缀的文件为各存储子区对应的文件,前缀带有index的文件为索引分区对应的文件;根据需要,还可在本地存储介质中记录存储日志,即图中带log前缀的文件。
[0029]图1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0030]步骤101,获取采集的摄像数据。
[0031]步骤102,将摄像数据写入存储子区,当写入的数据容量满足一个分段时,在内存中记录相应分段的结束信息,该结束信息包含分段数据结束的结束时间和结束偏移;并在内存中记录下一分段的起始信息,该起始信息包含起始时间和起始偏移,继续下一分段的写入。
[0032]分段大小可根据需要设置,例如存储子区的划分为256兆,分段大小为10兆,这样,每写入10兆摄像数据,会在内存中记录一起结束信息和起始信息。
[0033]开始信息和结束信息中除了包含时间和偏移外,还可根据需要添加相应分段的其他信息,例如分段标识,用于对各分段进行标记。
[0034]步骤103,当完成一个存储子区的数据写入时,将内存中的关于该存储子区的所有分段记录写入对应的索引分区中。
[0035]本发明中,将本地存储介质划分为至少两个存储子区,还为每个存储子区设置索引分区;获取采集的摄像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