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抽吸气装置以及注塑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57445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后抽吸气装置以及注塑设备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抽吸气装置以及注塑设备。该装置包括:吸气入子,所述吸气入子设有工作部、针筒、第一管道以及第二管道,其中,多个针筒均匀、并排分布且其第一端敞开于所述工作部;第一管道的两端封闭,第一管道与多个针筒连通,第一管道与针筒垂直;第二管道的与第一管道的中部连通,第二管道还设有至少一敞开端;以及与针筒的内径相匹配的吸气针,吸气针设于针筒,吸气针设有顶部和与顶部相对的驱动部。该注塑设备设有上述后抽吸气装置。本实用新型是要解决现有吸气装置的吸气支管的吸力不均匀造成网布受力不均而变形或者定位不准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用途是用于注塑设备中。
【专利说明】
后抽吸气装置以及注塑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磨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固定网布的后抽吸气装置以及使用了该装置的注塑设备。
【背景技术】
[0002]注塑件往往含有网布,在实际生产中固定网布的方式有很多,如人工固定、吸气固定等。目前,吸气固定通常有大气孔吸气和小气孔吸气等方式。但气孔过大吸力也随之变大,从而导致网布变形,严重影响了网布的透光性和光滑度要求;气孔太小又会导致吸力不足无法固定网布。同时多个气孔吸附时,每个气孔由于位置不同,所产生的吸附力也不尽相同,所以容易造成网布的变形和定位不准;此外单纯的气孔吸附还有可能导致气孔进胶,需定期对模具气孔进行拆装清理,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也增加了成本投入。现有技术中主吸气管道仅有一根,管道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在管道的垂直侧面设有许多依次排列吸气支管,吸气支管端面吸附网布,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于,由于吸气支管从吸气主吸气管道的开口端到封闭端依次排列,靠近开口的吸气支管的吸力要大于远离开口的吸气支管的吸力,造成被吸附的网布受力不均而变形或定位不准。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后抽吸气装置,以解决现有吸气装置的吸气支管的吸力不均匀造成网布受力不均而变形或者定位不准的技术问题。
[000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后抽吸气装置。该装置包括:
[0005]吸气入子,所述吸气入子设有工作部、针筒、第一管道以及第二管道,其中,多个所述针筒的第一端敞开于所述工作部;所述第一管道的两端封闭,所述第一管道与多个所述针筒连通,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针筒垂直;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的中部连通,所述第二管道还设有至少一敞开端,所述针筒在所述第一管道的中部两侧对称分布;以及
[0006]与所述针筒的内径相匹配的吸气针,所述吸气针设于针筒,所述吸气针设有顶部和与所述顶部相对的驱动部;所述吸气针被设置为,原位时所述顶部位于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工作部之间,拉出时所述针筒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且所述针筒与所述第二管道隔离。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形成“工”字形,所述第一管道靠近所述工作部,所述第二管道的中部与所述第一管道的中部连通。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形成“T”字形,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针筒平行。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管道和/或所述第二管道的内径为1.0mm-3.0mm。
[0010]优选地,所述针筒为6个。
[0011]优选地,多个所述针筒等间距并排分布于所述吸气入子。
[0012]优选地,所述针筒的内径为1.0mm-2.0mm。
[0013]优选地,所述吸气入子的材质为1.2344Esr模具钢、8407模具钢、8402模具钢、Xpm模具钢、Unimax模具钢和Elmax模具钢中的一种。
[0014]优选地,所述吸气入子一体成型。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注塑设备。该设备包括:后抽板和上述后抽吸气装置;所述后抽板与所述驱动部连接。
[0016]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该装置的吸气入子设有与多个针筒连通的第一管道,第一管道的中部与第二管道连通,第二管道的敞开端与吸气设备连通。固定网布时,同时拉动多个吸气针,使第一管道与针筒连通,吸气设备吸气,在工作部产生吸力。气体由第一端进入针筒到达第一管道,然后经由第一管道的中部到达第二管道,从敞开端进入吸气设备。第一管道起到了缓冲气流的作用,由于第一管道的中部通过第二管道与吸气设备连通,多个针筒对称地分布于第一管道的中部的两侧,吸气时各个管道的气压相等,因此,网布受到的吸力均匀。注塑时,将吸气针推回,使顶部回到原位,可以避免注塑用胶进入吸气针。该注塑设备设有上述装置,具有吸力均匀,注塑效率高的特点。
[0017]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18]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0019]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附入子的剖视图;
[0020]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吸附入子的剖视图;
[0021]图3:后抽吸气装置原位状态的剖视图;
[0022]图4:后抽吸气装置吸气状态的剖视图;
[0023]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注塑设备的局部结构图。
[0024]其中,1:吸气入子;2:工作部;3:针筒;31:第一端;32:第二端;4:第一管道;41:中部;5:第二管道;51:第三管道;52:敞开端;6:吸气针;61:顶部;62:驱动部;7:后抽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6]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0027]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0028]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002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003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抽吸气装置。该装置用于注塑设备中,参照图3,其包括:吸气入子I和吸气针6。参照图1和图2,吸气入子I设有工作部2、针筒3、第一管道4以及第二管道5。其中,工作部2用于放置网布以进行注塑。多个针筒3对称地分布于第一管道的中部的两侧。为保证吸力相同,针筒3采用相同的规格、型号。针筒3的第一端31作为进气口敞开于工作部2。第一管道4的两端封闭,且第一管道4与多个针筒3连通,第一管道4与针筒3垂直。第二管道5的第三管道51与第一管道4的中部41连通,第二管道5的敞开端52敞开于吸气入子I,敞开端52作为吸气口与吸气设备连通。参照图3,吸气针6的外径与针筒3的内径相匹配。吸气针6类似于活塞,在针筒3内做往复运动。吸气针6设有顶部61和与顶部61相对的驱动部62。吸气针6被设置为:位于原位时,顶部61位于第一管道4与工作部2之间;拉出时为吸气状态,针筒3与第一管道4连通且针筒3与第二管道5隔离。
[0031]具体来讲,吸气针6从针筒3的第二端32插入针筒3中。使用时,吸气针6在针筒3中沿针筒3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当吸气针6位于原位时,即合模状态,参照图3,吸气针6的顶部61位于第一管道4与工作部2之间。该状态可以防止注塑用胶进入针筒3中。注塑时,即开模状态,吸气针6拉出,参照图4,气体被吸入针筒3中,网布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被吸附在工作部2,以便于注胶。该装置的吸气入子I设有与多个针筒3连通的第一管道4。同时拉动多个吸气针6,由于第一管道4与针筒3垂直,故针筒3的第一端31到第一管道4的距离相等。气体先到达第一管道4,然后经由第一管道4的中部41从第二管道5排出。第一管道4起到了缓冲气流的作用,由于第一管道4的中部41通过第二管道5与外部连通,各个针筒3对称地分布于第一管道4的中部41的两侧,保证各个针筒3的气体的流速均匀,各个针筒的气压相等,进而保证网布受到均匀的吸力。更加优选的是,多个针筒3等间距的分布于吸气入子,这样进气口均匀分布在工作区,可以使网布受力更均匀,有效避免了网布因受力不均而造成的变形或者定位不准,从而提高了注塑效果。
[0032]为了加工方便,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管道4与第二管道5形成“工”字形,第一管道4靠近工作部2。具体地,“工”字形的上边为第一管道4。第一管道4的两端封闭,且第一管道4的中部41通过第三管道51与第二管道5的中部连通。第二管道5的敞开端52与吸气设备连通,当然,第二管道5也可以设有两个敞开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降低加工难度并使吸气均匀,第二管道5与第一管道4平行。当然,第二管道5与第一管道4也可以成其他角度,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吸气过程中,吸气针6拉出至最大位移时,吸气针6的顶部61位于第一管道4与第二管道5之间,以避免第二管道5与针筒3连通而造成进气口的吸力不均匀。
[0033]可选择地,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管道4与第二管道5形成“T”字形,第二管道5与针筒3平行。吸气时,气体先到达第一管道4,然后经由第一管道4的中部41从第二管道5的敞开端52进入吸气设备。针筒3对称且均匀地分布于第二管道5的两侧。同样可以使网布受到的吸力均匀。
[0034]为了便于针筒3密封且使吸气更顺畅,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管道4和/或第二管道5的横截面为圆形,且内径为1.0mm-3.0mm0当然,第一管道4和/或第二管道5的横截面不限于圆形且尺寸也不限于此,能满足固定网布的吸力要求,且便于加工即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0035]为了使网布的固定更牢固,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针筒3为6个。6个针筒3均勾的分布于吸附入子,使得针筒3的第一端31,即进气口均勾的分布在工作部2。这样可以保证网布受到的吸力均匀。当然,针筒3的数量可以根据网布的大小进行设计,不限于6个,只要能保证网布受到足够的吸力,且吸力均匀即可。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单根针筒3的吸力足够,针筒3的横截面为圆形,相应地吸气针6的横截面也为圆形,针筒3的内径为1.0mm-2.0mm。当然,针筒3的横截面不限于圆形,也可以是矩形、椭圆形、三角形等,只要能保证足够的吸力并且吸气针6在原位时工作部2的密封性良好即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0036]为了便于吸气针6的推、拉,参照图3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吸气针6的驱动部62设有凸台。使用时,通过凸台与驱动设备连接,以实现多个吸气针6的同步地推或者拉。
[0037]考虑到来源广泛且保证后抽吸气装置的使用寿命,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吸气入子I的材质可以是但不局限于1.2344Esr模具钢、8407模具钢、8402模具钢、Xpm模具钢、Unimax模具钢和Elmax模具钢中的一种。吸气针6的材质可以是但不局限于Skh51合金钢。当然,吸气入子I和吸气针6的材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只要满足强度要求和耐用性要求即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0038]为了便于加工且保证吸气入子I的强度,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吸气入子I一体成型。制造时,先根据设定的尺寸将模具做好,然后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进行成型。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成型,只要满足尺寸要求和强度要求即可。
[003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注塑设备,参照图5,该设备包括:后抽板7、吸气设备(未示出)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抽吸气装置。其中,后抽板7与驱动部62连接;后抽吸气装置的敞开端52,即吸气口,与吸气设备连通。使用时,后抽板7与动力源连接,驱动吸气针6沿针筒3做往复运动,以使开模时网布吸附于吸附入子的工作部2;合模时吸气针6的顶部61与工作部2的所在的平面平齐,防止注塑用胶进入针筒3。该注塑设备具有结构简单,注塑时网布固定牢固、不易变形、定位准确的特点,大大提高了注塑件的良品率。
[0040]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主权项】
1.一种后抽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气入子(I),所述吸气入子(I)设有工作部(2)、针筒(3)、第一管道(4)以及第二管道(5),其中,多个所述针筒(3)的第一端(31)敞开于所述工作部(2);所述第一管道(4)的两端封闭,所述第一管道(4)与多个所述针筒(3)连通,所述第一管道(4)与所述针筒(3)垂直;所述第二管道(5)与所述第一管道(4)的中部(41)连通,所述第二管道(5)还设有至少一敞开端(52),所述针筒在所述第一管道(4)的中部两侧对称分布;以及 与所述针筒(3)的内径相匹配的吸气针(6),所述吸气针(6)设于针筒(3),所述吸气针(6)设有顶部(61)和与所述顶部(61)相对的驱动部(62);所述吸气针(6)被设置为,原位时所述顶部(61)位于所述第一管道(4)与所述工作部(2)之间,拉出时所述针筒(3)与所述第一管道(4)连通且所述针筒(3)与所述第二管道(5)隔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后抽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4)与所述第二管道(5)形成“工”字形,所述第一管道(4)靠近所述工作部(2),所述第二管道(5)的中部与所述第一管道(4)的中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后抽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4)与所述第二管道(5)形成“T”字形,所述第二管道(5)与所述针筒(3)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后抽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4)和/或所述第二管道(5)的内径为1.0mm-3.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后抽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3)为6个。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后抽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针筒等间距并排分布于所述吸气入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后抽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3)的内径为1.0mm-2.0mm0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后抽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入子(I)的材质为1.2344Esr模具钢、8407模具钢、8402模具钢、Xpm模具钢、Unimax模具钢和Elmax模具钢中的一种。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后抽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入子(I)一体成型。10.一种注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抽板(7)、吸气设备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后抽吸气装置;所述后抽板(7)与所述驱动部(62)连接;所述敞开端(52)与所述吸气设备连通。
【文档编号】B29C45/14GK205439063SQ201521131763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0日
【发明人】刘坤, 孙绍峰
【申请人】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