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666672阅读:来源:国知局
,二覆盖层130分别覆盖第一电极121及第二电极122,以保护第一电极121及第二电极122。
[0125]相似于图8A至图8C的触控面板600,图1A、图4、图5、图6及图7的第一电极121及第二电极122可分别形成于基板110的相对二侧。
[0126]图9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视图。触控面板700包括基板110、多个触控单元区120(未绘示)及二覆盖层130。本实施例中,触控单元区120及二覆盖层130可形成于基板110的同一侧。各触控单元区120可包括第一电极121、第二电极122及绝缘层124,其中第一电极121与第二电极122可分别形成于绝缘层124的相对二侦牝以受到绝缘层124的隔离,可避免二者电性短路。此外,其中一覆盖层130可包覆第一电极121,而另一覆盖层130包覆第二电极122。
[0127]在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700更包括多条信号线140 (未绘示),各信号线140与触控单元区120的连接关系可相似于图7的信号线140与触控单元区120的连接关系,容此不再赘述。
[0128]图10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视图。触控面板800包括基板110、多个触控单元区120(未绘示)及二覆盖层130。本实施例中,触控单元区120及二覆盖层130可形成于基板110的同一侧。各触控单元区120可包括第一电极121、第二电极122及绝缘层124,其中第一电极121与第二电极122可分别形成于绝缘层124的相对二侦牝以受到绝缘层124的隔离,可避免二者电性短路。与图9的触控面板700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800的第二电极122可接触基板110。
[0129]在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800更包括多条信号线140 (未绘示),各信号线140与触控单元区120的连接关系可相似于图7的信号线140与触控单元区120的连接关系,容此不再赘述。
[0130]图1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视图。触控面板900包括基板110、多个触控单元区120(未绘示)及二覆盖层130。本实施例中,触控单元区120及二覆盖层130可形成于基板110的同一侧。各触控单元区120可包括第一电极121、第二电极122及绝缘层124,其中第一电极121与第二电极122可分别形成于绝缘层124的相对二侦牝以受到绝缘层124的隔离,可避免二者电性短路。与图9的触控面板700以及图10的触控面板800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900的第一电极121相较于第二电极122更接近基板110。
[0131]在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900更包括多条信号线140 (未绘示),各信号线140与触控单元区120的连接关系可相似于图7的信号线140与触控单元区120的连接关系,容此不再赘述。
[0132]图12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视图。触控面板950包括基板110、多个触控单元区120(未绘示)及二覆盖层130。本实施例中,触控单元区120及二覆盖层130可形成于基板110的同一侧。各触控单元区120可包括第一电极121、第二电极122及绝缘层124,其中第一电极121与第二电极122可分别形成于绝缘层124的相对二侦牝以受到绝缘层124的隔离,可避免二者电性短路。与图11的触控面板900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950的第一电极121及电极垫123可接触基板110。
[0133]在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950更包括多条信号线140 (未绘示),各信号线140与触控单元区120的连接关系相似于图7的信号线140与触控单元区120的连接关系,容此不再赘述。
[0134]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具有至少下列功效:
[0135](I).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及/或第二电极是由电极线围绕而成,可减少第一电极及/或第二电极的自电容值,以提高自电容值容许提升倍率,进而避免或改善误报点发生。
[0136](2).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及/或第二电极具有低的自电容值,自电容值容许提升倍率可提高。如此一来,可省略盖板、减少覆盖层厚度、甚或省略覆盖层,触控面板在触控后自电容值提升倍率系低于自电容值容许提升倍率,因此可改善误报点问题。
[0137](3).一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电极及/或第二电极的线状设计,因此可围绕出各种不同的电极图案。
[0138](4).一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电极及/或第二电极的线状结构,可增加第一电极及/或第二电极的自电容值的设计参数,如电极的宽度、电极面积与触控单元区的面积比例、电极的延伸方式、电极的厚度及/或电极垫的尺寸。如此,可提升第一电极及/或第二电极的设计弹性。
[0139]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 一触控单元区,包括: 一第一电极;及 一第二电极,与该第一电极隔离;以及 一覆盖层,覆盖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至少一者且具有一触控面,该触控面与该第一电极或该第二电极的距离介于0.0l微米至100微米之间; 其中,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的互电容值在一触控未发生时介于0.1皮法拉至10皮法拉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在该触控未发生时该第一电极具有一第一基准自感电容值,在该触控发生时该第一电极具有一第一提升自感电容值,该第一提升自感电容值与该第一基准自感电容值的比值小于3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在该触控未发生时该第二电极具有一第二基准自感电容值,在该触控发生时该第二电极具有一第二提升自感电容值,该第二提升自感电容值与该第二基准自感电容值的比值小于3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单元区具有一单元面积,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于该触控单元区内占据一电极面积,该电极面积与该单元面积的比值小于50% 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单元区的一单元面积介于9平方毫米至49平方毫米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形成于该基板的同一侧,该触控面与该第一电极或该第二电极之间的最短距离介于0.01微米至100微米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分别形成于该基板的相对二侧,该触控面与该第一电极或该第二电极之间的最短距离介于0.01至100微米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第一电极包括二分离的一第一子电极与一第二子电极;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更包括: 至少一电极垫,连接该第一子电极与该第二子电极;以及 一绝缘层,隔离该电极垫与该第二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子电极与该第二子电极呈对称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由电极线围绕而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多个该触控单元区,该些触控单元区之一的该第一电极连接于相邻的该触控单元区的该第一电极,而该些触控单元区之一的该第二电极连接于相邻的该触控单元区的该第二电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电极包括二分离的一第一子电极与一第二子电极,该些触控单元区之一的该第二子电极连接于相邻的该触控单元区的该第一子电极呈对称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多个该触控单元区,该些触控单元区之一的该第一电极连接于相邻的该触控单元区的该第一电极呈对称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的间距介于5微米至200微米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的宽度及该第二电极的宽度介于5微米至200微米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的厚度及该第二电极的厚度介于0.01微米至5微米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电极垫的厚度介于0.01微米至5微米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包括: 一第一导电层;以及 一第二导电层,接触该第一导电层; 其中,该第一导电层与该第二导电层其中之一的导电率大于另一该第一导电层与该第二导电层的导电率。
【专利摘要】触控面板,包括基板、触控单元区及覆盖层。触控单元区包括第一电极及与第一电极隔离的第二电极。覆盖层覆盖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至少一者且具有一触控面。触控面与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的距离介于0.01微米至100微米之间。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互电容值在一触控未发生时介于0.1皮法拉至10皮法拉之间。
【IPC分类】G06F3-044
【公开号】CN204374942
【申请号】CN201420820464
【发明人】陈信安, 张志嘉, 陈盛炜
【申请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2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