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固定机构的机壳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027455阅读:来源:国知局
体11、二侧板体12、以及后板体14。前板体11具有一装置开口110以供电脑媒介9外露于该前板体11。壳体10前方设有一供使用者操作的前面板13 (如虚线所示)。本实施例的电脑媒介9被固定于第二定位装置30,电脑媒介9的前端91穿过前板体11的装置开口 110并靠近前面板13,以配合前面板13的操作摆设。
[0067]如图2所示,第一定位装置20,可为一机架设计,呈水平状态对应壳体10,其一侧边以可旋转方式连接该壳体10的前板体11,可视为一可旋转的机架(bracket)。因此第一定位装置20可以由水平固定于壳体10的状态转成竖立状态。当使用者要维修或装卸内部元件,先将第一定位装置20由水平状态解除固定于壳体10,然后,第一定位装置20可被翻转向上并且向外翻转后以竖立的状态固定于前板体11的上方(参阅图7及图8),由此第一定位装置20不遮住壳体10的内部空间。
[0068]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的第一定位装置20乃是以二侧的枢轴202沿着转轴R(如图1及图2所示)转动,转轴R沿着于前板体11的纵长方向。关于第一定位装置20固定于壳体10说明如下。第一定位装置20 —侧的侧壁22设有一第一限位臂221及第二限位臂222。第一限位臂221固定第一定位装置20于壳体10呈水平状态,第一限位臂221设有第一卡扣块2210及第一解锁部2212。壳体10的侧板体12设有第一卡扣孔120 (参阅图7)。通过第一限位臂221的第一卡扣块2210卡于侧板体12的第一卡扣孔120,第一定位装置20呈水平状态固定于壳体10。当操作者要翻起第一定位装置20时,按压第一限位臂221以使第一^^扣块2210脱离侧板体12的第一^^扣孔120,第一定位装置20即可被向上翻转。
[0069]本实施例的第一定位装置20具有二个容置部彼此相连,二个容置部可以称为第一容置部20a与第二容置部20b,以容置多个电脑媒介。第二定位装置30以可抽取的方式架设于第一定位装置20的第一容置部20a (如图3所示左侧的容置部),并且可固定于第一容置部20a上不同的位置(细节容后描述)。该第一容置部20a具有一壁面21及一对侧壁22,该壁面21形成一定位臂23。第二容置部20b可以容置至少一个硬碟(图略)。
[0070]如图3及图4所示,第二定位装置30可视为一种可抽取式支架(drawableframe)。第二定位装置30具有一第一固定件31以固定地收容该电脑媒介9、及一第二固定件32系固定于该第一固定件31的后端,作用如同一拉柄。
[0071 ] 如图3A所示,关于电脑媒介9被固定于第二定位装置30的方式举例如下。本实施例的第二定位装置30具有一对侧壳体34a、34b,侧壳体34a可以设置二个固定件344,例如凸柱或螺丝,以插入电脑媒介9侧边的固定孔90,其中该第一固定件31的一个侧壳体34b形成一固持臂342以卡合的方式固持该电脑媒介9的一侧。固持臂342大致呈L型,固持臂342的一端弹性地连接于第一固定件31,固持臂342的自由端形成一固持卡块3420,固持卡块3420扣住电脑媒介9侧边的底缘。
[0072]本实施例特点之一在于,第二固定件32可拆卸式地卡合于该壁面21,以对应地固定该第二定位装置30于该第一定位装置20上的一第一位置,即呈使用位置(参阅图1至图2),并且该电脑媒介9的前端91突出于壳体10的前板体11。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位置主要是指,当第一定位装置20在水平放置时,第二定位装置30在该第一定位装置20上被往前推到一较靠近前板体11的位置,并且电脑媒介9的前端91突出于前板体11,也就是靠近前面板13,以供使用者方便拿取或插入之使用。
[0073]当该第二固定件32解除卡合于该壁面21的状态,该定位臂23可拆卸式地卡合于该第一固定件31的底面,以对应地固定该第二定位装置30于该第一定位装置20上的一第二位置,例如:呈检修位置(参阅图5至图8),并且该电脑媒介9的前端91离开该壳体10的该前板体11,由此该第一定位装置20相对于该主机壳体10呈一可旋转状态。第二位置主要是指,第二定位装置30与电脑媒介9向后退开一距离并固定在第一定位装置20上的另一位置,此时,第一定位装置20可以相对于该主机壳体10旋转至竖直状态,使得主机壳体10可以进行检修或其他作用。
[0074]补充说明,上述固定电脑媒介9于第二位置的实施例,是方便操作者或维修员可以不需完全卸下该电脑媒介9,即可进行相关的操作。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当该电脑媒介9的前端91离开壳体10的前板体11后,操作者可以将电脑媒介9直接拉出以完全离开该第二定位装置30,不需要再固定于第二位置。在此种状态下,上述定位臂23是可以省略的。
[0075]请参阅图4,关于上述第二固定件32可拆卸式地卡合于壁面21的方式,有多种方式,以下举例说明本实施例的方式。其中第二固定件32的底面形成一对楔形的卡合块322,该第一容置部20a的该壁面21形成有一对卡合孔210,该对卡合块322卡合于该对卡合孔210内。本实施例的该对卡合孔210靠近壁面21的后边缘。本实施例的第二固定件32具有弹性,因此可弹性地抵接于第一定位装置20。其中该第二固定件32包括一拉环32a、及一位于该拉环32a底面的扳动部32b。扳动部32b具有一对弹性臂321弹性地连接于该拉环32a。该对卡合块322形成于该扳动部32b的底面。上述卡合块322与卡合孔210的数量可以是至少一个。
[0076]关于上述定位臂23可拆卸式地卡合于第一固定件31的方式,以下举例说明本实施例的方式。请参阅图3,其中该第一固定件31具有一支架限位部311,该定位臂23具有一机架限位部23E,其中该第一固定件31的该支架限位部311可拆卸式地卡合于该定位臂23的该机架限位部23E,以固定该第二定位装置30于该第一定位装置20上的第二位置。更进一步的说,上述第一固定件31的该支架限位部311系由该第一固定件31向下突出并弯折的一板体,其中定位臂23的机架限位部23E包括一对凸块231、233及一位于该对凸块231、233之间的凹谷232,支架限位部311被限制于该凹谷232内。
[0077]关于上述定位臂23解除卡合于第一固定件31的方式,本实施例的定位臂23的自由端设有一向下倾斜延伸的弯折部234,可供操作人员向下扳动以使第一定位装置20的定位臂23离开第一固定件31的支架限位部311,该第二定位装置30即可再被移动离开该第一定位装置20。
[0078]请参阅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设计另一种方式,第二定位装置30可以包括一解锁按钮32c系位于该第二固定件32的一侧,该解锁按钮32c弹性地延伸一解锁臂323,该解锁臂323靠近该第一固定件31的支架限位部311,并且推抵该第一定位装置20的定位臂23离开该第一固定件31的该支架限位部311。解锁臂323的末端形成一斜抵部324,当上述定位臂23卡合于第一固定件31时,斜抵部324位于上述凸块231的侧边。使用者压下解锁臂323时,产生一侧向朝向第二固定件32的拉环32a的力量。斜抵部324将侧向力量产生向下的分力以推动凸块231向下,由此使得第一固定件31的支架限位部311得以离开该对凸块231、233之间的凹谷232。因此第二定位装置30得以由第一定位装置20向外完全抽离。
[0079]请再参阅图3及图4,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装置30的侧边与该第一容置部20a的该对侧壁22之间形成一限位结构,限制该第二定位装置30由该第一位置(参图1)移动至该第二位置(参图5)的行程系沿着该第一容置部20a的该对侧壁22的纵长方向。关于上述限位结构有多种实施方式,主要是用以避免该第二定位装置30在移动过程与第一容置部20a分离。本实施例的限位结构如下,第二定位装置30的二侧各突出一对轴部341,该第一容置部20a的该对侧壁22各形成一导轨24,该导轨24大致呈L形系具有一纵长部241系平行于该对侧壁22的纵长方向、及一出口部242,该出口部242由该纵长部241弯折延伸。通过轴部341配合导轨24,当第二定位装置30在移动过程不会与第一容置部20a分离。
[0080]当第二定位装置30位于第一定位装置20上的第一位置,第二定位装置30的轴部341位于纵长部241的底端;当第二定位装置30位于第一定位装置20上的第二位置,第二定位装置30的轴部341沿着纵长部241向后移动,也就是朝向出口部242移动,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