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计算机与机顶盒通讯的电平转换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25495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用于计算机与机顶盒通讯的电平转换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串口转换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计算机与机顶盒通讯的电平转换电路。
【背景技术】
[0002]RS-323C标准是美国EIA (电子工业联合会)与BELL等公司一起开发的1969年公布的通信协议,它适合于数据传输速率在O?20000b/s范围内的通信。这个标准对串行通信接口的有关问题,如信号线功能、电器特性都作了明确规定,由于通行设备厂商都生产与RS-232C制式兼容的通信设备,因此,它作为一种标准,目前已在微机通信接口中广泛采用。
[0003]RS-232C 标准(协议)的全称是 EIA-RS-232C 标准,其中 EIA(ElectronicIndustry Associat1n)代表美国电子工业协会,RS(ecommededstandard)代表推荐标准,232是标识号,C代表RS232的最新一次修改(1969),在这之前,有RS232B、RS232A等,它规定连接电缆和机械、电气特性、信号功能及传送过程。常用物理标准还有RS-232-C、RS-422-A、RS-423A、RS-485。这里只介绍 RS-232-C。例如,目前在 IBM PC机上的 COMl、COM2接口,就是RS-232C接口。
[0004]RS-232C对电器特性、逻辑电平和各种信号线功能都作了规定:
[0005]在TxD 和 RxD 上:逻辑 I (MARK) = -3V ?-15V
[0006]逻辑O (SPACE) = +3 ?+15V
[0007]在RTS、CTS、DSR、DTR 和 DCD 等控制线上:
[0008]信号有效(接通,ON状态,正电压)=+3V?+15V
[0009]信号无效(断开,OFF状态,负电压)=-3V?-15V
[0010]以上规定说明了 RS-323C标准对逻辑电平的定义。对于数据(信息码):逻辑“I” (传号)的电平低于-3V,逻辑“O” (空号)的电平告语+3V ;对于控制信号;接通状态(ON)即信号有效的电平高于+3V,断开状态(OFF)即信号无效的电平低于-3V,也就是当传输电平的绝对值大于3V时,电路可以有效地检查出来,介于-3?+3V之间的电压无意义,低于-15V或高于+15V的电压也认为无意义,实际工作时,应保证电平在± (3?15) V之间。
[0011]需要说明的是:
[0012]1,RS-232-C标准最初是远程通信连接数据终端设备DTE (DataTerminalEquipment)与数据通信设备DCE(Data Communicat1n Equipment)而制定的。因此这个标准的制定,并未考虑计算机系统的应用要求。但目前它又广泛地被借来用于计算机,更准确的说,是计算机接口与终端或外设之间的近端连接标准。显然,这个标准的有些规定及和计算机系统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矛盾的,因此RS-232C标准与计算机会存在不兼容。
[0013]2,RS-232C标准中所提到的“发送”和“接收”,都是站在DTE立场上,而不是站在DCE的立场来定义的,由于在计算机系统中,往往是CPU和1/0设备之间传送信息,两者都是DTE,因此双方都能发送和接收。
[0014]RS-232C需要与TTL进行转换:RS_232C是用正负电压来表示逻辑状态,与TTL以高低电平表示逻辑状态的规定不同。因此,为了能够同计算机接口或终端的TTL器件连接,必须在RS-232C与TTL电路之间进行电平和逻辑关系的变换。目前较为广泛地使用集成电路转换器件,MAX232芯片可完成TTL —— EIA双向电平转换,但此电路价格不菲,且需要印刷板的面积较大。在对体积和成本有较严格的要求时,进一步简化串口电路很有必要。
[0015]例如,在机顶盒电路需要应用和PC连接进行调试和升级时,即需要转化电路对RS-232C和TTL的电平信号进行转换,而机顶盒电路对转换电路的体积和成本均有严格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1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巧,电路结构简单,具有明显经济优势的用于计算机与机顶盒通讯的电平转换电路。
[001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计算机与机顶盒通讯的电平转换电路,包括用于与计算机连接的接口连接的电连接器、第一NPN电极管、第二NPN电极管、数据输出端、数据接收端、第一加压组件、第二加压组件以及第三加压组件;所述电连接器设有数据输出接口和数据接收接口 ;所述第一 NPN电极管的基极与数据输出端连接,集电极与电连接器的数据接收接口连接,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加压组件连接在数据输出端与第一NPN电极管的基极之间,所述第二加压组件连接在电连接器的数据接收接口与第一 NPN电极管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第二 NPN电极管的基极与电连接器的数据输出接口连接,集电极与数据接收端连接,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加压组件连接在第二 NPN电极管的集电极与数据接收端之间,所述第二 NPN电极管的基极接地。
[0018]其中,所述第一加压组件包括第一低电压源和第一电阻,所述第一低电压源和第一电阻串联;所述第一 NPN电极管的基极与第一电阻的接点之间还连接一第二电阻。
[0019]其中,所述第二加压组件包括高电压源、第一电容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一 NPN电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与高电压源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在第三电阻与高电压源之间,另一端接地。
[0020]其中,所述第三加压组件包括第二低电压源、第二电容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二 NPN电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与第二低电压源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接在第二低电压源与第四电阻之间,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 NPN电极管的基极一方面通过第五电阻与电连接器的数据输出接口连接,另一方面通过第六电阻接地。
[0021]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的电阻值均为4.7kQ ;所述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的电阻值均为1kQ ;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均为0.1yF;所述第一低电压源和第二低电压源的电压为+5V,所述高电压源的电压为+12V。
[0022]其中,所述电连接器还设有载波检测接口、数据终端准备好接口、信号地接口、数据准备好接口、请求发送接口、清除发送接口以及振铃提示接口。
[0023]其中,所述数据终端准备好接口和数据准备好接口均通过一第七电阻接地,所述第七电阻的电阻值为IkQ ;所述信号地接口接地。
[0024]其中,所述第一 NPN电极管和第二 NPN电极管均为MNBT3904。
[002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计算机与机顶盒通讯的电平转换电路,用于计算机与终端或外设之间的近端连接,针对传统串口转换电路存在的问题,用分立器件组成的转换电路代替传统的集成电路,电路结构简单,占用PCB面积较小,NPN电极管、电阻以及电容等组成部件均易采购和通用,能稳定传输应用;不仅生产成本低,而且体积小巧,适用范围广。此外,由于电路结构简单,还具有可靠性高、稳定传输稳定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与计算机连接的机顶盒内置电平转换电路的电路图。
[0027]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28]11、电连接器12、第一 NPN电极管
[0029]13、第二 NPN电极管14、发送数据端
[0030]15、接收数据端16、第一加压组件
[0031]17、第二加压组件18、第三加压组件
[0032]19、第二电阻20、第五电阻
[0033]21、第六电阻22、第七电阻
[0034]161、第一低电压源
[0035]162、第一电阻171、高电压源
[0036]172、第一电容173、第三电阻
[0037]181、第二低电压源182、第二电容
[0038]183、第四电阻111、载波检测接口
[0039]112、接收数据接口113、发送数据接口
[0040]114、数据终端准备好接口115、信号地接口
[0041]116、数据准备好接口117、请求发送接口
[0042]118、清除发送接口119、振铃提示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0044]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计算机与机顶盒通讯的电平转换电路,包括用于与计算机连接的接口连接的电连接器11、第一 NPN电极管12、第二 NPN电极管13、数据输出端、数据接收端、第一加压组件16、第二加压组件17以及第三加压组件18 ;电连接器11设有数据输出接口和数据接收接口 ;第一 NPN电极管12的基极与数据输出端连接,集电极与电连接器11的数据接收接口连接,发射极接地;第一加压组件16连接在数据输出端与第一 NPN电极管12的基极之间,第二加压组件17连接在电连接器11的数据接收接口与第一NPN电极管12的集电极之间;第二 NPN电极管13的基极与电连接器11的数据输出接口连接,集电极与数据接收端连接,发射极接地,第三加压组件18连接在第二 NPN电极管13的集电极与数据接收端之间,第二 NPN电极管13的基极接地。
[0045]具体来说,第一加压组件16包括第一低电压源161和第一电阻162,第一低电压源161和第一电阻162串联;第一 NPN电极管12的基极与第一电阻162的接点之间还连接一第二电阻19。
[0046]具体来说,第二加压组件17包括高电压源171、第一电容172和第三电阻173,第一 NPN电极管12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173与高电压源171连接,第一电容172的一端连接在第三电阻173与高电压源171之间,另一端接地。
[0047]具体来说,第三加压组件18包括第二低电压源181、第二电容182和第四电阻183,第二 NPN电极管13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183与第二低电压源181连接,第二电容182的一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