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055882阅读:来源:国知局
),且多个发射电极模块可用来产生多个检测信号。此外,每一感测区域还 包含有一感测电极模块,设置在多个发射电极模块的附近,例如感测区域SZl包含有感测 电极模块RXl,感测区域SZ2包含有感测电极模块RX2,感测区域SZ4包含有感测电极模块 RXl等(即感测区域SZl与感测区域SZ4可共享感测电极模块RX1),且该些感测电极模块 都设置在该些发射电极模块的附近。据此,在每一感测区域内,每一感测电极模块可用来感 测其特定一侧(例如左侧)的多个发射电极模块所产生的多个检测信号的数值变化,以对 应判断是否有一按压物体按压感测区域SZl~SZ6中至少一者,且同时判断按压物体按压 所对应的一相对位置。
[0049] 较佳地,在每一感测区域内,本实施例中的多个该发射电极模块将设置在感测电 极模块的同一侧,即在感测区域SZl中发射电极模块ΤΧ1、ΤΧ2都位于感测电极模块RXl的 左侧。另外,本实施例中每一发射电极模块形成一三角电极单元(或包含有多个三角电极 单元,相关内容将在后面实施例补述之),而每一感测电极模块形成一分支电极单元(或包 含有多个分支电极单元,相关内容将在后面实施例补述之)。在此情况下,在每一感测区域 内,发射电极模块所对应的三角电极单元与感测电极模块所对应的分支电极单元可形成一 加总投影面积,此加总投影面积可近似完全迭合每一感测区域的一投影面积,而三角电极 单元与分支电极单元彼此不接触。换言之,本实施例可通过三角电极单元与分支电极单元 的几何形状设计,填补充满每一感测区域的二维几何空间,进而提高触控装置20的定位精 准度。
[0050] 值得注意地,本实施例中的感测区域SZl、SZ4共享发射电极单元TX2与感测电 极模块RX1,使得触控装置20在每一感测区域中可通过互容工作所产生的电容值变化,对 应提供给其他感测区域来做为参考依据,例如感测电极模块RXl可同时接收位于感测区域 SZl或感测区域SZ4中的发射电极单元TX2所产生的电容值变化。再者,本实施例中的每一 感测电极模块也可设计来接收不同列感测区域内不同感测电极模块所感测的电容值变化 (例如可通过传输线的相应切换耦接方式来实现),例如感测区域SZl中感测电极模块RXl 可接收来自发射电极单元TXUTX2的电容值变化ΔΑ1、ΔΒ1,同时,在不同实施例中感测电 极模块RXl也可设计来接收其他相邻感测区域SZ2、SZ3中多个发射电极所产生的电容值变 化(即感测电极模块RXl还可通过其他传输线的设置来接收感测区域SZ2、SZ3的电容值变 化ΔΑ2、ΔΒ2、ΔΑ3、ΔΒ3等)。在此情况下,由于本实施例中发射电极单元设计为三角形电 极来涵盖大部分的感测区域,使得在每一感测区域内(即视为一感应节点)可精准地进行 Y轴方向的定位工作,同时,本实施例中每一感测区域的感测电极模块还可相应地接收不同 感测区域的电容值变化,据此来相应调整相关于定位工作的精准度或硬件扩充性。举例来 说,本实施例中互容工作可利用以下互容定位公式来进行该按压物体在Y轴方向上的定位 工作。
[0052] 其中,为了配合不同精准度的需求,互容定位公式可选择输入不同数量的电容值 变化来进行估计,而本实施例中已选择三个(即η = 3)电容值变化来进行计算该按压物体 的Y轴坐标计算,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据不同需求来对应调整或修改所需电容值变 化的数量多寡,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53] 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装置在每一感测区域内,可通过两个 发射电极单元来与感测电极模块进行互容工作,同时考虑到不同精准度的需求,对于特定 一感测区域内的感测电极模块还可相应接收邻近多个不同感测区域的电容值变化,以提高 触控装置进行单层多触控点的定位精准度。当然,本实施例也无需使用数量较多的传输线 来提高单层多触控点的精准度,据此,通过该些发射电极单元与感测电极模块的相应设置, 本实施例已可对应提高硬设备的制作良率,还可提升触控装置中一控制芯片控制该些发射 电极单元的扫描速度,同时,由于可对应降低传输线的使用数量,其他相对的接脚数量或电 路设计面积等均可相应地减少,进而大幅降低触控装置的制作成本。
[0054] 请参考图3Α~图3D,图3Α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触控装置30的局部扫描示意 图,图3Β与图3C为图3Α中第一发射电极单元302、第二发射电极单元304的放大扫描示 意图,而图3D为图3Α中感测电极模块306的放大扫描示意图。相较于图2仅绘出本实施 例中触控装置的局部代表图,图3Α~图3D的触控装置30还清楚绘出相邻两列感测区域中 所使用发射电极单元与感测电极模块的局部扫描工作方式。较佳地,本实施例中的两列感 测区域AU Α2之间还设置有一接地模块300来做为接地的使用(也如图4所标示的接地 GND),以电性隔离该两个感测区域的多个发射电极模块与多个感测电极模块间可能因为电 性信号相互干扰,而影响到各自感测区域内的互容工作。此外,本实施例中每一感测区域内 的发射电极单元包含有两种类型,第一类型为图3B所示的第一发射电极单元302,至于第 二类型为图3C所示的第二发射电极单元304,且两种类型的发射电极单元都由多个三角电 极单元所组成,而不同三角电极单元间则通过多个细窄横支单元来连接,即图3B中的横支 单元3020与图3C中的横支单元3040。至于图3D所绘的感测电极模块306则包含有多个 分支电极单元,例如图3D中的一主体分支电极单元3060与多个附体分支电极单元3062、 3064 等。
[0055] 据此,本实施例中的感测区域A1、A2可相应地通过第一发射电极单元302、第二发 射电极单元304与感测电极模块306的交迭设置,对应填满感测区域AU A2的二维投影面 积,且第一发射电极单元302、第二发射电极单元304与感测电极模块306间都不接触,进而 可执行第一发射电极单元302 (或第二发射电极单元304)与感测电极模块306间的互容工 作,至于整体触控装置40进行扫描工作所对应的扫描示意图,可再参考图4所绘的内容获 得相关了解。
[0056] 请参考图5A与图5B,图5A与图5B为本实用新型不同触控装置的局部比较示意 图,其中图5A为第一类型触控装置50的局部示意图,而图5B为第二类型触控装置52的局 部示意图。如图5A与图5B所示,第一类型触控装置50中的第一发射电极单元500、第二 发射电极单元502形成三角电极单元且分别包含有一顶角单元TA1、TA2,而顶角单元TA1、 TA2相距感测分支电极单元504、506有一第一距离D1。此外,第二类型触控装置52中的第 一发射电极单元520、第二发射电极单元522形成三角电极单元且分别包含有一顶角单元 TA3、TA4,而顶角单元TA3、TA4相距感测分支电极单元524、526有一第二距离D2,且本实施 例中的第一距离Dl小于第二距离D2。换言之,本实施例中特定一发射电极单元所对应的一 顶角单元与其延伸方向上感测电极模块的分支电极单元间还包含有一可调整距离,使得本 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不同需求,来相应改变或调整可调整距离的数值大小,例如由第一类 型触控装置50的第一距离Dl缩短为第二类型触控装置52的第二距离D2,可进一步提高多 个触控点间两指或多指相距位置所需的计算精准度,但是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57] 请参考图6~图12,图6~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个触控装置的不同几何 形状设计的局部示意图。类似于图3A~图3D中第一发射电极单元302与第二发射电极单 元304的二维几何形状设计图,本实施例中图6~图12还分别呈现具备有不同几何形状设 计的第一发射电极单元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