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急呼叫控制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923369阅读:来源:国知局
消息为人员受伤的响应消息时,向距离所述当前车辆最近的医疗救援平台发送紧急呼叫信息。
[0043]优选地,所述呼叫处理模块,具体还用于判断在预设的第三时长内是否接收到语音呼叫响应消息;在判断为是时,根据接收到的语音呼叫响应消息进行紧急呼叫处理;在判断为否时,获取所述当前车辆的车内人员的伤亡信息,并根据获取的伤亡信息进行紧急呼叫处理。
[0044]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004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紧急呼叫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监测获取的当前车辆的行驶位置,并在监测到行驶位置在预设的第一时长内未发生变化时,判断行驶位置是否处于预设的安全区域内;若否,确定当前车辆处于异常停靠状态,并向当前车辆对应的车主终端发送呼叫试探消息,根据车主终端的响应结果进行紧急呼叫处理。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实时监测车辆的行驶位置,这样,在监测到车辆处于异常停靠状态时,就认为车辆可能发生事故,此时,主动向车辆对应的车主终端发送呼叫试探消息,后续根据车主终端的响应结果进行相应的紧急呼叫处理,即在车辆发生事故的情况下,可以及时向救援平台发起紧急呼叫,并不像现有技术那样,在车辆发生事故之后,如果安全气囊系统无法启动或人工无力触发紧急呼叫系统,紧急呼叫系统就无法启动,进而无法及时进行呼叫救援。
【附图说明】
[004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紧急呼叫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47]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置第一时长的流程图;
[0048]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调整初始时长的流程图;
[0049]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紧急呼叫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紧急呼叫控制方法及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5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紧急呼叫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52]Sll:监测获取的当前车辆的行驶位置;
[0053]S12:如果监测到行驶位置在预设的第一时长内未发生变化,则判断行驶位置是否处于预设的安全区域内;若是,执行步骤S13,否则,执行步骤S14 ;
[0054]S13:不做任何处理;
[0055]S14:确定当前车辆处于异常停靠状态,并向当前车辆对应的车主终端发送呼叫试探消息,根据车主终端的响应结果进行紧急呼叫处理。
[0056]优选地,在上述步骤Sll中,通过实时监测当前车辆的行驶位置,以便于后续主动发现发生车辆事故的车辆,并及时进行相应呼叫救援,以提高救援成功率。
[0057]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常是通过当前车辆上安装的GPS定位装置,来获取当前车辆的行驶位置,此行驶位置可以是当前车辆所在的经、纬度。
[0058]并且,通常来讲,车辆在行驶到某条道路的某个位置时发生了故障或者发生了交通事故的情况下,车辆会处于停靠状态,且会持续一段时间,即在这段时间内,车辆的位置是不发生变化的。当然,车辆在行驶的道路上出现拥堵等情况时,同样会处于停靠状态,且持续一段时间,只是在这种情况下,持续的时间相对较短,这样一来,在实时监测车辆的行驶位置时,可以基于车辆停靠状态的特性,设置一个监测时长,用于初步评定车辆是否发生车辆事故。
[0059]具体地,在上述步骤S12中,如图2所示,具体可通过下述步骤设置第一时长:
[0060]S21:根据行驶位置,确定当前车辆所行驶的道路;
[0061]S22:从预存有各道路在不同时间段的拥堵时长的数据库中,查询确定出的道路在获取的行驶位置对应的行驶时间处的拥堵时长,并将其作为初始时长;
[0062]S23:根据获取的当前车辆行驶当天的天气信息,及获取的当前车辆的行驶状态信息、车主的状态信息和周围车辆的状态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对初始时长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时长作为第一时长。
[0063]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步骤S21中,在获取到当前车辆的行驶位置之后,可以通过现有的多种确定方式来确定当前车辆所行驶的道路,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0064]进一步地,在上述步骤S22中,考虑到当前车辆出现拥堵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到当前车辆是否发生车辆事故的初步判定,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事先针对市级、城级等道路,统计出各自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拥堵时长,这些数据通常是在天气状态为良好时统计出来的,具体地,在哪种天气下视为天气状态为良好,在哪种天气下视为天气状态为一般或差,均是事先设定好的,例如天气为晴朗时对应的天气状态为良好,天气为阴或小雨时对应的天气状态为一般等等。
[0065]后续,为统计出的这些数据建立一个数据库,作为判定车辆是否发生车辆事故的参考时长(即初始时长),以便后续查询。在这里,不同时间段可以是针对每周一至周日分别设置的多个时间段,例如将一天内每一个小时设置为一个时间段,当然,具体的设置方式可以根据道路的实际情况而定。
[0066]例如,假设获取的当前车辆行驶到行驶位置处的行驶时间为周一的8:10分,假设上述数据库中存储的该道路在周一的8:00至9:00这段时间段内的拥堵时长为20分钟,在这种情况下,经过查询上述数据库可以得知,当前车辆行驶到行驶位置处的行驶时间处于8:00至9:00这段时间段内,由此,初始时长即为20分钟。
[0067]另外,考虑到车辆发生事故可能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车辆行驶当天的天气信息、车辆的行驶状态、车主的状态及周围车辆的状态等,在将拥堵时长作为初始时长之后,还可根据上述这些参数对上述初始时长进行调整,以准确地确定出车辆是否发生事故,方便后续进行紧急呼叫救援。
[0068]具体地,在上述步骤S23中,如图3所示,具体可通过下述步骤得到第一时长:
[0069]S31:在获取的当前车辆行驶当天的天气状态为预设状态时,对初始时长进行延长;
[0070]S32:在获取的当前车辆的加速度介于预设的第一速度阈值和预设的第二速度阈值之间时,对延长后的时长进行缩短;在获取的当前车辆的加速度不小于第二速度阈值时,将第一时长设置为O ;在这里,上述第一速度阈值通常小于第二速度阈值;
[0071]S33:在获取的当前车辆的车主的反应时间介于预设的第一时间阈值和预设的第二时间阈值之间时,对缩短后的时长进行再次缩短;在获取的当前车辆的车主的反应时间不小于第二时间阈值时,将第一时长设置为O ;在这里,上述第一时间阈值通常小于第二时间阈值;
[0072]S34:在获取的当前车辆的周围车辆在行驶位置处发生车辆事故的平均次数,介于预设的第一次数阈值和预设的第二次数阈值之间时,对再次缩短后的时长进行缩短,并将此次缩短后的时长作为第一时长;在获取的周围车辆在行驶位置处发生车辆事故的平均次数不小于第二次数阈值时,将第一时长设置为O ;在这里,上述第一次数阈值通常小于第二次数阈值。
[0073]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步骤S31中,由于初始时长是预先针对当前车辆所行驶的道路在天气状态为良好的情况下统计出的拥堵时长,这样,此道路在天气状态为一般或差的情况下,相较于天气状态为良好而言,拥堵时长相对较长,具体延长多少时长也是预先统计出来的,即,上述预设状态实际上指的是天气状态为一般或差的情形,例如,在初始时长为Tl的情况下,此道路在天气状态为一般时,基于初始时长(Tl)可以延长a,即延长后的时长T2为Tl+a;此道路在天气状态为差时,基于初始时长(Tl)可以延长b,即延长后的时长T2为Tl+b。在这里,基于预先统计的结果,通常a的值小于b的值。
[0074]在上述步骤S32中,当前车辆的行驶状态可以通过当前车辆行驶到行驶位置处的加速度来体现。具体地,此加速度可以通过当前车辆内部安装的相应传感器获取到,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获取到,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0075]另外,上述预设的第一速度阈值和预设的第二速度阈值可根据统计的加速度数据得到的经验值来设定,例如第一速度阈值设定为2米/秒2 ;第二速度阈值设定为7.5米/秒2,当然,二者还可以是其他取值,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0076]在上述步骤S33中,车主的反应时间通常是在车主刚刚驾驶车辆行驶时获取的,车主的反应时间的长短,代表着车主驾车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大小,这样,在车主的反应时间介于上述第一时间阈值和第二时间阈值时,就意味着车主驾车发生危险的可能性较大,此时,需要将上述步骤S32得到的时长进行再次缩短,以更准确地判定出当前车辆是否发生车辆事故;在车主的反应时间不小于第二时间阈值时,就意味着车主驾车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最大,此时,需要将第一时长设置为0,也就是说,马上向车主终端发送呼叫试探消息,执行后续流程。
[0077]另外,上述预设的第一时间阈值和预设的第二时间阈值可根据统计的车主反应时间数据得到的经验值来设定,例如第一时间阈值设定为1.3秒;第二时间阈值设定为3秒,当然,二者还可以是其他取值,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0078]在上述步骤34中,当前车辆的周围车辆可以是当前车辆前后左右、斜前方、斜后方的车辆,具体可根据当前车辆的行驶位置定位出来,这些车辆在此行驶位置处的车辆事故的平均次数是预先统计出来的。并且,上述预设的第一次数阈值可以是获取的当前车辆在行驶位置处发生的车辆事故的次数(预先统计出来的),上述预设的第二次数阈值可以与获取的当前车辆在行驶位置处发生的车辆事故的次数成倍数关系,例如2倍等,当然,上述第一次数阈值和第二次数阈值还可以是其他取值。
[0079]需要特别说明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