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光报警器的光学装置及其反光座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903932阅读:来源:国知局
90°至90° ;第二光区54中,光线与Z方向的夹角范围为-90°至90°。由此,无论将光报警器安装至墙面或天花板时,由光报警器出射的光线都能够形成一个十字光区,即能够满足UL1971标准的要求。
[0073]参见图10、图11、图12、和图13,第一主反光面222、第二主反光面242、第三主反光面262、和第四主反光面282能够将发光元件30发出的光线反射至第二光区54。其中,第一主反光面222和第四主反光面282为光滑的圆锥曲面。
[0074]第二主反光面242包括一个第一顶部反光面241和第一底部反光面243。沿导光槽40的深度方向,即沿Z方向,第一顶部反光面241设置于导光槽40的顶部,且第一底部反光面243设置于导光槽40的底部。第一顶部反光面241和第一底部反光面243分别为光滑的圆锥曲面,它们的连接处为一条凸棱。发光元件30发出的光线由第一顶部反光面241发射后,光线的传播方向准直于Z方向,即光线的传播方向近似平行于Z方向或者光线的传播方向与Z方向的夹角小于45°。发光元件30发出的光线由第一底部反光面243反射后,光线的传播方向准直于Y方向,即光线的传播方向近似平行于Y方向或者光线的传播方向与Y方向的夹角小于45°。
[0075]第三主反光面262包括一个第二顶部反光面261和第二底部反光面263。沿导光槽40的深度方向,即沿Z方向,第二顶部反光面261设置于导光槽40的顶部,且第二底部反光面263设置于导光槽40的底部。第二顶部反光面261和第二底部反光面263分别为光滑的圆锥曲面,它们的连接处为一条凸棱。发光元件30发出的光线由第二顶部反光面261发射后,光线的传播方向准直于Z方向,即光线的传播方向近似平行于Z方向或者光线的传播方向与Z方向的夹角小于45°。发光元件30发出的光线由第二底部反光面263反射后,光线的传播方向准直于Y方向,即光线的传播方向近似平行于Y方向或者光线的传播方向与Y方向的夹角小于45°。
[0076]由发光元件30发出且照射至第一辅助反光面224、第二辅助反光面244、第三辅助反光面264、和第四辅助反光面284的部分光线能够直接反射到第一光区,即一次反射。另外,各个第一辅助反光面224之间、各个第二辅助反光面244之间、各个第三辅助反光面264之间、和各个第四辅助反光面284之间,以及第一辅助反光面224、第二辅助反光面244、第三辅助反光面264、和第四辅助反光面284之间还能够形成二次反射,进而将光线反射到第一光区,以增加十字光区的光强。
[0077]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方式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0078]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用于光报警器的光学装置中的反光座,其特征在于,该反光座包括: 一个基体(10),它具有一个能够固定在安装面上的安装侧(12)和一个适于安装一个管状的发光元件(30)的光源侧(14);和 一个设置于所述光源侧(14)的导光槽(40),管状的所述发光元件(30)设置于所述导光槽(40)内,且所述导光槽(40)沿所述发光元件(30)的纵向延伸,其中,在沿所述发光元件(30)的纵向所述导光槽(40)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个第一开口(42),所述导光槽(40)中部的两个相对槽壁上分别开设有一个第二开口(44),所述导光槽(40)的内壁设置成能够反射所述发光元件(30)发出的光线,以加强出射光线在一个十字光区上的光分布,所述十字光区在所述光源侧上的投影包括沿所述发光元件(30)的纵向延伸的第一光区和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处与所述发光元件(30)的纵向垂直的第二光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槽(40)由一个反光组件(20)围合而成,该反光组件(20)包括: 设置于所述光源侧(14)的一个第一反光部(22)和一个第二反光部(24),所述第一反光部(22)和所述第二反光部(24)设置于所述发光元件(30)的同一侧,且沿所述发光元件(30)的纵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反光部(22)和所述第二反光部(24)沿所述发光元件(30)纵向上的间隙形成一个所述第二开口(44); 设置于所述光源侧(14)的一个第三反光部(26)和一个第四反光部(28),所述第三反光部(26)和所述第四反光部(28)共同设置于所述发光元件(30)的另一侧,且沿所述发光元件(30)的纵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三反光部(26)和所述第四反光部(28)沿所述发光元件(30)纵向上的间隙形成另一个所述第二开口(44); 其中,所述第一反光部(22)和所述第三反光部(26)沿垂直于所述发光元件(30)纵向的方向上的间隙形成一个所述第一开口(42),且所述第二反光部(24)和所述第四反光部(28)沿垂直于所述发光元件(30)纵向的方向上的间隙形成另一个所述第一开口(4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光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反光部(22、24、26、28)中每个反光部包括: 一个主反光面(222、242、262、282),其由圆锥曲面构成,且沿所述发光元件(30)纵向所述主反光面(222)设置于所述反光部靠近所述发光元件(30)几何中心一侧,和 复数个辅助反光面(224、244、264、284),每一个所述辅助反光面(224)由一个圆锥曲面构成,沿所述发光元件(30)纵向,所述第一辅助反光面(224)设置于所述反光部远离所述发光元件(30)几何中心一侧,且所述主反光面和复数个所述辅助反光面沿所述发光元件(30)纵向排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光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30)发出的光线由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反光部(22、26、26、28)的主反光面(222、242、262、282)反射到所述第二光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光座,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导光槽(40)的深度方向,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反光部中对角设置的一对反光部中的每一个反光部的主反光面(242)包括一个顶部反光面(241、261),和一个连接于所述顶部反光面(241、261)的一个底部反光面(243,263), 其中,所述发光元件(30)发出的光线由所述顶部反光面(241、261)反射后光线的传播方向与所述导光槽(40)的深度方向平行,所述发光元件(30)发出的光线由所述底部反光面(243、263)反射后光线的传播方向与所述发光元件(30)的纵向平行。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光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30)发出的光线由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反光部的辅助反光面(224、244、264、284)反射到所述第一光区。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光座,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发光元件(30)的几何中心,所述第一反光部(22)中心对称于所述第四反光部(28),且所述第二反光部(24)中心对称于所述第三反光部(26)。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座,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开口(44),以及所述发光元件(30)的几何中心处于同一直线。
9.光报警器中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反光座(100); 一个管状的发光元件(30),其设置于所述反光座(100)的所述光源侧(14),且所述发光元件(30)的纵向平行于所述导光槽(40)的延伸方向;和 一个透明盖(50),其罩设于所述光源侧(14)。
【专利摘要】用于光报警器的光学装置及其反光座,该反光座包括一个基体(10)和一个导光槽(40)。基体具有一个能够将光报警器安装于天花板或墙面的安装侧(12),和一个光源侧(14)。导光槽设置于光源侧,光报警器的管状的发光元件(30)设置于导光槽,且导光槽沿发光元件的纵向延伸,沿发光元件的纵向导光槽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个第一开口(42),且导光槽中部的槽壁分别开设有一个第二开口(44),导光槽的内壁能够将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反射至一个位于光源侧的十字光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使用该反光座的光学装置。用于光报警器的光学装置中的反光座,使得安装于天花板和墙面的光报警器能够满足UL标准的要求。
【IPC分类】G08B17-00, F21S8-00, F21V7-04, F21V8-00
【公开号】CN204614146
【申请号】CN201520145292
【发明人】林绍忱, 蒋泽全
【申请人】北京西门子西伯乐斯电子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3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