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67564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u盘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子产品领域,提供了一种U盘,包括外壳、连接壳以及内壳,所述内壳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接口以及第二接口,所述内壳可移动的安装于连接壳内,所述连接壳可转动的安装于外壳上,所述U盘还包括一当连接壳在外壳上旋转时可使内壳在连接壳内移动的调节单元。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U盘处于使用状态时,一端接口处于伸出状态,另一端接口处于缩进状态,与其他可实现该功能的结构相比,U盘结构得到极大得到简化。此外,当U盘处于使用状态时,不被使用的接口位于连接壳之内,不仅有效避免灰尘以及杂物粘在该U盘接口之上,而且还能有效避免其他物品与该U盘接口相互碰撞,一举两得。
【专利说明】一种U盘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U盘。

【背景技术】
[0002]U盘为一种常见的可移动数据储存设备,使用非常广泛。随着移动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PAD)广泛普及,市面上出现了设有两种不同接口的U盘,已便使U盘可以同时在电脑端以及移动电子设备端使用。具体来说,这种U盘的一端设有普通USB接口,另一端设有miniUSB接口或MicroUSB接口,需要将U盘连接电脑端时,将U盘上的普通USB接口插入电脑相应接口即可,所述U盘与电脑连接;需要将U盘连接移动电子设备端时,将miniUSB接口或MicroUSB接口插入移动电子设备端相应接口即可,所述U盘与移动电子设备连接。
[0003]上述技术方案虽然可扩展U盘的使用范围,但是由于U盘设有两个端口,增大的U盘的体积,尤其是增加U盘的长度,便携性降低;此外,U盘两个接口长期裸露在外,不仅灰尘以及杂物容易粘在U盘接口上从而造成接触不良,且容易与其他物品相互碰撞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盘,旨在解决现有U盘结构较为复杂、便携性差以及U盘两接口长期裸露在外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U盘,包括外壳、连接壳以及内壳,所述内壳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接口以及第二接口,所述内壳可移动的安装于连接壳内,所述连接壳可转动的安装于外壳上,所述U盘还包括一当连接壳在外壳上旋转时可使内壳在连接壳内移动的调节单元。
[0006]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U盘处于使用状态时,一端接口处于伸出状态,另一端接口处于缩进状态,与其他可实现该功能的结构相比,U盘结构得到极大得到简化;同时,U盘外壳的长度得缩短,增强了 U盘的便携性。此外,当U盘处于使用状态时,不被使用的接口位于连接壳之内,不仅有效避免灰尘以及杂物粘在该U盘接口之上,而且还能有效避免其他物品与该U盘接口相互碰撞,一举两得。
[0007]其中,所述调节单元包括内壳调节槽、连接壳调节槽以及调节突起,所述内壳调节槽开设于内壳之上,该内壳调节槽为矩形凹槽,所述连接壳调节槽开设于连接壳之上,该连接壳调节槽为半环形凹槽,所述调节突起穿过连接壳调节槽且调节突起的前端位于内壳调节槽之内。
[0008]其中,所述第一接口为普通USB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为miniUSB接口或MicroUSB接口。
[0009]其中,所述外壳设有一旋转轴,所述连接壳设有一圆孔,所述旋转轴安装于旋转孔内。
[0010]其中,所述连接壳的旋转角度为O?180度。[0011 ]其中,包括储存芯片,所述储存芯片分别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电连接。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盘的主视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盘的左视图。
[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盘的一种使用状态图。
[0015]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盘的剖视图。
[0016]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壳在外壳上旋转时的示意图。
[0017]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盘另一种使用状态图。
[0018]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盘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0]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U盘,包括外壳1、连接壳2以及内壳3,所述内壳3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接口 41以及第二接口 42,所述内壳3可移动的嵌套安装于连接壳2内,该内壳3可在连接壳2内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所述连接壳2可转动的安装于外壳I上,所述U盘还包括一当连接壳在外壳上旋转时可使内壳在连接壳内移动的调节单元。[0021 ] 所述U盘有两个使用状态,一种使用状态是第一接口 41位于U盘的前端且伸出连接壳2之外,另一种使用状态是第二接口 42位于U盘的前端且伸出连接壳2之外。
[0022]当第一接口 41位于U盘的前端且伸出连接壳2之外时,使用者可通过该接口将U盘连接到相应的电子设备上,此时U盘上的第二接口 42位于U盘的后端且缩进于连接壳2之内;当使用者需要使用第二接口 42时,只需旋转连接壳2,第二接口 42就从连接壳2的后端旋转至连接壳2的前端,该第二接口 42同时会伸出连接壳2之外,此时所述第一接口 41就旋转至连接壳2的后端,该第一接口 41缩进至连接壳2之内。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U盘处于使用状态时,一端接口处于伸出状态,另一端接口处于缩进状态,与其他可实现该功能的结构相比,U盘结构得到极大得到简化。此外,当U盘处于使用状态时,不被使用的接口位于连接壳2之内,不仅有效避免灰尘以及杂物粘在该U盘接口之上造成U盘接口的接触不良,而且还能有效避免其他物品与该U盘接口相互碰撞造成U盘接口损坏,一举两得。
[0023]请参阅图1-7,所述外壳I设有一旋转轴11,所述连接壳2设有一圆孔22,所述旋转轴11安装于圆孔22内,所述连接壳2可以旋转轴11为中心在外壳I上旋转。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壳2的旋转角度为O?180度。
[0024]请参阅图1-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U盘上第一接口 41为普通USB接口,所述第二接口 42为miniUSB接口、MicroUSB接口或OTG接口,上述接口为市面上常见的数据接口,在此不做详细说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所述U盘可以通过普通USB接口与电脑等电子设备连接,可以通过miniUSB接口、MicroUSB接口或OTG接口与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连接,极大的扩展了 U盘的使用范围。当然,第一接口 41以及第二接口 42还可以是市面上的其他类型的接口。
[0025]请参阅图1-7,所述U盘包括用于储存电子数据的储存芯片(图中未示出),所述储存芯片分别与第一接口 41和第二接口 42电连接,该储存芯片可通过第一接口 41或第二接口 42与其他电子设备连接,实现电子数据储存和转移。
[0026]请参阅图1-7,所述调节单元包括内壳调节槽31、连接壳调节槽21以及调节突起12,所述内壳调节槽31横向开设于内壳3之上,该内壳调节槽31为矩形凹槽;所述连接壳调节槽21开设于连接壳2之上,该连接壳调节槽21为半环形凹槽,所述调节突起12为圆柱形突起,该调节突起12穿过连接壳调节槽21且其前端位于内壳调节槽31之内。
[0027]当旋转连接壳2,所述调节突起12的前端在内壳调节槽31内相对移动,由于所述内壳3嵌套在连接壳2之内,因此,所述调节突起12能推动内壳3在连接壳2内来回运动,从而实现第一接口 41以及第二接口 42在连接壳2上伸出和缩进。具体来说,请参阅图3、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口 41伸出连接壳2之外,此时所述第二接口 42缩进在连接壳2的内部,顺时针旋转连接壳2,所述连接壳2在外壳I上旋转,所述第一接口 41旋转进U盘的后端,所述第二接口 42旋转至U盘的前端,同时,由于所述调节突起12在内壳调节槽31内相对运动通过推动内壳调节槽31从而推动第一接口 41缩进连接壳2之内、所述第二接口 42伸出连接壳2之外。当所述连接壳2旋转180度时,所述第二接口 42位于U盘的正前方,且该第二接口 42也完全伸出连接壳2之外,此时,所述U盘为第二种使用状态。显而易见的是,当使用者需要使用第一接口 41时,逆时针旋转连接壳2即可。
[00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壳调节槽21除了可限制调节突起12的运动轨迹的作用,而且还可对连接壳2的旋转行程进行限位,所述连接壳2在外壳上旋转角度为O?180度。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U盘,包括外壳、连接壳以及内壳,所述内壳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接口以及第二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可移动的安装于连接壳内,所述连接壳可转动的安装于外壳上,所述U盘还包括一当连接壳在外壳上旋转时可使内壳在连接壳内移动的调节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单元包括内壳调节槽、连接壳调节槽以及调节突起,所述内壳调节槽开设于内壳之上,该内壳调节槽为矩形凹槽,所述连接壳调节槽开设于连接壳之上,该连接壳调节槽为半环形凹槽,所述调节突起穿过连接壳调节槽且调节突起的前端位于内壳调节槽之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为普通USB接口,所述第二接 口 为 miniUSB 接口或 MicroUSB 接 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有一旋转轴,所述连接壳设有一圆孔,所述旋转轴安装于旋转孔内。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U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壳的旋转角度为O?180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储存芯片,所述储存芯片分别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电连接。
【文档编号】G11C7/10GK204010680SQ201420334084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3日
【发明者】谢大鹏 申请人:深圳市从晶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