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防震硬盘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9568发布日期:2019-05-21 21:08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车载防震硬盘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硬盘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载防震硬盘盒。



背景技术:

车载硬盘是一种安装在汽车上使用的电子设备。汽车在行驶时往往会遇到多样且复杂情况,例如,汽车的突然加速、急速转向和紧急刹车以及汽车行驶在路况差的道路上等等;这些情况会导致载硬盘在上下左右各个方向都会受到较大的振动而造成自身损坏,影响车载硬盘的寿命。现有技术中,车载硬盘的固定往往是通过螺丝直接把车载硬盘机械固定于汽车上的硬盘支架上,此种方式无法隔绝振动对车载硬盘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了车载硬盘的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防震硬盘盒。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车载防震硬盘盒包括防震壳,其包括相对扣合的上壳以及下壳;

设于防震壳内部的硬盘;硬盘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

四个防震垫;两个防震垫夹合于第一端部的上下两面,其余两个防震垫夹合于第二端部的上下两面;两个防震垫的厚度与硬盘的厚度之和,等于上壳至下壳之间的距离;以及

四个软性固定件;每一软性固定件包括软性固定套以及固定件;两个软性固定套设于第一端部的左右两面,并通过两个固定件分别与防震壳以及硬盘连接;其余两个软性固定套设于第二端部的左右两面,并通过其余两个固定件分别与防震壳以及硬盘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上壳正对下壳的一面开设有四个第一软性固定套卡槽;下壳对应四个第一软性固定套卡槽开设有相适配的第二软性固定套卡槽;一第一软性固定套卡槽与一第二软性固定套卡槽对应卡接于一软性固定套的外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上壳正对下壳的一面还设有四个第一限位台;一第一限位台位于一第一软性固定套卡槽靠近上壳的中间部位的一侧;

每一软性固定套包括软性固定套本体、限位槽、硬盘固定台以及硬盘壳卡台;限位槽开设于软性固定套本体中间部位并与第一限位台相适配;第一限位台卡设于限位槽内;硬盘固定台正对贴合于硬盘;硬盘壳卡台卡接于第一软性固定套卡槽以及第二软性固定套卡槽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下壳正对上壳的一面还设有四个第二限位台;四个第二限位台分别与四个第一限位台一一相对;限位槽环设于软性固定套本体中间部位并分别与第一限位台以及第二限位台相适配;第一限位台以及第二限位台分别卡设于限位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上壳的中间部位开设有多个第一散热孔;下壳的中间部位开设有多个第二散热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硬盘盖;硬盘盖盖设于防震壳的一端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硬盘盒拉手;硬盘盒拉手设于硬盘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外接件;外接件设于防震壳的另一端部,并与硬盘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防震垫由硅胶材质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软性固定套由硅胶材质制成。

本申请的车载防震硬盘盒通过四个防震垫使得硬盘悬空,硬盘的上下两面形成减震结构,再通过四个软性固定套分别对硬盘的左右两面形成减震结构,增加了硬盘的整体的防震性,进而延长了硬盘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施例中车载防震硬盘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车载防震硬盘盒的爆炸示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防震壳;11、上壳;111、第一软性固定套卡槽;112、第一限位台; 113、第一散热孔;114、第一槽壁;12、下壳;121、第二软性固定套卡槽; 122、第二限位台;123、第二散热孔;124、第二槽壁;2、硬盘;21、第一端部;22、第二端部;3、防震垫;4、软性固定件;41、软性固定套;411、软性固定套本体;412、限位槽;413、硬盘固定台;414、硬盘壳卡台;42、固定件;5、硬盘盖;6、硬盘盒拉手;7、外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参照图1和图2,图1为本实施例中车载防震硬盘盒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车载防震硬盘盒的爆炸示图。本实施例中车载防震硬盘盒包括防震壳1、硬盘2、防震垫3以及软性固定件4。

防震壳1包括上壳11以及下壳12,上壳11以及下壳12相对扣合,具体的,上壳11以及下壳12均为凹槽状,两者可由金属制成,例如铝合金,上壳11以及下壳12的槽口相对的扣合形成中空长方体状的防震壳1,防震壳1 的内部形成长方体状的容置空间,防震壳1的纵截面为长方形。

硬盘2为长方体状,其对应设于防震壳1内部的容置空间;硬盘2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21以及第二端部22,具体的,第一端部21以及第二端部22 为长方体状的硬盘2具有短边的两个端部。

防震垫3的数量为四个,每一防震垫3均为相同的长方体状,且防震垫3 长边的长度等于硬盘2短边的长度。两个防震垫3夹合于第一端部21的上下两面,且两个防震垫3具有长边的侧面与硬盘2的第一端部21的端面齐平,其余两个防震垫3夹合于第二端部22的上下两面,且其余两个防震垫3具有长边的侧面与硬盘2第二端部22的端面齐平,如此设置,即可使得硬盘2整体处于悬空状态,通过四个防震垫3对硬盘2的上下面进行减震;两个防震垫3的厚度与硬盘2的厚度之和等于上壳11槽底面至下壳12槽底面之间的距离,如此设置,通过上壳11的槽底面与下壳12的槽底面分别对硬盘2上下两面的防震垫3进行限位,可以使得四个防震垫3稳固的夹合于硬盘2上下两面,避免产生移动,在具体实施时,防震垫3与硬盘2之间可通过胶水进行粘合。具体的,防震垫3可由硅胶材质制成,硅胶的弹性好,具有良好的减震作用。

软性固定件4的数量为四个,每一软性固定件4包括软性固定套41以及固定件42,软性固定套41由弹性好的硅胶材质制成,固定件42为螺丝钉;两个软性固定套41设于第一端部21的左右两面,并通过两个固定件42分别与防震壳1以及硬盘2螺接,其余两个软性固定套41设于第二端部22的左右两面,并通过其余两个固定件42分别与防震壳1以及硬盘2螺接。四个软性固定套41对硬盘2的左右两面进行减震,再通过四个固定件42进行固定;具体的,四个软性固定套41可分别与四个防震垫3的具有短边的端面贴合。

通过防震垫3以及软性固定套41对硬盘2的上下左右四面均进行减震,再通过固定件42使得硬盘2与防震壳1形成连接,此外,上壳11以及下壳 12对防震垫3进行限位,进而对硬盘2进行稳固,使得硬盘2固定稳固且防震特性强。

复参照图1和图2,进一步,上壳11正对下壳12的一面设有四个第一软性固定套卡槽111以及四个第一限位台112,具体的,凹槽状的上壳11具有相对的两个第一槽壁114,两个第一软性固定套卡槽111开设于上壳11其中一第一槽壁114上,另外两个第一软性固定套卡槽111开设于上壳11相对的另一第一槽壁114上,一第一槽壁114的两个第一软性固定套卡槽111分别与上壳11另一第一槽壁114上两个第一软性固定套卡槽111一一正对,具体的,第一软性固定套卡槽111为开设于第一槽壁114顶端的弧形槽。一第一限位台 112位于一第一软性固定套卡槽111靠近上壳11的中间部位的一侧,在具体实施时,位于同一第一槽壁114侧边的两个第一限位台112可一体成型。

下壳12正对上壳11的一面设有四个第二软性固定套卡槽121以及四个第二限位台122,具体的,凹槽状的下壳12具有相对的两个第二槽壁124,两个第二软性固定套卡槽121开设于下壳12其中一第二槽壁124上,并分别与两个第一软性固定套卡槽111相对应;另外两个第二软性固定套卡槽121 开设于下壳12另一第二槽壁124上,并分别与另外两个第一软性固定套卡槽 111相对应;具体的,第二软性固定套卡槽121为开设于第二槽壁124顶端的弧形槽,且第二软性固定套卡槽121的弧形槽与第一软性固定套卡槽111弧形槽相适配的形成一卡位。

每一软性固定套41包括软性固定套本体411、限位槽412、硬盘固定台 413以及硬盘壳卡台414。软性固定套本体411近似为柱状体,其中间部位环设有一限位槽412,限位槽412分别第一限位台112以及第二限位台122相适配,具体的,限位槽412的宽度等于第一限位台112以及第二限位台122的厚度,使得第一限位台112以及第二限位台122分别卡设于环形限位槽412 内。硬盘固定台413设于软性固定套本体411正对硬盘2的一端,硬盘固定台413正对贴合于硬盘2。硬盘壳卡台414设于软性固定套本体411远离硬盘 2的一端,其大小以及形状与第一软性固定套卡槽111以及第二软性固定套卡槽121对应形成卡位的大小以及形状相适配,硬盘壳卡台414对应卡接于第一软性固定套卡槽111以及第二软性固定套卡槽121的弧形槽内。

固定件42穿设于软性固定套本体411后于硬盘2螺接。

通过限位槽412分别与第一限位台112以及第二限位台122的限位配合,进一步对硬盘2进行稳固限位,使硬盘2受到震动时直接作用于硬盘固定台 413上,增加了硬盘2的抗震动性。通过相配合的第一软性固定套卡槽111以及第二软性固定套卡槽121与硬盘壳卡台414的配合设置,进一步对软性固定套41进行固定,进而增加硬盘2的抗震动性。

复参照图1和图2,更进一步,上壳11的槽底面开设有多个第一散热孔 113,多个第一散热孔113正对硬盘2上面的中间部位,用于硬盘2使用时的散热,具体的,第一散热孔113可为条形状。下壳12的槽底面开设有多个第二散热孔123,多个第二散热孔123正对硬盘2下面的中间部位,用于硬盘2 使用时的散热,具体的,第二散热孔123可为条形状。

复参照图1和图2,更进一步,本实施例中车载防震硬盘盒还包括硬盘盖 5、硬盘盒拉手6以及外接件7。

硬盘盖5盖设于防震壳1的一端部,用于对上壳11以及下壳12进行稳固,具体实施时,硬盘盖5的盖底可设置海绵垫,用于对防震壳1和硬盘2 的保护。

硬盘盒拉手6设于硬盘盖5,方便硬盘盒的移动。

外接件7设于防震壳1的另一端部,并与硬盘2连接,具体的,外接件7 可为接线端子,便于硬盘2外接其他部件。

综上,本实施例中的车载防震硬盘盒通过四个防震垫3使得硬盘2悬空,硬盘2的上下两面形成减震结构,再通过四个软性固定套41分别对硬盘2的左右两面形成减震结构,此外,通过上壳11以及下壳12与软性固定套41卡位设置,使得硬盘2稳固的设于防震壳1内,增加了硬盘2的整体的防震性,进而延长了硬盘2的使用寿命。

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