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碟片装载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9432发布日期:2019-05-24 21:33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碟片装载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碟片装载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碟片装载治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碟片清洗装载盒,是一种特殊塑料制成的盒子,此盒子的体积比较大,不利于用在设备中,并且此盒子需要反复不停的清洗,稍微有损坏无法修复,需要购买新的盒子,并且它的搬运过程会有人工操作会对装在盒子内的产品造成一定的污染。随着需求越来越大,而相应的对其的可靠性,成本也提成了更高的要求。此外,现有装载碟片的盒子定位不精准,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刮伤碟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碟片装载治具,其可稳定装载碟片,减少对碟片的刮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碟片装载治具,包括第一装载底座,第一装载底座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承载块,第一承载块上设有多个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定位槽,两个第一承载块上对应位置的第一定位槽共同形成用于承托碟片的第一承托空间;第一定位槽包括第一底壁以及两个第一侧壁;第一侧壁由远离第一开口的一端至靠近第一开口的一端逐渐向外倾斜;第一底壁衔接于两个第一侧壁远离第一开口的端部。

优选的,第一开口的两个端壁均设有斜面,斜面的一端与第一侧壁衔接;斜面的另一端逐渐向外倾斜;斜面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一侧壁的倾斜角度。

优选的,斜面与第一定位槽的中轴线所呈的夹角为45度,第一侧壁与第一定位槽的中轴线所呈的夹角为30度。

优选的,第一底壁上设有圆弧面。

优选的,第一承载块内穿接有加强筋,加强筋沿第一承载块的长度方向延伸。

优选的,该碟片装载治具还包括第二装载底座,第二装载底座的两侧均设有第二承载块,第二承载块上设有多个具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定位槽,两个第二承载块上对应位置的第二定位槽共同形成用于承托碟片的第二承托空间;第二定位槽包括第二底壁以及两个第二侧壁;第二侧壁由远离第二开口的一端至靠近第二开口的一端逐渐向外倾斜;第二底壁衔接于两个第二侧壁远离第二开口的端部;第二装载底座固接于第一装载底座的上方;两个第二承载块之间间隔形成供碟片底端穿过的穿过空间。

优选的,第二定位槽与第一定位槽的结构相同,第二定位槽的深度比第一定位槽的深度大。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装载碟片时,可将碟片置于第一承载底座上的两个承载块对应的第一定位槽内,碟片的边缘可与第一定位槽的底壁接触,且第一定位槽的两个第一侧壁向外倾斜,因而第一定位槽不会与碟片产生面的接触,只会产生点或线的接触,这样不会对碟片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装载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装载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第一装载底座;11、第一承托块;12、第一定位槽;13、斜面;14、加强筋;20、第二装载底座;21、第二承托块;22、第二定位槽;30、碟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4所示的一种碟片装载治具,包括第一装载底座10,在第一装载底座10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承载块,在第一承载块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槽12,第一定位槽12具有第一开口,且各个第一承载块的第一定位槽12的第一开口朝向另一第一承载块。具体两个第一承载块上对应位置的第一定位槽12共同形成第一承托空间,第一承托空间用于承托碟片30。另外,第一定位槽12包括第一底壁以及两个第一侧壁,且第一侧壁由远离第一开口的一端至靠近第一开口的一端逐渐向外倾斜;第一底壁衔接于两个第一侧壁远离第一开口的端部。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碟片装载治具时,可将多个碟片30依次放置在两个第一承载块上由对应第一定位槽12形成的第一承托空间,即碟片30的两侧边缘被两个第一定位槽12定位,碟片30的边缘可与第一定位槽12的底壁接触,且第一定位槽12的两个第一侧壁向外倾斜,因而第一定位槽12的第一侧壁不会与碟片30的侧面接触,故第一定位槽12不会与碟片30产生面的接触,只会产生点或线的接触,这样不会对碟片30造成损伤。此外,由于碟片30装载在第一装载底座10上时,只是两侧边缘被承托,因而便于后期的夹取。

优选的,还可在第一开口的两个端壁均设有斜面13,使斜面13的一端与第一侧壁衔接,而斜面13的另一端逐渐向外倾斜,且斜面13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一侧壁的倾斜角度。如此,碟片30放置在第一定位槽12后,槽内的间隔与开口处的间隔均是逐渐增大的,防止取放碟片30时,在开口处对碟片30刮伤,装载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是,斜面13与第一定位槽12的中轴线所呈的夹角为45度,第一侧壁与第一定位槽12的中轴线所呈的夹角为30度,经发明人实验证明,该角度的设置不仅可使碟片30装载稳定,同样防刮伤效果较好。

优选的,还可第一底壁上设有圆弧面,该圆弧面上的各个点可与碟片30接触,与碟片30结构适配,存放效果更好。

优选的,第一承载块内穿接有加强筋14,加强筋14沿第一承载块的长度方向延伸,加强筋14会增加治具的刚性,长期使用不会造成变形,增加了治具的稳定性以及寿命。

具体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碟片装载治具还包括第二装载底座20,同样的,在第二装载底座20的两侧均设有第二承载块,第二承载块上设有多个第二定位槽22,第二定位槽22具有第二开口。另外,两个第二承载块上对应位置的第二定位槽22共同形成第二承托空间,第二承托空间也可用于承托碟片30。同样的,第二定位槽22包括第二底壁以及两个第二侧壁,且第二侧壁由远离第二开口的一端至靠近第二开口的一端逐渐向外倾斜;第二底壁衔接于两个第二侧壁远离第二开口的端部;第二装载底座20固接于第一装载底座10的上方。两个第二承载块之间间隔形成供碟片30底端穿过的穿过空间。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在使用该治具时,可以将第二装载底座20安装在第一装载底座10的上方,具体在使用时,该碟片装载治具配合其他工装使用,将第一装载底座10和第二装载底座20分别通过螺钉与工装进行装配,使第二装载底座20位于第一装载底座10的上方,将多个碟片30依次放置在两个第二承载块上由对应第二定位槽22形成的第二承托空间,即碟片30的两侧边缘被两个第一定位槽12定位,由于碟片30的外沿呈圆弧,碟片30最宽的两侧可分别由第二装载底座20的第二承托空间锁承托,碟片30最宽的两侧边缘可由第二定位槽22进行定位,而由最宽的两侧边缘向下的底端宽度逐渐变小,即碟片30底端可由穿过空间穿过,穿过第二装载底座20的部分的两侧可由下方的第一装载底座10上的第一承托空间承托,如此,碟片30可由第一装载底座10和第二装载底座20承托,使碟片30装载更加稳定。同样的,碟片30的边缘可与第二定位槽22的底壁接触,且第二定位槽22的两个第二侧壁向外倾斜,因而第二定位槽22的第二侧壁不会与碟片30的侧面接触,故第二定位槽22不会与碟片30产生面的接触,只会产生点或线的接触,这样不会对碟片30造成损伤。此外,由于碟片30装载在第二装载底座20上时,只是两侧边缘被承托,因而便于后期的夹取。

当然,第二定位槽22与第一定位槽12的结构相同,即也可在第二开口的两个端壁均设有斜面13,使斜面13的一端与第二侧壁衔接,而斜面13的另一端逐渐向外倾斜,且斜面13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二侧壁的倾斜角度。如此,碟片30放置在第二定位槽22后,槽内的间隔与开口处的间隔均是逐渐增大的,防止取放碟片30时,在开口处对碟片30刮伤,装载效果更好。进一步的是,斜面13与第二定位槽22的中轴线所呈的夹角为45度,第二侧壁与第二定位槽22的中轴线所呈的夹角为30度,经发明人实验证明,该角度的设置不仅可使碟片30装载稳定,同样防刮伤效果较好。

优选的,还可第二底壁上设有圆弧面,该圆弧面上的各个点可与碟片30接触,与碟片30结构适配,存放效果更好。第二定位槽22的深度比第二定位槽22的深度大,因而碟片30底端承托较稳定。

此外,第二承载块内也可穿接加强筋14,同样加强治具的刚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装载底座10和第二装载底座20均可单独使用。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