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构件、电池和电气双层电容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861155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极构件、电池和电气双层电容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极构件、采用该电极构件的电池和电气双层电容器的制造。
过去在制造电极构件时,是将含有电极材料、粉状导电物质、粘合剂和溶剂的混合物涂布在集电材料面上,将涂布好的混合物用热风使溶剂蒸发,让混合物干燥,使电极层附着在集电材料表面而制造电极构件的。但是,电极层容易从集电材料上脱落,而且电极层的电阻不会减低。这里的热风,是将室外空气以热风加热装置制作,使风速为15m/秒~25m/秒,温度为80℃~200℃。热风加热装置如图11所示用传送带d将电极构件移至箱体c内,该电极构件由涂布在集电材料g上的电极层h构成。热风吹出口b对着电极层h吹热风f,让电极层h所含的溶剂蒸发。热风将溶剂从箱体出口e往外送。
(A)本发明是以制造具有对集电材料附着性更强的电极层的电极构件为目的。
(B)而且本发明是以制造具有低电阻电极层的电极构件为目的。
(C)而且本发明是以制造具备有高附着性、低电阻电极层的电极构件的电池和电气双层电容器为目的。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电极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将含有电极材料、粘合剂和溶剂的混合物涂布在集电材料上,将涂布好的混合物以热风吹使溶剂蒸发,让混合物干燥,在集电材料上形成电极层。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其附图,将可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其目的功效;有关该实施例的附图为图1为各种电极构件的结构图2为电极构件的制作概要图;图3为红外线照射装置概要图;图4为热风与红外线干燥的混合物说明图;图5为电池构造图;图6为电气双层电容器构造图;图7为剥离度图;图8为包覆离子导电性聚合物的说明图;图9为挤压摺动混合装置说明图;图10为密接装置说明图;图11为热风加热装置概要图。
以下利用


本发明的实施形态(A)电极构件电极构件使用于电气部件的电极上,电极之间存在着电解质。电气部件如为电池的话,电极构件则为在电解质离子间的可导电物体。电气部件如为双重电容器的话,电极构件则会在高表面积材料与电解质之间形成电气双重层。
图1所示为几个电极构件的例子。在图1(A)中,电极构件1作为电池正电极使用,其电极层18由电极材料11的电极活性物质、导电物质14和粘合剂17构成,并附着在集电材料13的面上。电极活性物质则使用如粉状电极活性物质LiCoO2。在图1(B)中,以离子导电性聚合物12包覆图1(A)中的粉状电极材料11。离子导电性聚合物12也具有粘合的机能。在图1(C),电极构件1作为电池的负电极使用,电极层18由电极材料11的电极活性物质和粘合剂17构成,并附着在集电材料13的面上。电极活性物质使用的是例如粉状电极活性物质的黑铅粉末。在图1(D)中,以离子导电性聚合物12包覆图1(C)的粉状电极材料。离子导电性聚合物也具有粘合的机能。在图1(E)中,电极构件1作为电气双层电容器的电极使用,电极层18由电极材料11的高表面积材和粘合剂17构成,并附着在集电材料13的面上。高表面积材料使用的是例如粉状高表面积材料的活性碳。在图1(F)中,将图1(E)的粉状高表面积材料包覆离子导电性聚合物12。离子导电性聚合物也具有粘合的机能。而且,在以离子导电性聚合物12包覆电极材料时,离子导电性聚合物具有粘合剂的作用。而且,以离子导电性聚合物包覆的电极材料,于此后详述。
(B)电极构件的制造方法图2为电极构件制造方法的例子。电极构件1,其中将电极材料11、导电物质14、粘合剂17和溶剂19用混合器3混合成泥浆状,成为混合物31。将混合物31薄涂在集电材料13的表面。涂布方法有刀敷等。将涂布好的混合物以微风加热将溶剂蒸发掉,使其干燥,作为电极层18附着在集电材料13上进行制造。如此,可获得与本申请人所提出的专利申请(特愿2000-32279)所示的以红外线进行干燥所获得的电极层相同的效果。
(C)微风加热微风加热是使混合物31干燥的加热方法,将带有热度的微风,也就是温风51,对着混合物31吹的一种方法。微风加热装置5是进行微风加热的装置,能产生带有热度的微风(温风51),对着电极层18吹使其干燥,如图3所示,由外气取入口59吸入空气,经空气干燥发生器58将空气干燥,以空气加热器52将空气加热,经由注入管53将温风51注入箱体56。涂布在集电材料13上的电极层18经输送带55等搬运方式移动到箱体56内。温风51被吹入电极层18,将电极层18中所含的溶剂蒸发,经过排出管54进入溶媒回收装置57,将蒸发的溶媒回收。去除溶媒的温风51中有一部分会经由排气口60排放到外面去,剩余部分则回到干燥空气发生器58。本发明中的温风,是指风速在0.1m/秒~3m/秒以下,温度为60℃~150℃的空气气流。
本发明的方法是,使用温风51让混合物31干燥,让电极层18坚固地附着在集电材料13上,而且也会降低电极层18的电阻。其原因可从图4所示中推测出来。图4强调了包覆在集电材料1 3上的混合物溶剂19被蒸发时混合物31内的状态,图4(A)表示了现有方法,即以风速为15m/秒~25m/秒、温度为80℃~200℃的热风f对着混合物31吹,将混合了粘和剂的溶剂32蒸发的方法;图4(B)表示了本发明的方法,即以风速为0.1m/秒~3m/秒、温度为60℃~150℃的温风51对着混合物31吹,将混合了粘和剂的溶剂32蒸发的方法。
在图4(A)中,过去吹热风f蒸发溶剂的原理如下所述。首先,将热风f对着混合物表面时,混合物31的表面附近因热风f而急剧变暖,表面附近的溶剂在快速蒸发的同时随热风f飞走。因此,表面附近的溶剂急剧蒸发,混合物内部和集电材料附近的溶剂为了对其补充而向表面附近移动。此时,混合在溶剂中的粘合剂和粉状导电物质一起被搬运至表面附近。即、发生了粘合剂和粉状导电物质的移动。其结果,集电材料一侧的混合物中的粘合剂和粉状导电物质的浓度降低,电极层变得容易从集电材料脱落,而且,集电材料附近的比电阻变高,整个电极层的电阻变高。
与此相反,在图4(B)中,本发明吹温风51蒸发溶剂的原理如下所述。首先,在混合物表面吹拂温风时,混合物整体渐渐变暖,溶剂自混合物表面渐渐蒸发。因此,粘合剂和粉状导电物质的浓度在整体上是均匀的。即,可以防止粘合剂和粉状导电物质移动的发生。其结果,在混合物31干燥后取得的电极层,由于集电材料附近的粘合剂浓度没有降低,所以,电极层牢固地附着在集电材料上,而且,由于集电材料附近的粉状导电物质的浓度也没有降低,所以电极层整体的电阻得以降低。
(D)集电材料集电材料13为容易导电的物质,根据不同的电气部件选择其形状和材料,其中一个例子将铝和铜等的导电物质制成板状、箔或网状。如为板状体或箔状的集电材料,根据电气部件的构造使用单面或双面。
密接在集电材料13上的电极层18可以紧密结合在集电材料上。至于如何密接,例如可使用图10所示的密接装置4。将由涂布了混合物的集电材料构成的电极构件1夹在压力滚筒41之间,压力装置43会施加压力到支持滚筒(Back up roller)42上转动,如此即可使电极层与集电材料紧密接合。而且,密接装置4不一定只能采用四支滚筒,只要能施加压力让电极层与集电材料紧密接合即可,例如也可使用只有两支滚筒的压床。
(E)电池本电池是以图1(A)或图1(B)的电极构件作为正极,图1(C)或图1(D)的电极构件作为负极,在两者间配置电解质所构成。图5所示则为以图1(B)的电极构件作为正极,图1(D)的电极构件作为负极的电池例。图5(A)为电解质为电解液16时,在电极之间配置有分隔板(separator)15。为了分开一对电极构件1,配置分隔板15,根据需要也可以使用固体的电解质。
(F)电气双层电容器电气双层电容器是由图1(E)的电极构件构成一对电极,或是由图1(F)所示的电极构件构成一对电极,然后在两电极间配置电解质所构成。如图6(A)所示,采用图1(E)中的电极构件制成的电气双层电容器;如图6(B)所示,采用图1(F)的电极构件制成的电气双层电容器。图6(A)为,当电解质为电解液16时,电极间配置分隔板15。图6(B)所示的为电解质为固体的离子导电性聚合物12时的状况。为了分开一对电极构件1,配置分隔板15,根据需要也可以使用固体的电解质。
以下说明电极构件的实施例(A)电极构件样品的制造以本发明的微风加热方法和过去的热风加热方法制作8种电极构件的实施例样品并测定了其剥离度和阻抗,试制采用了该电极构件的电池并对其循环裂化进行了测定。各样品的电极材料、导电物质、粘合剂、溶剂材料和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样品1~6为电容器用电极,在作为电极材料的来自石炭酸的活性碳(关西化学(株)制)中添加作为导电物质的粉状导电物质炭黑,用混合器进行干式混合。而且,样品7~8是电池的正极用电极,在作为电极材料的粉状电极活性物质LiCoO2中添加作为导电物质的粉状导电物质炭黑,用混合器进行干式混合。然后样品1~8都添加粘合物进行混合,而且加入规定的溶剂混合。混合后,通过刀敷涂抹在集电体上。将样品以微风加热或传过去的热风加热进行干燥。
样品1到6使用的电极材料为活性碳。样品7使用LiCoO2作为电极材料,以PVDF(聚合氟化聚偏氯乙烯纤维)作为粘合剂。样品8以LiCoO2作为电极材料,以聚合物原料A2作为粘合剂,包覆离子导电性聚合物。样品1到4都不含粉状导电物质炭黑,样品5~8含有不同浓度的炭黑。粘合剂采用聚合物原料A1、聚合物原料A2、铁氟龙粉末、PVDF。聚合物原料A1与聚合物原料A2属离子导电性聚合物原料,如表2与表3所示。溶剂主要使用NMP(N甲基吡咯烷酮),只有实施例7同时采用了MMEK(甲基乙基酮)。
表2离子导电性聚合物原料(A1)
表3离子导电性聚合物原料(A2)
采用微风加热时,启动空气加热器52、附属的干燥空气发生器58和溶媒回收装置57,制作干燥的空气。以平均风速1m/秒左右(最小0.5m/秒~最大1.5m/秒左右)把温风供应到箱体56内。温风流过的箱体56分为80℃温风的第一区和100℃温风的第二区,让样品先以3m/分的速度通过第一区,然后再通过第二区。第一区和第二区的长度分别约为4.5m(合计9m),因此整个通过时间约为3分钟,让混合物以3分钟时间进行干燥。如此,就能让混合物干燥,防止粘合剂、粉状导电物质发生移位的情形。
如采用热风加热的话,采用图11所示的装置,从室内抽取空气,使用相对湿度60%的空气,让风速为15m/秒的热风流通3分钟将混合物干燥。除热风风速和空气的干燥外,其他的方法与微风加热法相同。另外,为供参考,本方法也采用本发明中所示、使用了干燥空气的热风。即,以干燥的空气来替代室外空气(相对湿度60%),其他方法则与上述的热风加热法相同。
(B)电极构件样品的测定结果剥离度测定方法是在集电材料表面制作的电极层上贴上胶带,然后拉扯使电极层附着在胶带上从集电材料上剥离下来。被剥离下来的剥离量来列出其剥离度的等级。图7为电极层附着胶带的状态(照片拷贝图片)。图7(A)为电极层上部薄薄一层剥离掉的状态(黑色部分为电极层剥离的部分),属于等级a。图7(B)为电极层中部有薄薄剥离的情形(黑色部分为电极层剥离的部分),属于等级b。图7(C)为电极层完全从集电材料上剥离下来的状态(黑色部分为剥离的部分),属等级c。样品测定的剥离度与阻抗的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阻抗测定法是将集电体上所形成的电极夹在直径2cm、厚度5mm的铜板上,上下施以4.5kg/cm2的压力,以阻抗分析器测定交流10KHz的电阻值。
以相同的样品编号对比干燥空气微风加热、室外空气热风加热和干燥空气热风加热的样品,每一种样品剥离度都以采微风加热的等级最佳,为等级1或等级2。而且阻抗方面也以为微风加热方式的阻抗最小,电阻最小。而且,室外空气热风加热和干燥空气热风加热相比较(只比较样品7与样品8)其剥离度、阻抗并无太大差异。
(C)电池周期劣化测定利用上述实施例所作成的电极制作电池,将干燥空气微风加热、室外空气热风加热和干燥空气热风加热的效果进行比较,其结果如表5所示。作为试验用的电池,其正电极采用的是实施例样品7中通过微风加热与热风加热(室外空气和干燥空气)所得的活性物质LiCoO2,其负电极采用的是活性物质石墨,将前述组合制成锂离子电池进行充、放电。作为该负电极,用一般的搅拌器将溶解了0.5重量部不具备离子导电性的高分子粘合剂PVDF的n-甲基吡咯酮25.5重量部混合到9.5重量部平均颗粒直径为4μm的粉状电极活性物质黑铜粉末。混合8小时后,将混合物取出移到厚度20μm的铜箔,以100μm间隔的刀敷实施流动涂布。然后实施本发明的干燥空气微风干燥法,将n-甲基吡咯酮蒸发。所得到的电极厚度为80μm。电池一面为具备电极层的0.94cm2的正电极,一面为具备电极层的0.94cm2的负电极,在正、负电极之间设置隔板,制作钮扣式电池。填充电解液之后,将之盖紧制成试验电池。电解液采用溶解了1.0M的LiPF6的EC/DEC(1/1)V/V溶液。
(D)周期劣化测定结果周期劣化结果如表5所示,将第一次的充放电容量设为100,和第200次、第400次的充放电容量比较。通过采用微风加热,可制做出周期劣化较少的电极。而且,在室外空气热风加热与干燥空气热风加热的两种方法上,第200次与第400次充放电容量都属干燥空气热风加热的周期劣化特性较佳。
表5
加热湿度较高空气用于电极时,电极中的电极材料有时会吸收水分。尤其是高电压(1.5V)电池和电气双层电容器,有时所吸附的微量水分会在电极中造成电解,产生氢与氧。其结果就会引起电池周期劣化。
而且,锂电池会采用LiPF5和LiBF4作为离子导电性盐使用。由于这些物质与微量的水分反应,会产生HF,所产生的HF会腐蚀各种物质,引起周期劣化发生。所以,空气、干燥空气的露点最好在-10℃以下,甚至-20℃以下,甚至-40℃以下,如果可能最好在50℃以下。
此处的充电条件为以充电电流0.21~0.26mA/cm2充电,当电压达到4.2V之后,以4.2V充电2小时,充电后停止10分钟。放电条件为放电电流为0.21~0.26mA/cm2,放电到终止电流2.7V为止,放电后停止10分钟。充、放电在室温下反复进行。
以下说明有关以离子导电性聚合物包覆的电极材料(A)以离子导电性聚合物包覆的电极构件图1中,粉状电极活性物质11具有LiCoO2般由结合颗粒构成的粒子的形状,为受离子导电性聚合物12包覆的过程。所谓的包覆,是指离子导电性聚合物12与粉状电极活性物质11的整个表面之间,离子密接可充分进行移动的状态,离子导电性聚合物12包覆在粉状电极活性物质11的表面上,被离子导电性聚合物12包起来。粉状电极活性物质11的粒子越小活性就越大,离子导电性聚合体12包覆在粉状电极活性物质11的表面可以抑制活性,也就能保持稳定。所包覆的离子导电性聚合物12越厚,导电率就越小,集电效果也变差,因此这一层膜只要薄薄一层即可。而且,离子导电性聚合物包覆的电极构件的相关发明,记载在本申请人前面的发明(特愿平11-262501号、特愿平11-262502号)中。
而且,所谓粉状电极活性物质11和粉状导电物质14等的粉状,是指细微的颗粒状的物质。或者多数物质集成的状态。有时,指大量细小颗粒物聚集的状态。
(B)粉状电极活性物质粉状电极活性物质可采用可插入脱离离子的材料和π共役导电性高分子材料等。例如,作为使用于非水电解液电池正电极的电极活性物质,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在可充电电池的条件下,最好使用可插入脱离锂离子的硫族化合物或含有锂的硫族化合物。
前述的硫族化合物包括FeS2、TiS2、MoS2、V2O5、V5O13、MnO2等。前述含有锂的复合硫族化合物包括LiCoO2、可以用LixNiyM1-yO2(M表示转移金属或从Al中选出的至少一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最好表示从Co、Mn、Ti、Cr、V、Al中选出的最少一种以上的金属元素,0.05≤x≤1.10,0.5≤y≤1.0)表示的锂复合氧化物、LiNiO2、LiMnO2、LiMn2O4等。以锂、钴、镍、锰的氧化物、盐类或氢氧化物作为原料,这些原料根据构成进行混合,在氧环境下600~1000℃的温度范围内燃烧而得到前述化合物。
虽然,非水电解液电池的负极所使用的电极活性物质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插入离脱锂离子的材料较为适当,可以采用锂金属、锂合金(锂和铝、铅、铟等的合金)、碳质材料等。
而且,π共役导电性高分子材料包括有聚乙炔类、聚苯胺类、聚吡咯类、聚噻吩类、聚对亚苯基类、聚咔唑类、多并苯类、硫磺聚合物类等等。
特别是非水电解液一次性电池,如负极使用锂金属,即可得到大的电池容量。
而且,非水电解液电池中,负电极采用可插入离脱锂的碳材料即可获得很好的周期寿命。材料并无特定的限制,但,热分解碳类、焦炭类(煤精、(月青)焦炭、石油焦炭等)、石墨类、玻璃状碳、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烧成物(酚醛树脂、呋喃树脂等在适当温度所烧成的碳化物)、碳素纤维、活性碳等较为适当。
(C)粉状导电物质粉状导电物质旨在提高电极构件的导电性,并未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金属粉末、碳粉等。尤其在使用碳粉时,最好使用炭黑等热分解碳及其黑铅化品、人造和天然的鳞片状黑铅粉、碳纤维和其黑铅化品等。而且,也可使用上述碳粉的混合品。
(D)离子导电性聚合物离子导电性聚合物至少能以0.1M(摩尔/1)以上的浓度溶解下列锂盐,并且溶解了1M以上浓度锂盐的聚合物在室温下具备10-8S/cm的电气导电性。而且,离子导电性聚合物最好能够以最少0.8M~1.5M的浓度溶解锂盐,在室温下具备10-2S/cm~10-5S/cm的电气导电性。
所谓锂盐,是指以ClO4-、CF3SO3-、BF4-、PF6-、AsF6-、SbF6-、CF3CO2-、(CF3SO2)2N-等为阴离子的锂盐,使用其中任何一种以上。
离子导电性聚合物原料是从外部赋予能量,通过聚合、架桥,而产生出离子导电性聚合物。而且,有的原料本身也是聚合物。所谓能量是指热、紫外线、光、电子线等。
以下说明以离子导电性聚合包覆电极材料上的方法(A)电极构件的制造方法以离子导电性聚合物包覆电极材料的方法,如图8所示,将离子导电性聚合物和粉状电极活性物质相互挤压摺动。此时,离子导电性聚合物控制在微量,以离子导电性聚合物包覆粉状电极活性物质粒子的表面,使没有空隙、粉状物质彼此间的空隙减小。
(B)挤压摺动所谓挤压摺动,是指一边对离子导电性聚合物12和粉状物质11的混合物实施挤压一边摺动。对混合物施加外力,使混合物彼此密合,转动粒子,反复此动作,即可得到挤压摺动物。
(C)挤压摺动混拌装置图9所示为挤压摺动混拌装置。将离子导电性聚合物12和粉状物质11的混合物10,或该混合物和溶剂等的混合物10倒入容器21,转动主刀片22。容器21底部211与主刀片22的底部间有间隙,主刀片22转动,混合物10有部份进入容器底211和主刀片22之间,受到挤压推挤而产生搅拌效果。此动作一再重复,就会让离子导电性聚合物12包覆住粉状物质11。挤压摺动混拌装置2在容器21内有分散板23,在高速转动分散板23,分散挤压摺动过的混合物10。
(D)容器容器21是用于挤压摺动混合物10,容纳要搅拌的混合物10的器具。容器21的底部有部分较低的低部2111,自低部2111沿周边部分有变高的倾斜。例如,中间部分较低,具有沿周边部分升高的斜边。例如,形成摺钵状的底211,其低部2111的角度为例如150度。容器底211具有耐磨损性,例如,采用SUS,以钨或炭化物溶射形成。而且,在底部可设置多个这样的低部2111。
(E)主刀片主刀片22是和容器21底面相互作用、用于挤压摺动、搅拌混合物的器具。主刀片22如图9(b)所示,其轴安装在对应着容器21低部2111的位置上,自低部2111沿着容器底部往上弯曲。主刀片22的刀刃片数如图9(B)所示,在中央部位上安装两片,可以装得更多,10片以上也可,要根据混合物的数量和种类决定。
驱动主刀片主轴221的主马达222的转速,在挤压摺动时为低速,在120RPM以下。
容器21的底面与主刀22的底面间隙很窄,只要能进行混合物的挤压摺动即可,该间隙在15mm以下。该间隙距离,视挤压摺动混合装置2的容量与主刀片的形状而定。
主刀片22的前进方向(挤压摺动方向)的面对容器21底面的挤压角θ为锐角。如图9(C)所示,主刀片22截面为倒梯形,挤压角为3度~70度。而且,主刀片22的截面,如图9(D)所示,圆形、圆角形等为适当。主刀片的材质具备耐磨损性,例如采用SUS材质,以钨或碳化物溶射形成。
和主刀片22前进方向(挤压方向)相反的面,对底面大致成直角或钝角。如此,当主轴221逆转时,就可将混合物10集中在主轴221周围。
而且,底面如有多个低部2111时,主刀片22的中心也要配合在对应其个数的低部位置。
(F)分散板分散板23是用于分散主刀片22挤压摺动的混合物10的器具。分散板23配置在能将混合物10分散的位置,以1000~4000回/分钟的高速旋转。在高速旋转下,包覆在粉状物质11粒子表面的离子导电性聚合物12或其原料被均匀地分散在粉状物质整体上。
本发明可得到以下的效果(A)可获得对集电材料附着性强的电极层。
(B)而且,可获得电阻低的电极层。
(C)而且,可得到附着性强、低电阻电极层的电池和电气双层电容器。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极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是将含有电极材料、粘合剂和溶剂的混合物涂在集电材料上,将涂布好的混合物对着温风使溶剂蒸发,在集电材料上形成电极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温风的风速为0.1m/秒~3m/秒,温度为60℃~150℃。
3.如权利要求1或中所述的电极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温风使用干燥空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混合物中含有导电物质。
5.一种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将含有电极活性物质、导电物质、粘合剂和溶剂的混合物涂布在集电材料上,将涂布好的混合物对着温风使溶剂蒸发,在集电材料形成一个电极层而制造电极构件,以该电极构件作为电池的电极。
6.一种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将含有包覆着离子导电性聚合物的粉状电极活性物质、粉状导电物质和溶剂的混合物涂布在集电材料上,将涂布好的混合物对着温风使溶剂蒸发,在集电材料上形成电极层而制造电极构件,以该电极构件作为电池的电极。
7.一种电气双层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其中,将含有高表面积材料、粘合剂和溶剂的混合物涂布在集电材料上,将涂布好的混合物对着温风使溶剂蒸发,在集电材料上形成电极层而制造电极构件,以该电极构件作为电极。
8.一种电气双层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其中,将含有包覆着离子导电性聚合物的高表面积材料、粉状导电物质和溶剂的混合物涂布在集电材料上,将涂布好的混合物对着温风吹使溶剂蒸发,在集电材料上形成电极层而制造电极构件,以该电极构件作为电极。
全文摘要
一种电极构件、采用该电极构件的电池和电气双层电容器的制造方法,是将含有电极材料11、粘合剂17和溶剂的混合物31涂布在集电材料13面上,将涂布好的混合物31对着温风51吹让溶剂19蒸发,在集电材料面上形成电极层18的电极构件1,利用该电极构件1制作电池与电气双层电容器的制造方法,目的是在集电材料面上形成附着性好、电阻低的电极层。
文档编号H01M10/40GK1327274SQ01116190
公开日2001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1日
发明者佐藤贵哉, 清水达夫 申请人:日清纺绩株式会社, 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