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频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5054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频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指一种高频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常的连接器,使用在高频传输系统,如在打电话之中,有时会突然出现第三者不相关的声音,这是因为连接器的组配相互干扰所致,这就是串音现象,其它如传真机、调制解调器或网络等的高频信号传输,亦同样会有此类现象发生,因此为了阻断连接器的组配与组配之间的相互干扰,防止串音的发生,有的将连接器的端子打辫折弯,但其功效也仅能达到近端串音第5类的标准,然而要制成打辫折弯端子的连接器,其生产成本高,端子模具复杂,更有的在连接器上加上铜片来做隔离,作为阻挡信号干扰之用,这些都不尽理想,串音仍会发生,令使用者非常困扰。

发明内容
本新型是提供一种可消除串音的高频连接器。
本新型的结构包括有塑料外壳,端子组与印刷电路板等组件,其中塑料外壳为一中空状的壳体,其一端缘面上设有端子脚口、印刷电路板插入口,供端子组插入的端子插入口及塑脚,端子组之端子脚可由端子插入口插入;端子组设有数个端子,在串音信号最不容易通过的组配的端子上,将其面积加宽为端子加宽部,在加宽部上设有突点;印刷电路板上有露铜线路设计,组装时端子的突点会与印刷电路板的露铜线路接触,因为有突点的端子面积已增大,故其电容亦增加,依据线路补偿作用的原理,其信号会补偿抵消邻近组配的干扰,进而达到防止串音的作用,因此不但提升了高频传输的功能,并且其功效亦超越了近端串音第5e类的标准。
塑料外壳、端子组与印刷电路板有多种样式的组装,端子不用作打辫折弯之工序,可以从顶部插入,也可以从底部或侧边插入等等,随着需要而有不同的造型变化,在制作上较简便,又可节省成本,故在产业上很有利用价值。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视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视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视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视剖视示意图;图5是图1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是图2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塑料外壳之外观立体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塑料外壳之后视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端子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印刷电路板外观示意图;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是本实用新型之近端串音曲线图。
图17是近端串音第5e类规格表。
其中1是塑料外壳,2是端子组,3是印刷电路板,10是端子插入口,11是印刷电路板插入口,12是端子脚口,13是塑脚,20是第一端子,21是第二端子,22是第三端子,220是第三端子加宽部,221是第三端子突点,23是第四端子,24是第五端子,25是第六端子,250是第六端子加宽部,251是第六端子突点,26是第七端子,27是第八端子,28是端子脚,30是露铜线路。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新型的详细结构如附图所示。
如图1至图6所示,高频连接器主要包括一塑料外壳1,可插入塑料外壳1内部之端子组2与印刷电路板3相互插合固置;其中塑料外壳1为一中空状之壳体结构,该壳体外观根据需要成形,而塑料外壳1搭配端子组2与印刷电路板3插入,备置有一端子插入口10与印刷电路板插入口11,塑料外壳1上有配合端子脚外露的端子脚口12,塑料外壳1置有数个塑脚13(本新型例中仅以二个塑脚13作为表示之用)作为支撑固定之用,(如图7、图8所示)。
塑料外壳1与端子组2之间可呈现出多样化之插合,端子组2可由顶部插入(如图1所示),亦可由侧边插入,或底部插入,具多种插入方式,均根据设计者之需要而变化,而只需将端子插入口10与端子脚口12相互搭配成形即可。
另,端子插入口10为一呈现八个栅栏式的开口,端子脚口12亦为八个,而其八个栅栏式开口之端子插入口10与八个端子脚口12之数目,是搭配端子组2之端子所备置的脚数而定,并随由端子脚数而定如图9所示,端子组2为接续信号功能之结构体,端子组2分别由第一端子20、第二端子21、第三端子22、第四端子23、第五端子24、第六端子25、第七端子26与第八端子27等八个端子所组成;八根端子皆作四个组配,其分配方式是以第一端子20与第二端子21组成第一个组配,第三端子22与第六端子25组成第二个组配,第四端子23与第五端子24组成第三个组配,第七端子26与第八端子27组成第四个组配;另,端子组2之端子脚28可以插件式,或作成焊锡膏式,多种样式成形。
本新型之端子组2,于其串音信号最不容易通过之组配端子上,将其端子之面积加宽,并在其加宽之面积上形成一突点;即于第三端22与第六端25面积加宽,分别为第三端子加宽部220与第六端子加部250,另于第三端子加宽部220与第六端子加宽部250上分别具一突点,为第三端子突点221与第六端子突点251,而组装时,第三端子突点221及第六端子突点251与印刷电路板3上之露铜线路30接触。
本新型之端子组2四个组配之中,第二个组配及第三个组配,即第三端子22与第六端子25及第四端子23与第五端子24,此两组组配之信号最不易过,其中尤以第四端子23与第五端子24干扰程度最为严重,利用第三端子突点221及第六端子突点251与印刷电路板3上之露铜线路30碰触,其目的与功能系为增强其电容,且利用其线路和补偿之作用,第六端子25之信号会带电去补偿第四端子23之信号,第三端22之信号会带电去补偿第五端子24之信号,亦即由进入之信号会去补偿邻近之信号,减少其干扰程度,并进而降低其串音现象。
如图10所示,印刷电路板3上有一露铜线路30,该露铜线路30系搭配与第三端子突点221及第六端子突点251触合,所作出之特殊线路设计,其中之印刷电路板3层数,并不限定为单层、双层或数层,可以任选一层数为构,以增加本新型功能之完整性。
本新型由高频网路分析仪测得的近端串音数据如图11-图16所示,下面列出4种频率下的测试值与第5e类标准值(如图17所示)。
100MHz 62.5MHz25MHz 4MHz第一组配与第四组配 -51.359dB-55.419dB-63.023dB-78.039dB第二组配与第一组配 -52.312dB-57.528dB-66.729dB-81.768dB第二组配与第四组配 -49.687dB-55.369dB-63.369dB-78.21dB第三组配与第一组配 -55.18dB -60.529dB-68.042dB-83.283dB第三组配与第二组配 -46.531dB-55.014dB-70.582dB-101.22dB第三组配与第四组配 -60.403dB-63.999dB-71.3dB -87.778dB第5e类标准值-43.0dB -47.1dB -55.0dB -65.0dB由上述数据可知,本新型确实超越近端串音第5e类之标准,再者端子组2与塑料外壳1的结合方式也呈多样化,端子组2可由顶部插入,也可由侧边插入,或者由底部插入,多种插入方式均由设计者的需要而变化。本实用新型之结构可达到产品品质稳定,可以提高产品效率,可以达到近端串音第5e类的水准之上。
权利要求1.一种高频连接器,包括塑料外壳(1)、端子组(2)与印刷电路板(3),其特征是塑料外壳(1)为一中空状之壳体,其一端缘面上设有端子脚口(12)、印刷电路板插入口(11)、端子插入口(10)及塑脚(13);端子组(2)由端子插入口(10)插入;端子组(2)有数个端子(20、21、22、23、24、25、26、27),于端子中有加宽面积的端子加宽部(220、250),并在端子加宽部(220、250)上设有突点(221、251);印刷电路板(3)上有露铜线路(30);组装时端子组(2)及印刷电路板(3)由塑料外壳(1)的底部插入,其端子组(2)上的突点(221、251)与印刷电路板(3)的露铜线路(30)碰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高频连接器,其特征是其中所述的端子组(2)及印刷电路板(3)由塑料外壳(1)的顶部插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高频连接器,其特征是其中所述的端子(20、21、22、23、24、25、26、27)的端子脚(28)可为插件式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高频连接器,其特征是其中所述的端子(20、21、22、23、24、25、26、27)的端子脚(28)可为焊锡膏式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频连接器,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其主要结构包括塑料外壳、端子组及印刷电路板等组件,塑料外壳为一中空状壳体,其一端缘面上设有端子脚口、印刷电路板插入口、供端子组插入的端子插入口及塑脚;端子组有数个端子,其中有加宽面积的端子加宽部,并在其上设有突点;印刷电路板上设有特殊的露铜线路。组装时,端子组及印刷电路板由塑料外壳的顶部或底部插入,其端子组上的突点与印刷电路板的露铜线路碰触,从而防止串音的发生,在高频传输系统中,如打电话就不再会发生突然有第三者不相关的声音出现,使通话语音非常清晰。
文档编号H01R13/00GK2519477SQ01274938
公开日2002年10月30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27日
发明者邓建祥, 吉慧琴 申请人:福登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