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通变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6169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磁通变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断路器用的脱扣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磁通变换器。
背景技术
智能型塑料外壳式断路器是今后断路器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其智能型脱扣器和断路器操作机构靠一个重要枢纽-磁通变换器来实现。当断路器再扣时,在机械力作用下,操作机构推动磁通变换器的运动部件-铁心克服弹簧的阻力运动到磁场密集区,通过磁铁的吸力吸住铁心,使磁通变换器复位。当智能化脱扣器对电路进行采样、计算,判断出电路需要断开时,给磁通变换器一个电流,这个触发电流进入磁通变换器中的线圈,线圈在铁心中感应出的电磁力与弹簧力相迭加,当足以克服磁铁对铁心的吸力时,铁心弹出,弹簧恢复到自由位置,由铁心把机械功传导到操作机构,实现操作机构的脱扣。现有技术中磁通变换器或是以中空线圈骨架为导向将磁铁置于骨架中空孔的下部,当铁心克服弹簧作用吸附到磁铁表面实现复位后,由于这种磁通变换器体积大、漏磁多所以工作状态不很稳定。有的磁通变换器则把磁铁放到了线圈骨架的侧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漏磁问题,但体积仍然很大,还是制约着智能型断路器向更小壳体方向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体积小、工作状态稳定的磁通变换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有铁心、磁轭、线圈骨架、线圈、弹簧、磁铁,线圈骨架安置于磁轭的空腔内,线圈套在线圈骨架上,铁心穿置在线圈骨架的中心空腔内且由磁轭空腔的顶部穿出,其特征是所述的磁铁是环绕布置在磁轭内腔内、铁心的周围;所述的弹簧是套在所述的由磁轭空腔顶部穿出的那一部分铁心上,在弹簧的外面套有带有穿孔的套筒盒,此套筒盒的上套筒盖的顶部固连在铁心上部,套筒盒的下套筒底的底部支撑在磁轭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的铁心顶部,固连了一个可调节的顶帽。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将磁铁环绕布置在磁轭内腔铁心的周围,所以绝大部分永久磁铁的磁通经过导体后,直接传导到距离它很近的铁心中,同极磁力线相遇后共同沿铁心向下运动,由同向磁铁组成了一个较为封闭的磁路,在有效的工作区内最大限度的增大了磁通密度,减少了漏磁。从而在相同磁密度的条件下,即可减小磁轭的体积即磁通变换器的体积。另外,由于将弹簧由磁轭的内腔移到磁轭外面,又可进一步减小磁轭的体积即减小磁通变换器的体积。此外,由于在磁通变换器的铁心顶部,增加了一个可调节的顶帽,当复位系统产生位置上的偏差时,通过调节顶帽的伸出距离,可增加复位的可靠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所示,在磁轭2的内腔有线圈骨架3、线圈7、铁心1、导体6和磁铁5。线圈7缠绕在线圈骨架3周围,且置于磁轭2内腔的下部。三块磁铁5是在线圈骨架3的上部,并成270度摆放在铁心1的周围,而且是在线圈骨架3中心孔壁向上延伸的筒壳外,在磁铁5与磁轭2和线圈骨架3中心孔向上延伸的筒壳之间有导体6。铁心1是在线圈骨架3中心孔的筒壳内且穿出磁轭2内腔的顶部。在穿出磁轭2内腔顶部的铁心1的外周套有弹簧4,在弹簧4的外面套有上套筒盖和下套筒底8、9。上套筒盖8的顶部孔套在铁心1头部的带有螺纹的凸台上,再由螺母10卡牢。下套筒底9的底部支撑在磁轭2的顶部。
所述的线圈骨架3和线圈7也可置于磁轭2内腔的上部,而磁铁5则是置于磁轭2内腔的下部。所述的磁铁5也可以是一个环型磁铁或用四块磁铁5成360度摆放在铁心1的周围。
此外如图1所示,在铁心1的头部也可有一与其以螺纹连接的顶帽代替所述的螺母10。
权利要求1.一种磁通变换器,它包括有铁心、磁轭、线圈骨架、线圈、弹簧、磁铁,线圈骨架安置于磁轭的空腔内,线圈套在线圈骨架上,铁心穿置在线圈骨架的中心空腔内且由磁轭空腔的顶部穿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铁是环绕布置在磁轭内腔内、铁心的周围;所述的弹簧是套在所述的由磁轭空腔顶部穿出的那一部分铁心上,在弹簧的外面套有带有穿孔的套筒盒,此套筒盒的上套筒盖的顶部固连在铁心上部,套筒盒的下套筒底的底部支撑在磁轭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通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铁心顶部,固连了一个可调节的顶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通变换器。它的特点是磁铁是环绕布置在磁轭内腔内、铁心的周围;所述的弹簧是套在所述的铁心由磁轭空腔的顶部穿出的那一部分,在弹簧的外面套有带有穿孔的套筒盒,此套筒盒的上套筒盖的顶部固连在铁心上部,套筒盒的下套筒底的底部支撑在磁轭的顶部。由于是将磁铁环绕布置在磁轭内腔铁心的周围,绝大部分永久磁铁的磁通经过导体后,直接传导到距离它很近的铁心中,最大限度增大了磁通密度,减少了漏磁。从而可减小磁通变换器的体积;由于将弹簧由磁轭的内腔移到外面,又进一步减小了它的体积。此外在铁心顶部,增加了可调节的顶帽,当复位系统产生位置上的偏差时,调节顶帽的伸出距离,可增加复位的可靠性。
文档编号H01H71/24GK2591762SQ0229342
公开日2003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24日
发明者高云旭, 刘凤琨, 宋秀荣, 陈慧娴, 曹沛雯, 于振国, 黎明 申请人:天津市百利低压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