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对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1027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板对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尤指一种可互相对接定位的板对板连接器,且插座与插头二侧的金属弹性体皆分别固设有相互对应的凸部及凹槽,并辅以平均受力的结构,进而提供适当的弹性扣持力,来防止连接器受外力碰撞或拉扯时相互脱离。
背景技术
现今计算机及电子科技快速发展,而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已普及于社会中的各个角落,随着科技愈发达,计算机及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亦朝运算功能强、速度快及体积小的方向迈进,而电子产品内部的连接器便需随着往轻薄短小方面发展,为了减少电子产品的体积高度,研发出一种板对板连接器,来使二电路板可相互叠合且呈电性连接,相形之下板对板连接器的接合、对接及定位上势必更加困难;然而,在上述种种原因的驱使下,本设计人于1999年6月25日提出板对板连接器的改良新型专利申请来解决上述问题,且已公告于TW第四一五六九九号,请参阅图5、6所示,为现有的立体分解图及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该板对板连接器分别由公座A及母座B所组成,且公座A与母座B皆收容有数目相对应的复数端子A1、B1,并将公座A的端子A1焊设于一预设电路板上,而母座B的端子B1则焊设于另一预设电路板上,其中该母座B环设有可供公座A结合的插槽B2,而母座B的端子B1具有垂直部B11及水平部B12,并于垂直部B11一侧延伸出有具弹性的挠性臂B13,且挠性臂B13位于插槽B2内,当公座A向下压入母座B的插槽B2内呈一定位时,而可使母座B端子B1的挠性臂B13产生一弹性抵持力来抵贴于公座A的端子A1上,即可使公座A与母座B相对应的端子A1、B1形成一电性连接,进而使二预设电路板相互叠合且呈电性连接。
然而,此种设计仅是单纯利用母座B端子B1的挠性臂B13于公座A的端子A1上来提供一弹性抵持力,倘若板对板连接器常于插拔的过程中,易使母座B端子B1的挠性臂B13产生弹性疲乏进而造成形变,而使挠性臂B13的弹性复位行程变短,如二电路板受外力碰撞或拉扯时,极易因挠性臂B13的弹性抵持力量不足而于公座A端子A1的抵接处产生松动或脱落,进而使端子A1、B1间的电性接触不良或接触中断使讯号无法顺利传输,以致板对板连接器的对接状态不稳固易使其相互脱离,进而使电子产品当机甚至内部损坏,而造成使用者于操作上的困扰,且目前市面上所制造的板对板连接器乃在于强调降低其高度尺寸,来节省电子产品内的空间,故如何提供其板对板连接器的适当对接状态则是目前设计上最重要的问题。
所以,要如何解决上述的问题与缺失,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插座与插头二侧的金属弹性体皆分别固设互相对应的凸部及凹槽,且凹槽与凸部皆具有金属材质强度,不易因插拔次数的增加而造成其磨耗损坏,进而使插座及插头达到定位确实且提供适当的弹性扣持力,以防止连接器受外力碰撞或拉扯时相互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插座的金属弹性体上具有复数透孔及缺槽,即可降低其结构强度及增加弹性变形量,进而使插座的金属弹性体可平均受力,以防止插座的金属弹性体于结合时断裂或产生形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尤指一种可互相对接定位的板对板连接器,分别设置有插座与插头,且插座与插头内皆收容有可焊设于预设电路板上的复数端子,而插座的端子则与插头的端子数目相对应且可呈电性连接,其中,该插座与插头二侧皆分别固设有金属弹性体,并于二金属弹性体相邻表面设有相对应的凸部与凹槽,且凸部扣合于凹槽内呈一定位。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金属弹性体的局部放大侧视剖面图;图5为现有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现有技术的侧视剖面图。
图中主要符号说明1 插座11基部13 固定部12嵌置部 131 对接空间121 容置空间132 定位槽1211 导引面 133 导电端子122 剖槽2 插头1 基部23 对接部22定位部 231 导电端子3 金属弹性体31凸部33 透孔32凹槽34 导斜面321 斜面35 缺槽A 公座A1端子
B母座B1 端子 B13 挠性臂B11 垂直部 B2 插槽B12 水平部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结合附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请同时参阅图1、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局部立体分解图及立体外观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板对板连接器由插座1、插头2及金属弹性体3所组成,其中该插座1的基部11左右二侧分别设有嵌置部12,且各左右对应的嵌置部12内具有容置空间121,并于容置空间121上方设有导引面1211,而嵌置部12外侧则开设有连通于容置空间121的剖槽122,另基部11前后二侧分别设有固定部13,并于二固定部13内分别形成有对接空间131,且各固定部13一侧开设有一个以上的间隔状定位槽132,并使定位槽132连通于对接空间131内且可穿置复数导电端子133,而导电端子133则可焊设于预设电路板(图中未示出)上呈电性连接。
该插头2的基部21左右二侧分别设有可供金属弹性体3固设的定位部22,而于基部21前后二侧则分别设有对接部23及收容于对接部23内的复数导电端子231,其导电端子231可焊设于预设电路板(图中未示出)上呈电性连接,并使插头2内的导电端子231数目与插座1内所设置的导电端子133相对应。
该金属弹性体3分别固设于插座1及插头2左右二侧,并使插座1与插头2的金属弹性体3各设置有相互对应的凸部31及凹槽32,且凹槽32设有可供导引凸部31定位的斜面321,而插座1的金属弹性体3上则开设有复数透孔33,及其上方边缘设有导斜面34与缺槽35。
请同时参阅图1、2、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局部立体分解图及金属弹性体的局部放大侧视剖面图,借助上述的构件于组构时,先将金属弹性体3分别固设于插座1与插头2左右二侧,且插座1与插头2二侧的金属弹性体3各设有相互对应的凸部31与凹槽32,其中该插座1的金属弹性体3固设于嵌置部12的容置空间121外侧,且金属弹性体3中央部分可于剖槽122内形成弹性变形,并使金属弹性体3的缺槽32位于剖槽122的交接处,当插头2向下压入插座1内时,其插头2的定位部22会沿着嵌置部12的导引面1211及金属弹性体3的导斜面34来导引滑入至容置空间121内,即使插座1的金属弹性体3中央部分于剖槽122内产生第一次向外弹性变形,且金属弹性体3上方边缘的缺槽35靠近于嵌置部12的剖槽122交接处,并可借助缺槽35来增加其弹性变形量,若金属弹性体3上方边缘于交接处未开设有任何槽孔时,会因金属弹性体3具有金属结构强度,来使压入的应力于金属弹性体3上产生一反作用力,当压入的应力大于反作用力时,会使金属弹性体3于交接处断裂或产生形变;再者,当插头2的定位部22及固设于定位部22内的金属弹性体3压入容置空间121时,其定位部22底缘会先触碰到凸部31上方,进而迫使金属弹性体3中央部分产生第二次向外弹性变形,如此可于金属弹性体3中央开设有复数透孔33,其目的在于降低金属弹性体3本身的结构强度,而来增加其弹性变形的幅度,进而可使压入的应力平均分散于透孔33四周及剖槽122的交接处,以避免应力集中于金属弹性体3上某一点,来使金属弹性体产生断裂或形变;如此,续将凸部31沿着凹槽32的斜面321顺利滑入凹槽32内,且利用弹性复位力来使凸部31稳固扣持于凹槽32内,并使插头2的对接部23置入插座1的对接空间13内,且插座1的基部11顶面可抵贴于插头2的基部21底缘内形成一定位,进而使插座1的导电端子133与插头2的导电端子231互相接触且呈电性连接,便使插座1与插头2的导电端子133、231于焊设预设电路板上呈电性连接,即可完成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组装。
然而,当插座1与插头2欲相互脱离时,则须利用预设电路板带动插头2从插座1一侧翻起,将插头2的定位部22顶持于插座1一侧的金属弹性体3上,进而产生向外弹性变形,即可使插座1另侧的金属弹性体3与插头2间形成有间隙,并使凸部31沿着凹槽32的斜面321来滑出凹槽32外,便可将插头2整个拔出插座1外。
所以,上述插座1的金属弹性体3结构可利用二次弹性变形,来缓冲其插拔的应力,以避免金属弹性体3一次大幅的弹性变形而易产生断裂或形变,并可借助透孔33及缺槽35来降低其金属结构强度进而增加弹性变形量,如此亦可使应力平均分散于透孔33及缺槽35周围,并使金属弹性3体整体平均受力,进而提供适当的弹性扣持力,达到定位确实且形成一稳固的对接状态,以防止板对板连接器受外力碰撞或拉扯时相互脱离,而造成板对板连接器电性接触不良或接触中断使讯号无法顺利传输。
再者,该插座1二侧的金属弹性体3亦可凹设有凹槽32,而插头2二侧的金属弹性体3则可凸设与凹槽32相对应凸部31,即可达到如上述实施的目的,且金属弹性体3所设置的凸部31或凹槽32可为一个或一个以上,并使插座1与插头2的金属弹性体3所设置的凸部31与凹槽32的数目相对应,进而使板对板连接器对接状态更稳固且不易使其相互脱离。
故,本实用新型针对插座1与插头2二侧的金属弹性体3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凸部31与凹槽32为主要保护重点,另辅以插座1与插头2于结合过程中,其插座1的金属弹性体3具有二次弹性变形及平均受力的结构,进而提供适当的弹性扣持力,以达到定位确实且形成稳固的对接状态,并使板对板连接器不易相互脱离,且凸部31与凹槽32皆具有金属材质强度,且不易因插拔次数的增加而造成其磨耗损坏,而使凸部31与凹槽32相互扣持的功能降低,进而增加板对板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上述详细说明仅为针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可行实施例,惟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尤指一种可互相对接定位的板对板连接器,分别设置有插座与插头,且插座与插头内皆收容有可焊设于预设电路板上的复数端子,而插座的端子则与插头的端子数目相对应且可呈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该插座与插头二侧皆分别固设有金属弹性体,并于二金属弹性体相邻表面设有相对应的凸部与凹槽,且凸部扣合于凹槽内呈一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插座具有一基部,且基部左右二侧分别设有具容置空间的嵌置部,并于嵌置部外侧开设有连通于容置空间的剖槽,而容置空间上方则设有导引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插座的基部前后二侧分别设有具对接空间的固定部,并于各固定部一侧开设有一个以上的间隔状定位槽,并使定位槽连通于对接空间内且可供复数导电端子穿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插头具有一基部,并于基部左右二侧分别设有可供金属弹性体固设的定位部,而于基部前后二侧则分别设有对接部及收容于对接部内的复数导电端子,其导电端子可焊设于预设电路板上呈电性连接,且插头内的导电端子数目与插座内所设置的导电端子相对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插座的金属弹性体上设有复数透孔,并于其上方边缘设有导斜面与缺槽,而凹槽则可设有可供导引凸部定位的斜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弹性体可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数目相对应的凸部及凹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分别设置有可相互对接定位的插座与插头,且插座与插头二侧皆分别固设有金属弹性体,并于插座与插头的金属弹性体上各设有相互对应的凸部及凹槽,而插座的金属弹性体则具有复数透孔及缺槽,当插头向下压入插座内时,即可通过透孔及缺槽来降低金属结构强度及增加金属弹性体的弹性变形量,并使插座与插头的金属弹性体相互扣持呈一定位,以达到结合后具有定位确实且形成稳固的对接状态,并提供适当的弹性扣持力,进而防止板对板连接器受外力碰撞或拉扯时相互脱离。
文档编号H01R12/71GK2735568SQ20042008715
公开日2005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27日
发明者王美慧 申请人:瀚宇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