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绞线预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2350阅读:7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绞线预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线电缆加工的预成型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绞线预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需求越来越大。电力资源的不足和分布不平衡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水利和煤炭资源多集中在西部地区,相应的电力资源也集中在人口少、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中部和东部地区电力资源严重不足。因此实现“西电东送”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我国又是一个江河湖泊、高山峡谷众多的国家,要实现这一宏伟战略,必须使用高规格、高质量的电缆。在实现大容量、远距离输电过程中,必须选择大截面、大跨越导线。大截面(400mm2以上),大跨越(2000米以上)的电缆导线一般采用钢芯铝及钢芯铝合金导线。特别是钢芯铝合金导线在架空导线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主要表现在由于强度大、重量轻,可加大架线档距,减少塔基数;或降低塔杆高度,降低整个工程造价。因此这种电缆导线深受电力行业的欢迎。但是生产这种优质、高规格的电缆对生产工艺和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大截面、大跨越的钢芯铝合金电缆绞线,由于其单线直径粗、长度大,一般采用有退扭和无退扭两种绞线机。有退扭绞线机生产的产品紧密、服贴,但是生产速度慢、生产效率低;无退扭绞线机生产速度快、生产效率高,但是生产的绞线有反弹和松股的现象。因此如何解决无退扭绞线机生产的绞线出现反弹和松股的现象,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无退扭绞线机之前增加了绞线预扭装置(如图1所示),它对绞线出现反弹和松股的现象有所缓解,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对于绞合高强度铝合金单线时仍然容易出现反弹和松股的现象。因此发明一种新型绞线预扭装置,对于电线电缆行业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产品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绞线预扭装置,它解决了现有无退扭绞线机生产的产品容易出现反弹和松股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绞笼、装在绞笼轴上的一组预扭盘和均匀分布在预扭盘上的预扭导轮,其特征是预扭导轮的个数为6的整数倍,它通过径向移动装置活动装在预扭盘2的圆周边,第一个预扭盘的前面装有同轴的分线盘,分线盘上开有分线孔。所述分线盘的前面还装有同轴的分线导轮;所述预扭导轮的个数为6、12、18、24、30、36,优选24;所述径向移动装置包括固定在预扭盘上的导轮架槽,导轮架槽上套有可调导轮架,可调导轮架的上端设有卡槽,卡槽与导轮架槽上的调节螺栓连接,可调导轮架中间的开孔内通过转动轴装有导轮。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合理,预扭的调节更方便,更均匀的优点,它解决了单线反弹、松股的问题,同时克服了导线容易擦伤和铝粉相对较多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合格率。


图1为现有绞线预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绞笼、装在绞笼轴1上的一组预扭盘2和均匀分布在预扭盘上的预扭导轮3,预扭导轮3的个数为6的整数倍,它通过径向移动装置活动装在预扭盘2的圆周边,第一个预扭盘的前面装有同轴的分线盘4,分线盘4上开有分线孔5。所述分线盘4的前面还装有同轴的分线导轮6。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所述预扭导轮的个数可以为6、12、18、24、30、36,优选24。所述径向移动装置包括固定在预扭盘上的导轮架槽7,导轮架槽7上套有可调导轮架8,可调导轮架8的上端设有卡槽9,卡槽9与导轮架槽上的调节螺栓10连接,可调导轮架8中间的开孔内通过转动轴11装有导轮12。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绞线预扭装置,它包括绞笼、装在绞笼轴上的一组预扭盘和均匀分布在预扭盘上的预扭导轮,其特征是预扭导轮的个数为6的整数倍,它通过径向移动装置活动装在预扭盘的圆周边,第一个预扭盘的前面装有同轴的分线盘,分线盘上开有分线孔。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新型绞线预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分线盘的前面还装有同轴的分线导轮。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新型绞线预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预扭导轮的个数为24。
4.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新型绞线预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径向移动装置包括固定在预扭盘上的导轮架槽,导轮架槽上套有可调导轮架,可调导轮架的上端设有卡槽,卡槽与导轮架槽上的调节螺栓连接,可调导轮架中间的开孔内通过转动轴装有导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线电缆加工的预成型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绞线预扭装置。它包括绞笼、装在绞笼轴上的一组预扭盘和均匀分布在预扭盘上的预扭导轮,其特征是预扭导轮的个数为6的整数倍,它通过径向移动装置活动装在预扭盘的圆周边,第一个预扭盘的前面装有同轴的分线盘,分线盘上开有分线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合理,预扭的调节更方便,更均匀的优点,它解决了单线反弹、松股的问题,同时克服了导线容易擦伤和铝粉相对较多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合格率。
文档编号H01B13/02GK2833818SQ20052009734
公开日2006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7日
发明者袁炎荣, 孙泽强, 朱蓉君 申请人:武汉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