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9968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为将两片挠性印刷线路板(下面称作FPC)相互连接,而具有无插拔力(ZIF)结构的中继用连接器或反向锁式(backlock)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用于PFC的具有ZIF结构的中继用连接器,例如在将第一、第二挠性基板3、4插入壳体9上进行定位后,通过使滑杆25滑动,使上述挠性基板3、4以规定的接触压力分别与连接器11的两端部17、19弹性接触,将上述第一、第二挠性基板3、4相互电连接(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作为用于PFC的具有ZIF结构的反向锁式连接器,在装入到壳体20内的大致H形的接触脚10中,由杆30转动旋转梁11,使接触梁12的接触部16与FPC40接触,进行电连接(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特开平9-199241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10-208810号公报但是,上述任意的连接器都是使FPC的前端部中的一面与连接器的主动触点接触,而另一面与壳体内部接触。因此,仅能够对在前端部的上面或下面任一面上设有连接焊盘的FPC进行连接,使可连接的FPC受限,使用的便利性变差。
另外,伴随装置的小型化,连接器的构成部件也需要小型化,但要确保高的接触可靠性,则需要高的部件精度、组装精度,存在在制造组装时耗费时间,使生产性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构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即使是在一端部的上下面的任意面上设有连接焊盘的FPC,也可以进行连接,使用便利性优良,并且制造、组装容易,接触可靠性高。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连接器,将挠性印刷线路板的一端部插入壳体内,通过使压接部件动作,将保持于所述壳体内的接触脚的主动触点压接在所述挠性印刷线路板的一端部,进行电连接,其中,由在所述接触脚上突出设置的被动触点和与所述被动触点相对形成并向所述被动触点侧施力的主动触点夹着所述挠性印刷线路板的一端部,进行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由于由被动触点和主动触点夹着FPC的一端部进行电连接,故对于设置在FPC的一端部的上下面的任意面上的连接焊盘,也可以进行连接,且使用便利性优良。
另外,由于接触脚的主动触点向被动触点侧施力,且主动触点和被动触点夹着FPC一端部上设置的连接焊盘,故即使壳体及接触脚等构成部件的尺寸精度、组装精度有误差,也可以通过所述主动触点的变位来吸收、缓和所述壳体等的偏差。因此,由于被动触点或主动触点中至少任一个总是压接在FPC一端部设置的连接焊盘上,故可维持接触可靠性,同时,使制造、组装简单。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将挠性印刷线路板的一端部插入壳体内,使所述挠性印刷线路板的一端部压接在保持于所述壳体内的接触脚的主动触点上而进行电连接,其中,也可以形成如下结构由可弹性变形地从所述接触脚延伸的被动触点和与所述被动触点相对形成并向所述被动触点侧施力的主动触点夹着所述挠性印刷线路板的一端部,进行电连接。
根据本实施例,在上述效果的基础上,由于被动触点可弹性变形地从接触脚延伸,故具有如下效果被动触点吸收、缓和部件精度、组装精度的偏差,同时,追随外力引起的FPC的变位,可得到接触可靠性更高的连接器。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A、图2B、图2C是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图、B-B线剖面图及C-C线剖面图;图3是图2C的局部放大图;图4A及图4B是从不同角度看壳体单体的立体图;图5A及图5B是表示第一接触脚的立体图;图6A及图6B是表示第二接触脚的立体图;
图7A及图7B是表示临时固定件的立体图及正面图;图8A、图8B及图8C是从不同角度看操作杆的立体图;图9A、图9B及图9C是表示以反向锁形式连接的FPC的立体图、平面图及正面图;图10A、图10B、图10C及图10D是表示以正向锁(front lock)形式连接的FPC的背面立体图、表面立体图、平面图及正面图;图11A、图11B及图11C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例的驱动器的操作方法的立体图;图12A、图12B及图12C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例的驱动器的操作方法的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立体图;图13A、图13B及图13C是表示操作前的平面图、B-B线剖面图、及C-C线剖面图;图14A、图14B及图14C是表示操作中途的平面图、B-B线剖面图、及C-C线剖面图;图15A、图15B及图15C是表示操作中途的平面图、B-B线剖面图、及C-C线剖面图;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7A及图17B是图16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平面图及B-B线剖面图。
符号说明10中继用连接器11反向锁式连接器20壳体21壳体主体21a、21b开口部22腕部22a锥面22b轴接收部22c、22d、22e第一、第二、第三凹部23接收部24、25、26压入槽27上段部
28下段部30第一接触脚31连接部32上边部32a卡合爪32b支点部33a第一主动触点33b第二主动触点34a被动触点34b卡止用突起40第二接触脚41连接部42上边部42a卡止爪42b卡合爪43下边部43a第一主动触点43b第二主动触点44a被动触点44b卡止用突起44c压入用突起50临时固定件51连接部52上边部52a卡止爪52b卡合爪53下边部53a可动爪53b操作部54a卡止用突起60操作杆
61杆主体62延伸部63、64缝隙65转动轴66临时固定用突起67按压部67a压接用肋部68卡合爪部70第一FPC71加强片72前端部73、74连接焊盘75临时固定用切口部80第二FPC81加强片82前端部83、84连接焊盘90接触脚91连接部92上边部92a主动触点92b操作部93下边部93a卡止爪93b支点部94被动触点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7的

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实施例。
如图1~图15所示,第一实施例是适用于中继用连接器10的情况,该连接器由壳体20、第一、第二接触脚30、40、临时固定件50、操作杆60、第一、第二FPC70、80构成。
如图4所示,壳体20分别形成有将壳体主体21的相对的正面及背面相互连通的开口部21a、21b,同时,使腕部22、22从相对的两侧面分别平行延伸。而且,如图4B所示,在上述壳体主体21的背面侧,在从下侧缘部延伸出的接收部23上以规定的节距交替设有用于压入后述的第一、第二接触脚30、40的压入槽24、25。另外,在位于两端的上述压入槽24、24的外侧分别形成有用于压入临时固定件50的压入槽26、26。而且,上述腕部22在其内向面的上段部形成有锥面22a及轴支承部2b。另外,在上述内向面的下段部,在上述锥面22a的正下方形成有第一凹部22c,并且,在上述轴支承部22b的正下方形成有第二凹部22d。而且,在上述轴支承部22b及第二凹部22d的进深侧形成有第三凹部22e。
另一方面,如图4A所示,可从上述壳体20正面侧的开口部21a看到上述压入槽24、25、26的端部。另外,通过从上述壳体20正面侧的两侧缘部分别向侧方突出设置上段部27及下段部28,形成可插入后述的第一FPC70的缝隙21c。其中,上述下段部28超过上述上段部27向外侧突出。另外,如图3及图13B所示,在上述开口部21a的进深侧形成有插入的第一FPC70的前端部抵接的定位部21d。
如图5所示,第一接触脚30由具有正面大致H形的导电性板簧材料构成。即,将上边部32从连接部31的上端部向两侧方延伸,将下边部33从其下端部向两侧方延伸。而且,在上述上边部32的一端侧形成有卡合爪32a,在另一端侧设有支点部32b。另外,在上述下边部32的一端侧设有第一主动触点33a,在另一端侧设有第二主动触点33b。另外,被动触点34a与上述第一主动触点33a相对地从上述上边部32的下边缘部中、上述连接部31的上端部附近延伸,同时,突出设置卡止用突起34b。而且,通过顶出加工(突き出し加工)在上述支点部32b的附近形成压入用突起34c。
而且,如图2C所示,上述第一接触脚30由于从开口部21a侧压入到上述壳体20上设置的压入槽24内,从而将卡止用突起34b卡止到壳体内部,同时将上述卡合爪32a卡合到上述开口部21a的上方缘部,防止脱离。此时,上述第一接触脚30的下边部33吊挂在连接部31上,不与壳体20接触。
如图6所示,第二接触脚40由具有正面大致H形的导电性板簧材料构成。即,将上边部42从连接部41的上端部向两侧方延伸,将下边部43从其下端部向两侧方延伸。在上述上边部42的一端侧形成有卡止爪42a,另一方面,在另一端侧设有卡合爪42b及支点部42c。另外,在上述下边部43的一端侧设有第一主动触点43a,在另一端侧设有第二主动触点43b。另外,被动触点44a与上述第一主动触点43a相对地从上述上边部42的下边缘部中、上述连接部41的上端部附近延伸,同时,在上述被动触点44a的基部突出设置卡止用突起44b。而且,通过顶出加工在上述上边部42的上述连接部41附近形成有压入用突起44c。
而且,如图2B所示,上述第二接触脚40由于从开口部21b压入到上述壳体20上设置的压入槽25内,从而将卡止爪42a及卡止用突起44b卡止到壳体20的内部,同时,将上述卡合爪42b卡合到开口部21a的上方缘部而防止脱离。此时,上述第二接触脚40的下边部43吊挂在连接部41上,不与壳体20接触。
另外,如图2B、2C可知,通过将在上述第一、第二接触脚30、40分别装入到上述壳体20上,使第一接触脚30的被动触点34a及第一主动触点33a比第二接触脚40的被动触点44a及第一主动触点43a更靠壳体20的进深侧。因此,上述第一、第二接触脚30、40分别在不同的位置与后述的第一FPC70进行电连接。
同样,第一接触脚30的第二主动触点33b比第二接触脚40的第二主动触点43b更靠壳体20的进深侧。因此,上述第一、第二接触脚30、40分别在不同的位置与后述的第二FPC80进行电连接。
如图7所示,临时固定件50由具有正面大致H形的板簧材料构成。即,将上边部52从连接部51的上端部向两侧方延伸,将下边部53从其下端部向两侧方延伸。在上述上边部52的一端侧形成有卡止爪52a,在另一端侧设有卡合爪52b。另外,在上述下边部53的一端侧设有可动爪53a,在另一端侧设有操作部53b。另外,在上述上边部52的下边缘部中,在上述连接部51的上端部附近突设有卡止用突起54a。
而且,如图13B所示,上述临时固定件50由于被压入到上述壳体20上设置的压入槽26内,从而将卡止爪52a及卡止用突起54a卡止到壳体20的内部,同时,将上述卡合爪52b卡合到开口部21b的上方缘部而防止脱离。此时,上述临时固定件50的下边部53吊挂在连接部51上,不与壳体20接触。
如图8所示,操作杆60分别将延伸部62、62从杆主体61的两侧端部延伸。在上述杆主体61上以规定的节距交替并列设置有缝隙63、64。在上述缝隙63、64内以跨越的方式形成有压接在上述第一、第二接触脚30、40的支点部32b、42c上的操作部63a、64a(图2B、2C)。
另一方面,在上述延伸部62的外向面上,将转动轴65分别突出设置在同一轴心上,同时,将临时固定用突部66分别突出设置在同一轴心上。另外,在上述延伸部62的内向面分别突出设置有按压部67,且在上述按压部67的外周面分别形成有压接用肋部67a(图8C)。另外,在上述延伸部62的外周缘部分别突出设置有卡合爪部68。
而且,上述操作杆60沿上述壳体20的锥面22a压入上述转动轴65,通过使上述腕部22弹性变形,将上述转动轴65嵌合到轴支承部22b上,同时,将上述临时固定用突部66嵌合到上述壳体20的第一凹部22c上。
因此,如图11及图12所示,通过将操作杆60推倒,以转动轴65为中心,使临时固定用突部66顺序与第一、第二、第三凹部22c、22d、22e卡合,同时,通过将卡合爪部68卡合到壳体20的第一凹部22c上,构成闭锁状态。
如图9所示,第一FPC70为了使向上述壳体20的组装操作容易,而在挠性树脂薄膜的一端部下面背贴有加强片71,形成不弯曲的前端部72。另外,在上述前端部72的上面以规定的节距锯齿状交替地设有两种连接焊盘73、74。另外,上述第一FPC在其前端部72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临时固定用切口部75。
如图10所示,第二FPC80为了使向上述壳体20的组装操作容易,而在挠性树脂薄膜的一端部上面背贴加强片81,形成不会弯曲的前端部82。另外,在上述前端部82的下面以规定的节距锯齿状交替地设有两种连接焊盘83、84。
其次,对在由上述构成部件构成的中继用连接器10上连接第一、第二FPC70、80的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3所示,将操作杆60的临时固定用突部66卡合到第一凹部22c上,同时,使操作部63a、64a压接第一、第二接触脚30、40的支点部42c、32b,由此,无偏移地进行支承。
其次,如图14所示,将第一FPC70的前端部72从壳体20的开口部21a及缝隙21c插入,使其与壳体20内的定位部21d抵接。而且,当将上述操作杆60拉起成大致垂直时,以转动轴部65为支点使上述操作杆60转动,临时固定用突起66卡合在第二凹部22d上,同时,上述操作杆60的按压部67压下临时固定件50的操作部53b。因此,临时固定件50的下边部53以连接部51的下端部为支点进行转动,将可动爪53a卡止到第一FPC70的切口部75上,由此将第一FPC70临时固定。此时,由于操作杆60的临时固定用突起66卡合在第二凹部22d上,故操作杆60不会自动还原,第一FPC70也不会脱落。
然后,如图15所示,在将第二FPC80从壳体20的开口部21b插入后,将操作杆60完全推倒,此时,临时固定用突起66嵌合在第三凹部22e上,同时,卡合爪部68卡合在第一凹部22c上。因此,如图2B、图2C所示,操作杆60的杆主体61通过第二FPC80压下第一、第二接触脚30、40的第二主动触点33b、43b。其结果是,第二FPC80的连接焊盘83、84与第一、第二接触脚30、40的第二主动触点33b、43b分别电连接。另外,第一、第二接触脚30、40的下边部33、43分别以连接部31、41的下端部为支点转动,第一接触脚30的被动触点34a和第一主动触点33a夹着第一FPC70的连接焊盘73电连接。同样,第二接触脚40的被动触点44a和第一主动触点43a夹着第一FPC70的连接焊盘74电连接,完成连接作业。
根据本实施例,可在将第一FPC70临时固定在壳体20上后,在壳体20上组装第二FPC80,进行电连接,而不必将第一、第二FPC70、80同时固定在壳体20上。由此,具有第一、第二FPC70、80的连接操作容易,且操作性提高的优点。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如图2B、图2C所示,在将第一FPC70沿壳体20的上段部27拉起时,上述第一FPC70的插入到壳体20内的前端部72是硬的板状体,以壳体20的定位部21d为支点倾斜,与开口部21a的上方缘部抵接。但是,由于第一FPC70的连接焊盘73、74由第一、第二接触脚30、40的被动触点34a、34a而强压接,故接触可靠性不会降低。另外,由于第一、第二接触脚30、40的第一主动触点33a、43a向上方施力,故触点压力不会显著降低。
另一方面,在将第一FPC70沿壳体20的下段部28拉下时,壳体20的下段部28向上段部27的前方突出。因此,第一FPC70的插入到壳体20内的前端部72被较强限位,不会如上所述那样地倾斜。其结果是,相对第一FPC70的连接焊盘73、74的第一、第二接触脚30、40的被动触点33a、43a及第一主动触点33a、43a的触点压力不会显著降低,接触信赖性不会降低。特别是由于第一、第二接触脚30、40的第一主动触点33a、43a被向上方施力,因此,可防止触点压力显著降低。另外,由于被动触点34a、44a可多少弹性变形,故接触可靠性不会显著降低。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即使第一FPC70被上下引导,其触点焊盘73、74也会与第一、第二接触脚30、40的被动触点33a、43a及第一主动触点34a、44a接触。因此,即使将前端部的下面设有连接焊盘的FPC(未图示)进行连接,接触可靠性也不会降低,得到连接自由度大的通用性优良的中继连接器10。另外,由于下段部28比上段部27向前方突出,故将第一FPC70插入壳体20内时的定位变得容易,具有连接操作性进一步提高的优点。
如图16及图17所示,第二实施例是可安装在印刷线路板上的所谓的适用于反向锁式连接器11的情况。反向锁式连接器11是指,壳体的FPC的插入位置和操作杆的安装位置位于相反侧的连接器。
如图17B所示,本实施例的壳体20在插入FPC(未图示)的开口部21a的两侧缘部突出设置有上段部27和下段部28。特别是上述上段部27位于超过上述下段部28向外侧突出的位置,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可防止FPC沿上下方向的引导而引起的不良。
另外,接触脚90由具有正面大致H形的导电性板簧材料构成。即,上边部92从连接部91的上端部向两侧方延伸,下边部93从其下端部向两侧方延伸。在上述上边部92的一端侧形成有主动触点92a,在另一端侧设有操作部92b。另外,在上述下边部93的一端侧设有卡止爪93a,在另一端侧设有支点部93b。另外,被动触点94与上述主动触点92a相对地从上述下边部93的上边缘部中、上述连接部91的下端部附近延伸。
而且,通过将上述接触脚90压入到上述壳体20上设置的压入槽25内,将卡止爪93a卡止在壳体20内,防止脱离。此时,上述接触脚90的上边部92被连接部91支承,不与壳体20接触。因此,通过使安装于上述壳体20上的操作杆60转动,按压部69押起上述上边部92的操作部92b,以连接部91的上端部为支点转动上述上边部92,由被动触点94和主动触点92a夹着未图示的FPC的连接焊盘部而电连接。其他,由于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故同一部分使用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的连接器也可以适用于上述中继用连接器及反向锁式的连接器以外的连接器。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将挠性印刷线路板的一端部插入壳体内,通过使压接部件动作,将保持于所述壳体内的接触脚的主动触点压接在所述挠性印刷线路板的一端部上,进行电连接,其特征在于,由在所述接触脚上突出设置的被动触点和与所述被动触点相对形成并且向所述被动触点侧施力的主动触点夹着所述挠性印刷线路板的一端部,进行电连接。
2.一种连接器,通过将挠性印刷线路板的一端部插入壳体内,使所述挠性印刷线路板的一端部压接在保持于所述壳体内的接触脚的主动触点上,进行电连接,其特征在于,由可弹性变形地从所述接触脚延伸的被动触点、和与所述被动触点相对形成并且向所述被动触点侧施力的主动触点夹着所述挠性印刷线路板的一端部,进行电连接。
全文摘要
一种连接器,即使是在一端部的上下面的任意面设有连接焊盘的FPC,也可以进行连接,同时,制造、组装容易,接触可靠性高。将挠性印刷线路板(70)的前端部(72)插入壳体(20)内,通过操作操作杆(60),使保持于上述壳体(20)内的接触脚(30)的第一主动触点(33a)压接上述挠性印刷线路板(70)的前端部(72)而进行电连接。特别是,由在上述接触脚(30)上突出设置的被动触点(34a),和与上述被动触点(34a)相对形成并且向上述被动触点(34a)侧施力的第一主动触点(33a)夹着上述挠性印刷线路板(70)的前端部(72),进行电连接。
文档编号H01R12/00GK1819348SQ200610006608
公开日2006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26日
发明者逸见幸伸, 寺西宏真 申请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