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冠簧插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19131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型冠簧插孔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接触件,尤其是一种冠簧插孔,属于电连接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的接触件类型众多,常用的有圆筒形接触件、绞线式弹性插针接触件、线簧插孔接触件、冠簧插孔接触件和方形接触件。在这些接触件中,线簧插孔接触件和绞线式弹性插针接触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低的插拔力。冠簧插孔接触件的结构型式和力学模型则与线簧插孔接触件相同,并在保持优点的同时,避免了线簧插孔接触件可能断丝、耐探针损伤能力低、载流量小以及不支持即插即用等缺点,但冠簧插孔接触件的插拔力较线簧插孔接触件大,一般用作20号以上的较大规格的接触件,作为功率型信号的传输。在高密度、多芯数以及低电平信号传输领域还没有得到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针对冠簧插孔的应用现状,提出一种用于高密度、多芯数以及低电平信号传输领域的小型冠簧插孔。
本实用新型的小型冠簧式插孔由护套、冠簧式接触圈和插孔组成,冠簧式接触圈外形尺寸为中部小、两端大类似于皇冠状,周圈轴向设有腰形孔,两端内、外径略有区别,为一端大、一端小的形式,并经热处理、镀金后形成最终的零件,冠簧式接触圈小端朝下装配到插孔中,护套安装于插孔外。
采用上述结构的小型冠簧插孔,具有低而稳定的接触电阻,插拔力小而柔和,分离力范围可实现0.2~0.6N,完全实现了线簧插孔低柔的插拔力,可满足高密度、多芯数以及低电平信号传输领域的应用需求。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小型冠簧插孔结构剖视图;图中1-护套、2-冠簧式接触圈、3-插孔。
图2是本实用新型小型冠簧插孔中冠簧式接触圈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上述附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小型冠簧插孔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小型冠簧插孔由护套1、冠簧式接触圈2和插孔3组成。冠簧式接触圈2(如图2)是小型冠簧插孔的核心零件,它由0.08mm厚的铍青铜带经落料、弯曲、卷圆后形成中部小、两端大类似于皇冠状的零件。同时,为了获得较高的硬度和弹性,冠簧式接触圈2在冲制成型后进行了热处理,并经镀金后形成最终的零件。加工完成的冠簧式接触圈2组装到插孔3中,再装配上固定和导向用的护套1,就形成了小型冠簧插孔(如图1)。电连接器插合时,插针4在冠簧式接触圈2的最小内径处(如图2),俗称喉圆处接触,形成电气连接。另外,为了保证小型冠簧插孔具有低的接触电阻,除冠簧式接触圈2与插针为多点并联的包络接触外,冠簧式接触圈2与插孔3的连接也非常关键,要求获得低而稳定的接触电阻的同时,应具有良好的装配工艺性。为此,冠簧式接触圈2设计成一端大、另一端小的形式,小端导向能容易地装配到插孔3中,大端则与插孔3为过盈配合,靠专用工装,将冠簧式接触圈2压配到位,这样设计改善了装配工艺性,既防止冠簧式接触圈2装配时发生扭曲、变形等损伤,又保证了冠簧式接触圈2与插孔3有可靠的电气连接,由于冠簧式接触圈2与插孔3间为一段圆周上的压力面接触,因此同线簧插孔一样具有低而稳定的接触电阻。此外,冠簧式接触圈2由很薄(0.08mm)的铍青铜带加工而成,以及设计合理的弹性臂长度,分离力范围可实现0.2~0.6N,完全实现了线簧插孔低柔的插拔力。
权利要求1.一种小型冠簧插孔,其特征是所述冠簧式插孔由护套(1)、冠簧式接触圈(2)和插孔(3)组成,冠簧式接触圈(2)外形尺寸中部小、两端大类似于皇冠状,周圈轴向设有腰形孔,两端内径略有区别,为一端大、一端小的形式,并经热处理、镀金后形成最终的零件,冠簧式接触圈(2)小端朝下装配到插孔(3)中,护套(1)安装于插孔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冠簧插孔,其特征是所述冠簧式接触圈(2)是用厚度为0.08mm的铍青铜带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型冠簧插孔,由护套、冠簧式接触圈和插孔组成。冠簧式接触圈外形类似于皇冠状,周圈轴向设有腰形孔,并经热处理、镀金后形成最终的零件,冠簧式接触圈小端朝下装配到插孔中,护套安装于插孔外。本实用新型的小型冠簧插孔,具有低而稳定的接触电阻,插拔力小而柔和,分离力范围可实现0.2~0.6N,可满足高密度、多芯数以及低电平信号传输领域的应用需求。
文档编号H01R31/06GK2922173SQ20062010940
公开日2007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8日
发明者赵仕彬 申请人: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