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24984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转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常,旋转连接器用于电连接两个相对旋转的部件之间的电力线、信
号线等等(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kokai)号H5-82223)。这种旋 转连接器能够在不考虑旋转部件的相对旋转角度的情况下保持电连接。 图13是传统旋转连接器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在图13中,附图标记301标示由导电金属制成的内环,该内环连接 到从一个其上安装有旋转连接器的部件而延伸的电线。此外,附图标记302 标示由导电金属制成的外环,该外环连接到从另一个其上安装有旋转连接 器的部件而延伸的电线。在这种情况下,内环301和外环302被放置为形 成同心圆,并且上述一个部件和另一个部件围绕内环301和外环302的中 心轴相对旋转。
此外,在内环301和外环302之间,相对于内环301和外环302可旋 转地放置有环状固定器303。由导电金属制成的轮304安装在固定器303 上。这些轮304通过安装轴305相对于固定器303可旋转地安装在固定器 上的三个点。
当内环301和外环302相对旋转时,这些轮304沿内环301的外圆周 表面和外环302的内圆周表面滚动。由此,这些轮304可以电连接相对旋 转的内环301和外环302而不用考虑它们之间的旋转角度。
然而,因为传统旋转连接器中的这些轮304是刚性的且不能在其径向 方向上变形,所以内环301和外环302之间的电连接可能会发生片刻的中 断。理论上来说,如果直径等于内环301的外圆周半径和外环302的内圆 周半径之差的轮304可旋转地放置在内环301的外圆周和外环302的内圆 周之间的等间距的三个点,内环301和外环302总是通过轮304来电连接。 然而在实践中,制造和组装内环301、外环302和轮304过程中的尺寸误
差使得在内环301、外环302和轮304之间产生了侧隙(backlash)。这造 成所有的轮304与内环301的外圆周表面或外环302的内圆周表面产生即 使是片刻的分离,从而可能导致在某些情况下断电。
因此,为了在电连接中提供更高的可靠性,日本专利申请公开(kokai) 号H5-82223公开了一种旋转连接器,其中,每个轮304的最外圆周上的 凸缘部以这样一种方式与内环301和外环302的表面滑动接触,以将其侧 表面固定在这些凸缘部之间。然而,由于每个轮304的这些凸缘部在其两 侧与内环301和外环302的侧表面滑动接触,所以对内环301和外环302 的相对旋转产生了显著的阻力。而且,这导致了轮304的这些凸缘部或内 环301和外环302的侧表面的磨损,并因而在长期使用后发生不良电接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传统旋转连接器的上述问题。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 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低成本和广泛应用的旋转连接器,其具有非常可靠的 电连接,这是因为,通过允许邻接环形内端子的外圆周部和环形外端子的 内圆周部的环形连接端子沿径向方向弹性变形而消减部件中的误差,从而 避免了通过环形连接端子的环形内端子和环形外端子之间即使片刻的电 力中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电连接两个相对旋转的目
标连接部件的电线的旋转连接器,包括环形外端子,其具有环形内圆周 部并连接到一个目标连接部件的电线;环形内端子,其具有与环形外端子 的内圆周部同心的环形外圆周部并连接到另一个目标连接部件的电线;以 及可旋转的环形连接端子,其电连接环形外端子和环形内端子,其中,环 形连接端子沿其径向方向弹性变形,并且环形连接端子的外圆周部邻接环 形外端子的内圆周部和环形内端子的外圆周部。
优选地,在环形外端子和环形内端子相对旋转时,环形连接端子围绕 环形外端子的内圆周和环形内端子的外圆周滚动,同时沿环形连接端子的 径向方向弹性变形。
优选地,环形连接端子围绕平行于环形外端子和环形内端子的轴线延 伸的杆状轴承部件可旋转地安装,从而沿环形连接端子的径向方向弹性变
形。
优选地,环形连接端子通过交替叠置在环形外端子和环形内端子上的 绝缘体沿着轴向方向定位。
优选地,环形外端子交替叠置在环形外绝缘体上,该环形外绝缘体的 内圆周部的直径小于环形外端子的内圆周部,环形内端子交替叠置在环形 内绝缘体上,该环形内绝缘体的外圆周部的直径大于环形内端子的外圆周 部,以及环形连接端子通过环形外绝缘体和环形内绝缘体沿着轴向方向定 位。
优选地,环形外端子和环形内端子交替叠置在环形中间绝缘体上,该 环形中间绝缘体具有外圆周部、内圆周部和开口,外圆周部的直径大于环 形外端子的内圆周部,内圆周部的直径小于环形内端子的外圆周部,开口 用于插入杆状轴承部件,环形连接端子由该开口的边缘支撑,并通过环形 中间绝缘体沿着轴向方向定位。
根据本发明,旋转连接器具有环形连接端子,环形连接端子邻接环形 内端子的外圆周部和环形外端子的内圆周部,并沿径向方向弹性变形。因 此,部件中的误差可被吸收,并可获得结构简单、低成本并广泛应用的旋 转连接器,该旋转连接器具有非常可靠的电连接,避免了经由环形连接端 子的环形内端子和环形外端子之间即使片刻的电中断。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内部的透视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该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该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的横截面图。图4为根据本发明该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的截面侧视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该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的环形内端子的平面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该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的环形外端子的平面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该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的环形内绝缘体的平面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该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的环形外绝缘体的平面图。图9为示出根据本发明该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的组装过程的第一图。
图10为示出根据本发明该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的组装过程的第二图。
图1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该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的组装过程的第三图。
图12为示出环形绝缘体的一替换形式实例的平面图。 图13为传统旋转连接器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如下。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该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内部的透视图,图2 为根据本发明该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的透视图,图3为根据本发明该实 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的横截面图,图4为根据本发明该实施方式的旋转连 接器的截面侧视图,图5为根据本发明该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的环形内 端子的平面图,图6为根据本发明该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的环形外端子 的平面图,图7为根据本发明该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的环形内绝缘体的 平面图,以及图8为根据本发明该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的环形外绝缘体 的平面图。
在图中,附图标记10标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其用于电 连接相对旋转连接的目标部件的电线,例如电力线、信号线等。该相对旋 转连接的目标部件可以是任何种类的装置的和具有任何尺寸的部件。例 如,该相对旋转的部件可以是例如移动电话、个人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 (PDA)、数字照相机、摄像机、音乐播放器、移动游戏机等小型电气设 备的主体部分或显示部分,其中,主体部分或显示部分通过铰链部件等可 旋转地连接。进一步地,相对旋转的部件可以是转向轮和可旋转支撑转向 轮的转向柱。更进一步地,相对旋转的部件可以是例如组装自动机械或机 械工具等大型装置的旋转部件以及其支撑部件。
在该实施方式中,用于解释旋转连接器10的各部分的结构和运动的 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方向的表示不
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旋转连接器IO位于图中所示位置时,这些表
示是适当的。然而,如果旋转连接器10的位置改变,可以认为这些表示 将按照旋转连接器10的位置改变而改变。
如图2所示,旋转连接器IO具有外罩11,该外罩由例如合成树脂的 绝缘材料形成,并将被安装到一个目标连接部件上。外罩11几乎为圆柱 形,并具有翼状安装部12,该安装部从旋转连接器10的轴心的两侧向外 延伸。安装部12用于将外罩11安装到一个目标连接部件上,并且安装部 12的形状或位置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或者甚至可以省去安装部12。外罩 11和安装部12均可垂直于旋转连接器10的轴线在其中心处分成前部和后 部。外罩11由前罩llb和后罩lla组成,安装部12由前安装部12b和后 安装部12a构成。
如图1所示,旋转连接器IO具有放置在外罩11内的多个环形外端子 31。该环形外端子31具有作为内圆周部的环形内圆周表面,以及从外罩 11的下部向下凸伸出的连接腿34。连接腿34的下端连接到形成于电路基 板等的表面的连接焊盘上,该电路基板等未被示出、并通过使用例如焊接 等连接方式而被纳入一个目标连接部件内。由此环形外端子31电连接到 包括在一个目标连接部件内的电路基板等的电线上。
此外,如图2和图4所示,旋转连接器10具有由例如合成树脂的绝 缘材料形成且安装在另一个目标连接部件上的前轴15b和后轴15a。前轴 15b和后轴15a被放置为使得前轴15b从前罩llb上的开口 14b向前凸伸 出,而后轴15a从后罩lla上的开口 14a向后凸伸出。
此外,如图1所示,旋转连接器IO包括可旋转安装在位于外罩11内 侧上的环形外端子31内的多个环形内端子21。每个环形内端子21都具有 作为外圆周部的环形外圆周表面,并被设置为使得该环形外圆周表面与每 个环形外端子31的环形内圆周表面同心。前轴15b和后轴15a分别具有 前凸缘17b和后凸缘17a,并且前凸缘17b和后凸缘17a被安装为与环形 内端子21 —起旋转。进一步,前轴15b和后轴15a分别具有前凹陷部16b 和后凹陷部16a用以容纳另一个目标连接部件的电路基板等(未示出)。 环形内端子21的连接腿24的端部通过使用例如焊接的连接方式连接到连 接焊盘上,该连接焊盘形成于容纳在前凹陷部16b和后凹陷部16a内的电
路基板等的表面上。由此,环形内端子21被电连接到容纳在另一个目标
连接部件内的电路基板等的电线上。在下文中,前轴15b和后轴15a被称 为轴15以用于以一种整体的方式说明。同样地,前凹陷部16b和后凹陷 部16a被称为凹陷部16,前凸缘17b和后凸缘17a被称为凸缘17。
如图6所示,环形外端子31由在其中心具有圆形孔32的导电环形金 属板制成。该孔32的圆周表面对应环形外端子31的内圆周表面。环形外 端子31具有如图所示两个向下凸伸出的连接腿34。腿34的数量可以随意 改变,并且可以是一个或多于两个。进一步,在环形外端子31的外圆周 表面上形成有三个接合凹陷部33。如图3所示,当环形外端子31安装到 后罩11a内时,接合凹陷部33与从后罩lla的内圆周表面凸伸出的接合凸 起部13相接合,从而防止环形外端子31相对于后罩lla的旋转。也就是 说,接合凹陷部33和接合凸起部13用作环形外端子31的旋转止挡。接 合凹陷部33和接合凸起部13的数量和位置可以随意设置。此外,前罩lib 同样具有类似于接合凸起部13的接合凸起部(未示出)。
如图l所示,多个环形外端子31以彼此叠置的状态放置在外罩11内。 在这点上,环形外绝缘体36放置在每对相邻的环形外端子31之间,以防 止相邻的环形外端子31之间导电。环形外绝缘体36由绝缘材料制成。如 图8所示,环形外绝缘体36是在其中心具有圆形孔37的环形板部件,在 其外圆周表面上具有接合凹陷部38。该接合凹陷部38的尺寸和位置与环 形外端子31的接合凹陷部33的尺寸和位置相同。接合凹陷部38与后罩 lla的接合凸起部13和前罩lib的接合凸起部相接合,以防止环形外绝缘 体36的旋转。
环形外绝缘体36的外径与环形外端子31的外径相等,并且环形外绝 缘体36的内径稍微小于环形外端子31的内径。具体地,环形外绝缘体36 的孔37的直径稍微小于环形外端子31的孔32的直径。因此,如图1所 示,由于环形外端子31和环形外绝缘体36彼此交替叠置,环形外绝缘体 36的内圆周边缘从环形外端子31的内圆周边缘稍微向内凸伸出,从而卧 在邻接环形外端子31的内圆周表面的环形连接端子42的两侧上,以限制 环形连接端子42在旋转连接器IO的轴向上的运动。换句话说,环形外绝 缘体36用作将环形连接端子42定位在旋转连接器10的轴向上的定位部
件。
如图5所示,环形内端子21由在其中心具有半圆孔22的导电圆形金
属板制成,包括如图5所示在孔22中向下凸伸出的连接腿24。该连接腿 24具有凸伸部24a和连接端部24b,其中连接端部24b连接到放置于孔22 中的电路基板的连接焊盘上。如前所述,电路基板被容纳在前凹陷部16b 和后凹陷部16a中,并从凹陷部连接到作为连接目标的电路。这样,可用 相对简单的结构形成从环形内端子21到连接目标的电路。连接腿24的数 量可以随意设置,并且可以是多于一个。此外,在环形内端子21上形成 有两个圆形接合孔23,其中圆形接合孔23在孔22的相对的一侧上。如图 1和图3所示,作为圆柱形杆轴承并且每个都由绝缘材料制成的轴承41插 入到接合孔23中以与接合孔23相接合。每个轴承41都沿旋转连接器10 的轴向方向延伸,并且轴承41的两端与前轴15b的前凸缘17b和后轴15a 的后凸缘17a相接合。因而,环形内端子21与前轴15b和后轴15a—起旋 转。
如图l所示,在由环形外端子31的孔32和环形外绝缘体36的孔37 形成的柱形空间内,多个环形内端子21以一种彼此叠置的状态放置于外 罩11内。在这种情况下,环形内绝缘体26放置在相邻的环形内端子21 之间,以防止相邻的环形内端子21之间导电。环形内绝缘体26由绝缘材 料制成。如图7所示,其为在其中心具有半圆孔27的环形板部件,并且 在环形内绝缘体26上的孔27的两侧上形成有环形接合孔28。接合孔28 的尺寸和位置与环形内端子21的接合孔23的尺寸和位置相同,并且轴承 41插入并接合该接合孔28。由此,环形内绝缘体26以一种在环形内端子 21上交替叠置的状态与前轴15b和后轴15a —起旋转。
环形内绝缘体26的外径稍微大于环形内端子21的外径。此外,环形 外绝缘体36的孔37的直径稍微小于环形外端子31的孔32的直径。因此, 如图1所示,由于环形内端子21和环形内绝缘体26彼此交替叠置,环形 内绝缘体26的外圆周边缘从环形内端子21的外圆周边缘稍微向外凸伸 出,从而卧在邻接环形内端子21的外圆周表面的环形连接端子42的两侧 上,来限制环形连接端子42在旋转连接器IO轴向上的运动。换言之,环 形内绝缘体26用作将环形连接端子42定位在旋转连接器10轴向上的定
位部件。
在环形外端子3K环形外绝缘体36、环形内端子21和环形内绝缘体 26被放置在外罩11内的状态下,相对于旋转连接器IO的轴向方向,环形 外端子31和环形内端子21的位置相互对应,环形外绝缘体36和环形内 绝缘体26的位置也相互对应。具体地,环形外端子31和环形内端子21 面向彼此,同样地,环形外绝缘体36和环形内绝缘体26也面向彼此。因 而,环形连接端子42置于面向彼此的环形外端子31和环形内端子21之 间。
每个环形连接端子42都是由弹性导电金属制成的环形部件,且可在 环形连接端子42的径向方向上弹性变形。也就是说,如果环形连接端子 42受到沿其径向的外力,环形连接端子42在径向上变形,并在外力消除 时回复到原始形状。因此,环形连接端子42优选在径向厚度上是薄的, 且为无缝环。例如,环形连接端子42可通过将薄壁无缝金属管切片而制 得。例如,当旋转连接器10用在例如移动电话的小型电子设备中时,环 形连接端子42的外径约为0.5mm,其径向厚度约为O.Olmm。这种小直径 且薄壁的金属管或金属环可通过例如电铸制得。
例如,如果环形连接端子42为管形连接端子,管形连接端子被放置 为使得管形连接端子的外圆周表面邻接环形外端子31的内圆周表面和环 形内端子21的外圆周表面。在这种情况下,环形连接端子42的外径设置 成大于环形外端子31的内圆周表面和环形内端子21的外圆周表面之间的 间隙。具体地,环形连接端子42的外径设置成大于环形外端子31的孔32 的内径和环形内端子21的外径之差的一半。因此,环形连接端子42沿其 径向方向承受来自环形外端子31的内圆周表面和环形内端子21的外圆周 表面的外力,从而在径向上变形。因而,当环形外端子31和环形内端子 21相对旋转时,环形连接端子42在环形外端子31的内圆周表面和环形内 端子21的外圆周表面之间滚动。
如果环形外端子31的内圆周表面和环形内端子21的外圆周表面之间 的间隙变得小于基准值,环形连接端子42会加大变形,从而保持了环形 外端子31的内圆周表面和环形内端子21的外圆周表面之间的邻接。另一 方面,如果间隙大于基准值,环形连接端子42的变形变小,并仍然保持
了环形外端子31的内圆周表面和环形内端子21的外圆周表面之间的邻
接。因此,即使环形外端子31的内圆周表面和环形内端子21的外圆周表 面之间的间隙发生改变,由于环形连接端子42可沿其径向方向弹性变形, 经由环形连接端子42建立的环形外端子31和环形内端子21之间的电连 接能够得以保持。
此外,在环形外端子31的内圆周表面和环形内端子21的外圆周表面 之间以均匀的间隔设有多个(例如六个)轴承41。如图4所示,每个轴承 41的两端都放置在环形轴承套45内,该轴承套安装在前罩llb和后罩lla 内。因此,轴承41之间的固定距离被保持。此外,环形连接端子42围绕 例如三个轴承41松散放置,由此环形连接端子42可围绕环形轴承41自 由旋转,并且还可如前所述地沿其径向方向弹性变形。更具体地,轴承41 的直径小于环形外端子31的内圆周表面和环形内端子21的外圆周表面之 间的间隙,并小于环形连接端子42的内径。此外,环形连接端子42相对 于旋转连接器10轴向方向的位置由环形外绝缘体36的内圆周边缘和环形 内绝缘体26的外圆周边缘限定。在所示实施例中,虽然环形连接端子42 分别围绕三个轴承41放置,但环形连接端子42可围绕多于三个的轴承41 放置。在这种情况下,将环形连接端子42成等角放置是适宜的。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与放置在环形外端子31的内圆周表面和环形内 端子21的外圆周表面之间的轴承41相同的轴承插入到环形内端子21的 接合孔23中。然而,与轴承41不同的杆状部件也可插入到环形内端子21 的接合孔23中。此外,在该实施例中,放置在环形外端子31的内圆周表 面和环形内端子21的外圆周表面之间的所有轴承41都是相同的,但是, 没有围绕有环形连接端子42的轴承41也可为不同于轴承41的杆状部件。
下面将说明旋转连接器10的组装过程。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该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的组装过程的第一 图。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该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的组装过程的第二 图。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该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的组装过程的第三 图。
如图9A所示,轴承套45安装在后罩lla内。轴承套45在其外圆周 部上具有多个,例如六个安装凹陷部46。每个轴承41的端部都插入到每
个安装凹陷部46内,轴承41放置在环形外端子31的内圆周表面和环形 内端子21的外圆周表面之间。轴承套45还具有与后罩lla的开口 14a尺 寸相同的孔47。
随后如图9B所示,后转动轴15a安装在后罩lla内。在这点上,后 凸缘17a邻接轴承套45的内侧(图9中前侧)表面,并且后转动轴15a 被安装为使其穿过轴承套45的孔47和后罩lla的开口 14a,以从后罩lla 向后侧(图9中前侧)凸伸出。另外,后凸缘17a具有安装轴承41端部 的安装孔18,该端部插入到环形内端子21的接合孔23中。
随后如图9C所示,第一环形外绝缘体36安装在后罩lla内。在这点 上,环形外绝缘体36的定位被调节为使得形成在环形外绝缘体36的外圆 周部上的接合凹陷部38与形成在后罩lla的内圆周表面上的接合凸起部 13相接合。
随后如图9D所示,轴承41安装在后罩lla内。在这点上,轴承41 的端部插入到轴承套45的安装凹陷部46和后凸缘17a的安装孔18内。
随后如图10A所示,第一环形外端子31安装到后罩lla内。在这点 上,环形外端子31叠置在环形外绝缘体36上。并且环形外端子31的定 位也被调节为使得形成在环形外端子31的外圆周部上的连接腿34凸伸到 后罩11a的底部的下方,且接合凹陷部33与形成在后罩lla的内圆周表面 上的接合凸起部13相接合。
随后如图10B所示,第一环形连接端子42被安装。在这点上,环形 连接端子42围绕三个轴承41放置并被调节以邻接环形外端子31的内圆 周表面。
随后如图10C所示,第一环形内端子21被安装到后罩lla内。在这 点上,环形内端子21叠置在后凸缘17a上,并且环形内端子21的定位被 调节为使得放置在后凸缘Ha的安装孔18内的轴承41被插入到环形内端 子21的接合孔23中。此外,当环形内端子21被安装时,环形连接端子 42通过被弹性变形而得以调节以在其径向上变小等,从而使环形连接端子 42邻接环形内端子21的外圆周表面。
随后如图IOD所示,第二环形外绝缘体36和第一环形内绝缘体26被 安装。在这点上,环形外绝缘体36叠置在环形外端子31上,至于其他,
则以相同于图9C所示过程的方式安装。另一方面,环形内绝缘体26叠置 在环形内端子21上,并且环形内绝缘体26的定位被调节为使得放置在后 凸缘17a的安装孔18内的轴承41被插入到环形内绝缘体26的接合孔28 中。
随后如图11A所示,第二环形外端子31被安装在后罩lla内。在该 例中,环形外端子31以相同于图IOA所示过程的方式安装。
随后如图11B所示,第二环形连接端子42围绕轴承41放置,并且第 二环形内端子21和第三环形外绝缘体36安装在后罩lla内。在这种情况 下,环形连接端子42、环形内端子21和环形外绝缘体36均以相同于图 10B至10D所示过程的方式安装。
随后如图IIC所示,通过重复图IIA和IIB所示过程,预定数量的 环形外端子31和环形外绝缘体36以相互交替叠置的状态安装,并且预定 数量的环形内端子21和环形内绝缘体26也以相互交替叠置的状态安装。 此外,预定数量的环形连接端子42安装在相互面对放置的环形外端子31 和环形内端子21之间。
随后,如图IID所示安装前转动轴15b。在这种情况下,前凸缘17b 邻接环形内端子21,并且插入到环形内端子21的接合孔23内的轴承41 的端部安装到未示出的安装孔18中。
最后,安装前罩lib并可由此获得如图2所示的旋转连接器10。
如上所述的,在这一实施方式中,旋转连接器10包括环形外端子31、 环形内端子21和可旋转的环形连接端子42,环形外端子31具有环形内圆 周部并连接到一个目标连接部件的电线,环形内端子21具有环形外圆周 部并连接到另一个目标连接部件的电线,该外圆周部与环形外端子31的 内圆周部同心,环形连接端子42电连接环形外端子31和环形内端子21, 其中,环形连接端子42沿其径向方向弹性变形,并且其外圆周部邻接环 形外端子31的内圆周部和环形内端子21的外圆周部。因此,即使旋转连 接器10的各部件在制造或组装时发生误差,该误差也可被吸收,因而, 通过环形连接端子42,在环形内端子21和环形外端子31之间不会发生即 使是片刻的断电。因此,可获得结构简单、低成本并广泛应用的旋转连接 器,其在电连接方面具有高可靠性。
此外,当环形外端子31和环形内端子21相对旋转时,环形连接端子 42围绕环形外端子31的内圆周和环形内端子21的外圆周滚动,同时沿环 形连接端子42的径向方向弹性变形。因此,环形连接端子42不仅通过弹 性变形消减误差以可靠地保持环形内端子21和环形外端子31之间的电连 接,而且由于环形内端子21没有滑动接触环形外端子31而减少了阻力。 此外,由于环形连接端子42没有滑动接触环形内端子21和环形外端子31, 环形内端子21和环形外端子31不会磨坏。
此外,环形连接端子42可旋转地围绕轴承41安装,该轴承平行于环 形外端子31和环形内端子21的轴延伸,并且环形连接端子42被安装为 使得沿其径向方向弹性变形。而且,环形连接端子42通过环形内绝缘体 26和环形外绝缘体36沿轴向方向定位。因此,可保持具有简单结构的环 形连接端子42以简化旋转连接器10的结构并减少成本。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环形外绝缘体36插入到每对环形外端子31之间, 并且环形内绝缘体26插入到每对环形内端子21之间,从而限定了环形连 接端子42沿轴向方向上的运动。环形外绝缘体36和环形内绝缘体26用 于在其间形成环形间隔,以允许环形连接端子42安装在轴承41上并围绕 环形内端子21滚动,同时保持环形连接端子42的相对位置。
这样,环形连接端子42围绕环形内端子21滚动,由此减少了通过环 形连接端子42在环形内端子21的外圆周和环形外端子31的内圆周上滑 动而引起的旋转损耗。
具有图12所示结构的绝缘体也可用于这个目的。
图12是示出环形绝缘体的一替换形式实例的平面图。
图12示出的环形绝缘体50的尺寸被认为如此设定在不接触接合凸 起部13的情况下,其外圆周51的半径大于环形外端子31的内圆周的半 径,在不邻接安装在环形内端子21上的轴承41和容纳在孔22内的电路 基板的情况下,其内圆周52的半径小于环形内端子21的外圆周的半径。
在环形部54内设有用于插入轴承41的孔53,以与轴承41的位置相 匹配。
每个孔53的直径几乎与轴承41的尺寸相同。孔53足够大以使轴承 41穿过其中,同时还小于环形连接端子42的外径。因此,环形连接端子42的端部支撑在环形部54的表面上。
环形绝缘体50用作将叠置在彼此上面的每个连接端子绝缘的绝缘体, 并可被用作轴承41的固定器,也就是说,当环形连接端子42围绕环形内 端子21滚动时,当作固定器使用。由此,用作绝缘体的部件数量可以减 少。
应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精神内可有 各种改进和变化。因而这些改进和变化都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连接器(10),用于电连接两个相对旋转的目标连接部件的电线,包括a)环形外端子(31),其具有环形内圆周部并连接到一个目标连接部件的电线;b)环形内端子(21),其具有与环形外端子(31)的内圆周部同心的环形外圆周部,并连接到另一个目标连接部件的电线;以及c)可旋转的环形连接端子(42),其电连接环形外端子(31)和环形内端子(21);其中,d)环形连接端子(42)沿其径向方向弹性变形,并且该环形连接端子(42)的外圆周部邻接环形外端子(31)的内圆周部和环形内端子(21)的外圆周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旋转连接器(10),其中,在所述环形外端子 (31)和环形内端子(21)相对旋转时,所述环形连接端子(42)围绕环形外端子(31)的内圆周部和环形内端子(21)的外圆周部滚动,同时沿 环形连接端子(42)的径向方向弹性变形。
3、 根据权利要求1的旋转连接器(10),其中,所述环形连接端子 (42)围绕平行于环形外端子(31)和环形内端子(21)的轴线延伸的杆状轴承部件(41)可旋转地安装,从而沿环形连接端子(42)的径向弹性 变形。
4、 根据权利要求3的旋转连接器(10),其中,所述环形连接端子 (42)通过交替叠置在环形外端子(31)和环形内端子(21)上的绝缘体 (26, 36和50)沿着轴向方向定位。
5、 根据权利要求4的旋转连接器(10),其中,a) 所述环形外端子(31)交替叠置在环形外绝缘体(36)上,该环 形外绝缘体(36)的内圆周部的直径小于环形外端子(31)的内圆周部;b) 所述环形内端子(21)交替叠置在环形内绝缘体(26)上,该环 形内绝缘体(26)的外圆周部的直径大于环形内端子(21)的外圆周部; 以及c)所述环形连接端子(42)通过环形外绝缘体(36)和环形内绝缘 体(26)沿着轴向方向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4的旋转连接器(10),其中,a) 所述环形外端子(31)和环形内端子(21)交替叠置在环形中间 绝缘体(50)上,该环形中间绝缘体(50)具有外圆周部、内圆周部和开 口 (53),其外圆周部的直径大于环形外端子(31)的内圆周部,其内圆 周部的直径小于环形内端子(21)的外圆周部,开口 (53)用于插入杆状 轴承部件(41);以及b) 所述环形连接端子(42)由开口 (53)的边缘支撑,并通过环形 中间绝缘体(50)沿着轴向方向定位。
全文摘要
旋转电连接器,包括具有圆形内圆周部的环形外端子,具有与环形外端子的内圆周部同心的圆形外圆周部的环形内端子;以及电连接外端子和内端子的可旋转的环形连接端子;其中,连接端子沿其径向弹性变形,连接端子的外圆周部邻接外端子的内圆周部和内端子的外圆周部。
文档编号H01R39/64GK101361237SQ200680051350
公开日2009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8日
发明者新津俊博, 星川重之, 牧野公保 申请人: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