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细同轴电缆的末端连接方法

文档序号:7233285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极细同轴电缆的末端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多条极细同轴电缆以窄间距排列在连接器上,并将在各极细 同轴电缆的末端剥露出的中心导体电连接在连接器的中心触头上的极细同轴 电缆的末端连接方法。
技术背景伴随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多功能化推进了同轴电缆的细线化,例如使用中心导体的外径为0.3mm左右的极细同轴电缆,再有,根据对印刷电路板的高 密度安装、电子元器件的小型化等的要求,将极细同轴电缆以窄间距连接在连 接器上,以便连接多个同轴电缆的连接器也小型化,。极细同轴电缆从其中心轴一侧以同轴状形成中心导体、中间电介质、由屏 蔽线构成的外部导体、覆盖外周的绝缘套管,极细同轴电缆向连接器的连接如 下进行,即,从极细同轴电缆的末端的外周依次剥下套筒、外部导体、中间电 介质,从其前端依次露出中心导体、中间电介质、外部导体,将外部导体连接 在安装于连接器上的接地板等上,并且将中心导体电连接在露出于连接器的对 应部位上的中心触头上。然而,为了将极细同轴电缆连接在以窄间距配设在连接器上的中心触头 上,需要使多条极细同轴电缆与中心触头的间距一致地进行排列,还需要釆用 防止露出于其前端上的中心导体分散而从中心触头脱落的措施。于是,在现有 技术中,在将多条极细同轴电缆向连接器连接的场合,将多条极细同轴电缆的 各外部导体软奸焊连接在一根导电性的接地板上并保持排列的状态,前端的中心导体固定在防止分散部上,中心导体保持极细同轴电缆的轴向的姿势,进行 向中心触头的连接作业(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 120364号 公报,说明书0031段至0036段、图1至图3 )。以下,使用图7和图8说明该现有的极细同轴电缆的末端连接方法,剥露 出中心导体101和外部导体102的极细同轴电缆100在向连接器110连接之前, 与安装于连接器110上的中心触头111的配设间距一致地排列多条极细同轴电 缆100。然后,如图7所示,将已排列的各极细同轴电缆100的外部导体102软钎 焊连接在由一块金属板构成的接地板103上,以排列多条极细同轴电缆100 的间隔进行定位。而且,在外部导体102的前方剥露出的中心导体101将其前 端部固定在由树脂、绝缘薄膜等形成的防止分散部104上以将其配置在各极细 同轴电缆100的轴线上,并保持不分散。这样一来,利用接地板103和防止分散部104进行连接,多条极细同轴电 缆100如图8所示固定在由绝缘材料构成的连接器110上,以使各极细同轴电 缆IOO的中心导体101配置于中心触头111的露出部位上。接着,每个中心导体101用显微焊接来接合中心导体101和与其下方接触 的中心触头lll,从而电连接两者。在通过焊接接合所有中心导体101之后, 在以图8的虚线所示的A-A线切断中心导体101,从各极细同轴电缆100的 末端切割防止M部104,结束极细同轴电缆100向连接器110的末端连接作 业。在上述现有的极细同轴电缆100的末端连接方法中,将上述极细同轴电缆 IOO与窄间距的中心触头100的间距一致地进^f亍排列,并在保持排列状态的情 况下一并软钎焊连接在接地板103上的作业极其困难,从而需要用于维持排列 方向的间距的夹具,并在向连接器110的末端连接作业之前需要其它预备工 序。另外,为了防止中心导体101分散而从连接的中心触头111脱离,或相邻 的中心导体101之间接触,需要使用防止分散部104,在连接末端之后,还需 要切断中心导体101并切割防止分散部104的工序。再有,在该中心导体101的切断作业中,将挠性的中心导体101以相同的 长度进行切断以防止从连接器110突出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存在切断不一致的 中心导体101之间接触,或与覆盖连接器110的周围的屏蔽罩(未图示)接触 而短路的危险。由上述中心导体101的直径误差带来的问题是,若是中心导体101的外径 比较大的通常的同轴电缆,虽可以通过使中心导体101穿过以压接或压焊与中 心导体101连接的中心触头111的压焊用狭缝或压接槽进行定位来解决,但是 在以窄间距配设的中心触头111的与中心导体101连接的连接部,不能确保形成压焊用狭缝或压接槽的大小,在向小型化的连接器连接多条极细同轴电缆100的末端的场合成为不能解决的问题。另外,在中心导体101本身是直径较小的极细同轴电缆100中,若通过压 接或压焊与中心触头111进行连接,则存在中心导体101从中心触头lll脱落,或者产生间隙而不能以规定的接触压力与中心触头111电连接的问题,成为不适于极细同轴电缆100的末端连接的连接方法。从而,需要将各中心导体IOI用软钎焊或焊接连接在中心触头lll上,但是,使捆扎了多条导线的挠性的中心导体101接近中心触头111进行的连接作业与以窄间距配线相结合是极其困难的作业,成为操作性差的作业。 发明内容本发明是考虑到这些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末 端连接作业之前无需对与连接器的中心触头的间距一致地排列的多条极细同 轴电缆进行定位,并可以连接极细同轴电缆的各末端的极细同轴电缆的末端连 接方法。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使用防止分散部而排列中心导体,并 且没有极细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与屏蔽罩接触而短路的危险的极细同轴电缆 的末端连接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案的极细同轴电缆的末端连接方法是, 将多条极细同轴电缆以规定间隔排列在连接器的绝缘壳体的平面上,将露出于 上述各极细同轴电缆的前方末端部的中心导体和露出于上述中心导体的后方 的外部导体,分别电连接在固定于上述绝缘壳体上的中心触头和接地板上,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在沿上述多条极细同轴电缆的排列方向以规定间隔凹下设置在上述绝缘 壳体的平面上并沿着其轴向的前后方向引导上述极细同轴电缆的多个引导槽 中,分别配置上述极细同轴电缆,并将多条极细同轴电缆以规定间隔沿排列方向排列的第一工序;在前后方向排列各极细同轴电缆,以使极细同轴电缆的上述中心导体配置在上述引导槽内或向其前方突出的上述中心触头的近旁的第
二工序;在配置于上述各引导槽内的多条极细同轴电缆的上述外部导体的上方 架设焊锡板,在与上述引导槽之间,在夹持上述极细同轴电缆的上述外部导体 和上述焊锡板的状态下,将架设于上述多条极细同轴电缆的上方的接地板固定 在上述绝缘壳体上的第三工序;加热上述接地板,利用熔融了的上述焊锡板, 电连接上述极细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和上述接地板,并将排列在上述各引导槽 内的极细同轴电缆固定在上述绝缘壳体上的第四工序;以及将上述各极细同轴 电缆的中心导体电连接在上述中心触头上的第五工序。由于中心触头突出在各引导槽的前方,所以通过在引导槽内配置极细同轴 电缆的第 一工序,多条极细同轴电缆便与中心触头的间距一致地以等间隔沿排 列方向排列。在第一工序中沿排列方向、在第二工序中沿轴向的前后方向排列 的多条极细同轴电缆,通过将接地板固定在绝缘壳体上的第三工序,通过焊锡 板将外部导体夹持在接地板和引导槽之间,并以排列的状态定位。从而,在第 四工序中只加热接地板,就能使焊锡板熔融,将多条极细同轴电缆的各外部导 体电连接在接地板上,并且将多条极细同轴电缆以排列的状态固定在绝缘壳体 上。以排列的状态固定在绝缘壳体上的多条极细同轴电缆,由于其露出于前方 末端部的中心导体配置在中心触头的近旁,所以可以在第五工序中很容易地用 压焊、焊接或软钎焊等连接方法电连接两者。本发明第二方案的极细同轴电缆的末端连接方法是,将多条极细同轴电缆以规定间隔排列在连接器的绝缘壳体的平面上,将露出于上述各极细同轴电缆 的前方末端部的中心导体和露出于上述中心导体的后方的外部导体,分别电连 接在固定于上述绝缘壳体上的中心触头和接地板上,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 序在沿上述多条极细同轴电缆的排列方向以规定间隔凹下设置在上述绝缘 壳体的平面上并沿着其轴向的前后方向引导上述极细同轴电缆的多个引导槽 中,分别配置上述极细同轴电缆,并将多条极细同轴电缆以规定间隔沿排列方 向排列的第一工序;在前后方向排列各极细同轴电缆,以使极细同轴电缆的上 述中心导体配置在上述引导槽内或向其前方突出的上述中心触头的近旁的第二工序;在配置于上述各引导槽内的多条极细同轴电缆的上述外部导体的上 方,在与上述引导槽之间,在夹持了上述极细同轴电缆的上述外部导体的状态
下,将架设于上述多条极细同轴电缆的上方的接地板固定在上述绝缘壳体上的第三工序;软钎焊上述极细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和上述接地板,从而电连接上 述外部导体和上述接地板,并且将排列在上述各引导槽内的极细同轴电缆固定 在上述绝缘壳体上的第四工序;以及将上述各极细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电连接 在上述中心触头上的第五工序。由于中心触头突出在各引导槽的前方,所以通过在引导槽内配置极细同轴 电缆的第 一工序,多条极细同轴电缆与中心触头的间距一致地以等间隔沿排列 方向排列。在第一工序中沿排列方向、在第二工序中沿轴向的前后方向排列的 多条极细同轴电缆,通过将接地板固定在绝缘壳体上的第三工序,将外部导体 夹持在接地板和引导槽之间,并以排列的状态定位。从而在第四工序中只是通 过软钎焊外部导体和接地板,就将多条极细同轴电缆的各外部导体电连接在接 地板上,并且将多条极细同轴电缆以排列的状态固定在绝缘壳体上。以排列的 状态固定在绝缘壳体上的多条极细同轴电缆,由于其露出于前方末端部的中心 导体配置在中心触头的近旁,所以可以在第五工序中很容易地用压焊、焊接或 软钎焊等连接方法电连接两者。本发明第三方案的极细同轴电缆的末端连接方法的特征是,在上述绝缘壳 体上固定接地触头,该接地触头具有突出于上述引导槽内的外部导体连接部和 与凹下设置于上述绝缘壳体的排列方向的两侧的压入槽面对的接地接触部,在 第二工序中,将轴向排列的上述极细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配置在上述外部导体 连接部上,在第三工序中,将从上述接地板向下设置的压入片压入到上述压入 槽内而固定在上述绝缘壳体上,并且使上述压入片与上述接地接触部接触,从 而电连接上述接地板和上述接地触头。在第三工序中,由于外部导体夹持在接地板和引导槽之间,所以外部导体与突出于引导槽内的接地触头的外部导体连接部电连接。而且,在第四工序中, 由于与外部导体电连接的接地板在第三工序中,将压入片压入到压入槽内时与 接地触头的接地接触部接触,所以各极细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以外部导体连接 部和接地板这两种路径与接地触头电连接。本发明第四方案的极细同轴电缆的末端连接方法的特征是,在上述第四工 序中,固定在上述绝缘壳体上的接地板在固定于上述绝缘壳体上的状态下,在 与上述引导槽相对的内面的部位,形成有将上述极细同轴电缆沿排列方向定位 的凹槽。由于极细同轴电缆利用引导槽和接地板的凹槽从上下两个方向进行定位, 所以即使在引导槽内产生沿排列方向的间隙,也没有间距的紊乱,各极细同轴 电缆整齐排列。本发明第五方案的极细同轴电缆的末端连接方法是,将多条极细同轴电缆 以规定间隔排列在连接器的绝缘壳体的平面上,将露出于上述各极细同轴电缆 的前方末端部的中心导体和露出于上述中心导体的后方的外部导体,分别电连 接在固定于上述绝缘壳体上的中心触头和接地板上,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在沿上述多条极细同轴电缆的排列方向以规定间隔凹下设置在上述绝缘 壳体的平面上并沿着其轴向的前后方向引导上述极细同轴电缆的多个引导槽 中,分别配置上述极细同轴电缆,并将多条极细同轴电缆以规定间隔沿排列方 向排列的第一工序;在前后方向排列各极细同轴电缆,以使极细同轴电缆的上 述中心导体配置在上述引导槽内或向其前方突出的上述中心触头的近旁的第方,通过焊锡板在上述多条极细同轴电缆的上方架设接地板,使接地板的压入 片与凹下设置于上述绝缘壳体的上述平面上的压入槽面对的第三工序;加热上 述接地板的同时向上述绝缘壳体的上述平面方向加压而将上述压入片压入上 述压入槽内,利用熔融的上述焊锡板,电连接上述极细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和 上述接地板,并且在上述引导槽和固定于上述绝缘壳体上的上述接地板之间夹 持上述极细同轴电缆的上述外部导体,将排列在上述各《I导槽内的极细同轴电 缆固定在上述绝缘壳体上的第四工序;以及将上述各极细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 电连接在上述中心触头上的第五工序。由于中心触头突出在各引导槽的前方,所以通过在引导槽内配置极细同轴 电缆的第一工序,多条极细同轴电缆与中心触头的间距一致地以等间隔沿排列 方向排列。在第一工序中沿排列方向、在第二工序中沿轴向的前后方向排列的 多条极细同轴电缆,通过在加热接地板的同时固定在绝缘壳体上的第四工序, 使焊锡板熔融,将多条极细同轴电缆的各外部导体电连接在接地板上,并被引 导槽和固定于绝缘壳体上的接地板夹持,以排列的状态定位。以排列的状态固 定在绝缘壳体上的多条极细同轴电缆,由于其露出于前方末端部的中心导体配 置在中心触头的近旁,所以可以在第五工序中很容易地用压焊、焊接或软4f焊 等连接方法电连接两者。本发明第六方案的极细同轴电缆的末端连接方法是,将从中心导体向外周 交替地同轴状地包覆中间电介质、外部导体和套管构成的多条极细同轴电缆以 规定间隔排列在连接器的绝缘壳体的平面上,将露出于上述各极细同轴电缆的 前方末端部的中心导体电连接在固定于上述绝缘壳体上的中心触头上,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在上述各极细同轴电缆的前端留下以上述中间电介质或上述套管作为外 周面的绝缘筒部,从上述绝缘筒部向后方交替地露出上述中心导体、上述中间 电介质和上述外部导体的第一工序;在沿上述多条极细同轴电缆的排列方向以 规定间隔凹下设置在上述绝缘壳体的平面上的第一引导槽内和与上述各第一 引导槽的前方对应而凹下设置有在上述绝缘壳体的平面上的第二引导槽内,分 别配置在上述极细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后方露出的上述外部导体或上述套 管和上述绝缘筒部,将上述多条极细同轴电缆以规定间隔沿排列方向排列的同 时,利用上述第一引导槽和上述第二引导槽,沿上述各极细同轴电缆的轴向的 前后方向引导在上述各极细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后方露出的上述外部导体 或上述套管和上述绝缘筒部的第二工序;在前后方向排列上述多条极细同轴电 缆,以使上述各极细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配置在突出于上述第二引导槽的后方 的上述中心触头的近旁的第三工序;在上述多条极细同轴电缆的上方架设压 板,通过将上述压板固定在上述绝缘壳体上,在上述第一引导槽和上述压板之 间夹持上述极细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或套管,将上述4 L细同轴电缆定位并固定 在上述绝缘壳体上的第四工序;以及将上述各极细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用坪接或软钎焊电连接在突出于对应部位的上述中心触头上的第五工序。在第二工序中,通过将极细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或套管配置在第一引导槽内,并将其前端的绝缘筒部配置在第二引导槽内,多条极细同轴电缆与中心触 头的间距一致地以等间隔沿排列方向排列。第 一 引导槽和第二引导槽在前后方 向引导极细同轴电缆,由于极细同轴电缆的前端成为比中心导体难以弯曲的绝
缘筒部,所以可以将各极细同轴电缆的前端定位在夹具等的同一平面上,将各 极细同轴电缆集中地排列在前后方向上。捆扎多根导线的中心导体由于在前端残留绝缘筒部,所以不会一个个分 散,而以捆扎的状态露出。在第二、第三工序中,沿排列方向和前后方向排列的多条极细同轴电缆在 第四工序中将外部导体或套管夹持在压板和第 一 引导槽之间,定为并固定在绝 缘壳体上,被固定的多条极细同轴电缆,由于在第三工序中将中心导体配置在 中心触头的近旁,所以可以用焊接或软钎焊电连接两者。本发明第七方案的极细同轴电缆的末端连接方法的特征是,在上述第四工 序中,被夹持在上述第一引导槽和上述压板之间的上述极细同轴电缆的外部导 体电连接在突出于上述第一引导槽内地固定在上述绝缘壳体上的接地触头上。由于将外部导体夹持在压板和引导槽之间,所以外部导体与突出于引导槽 内的接地触头电连接。本发明第八方案的极细同轴电缆的末端连接方法的特征是,压板是在上述 第四工序中,在与上述第 一 引导槽之间夹持上述极细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的由导电性金属板构成的接地板,在上述第五工序之前或之后还具有用软钎焊电连 接定位并固定在上述绝缘壳体上的上述极细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和上述接地 板的第六工序。接地板通过将各极细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夹持在与第 一引导槽之间进行 软钎焊,从而使多条极细同轴电缆同时固定在绝缘壳体上,而且各外部导体与 接地板电连接。本发明第九方案的极细同轴电缆的末端连接方法是,将从中心导体向外周 交替地同轴状地包覆中间电介质、外部导体和套管构成的多条极细同轴电缆以 规定间隔排列在连接器的绝缘壳体的平面上,将露出于上述各极细同轴电缆的 前方末端部的中心导体电连接在固定于上述绝缘壳体上的中心触头上,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周面的绝缘筒部,从上述绝缘筒部向后方交替地露出上述中心导体、上述中间 电介质和上述外部导体的第一工序;在沿上述多条极细同轴电缆的排列方向以
规定间隔凹下设置有第 一 引导槽的上述绝缘壳体的平面上,配置以与上述规定 间隔相同的间距凹下设置有第二引导槽的导向夹具,从而与上述各第一引导槽的前方对应地配置第二引导槽的第二工序;在第一引导槽和其前方的第二引导 槽内,分别配置在上述极细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后方露出的上述外部导体或 上述套管和上述绝缘筒部,并将上述多条极细同轴电缆以规定间隔沿排列方向 排列的同时,利用上述第一引导槽和上述第二引导槽,沿上迷各极细同轴电缆 的轴向的前后方向引导在上述各极细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后方露出的外部 导体或套管和上述绝缘筒部的第三工序;在前后方向排列上述多条极细同轴电 缆,以使上述各极细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配置在突出于上述第二引导槽的后方 的上述中心触头的近旁的第四工序;在上述多条极细同轴电缆的上方架设压 板,通过将上述压板固定在上述绝缘壳体上,在上述第一引导槽和上述压板之 间夹持上述极细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或套管,将上述极细同轴电缆定位并固定 在上述绝缘壳体上的第五工序;将上述各极细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用焊接或软 钎焊电连接在突出于对应部位的上述中心触头上的第六工序;以及在第六工序 之前或之后,从上述绝缘壳体的平面上拆除上述导向夹具的第七工序。通过将极细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或套管配置在第一引导槽内,并将其前端 的中间电介质配置在第二引导槽内,多条极细同轴电缆与中心触头的间距一致 地以等间隔沿排列方向排列。第一引导槽和第二引导槽在前后方向引导极细同 轴电缆,由于极细同轴电缆的前端成为比中心导体难以弯曲的绝缘筒部,所以 可以将各极细同轴电缆的前端定位在夹具等的同'一平面上,将各极细同轴电缆 集中地排列在前后方向上。沿排列方向和前后方向排列的多条极细同轴电缆将外部导体或套管夹持 在压板和第一引导槽之间,定位并固定在绝缘壳体上,由于被固定的多条极细 同轴电缆将中心导体配置在中心触头的近旁,所以可以用焊接或软钎焊电连接 两者。第二引导槽形成于在第七工序中从绝缘壳体上拆除的夹具上,由于没有凹 下设置在绝缘壳体上,、所以绝缘壳体不会成为复杂形状,从而实现小型化。 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根据第一方案的发明,只要加热接地板,就可以进行与中心触头的间距一
连接,可以大幅度地简化极细同轴电缆的末端连接作业。另夕卜,软^^f焊外部导体之前的各极细同轴电缆由于利用引导槽在前后方向 引导,所以不用改变相邻的同轴电缆的间距,也可以很容易地进行沿轴向的前 后方向的排列。根据第二方案的发明,只通过软钎焊接地板和极细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 就可以进行两者M电连接和与中心触头的间距一致地排列的多条极细同轴电 缆的定位,可以大幅度地简化极细同轴电缆的末端连接作业。根据第三方案的发明,由于各极细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以两种路径电连接 在接地触头上,所以即使任意一个发生接触不良,也能可靠地电连接两者。另 外,接地板除了两侧的压入片之外,由于在与多个外部导体的连接位置上也连 接在接地触头上而置于等电位,所以得到高屏蔽效果。除此而外,根据第四方案的发明,配置在引导槽内的极细同轴电缆由于利 用接地板的凹槽还从上方进行定位,所以不会从引导槽脱落,能可靠地在排列 方向进行定位。另夕卜,根据第五方案的发明,可以在加热接地板的同时向绝缘壳体的平面 方向加压的一个工序中,进行接地板向绝缘壳体的固定、与中心触头的间距一 致地排列的多条极细同轴电缆的定位以及与极细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的软钎 焊连接,可以大幅度地简化极细同轴电缆的末端连接作业。根据第六和第八方案的发明,由于各极细同轴电缆的前端成为覆盖中心导 体的外周的绝缘筒部,所以不会存在中心导体M而使相邻的极细同轴电缆的 中心导体间短路的情况,无需使用将各极细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集中并固定的 防止分散部等。另外,由于各极细同轴电缆的前端的绝缘筒部比中心导体难以弯曲,所以 向用于沿排列方向排列的第二引导槽的配置变得容易,压入各极细同轴电缆的 前端并在前后方向排列也变得容易。还有,由于极细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在前端被绝缘性的绝缘筒部包围,所 以不会与配置在前方的屏蔽罩短路,无需通过切断中心导体等来调整突出于前 方的极细同轴电缆的长度。
根据第七方案的发明,由于在将各极细同轴电缆定位并固定在绝缘壳体上 的第四工序中,将外部导体电连接在接地触头上,所以不需要对接地触头的连接工序。根据第八方案的发明,各极细同轴电缆,由于将外部导体夹持在接地板和 第一引导槽之间的同时,在第六工序中软钎焊在接地板上,所以更牢固地固定 在绝缘壳体上。另外,由于接地板在与多个外部导体的连接位置电连接而置于 等电位,所以可得到高屏蔽效果。根据第九方案的发明,由于未将引导各极细同轴电缆的前端的第二引导槽 形成在绝缘壳体上,所以可使连接器小型化。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极细同轴电缆的末端连接方法的工 序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将极细同轴电缆连接在插针式连接器IO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分解立体图。图4是连接了极细同轴电缆1的插针式连接器10的纵剖视图。图5是将插针式连接器10连接在插孔式连接器30上的状态的纵剖视图。纵剖视图。图7是表示现有的极细同轴电缆的末端连接方法的预备工序的俯视图。 图中l-极细同轴电缆;2-中心导体;3-中间电介质;4-外部导体;5-套 管;6-第一引导槽(引导槽);8-第二引导槽;10-插针式连接器(连接器); ll-绝缘壳体;12-中心触头;13-接地触头;13b-接地接触部;13c-外部 导体连接部;14-接地板(压板);14b-压入片;17-压入槽;20_焊锡板; 25-导向夹具;26-第二引导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至图5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极细同轴电缆的末端 连接方法。图1是表示将多条极细同轴电缆1、 1…的末端连接在插针式连接
器10上的中间工序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将多条极细同轴电缆1、 l...连 接在插针式连接器10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分解立 体图,图4是连接极细同轴电缆1的插针式连接器10的纵剖视图,图5是将 图4的插针式连接器10连接在插孔式连接器30上的状态的纵剖视图。以下, 将图4、图5中的上下方向作为上下方向,将右方作为前方,将左方作为后方, 说明各部分的结构。极细同轴电缆1在捆扎了多根导线的外径为0.3mm左右的沿中心轴配线 的中心导体2的周围,同轴状地形成有中间电介质3、由屏蔽线构成的外部导 体4以及覆盖外周的绝缘套管5,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从极细同轴 电缆1的前端(图4中的右端)的外周依次剥下套管5、外部导体4,将露出 于外部导体4的前方的中间电介质3的中间剥露出而4吏中心导体2露出,在前 端留下成为绝缘筒部的中间电介质3。连接极细同轴电缆1的末端的插针式连接器IO具有以多条极细同轴电 缆1、 1…的排列方向(在图4中为与纸面正交的方向)作为长度方向形成为 细长板状的绝缘壳体11;与连接的各极细同轴电缆1对应而固定在绝缘壳体 11上的中心触头12、 12...;在中心触头12的后方沿排列方向固定在绝缘壳体 11上的一个接地触头13;架设在绝缘壳体11的平面(上面)上,并固定在绝 缘壳体11的排列方向的两侧的成为压板的导电性的接地板14;以及在接地板 14的再上方覆盖绝缘壳体11的上方和前方的屏蔽罩15。绝缘壳体ll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成形为细长板状,并在其平面上,沿排 列方向以等间隔设有多个从后端向前方凹下设置成波状的第一引导槽6。第一 引导槽6的内径比极细同轴电缆1的外部导体4及绝缘套管5的外径稍大,从 而,可以对沿第一引导槽6配置了极细同轴电缆1的外部导体4或绝缘套管5 的部分的极细同轴电缆1无晃动地向前后方向引导,配置在各第一引导槽6 内的多条极细同轴电缆l沿排列方向无间距间的紊乱,以等间隔排列。在绝缘壳体11的平面的前方竖立设置沿排列方向的导向肋7,在各第一 引导槽6的延长线与导向肋7相交的部位,在上方开口并凹下设有前后方向引 导残留在极细同轴电缆1的前端的中间电介质3的第二引导槽8。第一引导槽 6和第二引导槽8由于形成于前后方向的相同轴线上,所以其前端不会分散并
在前后方向引导极细同轴电缆1的末端。在沿着绝缘壳体11的排列方向的两侧,穿设将后述的接地触头13的两侧 的一对固定片13a从底面向平面的方向压入并固定的固定槽16,如图3所示, 进而,与固定槽16连续从平面凹下设置使固定片13a的一端的接地接触部13b 面向其后方的压入槽17。压入槽17防止后述接地板14的压入片14b脱落, 为了将接地板14固定在绝缘壳体11上,压入槽17的槽宽度做成与压入片14b 的厚度相等或稍薄。另外,在绝缘壳体ll的底面上,凹下设有嵌合连接插孔式连接器30的嵌 合凹部19。如图4所示,与各第一引导槽6内连通的多个安装槽9沿着嵌合 凹部19的后方内壁面形成,而且,从嵌合凹部19的内顶面垂直设置对后述的 中心触头12进行定位并固定的支撑凸起lla。中心触头12是将带状的导电性金属板进行冲裁并压力加工而成,在中间 U字状折回,已折回的前方部分再向前方折弯成直角,已折弯的后方部分的前 端成为分支成两股的中心导体连接部12a。具有与第一引导槽6相同数量的中 心触头12,各中心触头12与第一引导槽6相对应在绝缘壳体11的成形过程 中镶嵌成形,U字状折回的中间和支撑凸起lla—体成形。如图4所示,在一 体成形并固定在绝缘壳体11上的状态下,中心触头12的中心导体连接部12a 在第一引导槽6的前方突出于与第二引导槽8之间的绝缘壳体11的平面,其 下方的折回的部分露出在与嵌合凹部19的后方内壁面相对的支撑凸起lla的 表面上。而且,从折回部分向前方折弯成直角的前端部沿第二引导槽8的底面 露出。接地触头13将一张导电性金属板冲裁成比绝缘壳体11的长度方向的长度 还长的带状并经压力加工而成,具有沿嵌合凹部19的后方内壁面配设的连 接片部13d;与第一引导槽6的部位对应并突出于连接片部13d的上方,而上 端分支成两股的外部导体连接部13c;以及,具有与外部导体连接部13d的高 度大致相同的高度、使连接片部13d的两侧向前方折弯成直角的一对固定片 13a。该接地触头13从绝缘壳体11的底面侧向固定槽16压入两侧的一对固定 片13a并安装在绝缘壳体11上,如图3所示,在已安装的状态下,各外部导
体连接部13c从安装槽9突出到第一引导槽6内,其下方的连接片部13d沿嵌 合凹部19的后方内壁面露出。另外,固定片13a的一端的接地接触部13b与 压入槽17相交并突出到压入槽17内。从而,接地触头13和中心触头12,沿着嵌合凹部19的后方内壁面和与 后方内壁面相对的支撑凸起lla的表面露出,如图5所示,分别与嵌合连接在 嵌合凹部19上的插孔式连接器30的各触头31、 32接触。接地板14是将一张导电性金属板进行带状冲裁而形成,从而在排列方向 上将其架设在凹下设置有多个第一引导槽6的绝缘壳体11的平面上;接地板 14由带状主体14a和从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垂直设置的一对压入片14b构成。 带状主体14a通过将一对压入片14b压入到压入槽17内而固定在绝缘壳体11 上,在已固定在状态下,在上方与第一引导槽6相对的带状主体14a的部位折 弯加工成上方为凸曲面的波形。另外,在带状主体14a的中间,沿其长度方向 (排列方向)穿设有多个开孔14c。屏蔽罩15包括用导电性金属板覆盖绝缘壳体11的上方的上面板和在其前 方向下折弯成直角并覆盖绝缘壳体U的前方的前面^反;通过将形成于上面板的沿排列方向的两侧和前面板的下端的未图示的配合部与绝缘壳体11配合来 进行安装。安装在绝缘壳体11上的屏蔽罩15与接地板14的上面弹性接触, 与接地板电连接。以下,说明将多条极细同轴电缆1的末端连接在如上所述构成的插针式连 接器IO上的工序。各极细同轴电缆1由于被加工成在前端留下中间电介质3, 并在其后方依次露出中心导体2、中间电介质3、外部导体4,所以首先将要 连接的所有极细同轴电缆1配置在绝缘壳体11的平面上,以便向第一引导槽 6配置外部导体4和绝缘套管5,并向其前方的第二引导槽8配置前端的中间 电介质3。各第一引导槽6和其前方的第二引导槽8,由于沿排列方向以等间隔形成 于前后方向上,所以所配置的所有极细同轴电缆l沿排列方向以等间距排列。 第一引导槽6和第二引导槽8,由于在前后方向引导极细同轴电缆l的外部导 体4及绝缘套管5和前端的中间电介质3 ,所以将从第二引导槽8向前端突出 的中间电介质3向后方压入,并调整前后方向的位置,以使中心导体2面对接近于在第 一 引导槽6和第二引导槽8的中间突出的中心触头12的中心导体连 接部12a的位置。在此,在距绝缘壳体11的前面为等距离的位置上使各中心导体连接部12a 突出,另一方面,对于所有极细同轴电缆l,也在距前端与该距离相等的位置 上预先剥掉中间电介质3而露出中心导体2。由此,使用与绝缘壳体11的前 面接触的夹具(未图示),将从前方突出的极细同轴电缆1集中并向后方压入, 可以在一个工序中调整所有极细同轴电缆1的前后方向的位置。接着,在配置于第一引导槽6和第二引导槽8内的所有极细同轴电缆1 的外部导体4上,沿排列方向架设细长的焊锡板20,如图1所示,再从其上 方架设接地板14,从而使带状主体14a覆盖焊锡板20。然后,将具有加压机构的加热器(未图示)放置在接地板14的带状主体 14a上,在对整个带状主体14a向下方加压的同时用加热器进行加热。焊锡板 20通过用加热器加热的接地板14被加热加压,熔融了的焊锡流入到极细同轴 电缆1的各外部导体4, 一并进行外部导体4和接地板14的软钎焊。同时, 由于整个接地板14被压入下方,所以排列方向两侧的压入片14b被压入到压 入槽17内,与面对压入槽17的接地触头13的接地接触部13b压焊的同时, 接地板14固定在绝缘壳体11上。另外,通过将接地板14向下方加压而将其 向绝缘壳体ll的固定,也可以与焊锡板20的加热工序分开,在加热工序之前 进行。利用使焊锡板20熔融的软钎焊工序,如图2、图4所示,极细同轴电缆l 的外部导体4被夹在形成波形的接地板14和第一引导槽6之间,电连接在接 地板14上,同时沿排列方向和前后方向排列的极细同轴电缆1在排列状态下 定位并固定在固定于绝缘壳体11上的接地板14上。各外部导体4和接地板 14之间是否准确无误地被软钎焊,可以从开孔14c目视,在不充分的场合, 通过开孔14c进行软^f千焊的补焊。另夕卜,通过将接地板14向绝缘壳体11的方向压入,由于各极细同轴电缆 1的外部导体4连接在突出于第一引导槽6内的接地触头13的外部导体连接 部13c上,所以接地板14电连接在与外部导体连接部13c连接的外部导体4, 以及在接地接触部13b的多个位置电连接在接地触头13上。 外部导体4通过接地板14定位并固定在绝缘壳体11上的各极细同轴电缆 1,在外部导体4的前方露出的中心导体2由于配设在接近于在第一引导槽6 的前方突出的中心导体连接部12a的位置上,所以通过压焊、焊接、使用了导 电性粘接剂的粘接或软钎焊等任意的电连接方法,可以很容易地将中心导体2 电连接在中心触头12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还在各极细同轴电缆l的前端留下难以弯曲的中间 电介质3,所以包括中心导体2的前方末端部不会分散,而且,不会因前方的 第二引导槽8而弯曲沿前后方向引导,所以所有中心导体2准确地配置在对应 的中心导体连接部12a突出的位置上,可以很容易地软钎焊连接两者。将所有极细同轴电缆1的中心导体2电连接在对应的中心触头12上,虽 结束向插针式连接器10的末端连接作业,但插针式连接器10的装配如图4 所示,再将覆盖绝缘壳体11的上方和前方的屏蔽罩15配合在绝缘壳体11上 来结束其装配。已装配的插针式连接器10,由于极细同轴电缆1的前端被中 间电介质3覆盖,所以即使由于装配误差而误接触到屏蔽罩15,中心导体2 也不会与屏蔽罩15短路。在该插针式连接器10上,插孔式连接器30嵌合在嵌合凹部19内而与其 连接。如图5所示,若连接插孔式连接器30,则接地触头13和中心触头12 分别与插孔式连接器30的各触头31、 32接触,各极细同轴电缆1的外部导体 4电连接在触头31上,中心导体2电连接在对应的触头32上。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压板由于使用了导电性的接地板14,虽也作为 以软钎焊电连接在各极细同轴电缆1的外部导体4上的屏蔽板起作用,但若是 以将沿排列方向和前后方向排列的各极细同轴电缆1在中心导体2的软钎焊之 前固定在绝缘壳体11上作为目的,则没必要一定软钎焊在外部导体4上,也 没必要用导电性材料形成。还有,压板也可以在与第 一 引导槽6之间夹持并固定外部导体4和其后方 的套管5,若不需要与外部导体4的电连接,则也可以只夹持并固定套管5。再有,虽在各极细同轴电缆l的前端留下难以弯曲的中间电介质3作为绝 缘筒部,但也可以留下套管5作为绝缘筒部,另一方面,若只是以将多条极细 同轴电缆1定位于排列方向上,并将各中心导体2定位于前后方向上以使其配 旁作为目的,则也没必要在前端留下这些绝缘筒部。另夕卜,在前后方向引导残留在极细同轴电缆1的前端的中间电介质3的第 二引导槽8,没必要一定形成于导向肋7等的绝缘壳体11上,如图6所示, 也可以形成在配置于绝缘壳体11的平面上的导向夹具25上。用于图6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导向夹具25是从与绝缘壳体11的平面 相对的底面以与第一引导槽6相同间距凹下设置了多个第二引导槽26,将导 向夹具25沿排列方向配置在绝缘壳体11的平面前端上,使得第二引导槽26 成为第一引导槽6的前方。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绝缘壳体11侧突出设置有与 第二引导槽26的开口部嵌合的定位凸起llb,从而使各第一引导槽6和第二 引导槽26在前后方向相同轴线上一致。配置在第一引导槽6内并沿排列方向以等间隔排列的多个各极细同轴电 缆l,通过向第二引导槽26穿过残留在前端的中间电介质3,从而可在前后方 向对其进行引导。因此,通过压入其前端,可以在前后方向排列各极细同轴电 缆1,从而使中心导体2配置在所有极细同轴电缆1的中心导体连接部12a突 出的位置上。另外,用压板将沿排列方向和前后方向排列的极细同轴电缆1 固定在绝缘壳体11上,在将中心导体2软钎焊连接在中心导体连接部12a上 之后,可以从绝缘壳体11拆除导向夹具25,可以简化、小型化装配状态的插 针式连接器10的形状。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二引导槽26虽凹下设置在导向夹具25的底面上, 但若可以配置在与第一引导槽6相同轴线上的前方,则也可以将贯通导向夹具 25的通孔或凹下设置在平面上的凹槽作为第二引导槽6。本发明适用于连接中心导体的外径极细的极细同轴电缆的末端的连接器。
权利要求
1.一种极细同轴电缆的末端连接方法,将多条极细同轴电缆以规定间隔排列在连接器的绝缘壳体的平面上,将露出于上述各极细同轴电缆的前方末端部的中心导体和露出于上述中心导体的后方的外部导体,分别电连接在固定于上述绝缘壳体上的中心触头和接地板上,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在沿上述多条极细同轴电缆的排列方向以规定间隔凹下设置在上述绝缘壳体的平面上并沿着其轴向的前后方向引导上述极细同轴电缆的多个引导槽中,分别配置上述极细同轴电缆,并将多条极细同轴电缆以规定间隔沿排列方向排列的第一工序;在前后方向排列各极细同轴电缆,以使极细同轴电缆的上述中心导体配置在上述引导槽内或向其前方突出的上述中心触头的近旁的第二工序;在配置于上述各引导槽内的多条极细同轴电缆的上述外部导体的上方架设焊锡板,在与上述引导槽之间,在夹持上述极细同轴电缆的上述外部导体和上述焊锡板的状态下,将架设于上述多条极细同轴电缆的上方的接地板固定在上述绝缘壳体上的第三工序;加热上述接地板,利用熔融了的上述焊锡板,电连接上述极细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和上述接地板,并将排列在上述各引导槽内的极细同轴电缆固定在上述绝缘壳体上的第四工序;以及,将上述各极细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电连接在上述中心触头上的第五工序。
2. —种极细同轴电缆的末端连接方法,将多条极细同轴电缆以规定间隔 排列在连接器的绝缘壳体的平面上,将露出于上述各极细同轴电缆的前方末端 部的中心导体和露出于上述中心导体的后方的外部导体,分别电连接在固定于 上述绝缘壳体上的中心触头和接地板上,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在沿上述多条极细同轴电缆的排列方向以规定间隔凹下设置在上述绝缘 壳体的平面上并沿着其轴向的前后方向引导上述极细同轴电缆的多个引导槽 中,分别配置上述极细同轴电缆,并将多条极细同轴电缆以规定间隔沿排列方 向排列的第一工序;在前后方向排列各极细同轴电缆,以使极细同轴电缆的上述中心导体配置 在上述引导槽内或向其前方突出的上述中心触头的近旁的第二工序;在配置于上述各引导槽内的多条极细同轴电缆的上述外部导体的上方,在 与上述引导槽之间,在夹持了上述极细同轴电缆的上述外部导体的状态下,将 架设于上述多条极细同轴电缆的上方的接地板固定在上述绝缘壳体上的第三工序;软钎焊上述极细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和上述接地板,从而电连接上述外部 导体和上述接地板,并且将排列在上述各引导槽内的极细同轴电缆固定在上述 绝缘壳体上的第四工序;以及,将上述各极细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电连接在上述中心触头上的第五工序。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极细同轴电缆的末端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绝缘壳体上固定接地触头,该接地触头具有突出于上述引导槽内的 外部导体连接部和与凹下设置于上述绝缘壳体的排列方向的两侧的压入槽面 对的接地接触部,在上述第二工序中,将轴向排列的上述极细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配置在上 述外部导体连接部上,在上述第三工序中,将从上述接地板向下设置的压入片压入到上述压入槽 内而固定在上述绝缘壳体上,并且使上述压入片与上述接地接触部接触,从而 电连接上述接地板和上述接地触头。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极细同轴电缆的末端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四工序中,固定在上述绝缘壳体上的接地板在固定于上述绝缘壳 体上的状态下,在与上述引导槽相对的内面的部位,形成有将上述极细同轴电 缆沿排列方向定位的凹槽。
5. —种极细同轴电缆的末端连接方法,将多条极细同轴电缆以规定间隔排列在连接器的绝缘壳体的平面上,将露出于上述各极细同轴电缆的前方末端 部的中心导体和露出于上述中心导体的后方的外部导体,分别电连接在固定于上述绝缘壳体上的中心触头和接地板上,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在沿上述多条极细同轴电缆的排列方向以规定间隔凹下设置在上述绝缘 壳体的平面上并沿着其轴向的前后方向引导上述极细同轴电缆的多个引导槽 中,分别配置上述极细同轴电缆,并将多条极细同轴电缆以规定间隔沿排列方向排列的第一工序;在前后方向排列各4l细同轴电缆,以佳^及细同轴电缆的上述中心导体配置 在上述引导槽内或向其前方突出的上述中心触头的近旁的第二工序;在配置于上述各引导槽内的多条极细同轴电缆的上述外部导体的上方,通 过焊锡板在上述多条极细同轴电缆的上方架设接地板,使接地板的压入片与凹下设置于上述绝缘壳体的上述平面上的压入槽面对的第三工序;加热上述接地板的同时向上述绝缘壳体的上述平面方向加压而将上述压 入片压入上述压入槽内,利用熔融的上述焊锡板,电连接上述极细同轴电缆的 外部导体和上述接地板,并且在上述引导槽和固定于上述绝缘壳体上的上述接地板之间夹持上述极细同轴电缆的上述外部导体,将排列在上述各引导槽内的 极细同轴电缆固定在上述绝缘壳体上的第四工序;以及,将上述各极细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电连接在上述中心触头上的第五工序。
6. —种极细同轴电缆的末端连接方法,将从中心导体向外周交替地同轴 状地包覆中间电介质、外部导体和套管构成的多条极细同轴电缆以规定间隔排 列在连接器的绝缘壳体的平面上,将露出于上述各4^细同轴电缆的前方末端部 的中心导体电连接在固定于上述绝缘壳体上的中心触头上,其特征在于,具有 以下工序在上述各极细同轴电缆的前端留下以上述中间电介质或上述套管作为外 周面的绝缘筒部,从上述绝缘筒部向后方交替地露出上述中心导体、上述中间 电介质和上述外部导体的第一工序;在沿上述多条极细同轴电缆的排列方向以规定间隔凹下设置在上述绝缘 壳体的平面上的第一引导槽内和与上述各第一引导槽的前方对应而凹下设置 在上述绝缘壳体的平面上的第二引导槽内,分别配置在上述极细同轴电缆的中 心导体的后方露出的上述外部导体或上述套管和上述绝缘筒部,将上述多条极 细同轴电缆以规定间隔沿排列方向排列的同时,利用上述第 一 引导槽和上述第缆的中心导体的后方露出的上述外部导体或上述套管和上述绝缘筒部的第二 工序;在前后方向排列上述多条极细同轴电缆,以使上述各极细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配置在突出于上述第二引导槽的后方的上述中心触头的近旁的第三工序; 在上述多条极细同轴电缆的上方架设压板,通过将上述压板固定在上述绝 缘壳体上,在上述第一引导槽和上述压板之间夹持上述极细同轴电缆的外部导 体或套管,将上述极细同轴电缆定位并固定在上述绝缘壳体上的第四工序;以 及,将上述各极细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用焊接或软钎焊电连接在突出于对应 部位的上述中心触头上的第五工序。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极细同轴电缆的末端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四工序中,被夹持在上述第一引导槽和上述压板之间的上述极细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电连接在突出于上述第一引导槽内地固定在上述绝缘壳 体上的接地触头上。
8.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极细同轴电缆的末端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压板是在上述第四工序中,在与上述第 一《1导槽之间夹持上述极细同轴电 缆的外部导体的由导电性金属板构成的接地板,在上述第五工序之前或之后还 具有用软钎焊电连接定位并固定在上述绝缘壳体上的上述极细同轴电缆的外 部导体和上述接地板的第六工序。
9. 一种极细同轴电缆的末端连接方法,将从中心导体向外周交替地同轴 状地包覆中间电介质、外部导体和套管构成的多条极细同轴电缆以规定间隔排 列在连接器的绝缘壳体的平面上,将露出于上述各极细同轴电缆的前方末端部 的中心导体电连接在固定于上述绝缘壳体上的中心触头上,其特征在于,具有 以下工序在上述各极细同轴电缆的前端留下以上述中间电介质或上述套管作为外 周面的绝缘筒部,从上述绝缘筒部向后方交替地露出上述中心导体、上述中间 电介质和上述外部导体的第一工序;在沿上述多条极细同轴电缆的排列方向以规定间隔凹下设置有第一引导 槽的上述绝缘壳体的平面上,配置以与上述规定间隔相同的间距凹下设置第二引导槽的导向夹具,从而与上述各第一引导槽的前方对应地配置第二引导槽的第二工序;在第一引导槽和其前方的第二引导槽内,分别配置在上述极细同轴电缆的 中心导体的后方露出的上述外部导体或上述套管和上述绝缘筒部,并将上述多条极细同轴电缆以规定间隔沿排列方向排列的同时,利用上述第 一引导槽和上 述第二引导槽,沿上述各极细同轴电缆的轴向的前后方向引导在上述各极细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后方露出的外部导体或套管和上述绝缘筒部的第三工序;在前后方向排列上述多条极细同轴电缆,以使上述各极细同轴电缆的中心 导体配置在突出于上述第二引导槽的后方的上述中心触头的近旁的第四工序;在上述多条极细同轴电缆的上方架设压板,通过将上述压板固定在上述绝 缘壳体上,在上述第一引导槽和上述压板之间夹持上述极细同轴电缆的外部导 体或套管,将上述极细同轴电缆定位并固定在上述绝缘壳体上的第五工序;将上述各极细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用焊接或软钎焊电连接在突出于对应 部位的上述中心触头上的第六工序;以及,在第六工序之前或之后,从上述绝缘壳体的平面上拆除上述导向夹具的第七工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需对与连接器的中心触头的间距一致地排列的多条极细同轴电缆进行定位,就可以连接极细同轴电缆的各末端的极细同轴电缆的末端连接方法。本发明的极细同轴电缆的末端连接方法是,向着在绝缘壳体的平面上沿排列方向以等间隔凹下设置的引导槽内配置极细同轴电缆,将沿排列方向和前后方向排列的多条极细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与焊锡板一起夹持在固定于绝缘壳体上的接地板和引导槽之间,使焊锡板熔融而软钎焊在接地板上。极细同轴电缆其外部导体电连接在接地板上,并且在排列状态下固定在绝缘壳体上,可以很容易地将露出于外部导体的前方的中心导体电连接在连接器的中心触头上。
文档编号H01R43/02GK101162823SQ200710128238
公开日2008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13日
发明者富樫晃司 申请人:Sm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