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的互连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9066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增强的互连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IC),且更具体而言,涉及具有增强互连的机械强度和可靠性的改良结构的后道(BEOL)互连。本法。
' ,、 … 〃 …背景技术
嵌入(Damascene)工艺是形成诸如半导体器件中的线或过孔这样的金属特征的众所周知的方法。在典型的嵌入工艺中,将电介质层沉积在衬底上且将电介质的一部分依照掩膜图形蚀刻掉。利用阻挡金属对电介质层中的蚀刻区域进行加衬且然后利用金属对其进行填充。电介质层之上沉积的过剩的村垫和金属在平坦化工艺中去除。
过孔和线可以在已知为单嵌入的独立嵌入工艺中形成。为了在衬底上形成一层金属线,沉积电介质层且将该电介质层的 一部分依照对应于所需线图形的掩膜图形蚀刻掉。然后将金属衬垫沉积在该电介质层上和该电介质层的蚀刻线区域中。然后用金属填充蚀刻的线区域且在平坦化工艺中去除该电介质层顶部上的过剩金属和村垫。使用对应于所需过孔图形的掩膜图形,在相似的工艺中形成一层过孔或垂直连接。在单嵌入工艺中,为形成一层过孔和线,需要两个金属填充步骤和两个平坦化步骤。
过孔和线还可以在双嵌入工艺中形成。将较厚的电介质层沉积在村底上且根据对应于所需过孔图形和所需线图形的掩膜图形蚀刻该电介质层。将衬垫沉积在该电介质层上和该层的蚀刻区域中。利用金属填充蚀刻的区域且通过平坦化工艺去除过剩的金属和衬垫。
图1A-1D示出了各种现有技术的双嵌入结构。示出的每一个双嵌入结构包括第一电介质100,该第一电介质100包括垂直于纸面延 伸的金属互连或线110。互连110被(多个)扩散阻挡材料105环绕, 且在第一电介质100的表面上还存在第一图形化帽层120。第二电介 质130位于第一帽层120的顶部。该第二电介质130具有形成于其 中的双嵌入孔径,该孔径包括下部148和上部150。下部148在本领 域中称为过孔,而上部150在本领域中称为线。
每一层中使用的电介质典型地包括二氧化硅、热固性聚芳树脂、 有机硅酸盐玻璃(诸如掺碳的氧化物(SiCOH))或者任意其他类 型的混合相关电介质。过孔148与底层互连110 4妄触,而线150延 伸相当大的距离以根据需要通过特定设计布局与IC的其他元件接 触。在附图中,过孔148底部处帽层120的部分通常通过与蚀刻第 二电介质130的方法不同的蚀刻化学方法去除。图形化的硬掩膜122 位于第二电介质130的顶部。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在金属化之前在该结构的整个内部沉积衬 垫140。 ^j"垫140和105可以是如图1A和图1C所示的单层,或如 图1B和图1D所示的多层140、 145和105、 106。在图1C和图1D 中,村垫140不位于过孔148的底部水平面上。衬垫140、 145包括 诸如Ta、 Ti、 Ru、 Ir和W的难熔金属或者诸如TaN、 TiN和WN的 难熔金属氮化物。没有特别示出的可选的粘合层可用于增强村垫与 第二电介质层130的接合。然后沉积诸如A1、 W、 Cu或其合金的导 电材料(没有特别示出),使得完全填充孔径,提供导电填充的过 孔和导电填充的线。
图1A-1D中示出的现有技术互连结构的一个问题在于,难以在 正常芯片工作温度下获得良好的机械接触。随着Cu互连中持续的尺 度缩小和低K电介质的引入,除增加工艺复杂度之外,可靠性问题 变成更大的顾虑。另外,现有技术互连结构在可靠性测试中经常呈 现开路或高电阻接合。
参考图1A,观察到衬垫105/帽层120/电介质界面100 ("三点 结")是机械弱点,且涉及如图1E所示的可靠性相关问题。随着IC
6尺寸变得越来越小,任由铜扩散和短路的电介质击穿故障是变得越
来越关键的可靠性顾虑。观察到,在正常电路工作条件期间,Cu原 子可以扩散通过Cu/帽层界面。
该界面的弱机械强度可能导致Cu扩散到电介质中且导致电路可 靠性劣化。随着相邻互连之间的间隔减小,电介质击穿变得越来越 恶劣。另外,众所周知,在电场的影响下,当缺少阻挡材料时,Cu 离子会容易地扩散到电介质中。已观察到,在正常电路工作条件下, Cu离子会沿着Cu/帽层界面扩散到电介质中。
因此,需要提供避免上述问题的新的和改进的互连结构。即, 需要一种互连结构,其在正常芯片工作期间具有且维持良好的机械 接触,且在诸如热循环和高温烘焙的各种可靠性测试期间不会失效。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强互连的可靠性的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在Cu帽层材料中嵌入有Cu扩散阻挡 材料的新颖的互连结构。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用于创建这种新 颖互连结构的制作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互连结构,其包括电介质层,其中嵌入有至 少一个导电互连;扩散阻挡层,环绕该导电互连且与该电介质层和 该导电互连接触;电介质帽层,与该电介质层和导电互连接触;以 及延伸到该电介质帽层中的该扩散阻挡层的 一 部分。
在优选实施例中,延伸到该帽层中的该扩散阻挡层的部分可以 仅延伸到该电介质帽层的一部分中。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延伸到 该帽层中的该扩散阻挡层的部分延伸到该电介质帽层的整个厚度 中。
该导电互连特征可以是线和/或过孔且优选地是Cu、 W、 Al或其 合金。该电介质层优选地具有约500A至约10,000A的厚度。该扩散 阻挡层优选地是Ta、 TaN、 Ti、 TiN、 Ru、 RuN、 RuTa、 RuTaN、 W
或WN。该扩散阻挡层优选地具有约4nm至约40nm的厚度。该电介质 帽层优选地是Si3N4、 SiC、 SiCN、 SiC(N,H)或SiCH。该扩散阻挡层 延伸到电介质帽层中的部分优选地具有约5nm至约100nm的高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形成互连结构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 步骤在电介质层上沉积牺牲电介质膜;在该电介质层中形成图形 化特征;在该图形化特征中沉积扩散阻挡层;在该扩散阻挡层上沉 积导电金属以形成互连特征;去除导电金属的一部分;去除该牺牲 电介质膜;以及沉积电介质帽层,由此在该电介质帽层中嵌入该扩 散阻挡层的一部分中。
该扩散阻挡层优选地通过物理气相沉积、原子层沉积或化学气 相沉积来沉积。该导电互连特;f正优选地通过镀覆或'减射来沉积。部 分导电金属优选地使用湿法蚀刻去除。在优选实施例中,湿法蚀刻 是在由包括HNOs、 HCL、 H2S04、 HF及其组合的蚀刻溶液中的时间 受控浸泡。
该牺牲电介质膜优选地^^用湿法蚀刻去除。在优选实施例中, 该湿法蚀刻是稀释的HF溶液。该电介质帽层优选地通过CVD沉积
来沉积。


相信.
利要求书中申明。附图仅用于阐释目的且没有按比例绘制。不过,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述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本身,无论是结构 还是其工作方法,附图中
图1A-1D是示出常规嵌入结构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1E是机械弱界面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2至图IO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结构的示意性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考图2,示出了沉积在层间电介质(ILD)层12上的牺牲电介质膜11 (通常也称为"硬掩膜")。在优选实施例中,牺牲电介质
膜11是S^N4或Si02。电介质层12可以包含任意层间或层内电介质, 包括无机电介质或有机电介质。电介质材料12可以是多孔或无孔的。 可用作电介质材料的合适电介质的某些示例包括但不限于Si02、 倍半硅氧烷、包括Si、 C、 O和H原子的掺碳氧化物(即,有机硅 酸盐)、热固聚芳树脂或其多层。术语"聚芳"用于表示芳基半族 或者通过键、稠环或惰性链接族(例如氧、硫、砜、亚砜、羰基等) 链接在一起的惰性取代芳基半族。优选地,牺牲膜11具有100A至 800 A的厚度。优选地,ILD层12具有500A至10,000A的厚度。
参考图3,图形化特征21通过常规光刻和蚀刻工艺在ILD层12 中形成。依赖于是使用单嵌入还是双嵌入结构,这些图形化特征将 对应于后续的互连过孔或线。
光刻步骤包括向牺牲电介质膜11的表面涂敷光致抗蚀剂,使 该光致抗蚀剂曝光于所需辐射图形,以及利用常规抗蚀剂显影剂显 影曝光的抗蚀剂。蚀刻步骤可以包括干法蚀刻工艺、湿法化学蚀刻 工艺或其组合。术语"千法蚀刻"此处用于表示诸如反应离子蚀刻 (RIE)、离子束蚀刻、等离子蚀刻或激光熔融的蚀刻技术。在蚀刻 工艺中,图形首先被转移到牺牲电介质膜11且然后转移到电介质材 料12。在图形被转移到牺牲电介质膜11之后,图形化光致抗蚀剂典 型地但不必需地从该结构去除。
形成于电介质材料12中的图形化特征21可以包括线开口、过 孔开口或者线开口与过孔开口的组合。依赖于形成的开口的类型, 适当时可以使用单嵌入或双嵌入工艺。可以4吏用先过孔后线开口的 工艺,或者可以使用先线后过孔开口的工艺。
参考图4,示出了在沉积了扩散阻挡层31和导电互连特征32并 经过了化学机械抛光(CMP)之后的结构。依赖于是使用单嵌入还 是双嵌入结构,导电互连特征32是互连过孔和/或线。扩散阻挡层 31典型地通过物理气相沉积(PVD)、原子层沉积(ALD)或化学 气相沉积(CVD)技术沉积。导电互连特征32优选地是镀覆的Cu。可包含Ta、 TaN、 Ti、 TiN、 Ru、 RuN、 RuTa、 RuTaN、 W、 WN
或可用作阻挡层以防止导电材料扩散通过的任意其他材料的扩散阻 挡层31通过沉积工艺形成,例如,通过原子层沉积(ALD)、化学 气相沉积(CVD)、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溅射、 化学溶液沉积或镀覆形成。扩散阻挡层31的厚度可以根据沉积工艺 的具体方法以及采用的材料而变化。典型地,扩散阻挡层31具有约 4nm至约40nm的厚度,更为典型地具有约7nm至约20nm的厚度。 在扩散阻挡层31形成之后,利用导电材料填充电介质材料12 中的每个开口 21的剩余区域,由此形成导电互连特征32。在形成导 电互连特征32中使用的导电材料例如包括多晶硅、导电金属、包括 至少一种导电金属的合金、导电金属硅化物或其组合。优选地,在 形成导电互连特征32中使用的导电材料是诸如Cu、 W或Al的导电 金属,在本发明中,Cu或Cu合金(诸如AlCu)是优选实施例。使 用常规沉积工艺,将导电材料填充到电介质材料12中的凹陷特征21 中,该常M^沉积工艺包括j旦不限于CVD、 PECVD、溅射、化学溶 液沉积或镀覆。
在沉积导电材料之后,可以4吏用诸如化学机械抛光(CMP)的 常规平坦化工艺来提供这样的结构,其中扩散阻挡层31和导电互连 32均具有基本与电介质材料12的上表面共面的上表面。所得的结构 例如在图4中示出。
参考图5,示出了在湿法蚀刻之后形成的Cu互连特征32的凹陷 的结构。优选地,所述湿法蚀刻是蚀刻溶液中的时间受控浸泡。优 选的蚀刻溶液包括HN03、 HCL、 H2S04、 HF或其组合。如图5所示, 仅Cu互连32将被蚀刻,且牺牲电介质膜11或扩散阻挡层31不被 蚀刻。
现在参考图6,示出了牺牲电介质膜11的去除。优选地,这使 用湿法蚀刻完成。在优选实施例中,湿法蚀刻是稀释的HF溶液。如 图6的剖面图所示,Cu互连特征32将被在ILD层12之上凸出的扩 散阻挡层31的部分41环绕。依赖于使用单嵌入还是双嵌入结构,该凸出部分41将环绕Cu互连过孔或线。在优选实施例中,ILD层 12之上凸出的部分41的高度为约5nm至约100nm,宽度将等于扩 散阻挡层31的沉积厚度。
如图5和图6所示,使第一湿法蚀刻适于蚀刻Cu互连。使第二 湿法蚀刻适于〗又蚀刻牺牲电介质膜11。
现在参考图7,示出了电介质帽层61的沉积。在优选实施例中, 电介质帽层61是Si3N4、 SiC、 SiCN、 SiC(N,H)或SiCH。电介质帽 层61优选地通过CVD沉积或4t涂才支术沉积。如图6所示,电介质 帽层61的厚度大于ILD层12之上凸出的部分41的高度。这导致扩 散阻挡层31的一部分即ILD层12之上凸出的部分41部分地嵌入到 电介质帽层61中。
现在参考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执 行可选的CMP步骤,以去除电介质帽层61的一部分厚度,以使得 电介质帽层61的表面与ILD层12之上凸出的扩散阻挡层31的部分 41齐平。这导致扩散阻挡层31的部分41完全嵌入在电介质帽层61 中,如图8所示。
现在参考图9,示出了用于下一级互连构建的ILD层71的沉积。 图8示出了扩散阻挡层31的一部分即ILD层12之上凸出的部分41 仅部分地嵌入到电介质帽层61中的实施例。图IO示出了用于下一 级互连构建的ILD层71的沉积,其中ILD层12之上凸出的部分41 完全嵌入到电介质帽层61中。
对于注意到本公开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很明显,可以在不 偏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做出此处特别描述的实施例之外的本 发明的其他修改。因此,这些修改被视为处于仅由所附权利要求限 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
工业应用性
本发明在半导体集成电路及其制造中是有用的,且在后道 (BEOL)互连结构中是尤其有用的。
权利要求
1. 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互连结构,所述互连结构具有其中嵌入有至少一个导电互连(32)的电介质层(12);扩散阻挡层(31),环绕所述至少一个导电互连(32)且与所述电介质层(12)和所述至少一个导电互连(32)接触;电介质帽层(61),与所述电介质层(12)和所述至少一个导电互连(32)接触;以及延伸到所述电介质帽层(61)中的所述扩散阻挡层(31)的一部分(4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延伸到所述帽层 (61)中的所述扩散阻挡层(31)的所述部分(41)仅延伸到所述电介质帽层(61)的一部分中。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延伸到所述帽层 (61)中的所述扩散阻挡层(31)的所述部分(41)延伸到所述电介质帽层(61 )的整个厚度中。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导电 互连(32)包括线和过孔。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导电 互连(32)由选自Cu、 W、 Al及其合金的材料组成。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电介质层U2) 具有约500A至约10,000A的厚度。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扩散阻挡层 (31)由选自Ta、 TaN、 Ti、 TiN、 Ru、 RuN、 RuTa、 RuTaN、 W和WN的材料组成。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扩散阻挡层 (31 )具有约4nm至约40nm的厚度。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电介质帽层(61)由选自Si3N4、 SiC、 SiCN、 SiC(N,H)和SiCH的材料组成。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延伸到所述电介质 帽层(61 )中的所述扩散阻挡层(31 )的所述部分(41 )具有约5nm 至约100nm的高度。
11. 一种用于形成互连结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电介质层(12)上沉积牺牲电介质膜(11); 在所述电介质层(12)中形成图形化凹陷特征(21 ); 在所述凹陷特征(21)中沉积扩散阻挡层(31); 在所述扩散阻挡层(31)上沉积导电金属(32)以形成互连特征(32 );去除所述导电金属(32)的一部分; 去除所述牺牲电介质膜(11);以及沉积电介质帽层(61),由此在所述电介质帽层(61)中嵌入 所述扩散阻挡层(31)的一部分(41)。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扩散阻挡层(31) 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来沉积。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扩散阻挡层(31)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或原子层沉积来沉积。
14.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导电互连特征(32)通过镀覆沉积。
15.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导电互连特征(32) 通过溅射沉积。
16.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导电金属(32)的 所述部分使用湿法蚀刻去除。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湿法蚀刻是在由包 括HN03、 HCL、 H2S04、 HF及其组合的蚀刻溶液中的时间受控浸泡。
18.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牺牲电介质膜(11 ) 使用湿法蚀刻去除。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湿法蚀刻是稀释的HF溶液。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电介质帽层(61) 通过CVD沉积来沉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互连结构,该互连结构在帽层(61)、底层电介质层(12)和扩散阻挡层(31)的界面处具有改进的机械强度。该互连结构具有嵌入在该帽层材料(61)中的扩散阻挡材料(31)的一部分(41)。该阻挡(31)可以部分或者完全嵌入在该帽层(61)中。
文档编号H01L21/469GK101523585SQ200780037939
公开日2009年9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11日
发明者C-c·杨, H·S·杨, K·K·H·沃恩格, M·G·法奥奎 申请人: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