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电线及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6698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绝缘电线及电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绝缘电线及绝缘电缆,尤其是涉及具有优良的耐油性及可挠性 (或难燃性)的绝缘电线及绝缘电缆。
背景技术
对于电线及电缆来说,需要有耐油性及难燃性(或可挠性)。因此在电线 及电缆上包覆的的绝缘体使用了交联氯丁二烯橡胶。交联氯丁二烯橡胶由于其 组成中含有极性高的氯而具有优良的耐油性,尤其是耐矿物油性能。另外,交 联氯丁二烯橡胶由于在燃烧时放出氯而抑制了绝缘体的燃烧,因而其难燃性也
优良。因此,交联氯丁二烯橡胶作为耐油性,难燃性橡胶使用。
近年来,由于对环境的关注度提高,因而要求包覆了在燃烧时不会向大气 中放出有害的卣素气体的由无面素构成的绝缘体的电线及电缆。但是,因为交 联氯丁二烯橡胶进行了交联还含有氯,因此,不能作为无卣素材料及再循环材
料使用。
于是,为了使其为无卣素材料及具有再循环性,在包覆电线及电缆的绝缘 体中开始使用由无卣素系的热塑性弹性体构成的绝缘体。这是因为,无卣素性 热塑性弹性体与交联氯丁二烯橡胶不同,其在无需交联工序并能耐受高温使用 方面性能优良,另外,由于无需交联工序,因而其价才各低廉,可供给再循环性 高的电线及电缆。
然而,对于电线和电缆要求耐热性、耐油性、可挠性、配线性、难燃性等。 因此,构成作为电线及电缆的绝缘体的原料的热塑性弹性体的聚烯烃,使用单 一种类的聚烯烃不能满足这些特性。即,在使用单独的结晶性聚烯烃时,所得 到的热塑性弹性体虽然在耐热性、耐油性方面的性能优良,但不能得到与现有
的软质PVC同等的可挠性。另外,在使用单独的非晶性聚烯烃时,虽然在可
挠性方面性能优良,但不能得到耐热性、耐油性。
因此,为了得到在耐热性、耐油性、可挠性方面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弹性体,使用结晶性聚烯烃和非晶性聚烯烃之类性状不同的聚烯烃的混合物。
热塑性弹性体的混合的方法粗分为以下三类①单纯混合型,②动态交联 型,③反应混合型。
①的单纯混合型是利用混合机对两种以及的弹性性进行机械剪切并混炼 的方法。②的动态交联型是通过将作为分散相的弹性体混合到作为基体相的弹 性体中时进行交联以防止分散相的凝聚的方法。(D的反应混合型是利用多段聚 合法制造的方法,由各阶段的聚合生成的树脂成分在聚合时的反应器中进行混 合。
另夕卜,在相关的现有技术中,有将使用了③的反应混合型的烯烃系组合物 作为可挠性优良的绝缘体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6-25367号公报)。 另外,还有应用在可挠性、耐损性、拉伸延伸率特性等各性能的平衡优良的电 线绝缘体中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41225号公报)。另夕卜, 还有将热塑性烯烃系组合物应用到耐热性、抗拉强度优良的电线绝缘体中的技 术(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2006-505685号公报)。
然而,通常,在混合了性状不同的聚烯烃的场合,上述混合物成为将一方 的聚烯烃作为海相,将另一方的聚烯烃作为岛相的海岛构造。这时,通常是作 为岛相的分散相的直径越小,越能实现性状不同的聚烯烃兼顾各自的长处。
但是,性状不同的聚烯烃的混合要将混溶性差的分散相做得很微细是困难的。
例如,对于①的单纯混合型,由于在基体相中的分散相为极度分散了的海 岛结构;另外,对于②的动态交联型,虽通过施加交联而防止分散相的凝聚, 将分散相的直径做得很小,但由于分散相在基体相内分散过大,基体相的聚歸 烃的性质成为支配性的而难于产生分散相的特征。另外,对于③的反应混合型, 由于采用多段聚合法制造,与①、②相比,虽然可以使由非晶性聚烯烃构成的 分散相更细地分散到由例如结晶性聚烯烃构成的基体相内,但在现有的反应混 合型的热塑性弹性体的混合物中,则难于使分散相微细地分散到使结晶性聚烯 烃具有的耐油性和非晶性聚烯烃具有的可挠性两者充分兼顾的程度。
另外,在现有的无卣素系的热塑性弹性体中,由于由非交联导致的耐油性 降低和由于无卣素化导致的难燃性降低的影响较大,难于兼顾耐油性和难燃性两方面。因此,为了得到耐油性和难燃性两方面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弹性体,虽 然进行了与耐油性优良的聚合物的混合以及与难燃剂的并用,但仍未能得到充 分满足耐油性和难燃性的无卣素系热塑性弹性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优良的耐油性及可挠性 的绝缘电线及绝缘电缆。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良的耐油性及难燃性的的绝缘电 线及绝缘电缆。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第 一方案的绝缘电线,在金属导体的外周包覆有包含反应混合型聚 烯烃系热塑性树脂的绝缘体,其特征是,上述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系热塑性树脂
中含有以单体单位计的结晶性聚丙烯51 -85摩尔%。
本发明第二方案的绝缘电线,在第一方案记载的电线中,其特征是,
上述绝缘体的弯曲弹性模量为20MPa以下。
本发明第三方案的绝缘电线,在第一或第二方案记载的电线中,其特征是, 上述绝缘体是上述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系热塑性树脂与其它烯烃系聚合物的混 合物。
本发明第四方案的绝缘电缆,在金属导体的外周包覆有包含反应混合型聚 烯烃系热塑性树脂的绝缘体,其特征是,上述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系热塑性树脂 中含有以单体单位计的结晶性聚丙烯51 -85摩尔%。
本发明第五方案的绝缘电缆,在第四方案记载的电缆中,其特征是, 上述绝缘体的弯曲弹性^i量为20MPa以下。
本发明第六方案的绝缘电缆,在第四或第五方案记载的电缆中,其特征是, 上述绝缘体是上述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系热塑性树脂与其它烯烃系聚合物的混 合物。
本发明第七方案的绝缘电线,在金属导体的外周包覆有包含反应混合型聚 烯烃系热塑性树脂的绝缘体,其特征是,相对于含有以单体单位计的结晶性聚 丙烯51-85摩尔%的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系热塑性树脂大于50重量份而小于100 重量份和聚烯烃的混合物100重量份,含有40-300重量份金属氢氧化物。本发明第八方案的绝缘电线,在第七方案记载的电线中,其特征是,
上述混合物相对于上述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系热塑性树脂60-95重量份含有上述 聚烯烃5-40重量份。
本发明第九方案的绝缘电线,在第七或第八方案记载的电线中,其特征是, 上述聚烯烃包含结晶性树脂或极性橡胶中的至少 一种以上。
本发明第十方案的绝缘电缆,在金属导体的外周包覆有包含反应混合型聚 烯烃系热塑性树脂的绝缘体,其特征是,相对于含有以单体单位计的结晶性聚 丙烯51-85摩尔°/。的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系热塑性树脂大于50重量份而小于100 重量份和聚烯烃的混合物100重量份,含有40-300重量份金属氢氧化物。
本发明第十一方案的绝缘电缆,在第十方案记载的电缆中,其特征是,上 述混合物相对于上述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系热塑性树脂60-95重量份含有上述聚 烯烃5-40重量份。
本发明第十二方案的绝缘电缆,在第十或第十一方案记载的电缆中,其特 征是,上述聚烯烃包含结晶性树脂或极性橡胶中的至少 一种以上。
根据本发明,可得到具有优良的耐油性及可挠性或难燃性的的绝缘电线及 绝缘电缆。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绝缘电线及电缆的断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绝缘电线及电缆的断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方式的绝缘电线及电缆的断面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具有优良的耐油性及可挠性的绝缘体
的组成及特性评价试验的结果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绝缘体的组成及特性评价试验的结果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具有优良的耐油性及难燃性的绝缘 体的组成及特性评价试验的结果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绝缘体的组成及特性评价试验的结 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发明人为了得到耐油性和可挠性两者兼顾的以及耐油性和难燃 性两者兼顾的绝缘电线及绝缘电缆认为,作为绝缘体对金属导体进行包覆的热 塑性弹性体需要具有优良的耐油性和可挠性。进行种种研究的结果已经弄清楚
了 ,通过将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系热塑性树脂作为基体可以得到所要求的热塑性 弹性体。并且发现,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系热塑性树脂通过将耐热性、耐油性优
良的结晶性聚丙烯的含量规定在一定范围(以单体单位计为51-85摩尔% )内, 可以兼顾作为绝缘电线及绝缘电缆的耐油性及可挠性两者。并且,通过按规定 的组成配比在其中添加聚烯烃和金属氲氧化物,就可以得到具有优良的耐油性 及难燃性的绝缘电线及绝缘电缆。
根据这些见解,下面,虽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但这些实施方 式只不过是例子,只要不超出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可以有种种变形。
图1表示绝缘电线及绝缘电缆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断面构造。
绝缘电线及绝缘电缆如图1所示,是用绝缘体的绝缘层2包覆断面为圆形 的长的金属导体l的外周的制品。另外,绝缘电线及绝缘电缆的断面形状不限 于圆形,也可以是在由板状的铜板经切割加工或者对圓线进行轧制加工得到的 扁平状的金属导体上包覆绝缘层的制品。
另外,绝缘电线及绝缘电缆只要是在金属导体上包覆有绝缘体即可,作为 其它实施方式,可列举如图2所示,用绝缘层2包覆金属导体1的外周后,再 用护套层3包覆其外周的构造的制品;或者如图3所示,将用绝缘层包覆了金 属导体1的制品数根绞合后,再用护套层3包覆它们的外周的构造的制品等。
金属导体l的金属可列举例如铜。金属导体1既可以使用例如单根铜线, 也可以使用由多根铜线构成的绞合线或编织线,还可以对铜线进行熔融镀锡或 者电解镀锡。
护套层3的材料可列举例如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 对于具有优良的耐油性及可挠性的绝缘电线及绝缘电缆来说,绝缘层2
的绝缘体材料为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系热塑性树脂,该树脂使用含有以单体单位
计51 -85摩尔%结晶性聚丙烯的热塑性弹性体。
对于具有优良的耐油性及难燃性的绝缘电线及绝缘电缆来说,绝缘层2
的绝缘体材料使用相对于含有以单体单位计51-85摩尔%的结晶性聚丙烯的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系热塑性树脂50重量份以上100重量份以下和聚烯烃的混合 物100重量份,含有40-300重量份金属氬氧化物的组合物。
上述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系热塑性树脂除结晶性聚丙烯之外,主要含有例如 a-烯烃系聚合物。
上述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系热塑性树脂是用多段聚合法制造的物质。该聚合
法就是将在多阶^a的聚合中生成的树脂成分在聚合时的反应器中进行混合。因
此,与用捏合机、班伯里密炼机等密闭型混炼机或滚筒之类单纯混合的方法比 较,可以将非晶性聚烯烃更细地分散到例如结晶性聚烯烃中。
尤其是通过将结晶性聚丙烯的构成比取为以单体单位计51-85摩尔%范围 内,则所得到的反应混合型的热塑性弹性体可将作为分散相的成分微细地分散 到直径liim以下程度,可使其没有明确的海岛构造而具有相互穿插的网状结 构。因此,可实现性状不同的聚烯烃各自的优点的兼顾,可获得耐油性及可挠 性优良的基体材料。
之所以将上述热塑性弹性体的结晶性聚丙烯的构成比规定为以单体单位 计为51-85摩尔%是因为,若超过85摩尔%,则作为可挠性指标的弯曲弹性模 量超过20MPa,具有上述绝缘层2的绝缘电线及绝缘电缆不能得到与软质PVC 同等的可挠性。另外,当小于51摩尔%时,则不能满足耐油性的要求。
另外,作为绝缘层2的绝缘体,可以使用由含有51-85摩尔%的上述结晶 性聚丙烯的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系热塑性树脂和其它烯烃系聚合物的混合物构 成的热塑性树脂弹性体。通过混合有其它烯经系聚合物,可提高绝缘体的耐油 性、可挠性及其它特性。
作为这里所述的其它烯烃系聚合物,可列举聚乙烯、聚丙烯、丙烯-乙烯 共聚物、乙烯-丙烯酸曱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 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 乙烯共聚物等。
此外,只要是在不损害可挠性的范围内,除了其它烯烃系聚合物以外,当 然还可以适当添加难燃剂、染色剂、填充剂、润滑剂等。
另外,100重量^P分的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系热性树脂和聚烯烃的混合物需要 将前者定为超过50重量份而小于100重量份,并将后者定为超过0重量份而小于50重量份。若不在该范围内,则绝缘电线的耐油性不能满足。
再有,通过将聚烯烃混合到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系热塑性树脂中可提高难燃
性、耐油性。混合比例最好是相对于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系热塑性树脂60-95重 量份混合聚烯烃5-40重量份。
由于聚烯烃选择结晶性树脂时变硬,作成绝缘性电线及绝缘电缆时有损可 挠性,因而相对于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系热塑性树脂60-卯重量份,以混合10-40 重量份聚烯烃为宜。
另外,聚烯烃选择极性橡胶时,相对于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系热塑性树脂 50-90重量份以混合10-50重量份聚烯烃更好。
通过将40-300重量份由金属氢氧化物构成的难燃剂混合到100重量份这 些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系热塑性树脂和聚烯烃的混合物中,在做成绝缘性电线及 电缆时可使其具有难燃性。若小于40重量份则难燃性低,若超过300重量份 则可挠性及机械强度降低。由金属氢氧化物构成的难燃剂的含量以50-200重 量份更好。
再有,通过对作为难燃剂使用的金属氢氧化物的表面进行硅烷处理,可实 现在将其分散到树脂中时防止其聚集,并增加其与树脂的密合性,改善强度。
作为混合在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系热塑性树脂中的聚烯烃,通过从结晶性树 脂或极性橡胶中选择至少一种以上,可实现耐油性的进一步提高。在此,结晶 性树脂虽可列举例如聚乙烯、聚丙烯,但只要是在聚烯烃中具有熔点的材料即 可,对其并无特别限定。同样,极性橡胶虽可列举例如丁腈橡胶,聚氨酯橡胶, 但只要是在分子中含有极性基的耐油性优良的橡胶均可,对它们并无特别限 定。
另外,在从极性橡胶中选择聚烯烃时,由于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系热塑性树 脂和聚烯烃的粘度差很大,通过简单混合很难将其分散,为了得到所要求的特 性,使用捏和机、班伯里密炼机等密闭型混炼机对橡胶进行交联分散在特性上 更好。
上述实施方式的绝缘电线及电缆的制造可以通过例如使用通常的挤压成 形生产线对树脂组合物进行熔融混炼,再将上述树脂组合物l齐压到由单根或多 根组成的金属导体上进行制作。在熔融混炼中,使用例如间歇式混炼机或双轴螺旋挤压机等。另外,在挤压成形生成线中使用例如双轴挤压机。利用这种双 轴挤压机,挤压熔融混炼了的树脂组合物,用这种树脂组合物包覆金属导体形 成包覆层。
上述绝缘电线及绝缘电缆适用于例如航空照明用电线及电缆。 实施例
以下,说明实施例。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具有优良的耐油性及可挠性的绝缘体 (树脂组合物)的组成及特性评价试验的结果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 比较例的绝缘体(树脂组合物)的组成及特性评价试验的结果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具有优良的耐油性及难燃性的绝缘 体(树脂组合物)的组成及特性评价试验的结果图,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 的比较例的绝缘体(树脂组合物)的组成及特性评价试验的结果图。
评价试验所使用的试样是将图4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的组成的树脂组合物 及图5和图7所示的比较例的组成的树脂组合物挤压成形为厚度2mm的片状 制成的。对这些试样进行了初始的抗拉强度及拉伸延伸率试-睑、耐热性试验、 耐油性试验、可挠性试验。
另外,难燃性、配线性的评价试验所使用的绝缘电线具有图1所示的构造, 通过挤压成形将图4-图7所示的树脂组合物包覆在用7根铜线绞合而成的导体 外径为3.6mm的金属导体1上而形成了外径为12mm的包覆层2。使用这种 绝缘电线进行了配线性试验。
图4-图7的组合物的简略符号及其内容如下。
TPO:聚烯烃系热塑性树脂
反应混合型TPO-A:(密度0.87g/cm3、 MI: 7g/10分钟、结晶性聚丙烯 单位51摩尔%)
反应混合型TPO-B:(密度0,87g/cm3、 MI: 7g/10分钟、结晶性聚丙烯 单位63摩尔%)
反应混合型TPO-C:(密度0.89g/cm3、 MI: 7g/10分钟、结晶性聚丙烯 单位85摩尔%)
反应混合型TPO-D:(密度:0.89g/cm3、 MI: 7g/10分钟、结晶性聚丙烯单位45摩尔°/。)
反应混合型TPO-E:(密度0.89g/cm3、 MI: 7g/10分钟、结晶性聚丙烯 单位90摩尔%)
动态交联型TPO (密度0.97g/cm3)
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密度0.92g/cm3、 MI: 2gA0分钟)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酯酸乙烯32%、 MI: 0.2g/10分钟) 无规型聚丙烯(0.90g/cm3、 MI: 11g/10分钟) 丁腈橡胶(结合丙烯腈量32%)
难燃剂(第一实施方式非脱除型溴类难燃剂;第二实施方式氢氧化镁, 平均粒径1.0|im)
抗氧化剂(苯酚系抗老化剂) 润滑剂(脂肪酸酰胺)
另外,图4-图7的评价方法按以下方法测定。 (1 )初始的抗拉强度及拉伸延伸率试验
#4居JIS C-3005标准〗吏用厚度为2mm的板状试样,以500mm/分钟的速 度进行了抗拉强度试验。初始的抗拉强度的目标值为13Mpa以上,拉伸延伸 率的目标值为300%以上。
拉伸延伸率用下式(a)算出。
(a) 拉伸延伸率(%)=(拉伸试验后的试样长度-拉伸试验前的试样长 度)xlOO/拉伸试验前的长度
(2)耐热性试验
将上述初始的抗拉试验所使用的试样放在根据JIS C-3005标准的恒温温 槽内于IO(TC暴露处理96小时后,对冷却后的试样进行了抗拉试验,测定了 抗拉强度残留率及拉伸延伸率的残留率。抗拉强度残留率及拉伸延伸率残留率 的目标值为60%以上。
抗拉强度残留率及拉伸延伸率残留率用下式(b)和(c)算出。
(b) 抗拉强度残留率(%)与式验后的抗拉强度xlOO/试验前的抗拉强度
(c) 拉伸延伸率残留率(%) -试验后的拉伸延伸率xlO(V试验前的拉伸 延伸率(3)耐油性试验
根据JIS C-3005标准将上述初始的抗拉试验所使用的试样在加热到120°C 的IRM-902试-险油中浸渍4小时后,将油擦干净,对在室温下冷却了 4小时 的试样进行抗拉试验,测定了抗拉强度残留率和拉伸延伸率残留率。抗拉强度 残留率和拉伸延伸率残留率的目标值为80%以上。 (4 )可挠性试验
根据JISK-7171标准,对上述初始的抗拉试验所使用的试样,在两端被支 撑的试验片的中央施加集中载荷,以5mm/分钟的速度使试验片弯曲直到达到 破坏或者规定的挠度,测定了在此期间对试验片所施加的载荷,即弯曲弹性模 量。弯曲弹性模量的目标值为20Mpa以上。 (5 )难燃性试验
根据JIS C-3005标准,使上述的绝缘性电线(长度约为300mm)与水平 面倾斜60度并夹持住该绝缘性电线的上端和下端。并且,使燃烧器内焰的前 端接触到距电线的下端约20mm的位置直到燃烧30秒钟以内,在除去燃烧器 后,以肉眼观察并确认燃烧的程度。在此,燃烧器的火焰为内焰35mm、外焰 130mm。将在除去燃烧器后不继续进行燃烧并在60秒钟以内火焰自灭者定为 "合格",将继续燃烧60秒钟以上者定为"不合格"。 (6 )配线性(可挠性)试验
通过将上述绝缘电线推入到弯曲成90度的煤气管内,将电线的通过性与 包覆软质PVC的绝缘电线比较,若与包覆软质PVC的绝缘电线为同等以上, 则将该电线作为"O (合格)",若不是那样则为"x (不合格)"。
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7
如图4所示,相对于聚烯烃系聚合物IOO重量份,在实施例1-7的组合物 中加入了难燃剂20重量份和抗氧化剂1重量份。
实施例1-3仅使用了含有以单体单位计51-85摩尔%结晶性聚丙烯的反应 混合型热塑性树脂。
实施例4、 5使用了两种以单体单位计51-85摩尔%结晶性聚丙烯的反应 混合型热塑性树脂。例如,在实施例4中配合了 50重量份的反应混合型TPO-A 和50重量份反应混合型TPO-B。实施例6、 7使用了以单体单位计51-85摩尔%结晶性聚丙烯的反应混合 型热塑性树脂和其它的烯烃系聚合物的混合物。 第一实施方式的比4交例1-9
如图5所示,在比较例l-9的组合物中,也相对于烯烃系聚合物IOO重量 份加入了难燃剂20重量份和抗氧化剂1重量份。
比较例l-3仅使用了反应混合型以外的聚烯烃系热塑性树脂或者含有的丙 烯以单体单位计不在51-85摩尔%的范围内的反应混合型聚烯烂热塑性树脂。
在实施例1-7中使用了含有结晶性聚丙烯51-85摩尔。/。的反应混合型TPO, 对耐热性、耐油性、可挠性试验结果的评价,全部达到了目标值。另外,对配 线性试验结果的评价为"O"。
然而,在比较例l-9中,未使用含有结晶性聚丙烯51-85摩尔%的反应混 合型TPO,则不能满足作为目标的特性。
对于比较例1的只使用了动态交联型TPO的试样,由于耐油性试验的抗 拉强度残留率小于80%,不满足耐油性的目标。另外,弯曲弹性模量超过 20Mpa,不能满足可挠性及配线性的目标。
对于比较例2的使用了只含有结晶性聚丙烯小于51摩尔%的反应混合型 TPO的试样,由于耐油性的抗拉强度残留率小于80%,不满足耐油性的目标。
对于比较例3的使用了含有结晶性聚丙烯超过85摩尔%的反应混合型 TPO的试样,弯曲弹性模量超过20Mpa,不能满足可挠性及配线性的目标。
对于如比较例4-9分别只混合了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和无规型聚丙烯、乙 酸-醋酸乙烯共聚物和无规型聚丙烯的试样,弯曲弹性模量都超过了 20Mpa, 不能满足可挠性及配线性的目标。
此外,在比较例4-6中,由于耐油性的抗拉强度残留率低且试样表面显著 变形而无法测定拉伸延伸率残留率。另外,在比较例7中,耐油性的抗拉强度 残留率低。
第二实施方式的实施例8-16
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8-16的组合物中,相对于烯烃系聚合物100重量 份加入了抗氧化剂1重量份和润滑剂1重量份。
实施例8-16使用了含有结晶性聚丙烯以单体单位计51-85摩尔%的反应混
14合型聚烯烃热塑性树脂。例如,在实施例1中,其配合组成为反应混合型
TPO-A80重量份,无规型聚丙烯20重量份,以及难燃剂40重量份。 第二实施方式的比较例10-15
如图7所示,比较例10-15的组合物也相对于烯烃系聚合物100重量份加 入了抗氧化剂1重量份及润滑剂1重量份。
实施例8-16中,对于耐热性、耐油性的试验结果的评价为全部达到目标 值。另外,对于难燃性的试验结果的评价为"合格",对于配线性的评价为"O"。
然而,对于比较例10-15则不能满足作为目标的特性。
对于比较例10-11,在混合物100重量份中,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热塑性树 脂分别为50重量份、IOO重量份,耐油性的抗拉强度残留率小于80%而不满 足耐油性的目标。
对于如比较例12那样使用了只含有结晶性聚丙烯小于51摩尔%的反应混 合型TPO的试样,耐油性的抗拉强度残留率小于80%而不满足耐油性的目标。
对于如比较例13那样使用了含有结晶性聚丙烯超过85%的反应型TPO的 试样,不能满足难燃性及配线性的目标。
在比较例14中,难燃剂不在40-300重量份的范围内,不能满足难燃性的 目标。
在比较例15中,使用了含有结晶性聚丙烯以单体单位计不在51-85摩尔 %的范围内的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热塑性树脂,且难燃剂不在40-300重量份范 围内,不能满足配线性的目标。
权利要求
1.一种绝缘电线,在金属导体的外周包覆有包含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系热塑性树脂的绝缘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系热塑性树脂中含有以单体单位计的结晶性聚丙烯51-85摩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电线,其特征在于 上述绝缘体的弯曲弹性模量为20MPa以下。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绝缘电线,其特征在于 上述绝缘体是上述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系热塑性树脂与其它烯烃系聚合物的混合物。
4. 一种绝缘电缆,在金属导体的外周包覆有包含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系热 塑性树脂的绝缘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系热塑性树脂中含有 以单体单位计的结晶性聚丙烯51 -85摩尔%。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绝缘电缆,其特征在于 上述绝缘体的弯曲弹性模量为20MPa以下。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迷的绝缘电缆,其特征在于 上述绝缘体是上述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系热塑性树脂与其它烯烃系聚合物的混合物。
7. —种绝缘电线,在金属导体的外周包覆有包含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系热 塑性树脂的绝缘体,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含有以单体单位计的结晶性聚丙烯 51-85摩尔%的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系热塑性树脂大于50重量份而小于100重量 份和聚烯烃的混合物100重量份,含有40-300重量份金属氢氧化物。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绝缘电线,其特征在于上述混合物相对于上述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系热塑性树脂60-95重量份含 有上述聚烯烃5-40重量份。
9.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绝缘电线,其特征在于 上述聚烯烂包含结晶性树脂或极性橡胶中的至少 一种以上。
10. —种绝缘电缆,在金属导体的外周包覆有包含反应混合型聚歸烃系热 塑性树脂的绝缘体,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含有以单体单位计的结晶性聚丙烯51-85摩尔%的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系热塑性树脂大于50重量份而小于100重量 份和聚烯烃的混合物100重量份,含有40-300重量份金属氢氧化物。
11.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绝缘电缆,其特征在于 上述混合物相对于上述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系热塑性树脂60-95重量份含有上述聚烯烃5-40重量份。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绝缘电缆,其特征在于 上述聚烯烃包含结晶性树脂或极性橡胶中的至少一种以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绝缘电线及电缆。本发明可提供耐油性及可挠性或难燃性优良的绝缘电线及绝缘电缆。本发明的绝缘电线或电缆,在金属导体的外周包覆有包含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系热塑性树脂的绝缘体,其特征是,上述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系热塑性树脂中含有以单体单位计的结晶性聚丙烯51-85摩尔%;或者,相对于含有以单体单位计的结晶性聚丙烯51-85摩尔%的反应混合型聚烯烃系热塑性树脂大于50重量份而小于100重量份和聚烯烃的混合物100重量份,含有40-300重量份金属氢氧化物。
文档编号H01B3/44GK101315816SQ20081009933
公开日2008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31日
发明者反町正美, 福地胜一 申请人: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