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接触孔蚀刻停止层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7424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接触孔蚀刻停止层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方法,特别有关于一种用于使N型金 属氧化物半导体(Negative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NMOS )及P型金属氧化 物半导体(Positive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PMOS )晶体管的沟道产生应变 的改进型双接触孔蚀刻停止层(dual contact etch stop layer, dual CESL )技术。
背景技术
几十年来,芯片制造商通过缩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MOS )晶体管的尺寸而使其制造越来越快速。由于半导体工艺已 经进步到超深亚《效米(very deep sub micron era)级别,例如65纳米(65 nm) 或者更小的45纳米,因此,如何增加MOS晶体管的驱动电流成为非常重要的 议题。
为了提高元件的性能,产生了晶体应变技术(crystal strain technology )。在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CMOS )晶体 管制造领域,晶体应变技术作为 一种提高元件性能的手段越来越51起人们的注 意。将应变引入半导体晶体中,能够改变电荷在其中的移动速度。应变能够使 能电荷(例如电子),使其更容易通过栅极沟道的硅晶格(silicon lattice),进而 使CMOS晶体管的工作状态更好。
通常,硅中的应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入例如,透过围绕晶体管的薄膜 与结构产生的应力,其中薄膜形式可以是多应力源(poly stressor)或者接触孔 蚀刻4f止层(contact etch stop layer, CESL),这种应变^皮称为工艺引入应变 (process-induced strain),或者使用应变硅晶圓,其顶层的硅通常生长于比硅晶 格更大的晶格之上。当今大多数处于领导地位的芯片制造商会在生产中以多种 方式利用工艺引入应力,例如伸张氮化物,以提高NMOS元件的性能。如这《 技术所反映,伸张应力可以提高电子的移动性,而压缩应力则可以提高空穴的 移动性。双接触孔蚀刻停止层工艺逐渐成为将应力引入^i:缩(scaled) CMOS元件的 主要候选方法。根据该方法,在晶体管形成之后,在其上形成伸张氮化物层, 将其遮蔽(masked)并从PMOS区蚀刻掉。然后,再形成压缩氮化物层,将其 遮蔽并从NMOS区蚀刻掉。如人们所知,NMOS晶体管应用下述组合较佳,即 平4亍于沟道方向的伸张应力与垂直于晶圆表面方向的压缩应力的组合。相反, PMOS晶体管则应用平行方向(平行于电流流向)的压缩应力较佳。理论上, 板层平面内(in-plane)方向垂直于电流流向的伸张应力能够使NMOS与PMOS 晶体管的性能得到提高,但这样的功效无法通过现有的局部应变(local-strain) 技术获得。
因此,在该领域中需要一种可实施的方法以使制造出的晶体管具有更好的 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制造出的晶体管的性能,特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接触孔蚀刻停止层工艺,包括提供基板,该基板具有 第一元件区、第二元件区以及位于第一元件区与第二元件区之间的浅沟槽区; 在基板上形成具有第一应力的第一应力诱发薄膜,第一应力诱发薄膜未覆盖第 二元件区;以及在基板上形成具有第二应力的第二应力诱发薄膜,第二应力诱 发薄膜未覆盖第 一元件区,在浅沟槽区之上形成第 一应力诱发薄膜与第二应力 诱发薄膜之间的交叠边界,该交叠边界的位置紧靠第二元件区以将第一应力于 横向引入第二元件区的沟道区。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双接触孔蚀刻停止层工艺,包括提供基板,该基板具 有第一元件区、第二元件区以及位于第一元件区与第二元件区之间的浅沟槽区, 其中栅极结构位于第一元件区、第二元件区以及浅沟槽区,该栅极结构包括大 致位于第 一元件区与第二元件之间中点位置的接触区;在基板上形成具有第一 应力的第一应力诱发薄膜,第一应力诱发薄膜未覆盖第二元件区;以及在基板 上形成具有第二应力的第二应力诱发薄膜,第二应力诱发薄膜未覆盖第一元件 区,在浅沟槽区之上形成第一应力诱发薄膜与第二应力诱发薄膜之间的交叠边 界,该交叠边界的位置紧靠第二元件区且并未^隻盖接触区。
以上所述的双接触孔蚀刻停止层工艺,能够通过将不同的应力于不同方向 引入半导体晶体而提高所制造晶体管的性能。


图1是根据本发明双接触孔蚀刻停止层工艺的实施例的平面视图。
图2-6是根据本发明双接触孔蚀刻停止层工艺的实施例分别沿W,、 II-II,以
及m-in'方向的横截面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双接触孔蚀刻停止层工艺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平面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元件。所属技术 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一个元件。 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作为区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 功能上的差异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项中所提及的「包括j
为一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此外,「耦接」一词在此 包括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气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第一装置耦接于第二 装置,则代表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气连接于第二装置,或透过其它装置或连接手 段间接地电气连接至第二装置。
本发明是有关于改进型双接触孔蚀刻停止层(dual contact etch stop layer, dualCESL)工艺,该工艺利用伸张接触孔蚀刻停止层与压缩接触孔蚀刻停止层 分别使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Negative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NMOS )及 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Positive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PMOS )晶体管的沟 道产生应变。本发明可主要用于提升PMOS的性能。另一方面,本发明在无须 增加工艺的复杂度及成本的基础上,为双接触孔蚀刻停止层工艺提供了 一种新 的标准。
为了表述清楚,以下方向名词沟道长度方向、平行方向、源极至漏极方 向以及电流流向皆统称为"纵向";而以下方向名词沟道宽度方向、平面内垂 直于电流流向的方向、平面内垂直源才及至漏才及方向的方向以及平面内垂直于沟 道长度方向的方向皆统称为"横向"。
本发明所揭露的双接触孔蚀刻停止层工艺的实施例将在下面详细描述,请 一并参考图1至7。
请参考图1及图2,其中图1是依本发明双接触孔蚀刻停止层工艺CMOS
元件的实施例布局的一部分的平面一见图。图2是图i分别沿i-r、n-n,以及ni-in,
方向的横截面视图。如图1及图2所示,其提供了半导体基板(semiconductorsubstrate) 1。半导体基板1可以是硅(silicon)基板、应变半导体(strained semiconductor)基板、化合物半导体(compound semiconductor)基板、娃晶纟色 缘体(silicon-on-insulator, SOI)基板或其它适合的半导体基板。半导体基板1 包括P阱区(P well region) 10与N阱区(N well region) 12。半导体基板1也 才是供了浅沟槽(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STI)区14以使主动区(active area) 100 与邻近的主动区120绝纟彖。
P阱区10与N阱区12之间的阱边界(well boundary) 16位于浅沟槽区14 之下。通常,阱边界16位于主动区100与主动区120之间的浅沟槽区14的中 点。P阱区10与N阱区12可由现有的方法形成,例如,在掩膜工艺(masking process)后进ff离子注入(ion implantation)与;敫活式退火(activation annealing )。
NMOS元件20与PMOS元件22分别在主动区100与主动区120上形成。 NMOS元件20与PMOS元件22可由现有的方法形成。NMOS元件20所包括 的栅极结构(gate structure)包括栅极介电层(gate dielectric layer) 202以及栅 极电极(gate electrode )部204。 PMOS元件22所包括的栅极结构包括栅极介电 层222以及栅极电极部224。其中,4册极电才及部204与224可包括多晶名圭
(polysilicon)以及硅化物(silicide )。栅极介电层202与222可由氧化硅(silicon oxide )、氮氧化硅(silicon oxy-nitride )、氮化娃(silicon nitride )、微氮氧化娃
(nitrogen doped silicon oxide )、高介电常数电介质(high-K dielectric )或其"f壬意 组合构成。其中,高介电常数电介质可包括金属氧化物(metal oxide )、金属硅 酸盐(metal silicate )、金属氮4b物(metal nitride )、过渡金属氧化物(transition metal oxide )、过〉度金属,圭酸盐(transition metal silicate )、金属^吕酸盐(metal aluminates )、 过渡金属氮化物(transition metal nitride)或其〗壬意组合。
栅极介电层202与222可由本领域熟知的工艺形成,例如热氧化(thermai, oxidation )、氮化(nitridation )、'践射沉积(sputter deposition)或化学气相沉权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栅极介电层202与222的厚度可为5至100 埃(Angstroms )。栅极电极部204与224可由掺杂多晶硅(doped polysilicon )、 多晶硅-锗(polysilicon-germanium)、金属、金属硅化物、金属氮化物或导电金 属氧化物(conductive metal oxide )构成。在较佳实施例中,栅极电极由掺杂多 晶;圭构成。
由复合氧化物/氮化物(composite oxide/nitride )材料构成的间隔层(spacer) 206及226是沿NMOS与PMOS栅极侧壁(sidewalls)的任意一边形成,其可
7通过沉积(depositing) —层或多层氧化硅、氮化硅及/或氮氧化硅并利用湿法或 干法蚀刻(wet or dry etching)将一层或多层的 一部分蚀刻掉而形成。为取得较 佳效果,间隔层可包括首先形成的偏置衬板(offsetliner—未画出),例如,紧邻 栅极结构的氧化物以使接下来形成的轻掺杂漏极(lightly d叩ed drain, LDD)掺 杂区与4册冲及结构隔开。
此外,在基板上形成离子注入源极/漏极(ion implanted source/drain)区208 与228,例如,在形成间隔层206及226之后。在源极/漏极区208与228激活 式退火前,可在其表面形成防护氧化层(protective oxide layer—未画出),并在 随后的金属硅化结构(salicide formation)工艺前将其移除。更进一步,可在源 极/漏极区208与228以与栅极电极上部之上形成自我对准(self-aligned)硅化 物或金属硅化物(未画出)。
请参考图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NMOS元件20的栅极结构与PMOS元 件22的栅极结构通过棚-才及连4妄部(connecting gate portion) 300《皮此电气连才妄, 其中栅极连接部300位于浅沟槽区14之上以及主动区100与主动区120之间。 才艮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册才及连接部300进一步包括横向扩充的(laterally extending)接触区(contact region) 302,其大致位于主动区100与主动区120 之间的中点。连接插头(contact plug) 304直接形成于接触区302之上,其尺寸 为,例如,60纳米x60纳米(nanometers )。阱边界16通常从接触区302的下方 穿过。应可理解,接触区302以及连接插头304在其它实施例中可净皮省略。
请参考图3。如图3所示,在NMOS及PMOS元件区之上形成伸张接触孔 蚀刻停止层(tensile contact etch stop layer, T-CESL) 30以分别覆盖NMOS元件 20与PMOS元件22。较佳地,伸张接触孔蚀刻停止层30的伸张应力(tensile stress)介于500兆帕(MPa)至10千兆帕(GPa)之间,但并不限定于此。伸 张接触孔蚀刻停止层30可由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或其任意组合构成,伹 通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lasma enhanced CVD, PECVD)混频工艺艰 成的氮化硅效果较佳。
请参考图4。如图4所示,伸张接触孔蚀刻停止层30被遮蔽并通过现有方 法从PMOS区蚀刻掉。例如,执行现有的光刻工艺(lithographic process )在伸 张接触孔蚀刻停止层30之上形成图案化光阻层(patterned photoresist layer—未 画出)。图案化光阻层覆盖NMOS区,但并未覆盖PMOS区。随后,执行干法 蚀刻工艺将暴露的伸张接触孔蚀刻停止层30从PMOS区蚀刻掉。在干法蚀刻工艺之后,剩余的图案化光阻层也将被剥离。值得注意的是,伸张接触孔蚀刻停
止层30的前沿(front edge) 31紧靠主动区120并刻意未与阱边界16对准。此 外,伸张接触孔蚀刻停止层30的前沿31并未与"^妄触区302交叠。
请参考图5。如图所示,在NMOS及PMOS元件区之上形成压缩接触孔蚀 刻停止层(compressive contact etch stop layer, C-CESL ) 40。压缩4妄触孔蚀刻停 止层40叠于伸张接触孔蚀刻停止层30之上。压缩接触孔蚀刻停止层40可由氧 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或其任意组合构成,但通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 积工艺形成的氮化硅效果较佳。压缩接触孔蚀刻停止层40的较佳厚度介于300 埃至800埃之间,而400埃及700埃则更佳。
请参考图6。如图所示,类似地,压缩接触孔蚀刻停止层40被遮蔽并通过 现有方法从NMOS区蚀刻掉。例如,执行现有的光刻工艺在压缩接触孔蚀刻停 止层40之上形成图案化光阻层(未画出)。图案化光阻层覆盖PMOS区,但并 未覆盖NMOS区。随后,执行干法蚀刻工艺将暴露的压缩接触孔蚀刻停止层 40从NMOS区蚀刻掉。随后,剩余的图案化光阻层也将被剥离。压缩接触孔 蚀刻停止层40的一部分延伸至伸张接触孔蚀刻停止层30的上表面,以在伸张 接触孔蚀刻停止层30与压缩接触孔蚀刻停止层40之间形成交叠边界 (overlapped boundary) 60。交叠边界60刻意未与阱边界16对准。 请参考图7并简要回顾图6。依本发明的实施例,交叠边界60位于紧靠主 动区120的位置,以将伸张应力于横向引入PMOS区的沟道区。因此,PMOS 区的驱动电流得到增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交叠边界60可与浅沟槽区14及 主动区120间的边界70对准。较佳地,交叠边界60与边界70的间距S小于或 等于间距W的1/4,其中间距W为主动区100与主动区120的间距。此外,如 图7所示,由于交叠边界60刻意未与阱边界16对准且未与接触区302交叠,_ 因此,接触孔(contacthole)制作中潜在的接触孔蚀刻问题就可以避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 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双接触孔蚀刻停止层工艺,包括提供基板,该基板具有第一元件区、第二元件区以及位于该第一元件区与该第二元件区之间的浅沟槽区;在该基板上形成具有第一应力的第一应力诱发薄膜,该第一应力诱发薄膜未覆盖该第二元件区;以及在该基板上形成具有第二应力的第二应力诱发薄膜,该第二应力诱发薄膜未覆盖该第一元件区,在该浅沟槽区之上形成该第一应力诱发薄膜与该第二应力诱发薄膜之间的交叠边界,该交叠边界的位置紧靠该第二元件区以将该第一应力于横向引入该第二元件区的沟道区。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接触孔蚀刻停止层工艺,其特征在于该浅沟槽 区之下存在阱边界,该交叠边界未与该阱边界对准。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接触孔蚀刻停止层工艺,其特征在于该交叠边 界与该浅沟槽区-该第二元件区边界的间距S小于或等于间距W的1/4,该间距 W为该第一元件区与该第二元件区的间距。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接触孔蚀刻停止层工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元 件区为NMOS元件区,而该第二元件区为PMOS元件区。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接触孔蚀刻停止层工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应 力诱发薄膜为伸张接触孔蚀刻停止层。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接触孔蚀刻停止层工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应 力诱发薄膜由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或其任意组合构成。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接触孔蚀刻停止层工艺,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应 力诱发薄膜为压缩接触孔蚀刻停止层。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接触孔蚀刻停止层工艺,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应 力诱发薄膜由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或其任意组合构成。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接触孔蚀刻停止层工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应 力为伸张应力。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接触孔蚀刻停止层工艺,其特征在于该横向为 沟道宽度方向。
11. 一种双接触孔蚀刻停止层工艺,包括提供基板,该基板具有第一元件区、第二元件区以及位于该第一元件区与 该第二元件区之间的浅沟槽区,其中栅极结构位于该第一元件区、该第二元件 区以及该浅沟槽区,该栅极结构包括大致位于该第 一元件区与该第二元件之间 中点位置的接触区;在该基板上形成具有第 一应力的第 一应力i秀发薄膜,该第 一应力诱发薄膜 未覆盖该第二元件区;以及在该基板上形成具有第二应力的第二应力诱发薄膜,该第二应力诱发薄膜 未覆盖该第一元件区,在该浅沟槽区之上形成该第一应力诱发薄膜与该第二应 力诱发薄膜之间的交叠边界,该交叠边界的位置紧靠该第二元件区但并未覆盖 该才妄触区。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接触孔蚀刻停止层工艺,其特征在于该浅沟 槽区之下存在阱边界,该交叠边界未与该阱边界对准。
13.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接触孔蚀刻停止层工艺,其特征在于该交叠 边界与该浅沟槽区-该第二元件区边界的间距S小于或等于间距W的1/4,该间 距W为该第 一 元件区与该第二元件区的间距。
14.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接触孔蚀刻停止层工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 元件区为NMOS元件区,而该第二元件区为PMOS元件区。
15.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接触孔蚀刻停止层工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 应力诱发薄膜为伸张接触孔蚀刻停止层。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双接触孔蚀刻停止层工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 应力诱发薄膜由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或其任意组合构成。
17.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接触孔蚀刻停止层工艺,其特征在于该第二 应力诱发薄膜为压缩接触孔蚀刻停止层。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双接触孔蚀刻停止层工艺,其特征在于该第二 应力诱发薄膜由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或其任意组合构成。
19.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接触孔蚀刻停止层工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 应力为伸张应力。
全文摘要
一种双接触孔蚀刻停止层工艺,包括提供基板,基板上具有第一元件区、第二元件区以及位于第一元件区与第二元件区之间的浅沟槽区;在基板上形成具有第一应力的第一应力诱发薄膜,第一应力诱发薄膜未覆盖第二元件区;以及在基板上形成具有第二应力的第二应力诱发薄膜,第二应力诱发薄膜未覆盖第一元件区,在浅沟槽区之上形成第一应力诱发薄膜与第二应力诱发薄膜间的交叠边界,交叠边界的位置紧靠第二元件区以将第一应力于横向引入第二元件区的沟道区。上述双接触孔蚀刻停止层工艺能够使制造出的晶体管具有更好的性能。
文档编号H01L21/8238GK101521179SQ20081011073
公开日2009年9月2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26日
发明者张添昌, 张裕东, 李东兴, 杨明宗, 柯庆忠 申请人: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