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7224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RF (Radio Frequency)信号传输使用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日益发达,目前各式电子产品的体积逐渐縮小,因此,在电子 产品内的电子元件(如连接器)的体积亦必须往小型化的趋势发展,以搭配电子产品使用。请参阅图1,其所示为一种用于传输RF信号的小型连接器,其可与一 对接插头(图略)相插接,以进行RF信号传输的功能。该连接器包括一接 地端子10a、 一信号端子20a及一绝缘壳体30a,其中该接地端子10a具有一 环形本体lla;该信号端子20a具有一基板21a,该基板21a—端设有一焊接 部22a,且该信号端子20a于靠近该基板21a另一端的位置以抽引成型方式 成型有一中空圆柱状的接触部23a,该接触部23a置于该环形本体lla的内 部中心处;该绝缘壳体30a用以将该接地端子10a与该信号端子20a包覆住, 且该焊接部22a伸出该绝缘壳体30a外。而上述现有的连接器在使用时,由于该信号端子20a的基板21a与该绝 缘壳体30a之间结合性较差,因此在与对接的插头进行插拔时,容易使得信 号端子20a与该绝缘壳体30a分离,且该信号端子20a的接触部23a以抽引 成型方式制成,其真圆度较差,使得信号传输不稳定。因此,有待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问题的连接器。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信号端子可与绝缘壳体 稳固地结合,在与对接插头进行插拔时,信号端子不易与绝缘壳体脱离。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 一接地端子,其包含一环形本体及由该环形本体的底部延伸形成的至少一个接地部; 一信 号端子,其具有一基板,该基板一端设有一焊接部,另一端的端部弯折延伸 形成一呈中空圆柱状的接触部,该接触部设置于该接地端子的环形本体内; 以及一绝缘壳体,其包覆于该接地端子及该信号端子,且该接地端子的接地部与该信号端子的焊接部分别伸出该绝缘壳体外;上述信号端子的基板在与 该接触部同一端的相对两侧部分别往外延伸形成一翼部。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信号端子具有两个翼部, 可增加信号端子与绝缘壳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并提升与绝缘壳体的包覆度, 使该信号端子能稳固地与该绝缘壳体结合。此外,信号端子的接触部以包覆 成型方式制成,具有较佳的真圆度,因此具有较佳的信号传输效果。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 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该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 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图1为现有连接器的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接地端子料带的前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接地端子料带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信号端子料带的前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信号端子料带的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信号端子料带的仰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接地端子料带与信号端子料带在塑料射包后的前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前视图。图9为沿图8的9一9的剖视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a接地端子 lla环形本体20a信号端子 21a基板22a焊接部 23a接触部30a绝缘壳体 1接地端子料带10接地端子11环形本体12接地部13连接部2信号端子料带20信号端子21基板22焊接部23接触部24切口25翼部30绝缘壳体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至图7,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包括 一接地端子IO、 一信号 端子20及一绝缘壳体30,其中该接地端子10以导电的金属材料制成,每一 个接地端子10包含一环形本体11及至少一个接地部12 (请配合参阅图2), 其中该环形本体11呈中空状。上述接地部12的数量并无限定,在本实施例中,该接地端子10具有两 个接地部12,但并不以此为限。所述两个接地部12呈片状,且由该环形本 体11的底部相对两侧往外延伸形成,用以焊接于电路板(图略)上作为接 地使用。该信号端子20以导电的金属材料制成,该信号端子20具有一呈长形片 状的基板21,该基板21的一端设有一焊接部22,而该基板21另一端的端 部以正90度弯折延伸形成一接触部23,且该接触部23的底端与该基板21 的顶面相隔一段距离(请配合参阅图4与图5)。该信号端子20的接触部23以包覆成型方式成型,使得该接触部23呈 中空圆柱状,且于该接触部23的顶端形成一没有破孔的圆弧表面。且该接 触部23在靠近该焊接部22的一侧同时形成一相对于该基板21垂直延伸的 切口 24 (请配合参阅图6)。该信号端子20的基板21 —体成型有两个呈片状的翼部25,且所述两个 翼部25分别由该基板21在与该接触部23同一端的相对两侧部往外水平延 伸形成,使得所述两个翼部25位于该接触部23两侧。本实施例中该翼部25 的宽度与该接触部23的外径相同,但并不以此为限。由图4可见,所述两 个翼部25与该基板21恰呈一 T字形。该绝缘壳体30以绝缘的塑料材料制成,在信号端子20定位于该接地端子10后,经由该绝缘壳体30将信号端子20、接地端子10的底部包覆起来, 该接地端子10的接地部12以及该信号端子20的焊接部22分别伸出该绝缘 壳体30夕卜,该接地端子10的两个接地部12可焊接于电路板上,以作为接 地使用。该信号端子20的焊接部22同样焊接于电路板上,以进行信号的传输。通过所述两个翼部25的设置,使得所述信号端子20与绝缘壳体30之 间的接触面积增加,从而提升信号端子20与绝缘壳体30结合的紧密度,使 得信号端子20不易由该绝缘壳体30脱落。请再参阅图2与图4,图中分别显示有一接地端子料带1及一信号端子 料带2,其中该接地端子料带1的一侧连接有多个上述的接地端子10,通过 该接地端子料带1可便于生产线以自动化方式制造所述多个接地端子10。每一个接地端子10的环形本体11的底部另往外延伸形成一连接部13, 以连接于该接地端子料带1的一侧。该连接部13用以固定该接地端子10的 环形本体ll,以便于制造该接地端子10。该信号端子料带2的一侧同样连接有多个信号端子20,以便于自动化制 造所述多个信号端子20。每一个信号端子20以该焊接部22连接于该信号端 子料带2的一侧。制造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时,将信号端子料带2的信号端子20的接触 部23放置于该接地端子料带1的接地端子10的环形本体11的内部中心处, 然后置入射出成型模具中,以塑料材料射出形成该绝缘壳体30,将接地端子 10及信号端子20包覆住,并使得该接地端子10的接地部12、连接部13以 及该信号端子20的焊接部22分别伸出该绝缘壳体30夕卜(请配合参阅图7)。之后,切断该信号端子20的焊接部22与该信号端子料带2的连接处, 以及该接地端子10的连接部13与该接地端子料带1的连接处,即成为如图 8所示的连接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通过两段端子料带1、 2的结合, 并配合塑料射包的方式而完成。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具有下述的特点及功能1、信号端子20通过设置所述两个翼部25,得以增加与绝缘壳体30之 间的接触面积,并大幅增加信号端子20与绝缘壳体30的包覆度,当与对接 插头插接时,信号端子20即可稳固定位于该绝缘壳体30上,而不易由该绝缘壳体30脱落,具有良好的插拔特性。2、 信号端子20的接触部23以包覆成型方式形成,且其切口24相对于 该基板21垂直延伸,使得信号端子20的接触部23能够具有较佳的真圆度。 由于信号端子20具有较佳的真圆度,因此在与对接插头结合时,可以获得 较佳的信号传输效果。3、 信号端子20的接触部23的顶端无破孔或缝隙,使得接触部23与对 接插头在接触的功能性上更为完美。4、 由于信号端子20的接触部23具有较佳的真圆度且其顶端无破孔或 缝隙,可使绝缘壳体30在塑料射出成型时更为稳定,降低制造上的不合格 率。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变化, 均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接地端子,其包含一环形本体及由该环形本体的底部延伸形成的至少一个接地部;一信号端子,其具有一基板,该基板一端设有一焊接部,另一端的端部弯折延伸形成一呈中空圆柱状的接触部,该接触部设置于该接地端子的该环形本体内;以及一绝缘壳体,其包覆于该接地端子及该信号端子,且该接地端子的该接地部与该信号端子的该焊接部分别伸出该绝缘壳体外;上述信号端子的基板在与该接触部同一端的相对两侧部分别往外延伸形成一翼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信号端子的接触部为 以包覆成型方式成型的接触部。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信号端子的接触部的 顶端形成一圆弧表面。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信号端子的接触部的 底端与该基板相隔一段距离。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信号端子的接触部靠 近该焊接部的一侧具有一相对于该基板垂直延伸的切口 。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信号端子的所述翼部 呈片状且其宽度与该接触部的外径相同。
专利摘要一种连接器,包括一接地端子、一信号端子及一绝缘壳体,该接地端子包含一环形本体及两个接地部,所述两个接地部由该环形本体的底部延伸形成,该信号端子具有一基板,该基板一端设有一焊接部,另一端的端部弯折延伸形成一呈中空圆柱状的接触部,该接触部设置于该接地端子的环形本体内,该基板在与该接触部同一端的相对两侧部延伸形成两个翼部,该绝缘壳体包覆于该接地端子及该信号端子,且该接地端子的接地部与该信号端子的焊接部分别伸出该绝缘壳体外;通过所述两个翼部的设置,可使信号端子在与对接插头进行插拔时,仍能与绝缘壳体稳固结合而不易脱离,因而具有良好的插拔特性。
文档编号H01R13/04GK201174443SQ200820007138
公开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4日
发明者李洋银 申请人:李洋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