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6634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现代电子技术集成化的发展,更加要求电子元器件的小型化,由此继电器产品小型 化、低成本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为此需要对现有继电器的结构进行合理、巧妙的 设计。
现有的继电器产品一般包括基座、电磁系统、接触系统及电磁系统与接触系统间的 推动卡,推动卡与电磁系统、接触系统的连接采用动簧片上开孔,推动卡插入动簧片 的孔中,动簧片孔使用翻边等方法来解决推动卡的安装和机构动作问题,这种结构零件 加工复杂、生产成本高,还存在继电器接触电阻不稳定等隐患。另外电磁系统的衔铁与 铁芯间多采用压簧连接,压簧零件形状复杂、成本高,这种方法生产工艺也复杂,存在 压簧压力不稳定、易卡死等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电磁继电器,其 简化动簧片结构,使其生产简单、成本低,又改进推动卡和动簧片间的连接结构,使推 动卡在往复移动中不易脱落,消除继电器接触电阻不稳定等隐患。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电磁继电器,包括外壳、电磁系统、接触系统及电磁系统与接触系统间的推动卡, 推动卡一端连接电磁系统的衔铁,另一端连接接触系统的动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衔铁上端卡在推动卡内,下端活动卡接在电磁系统的线圈架上,所述的动簧片上部呈 "F"形,推动卡的横边卡在动簧片"F"形的二边之间。
所述的衔铁下侧单侧开"匸"缺口,线圈架上相应的开"门"形孔配合,"匸"缺 口的二横边卡在线圈架的"门"形孔的横边中并对衔铁的转动进行限位。所述外壳的内侧面铁芯对应处设置一个限定铁芯上下移动的凸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 采用"F"形动簧片,避免了动簧片需设孔翻边等复杂工艺,因此整个电磁继电 器的装配简易、生产效率高,便于自动化大批量生产,而且还避免了接触电阻不稳的缺 陷。
2、 改进了衔铁结构,取消了压簧件,消除了压簧零件形状复杂、压簧压力不稳定、 易卡死等隐患,也简化了衔铁装配工序。


图l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外壳后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外壳后的另一方向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衔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图中示出了外壳与衔铁的配合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l所示,电磁继电器的左侧为电磁系统,电磁系统包括线圈架l、铁芯2、衔铁3, 衔铁3下端限定在线圈架1上,上端则卡在推动卡4一端内,电磁继电器右侧为接触系统, 由动簧组件5和静簧组件6组成,动簧组件5的上端卡合推动卡4的另一端,由此线圈架l 与铁芯2形成的电磁系统通过激磁和退磁来转动衔铁3上端卡合的推动卡4,往复移动推 动卡4带动接触系统的动簧组件5而接通或断开动簧组件5与静簧组件6的触点。
上述动簧片5成"F"形状,"F"形的下边有左右二片52、 53,与居中的F形上片51 呈三角,这样能很好的固定推动卡4边。
上述动簧片"F"形与推动卡4的边41成半包围限位,这样在整个电磁继电器机构的 往复动作过程中其防脱落及防振动的能力大大提高。
如图2、图3、图4上述衔铁3的下端一侧开"匸"缺口31,与线圈架l上相应的"门" 形缺口ll配合,并对衔铁3的转动进行限位,铁芯2与衔铁3配合,利用线圈架l上面"门" 形缺口11对衔铁的限位及线圈通电后对铁芯2形成磁力吸附衔铁,来保证其动作的稳定性,此结构相对以往的结构而言,节省了形状复杂的压簧零件及其装配工艺带来的质量 隐患,节约了零件制造成本及简化了装配工艺。
如图5示,外壳7在内侧带一对准铁芯2的凸台71,凸台71对铁芯2进行限位,保证整 个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动作的稳定。
权利要求1、电磁继电器,包括外壳、电磁系统、接触系统及电磁系统与接触系统间的推动卡,推动卡一端连接电磁系统的衔铁,另一端连接接触系统的动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衔铁上端卡在推动卡内,下端活动卡接在电磁系统的线圈架上,所述的动簧片上部呈“F”形,推动卡的横边卡在动簧片“F”形的二边之间。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F"形的下边分成左右 二边,与居中的F形上片呈三角形。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衔铁下侧单侧开"匸"缺口,线圈架上相应的开"门"形孔配合,"匸"缺口的二横边卡在线圈架的"门"形 孔的横边中并对衔铁的转动进行限位。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侧面铁芯对应处设置一个限定铁芯上下移动的凸台。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侧面铁芯对应处设置一个限定铁芯上下移动的凸台。
专利摘要电磁继电器,包括外壳、电磁系统、接触系统及电磁系统与接触系统间的推动卡,推动卡一端连接电磁系统的衔铁,另一端连接接触系统的动簧片,所述的衔铁上端卡在推动卡内,下端活动卡接在电磁系统的线圈架上,所述的动簧片上部呈“F”形,推动卡的横边卡在动簧片“F”形的二边之间。优点有1.采用“F”形动簧片,避免了动簧片需设孔翻边等复杂工艺,因此整个电磁继电器的装配简易、生产效率高,便于自动化大批量生产,而且还避免了接触电阻不稳的缺陷。2.改进了衔铁结构,取消了压簧件,消除了压簧零件形状复杂、压簧压力不稳定、易卡死等隐患,也简化了衔铁装配工序。
文档编号H01H50/00GK201262924SQ20082016535
公开日2009年6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6日
发明者忻武斌, 力 王, 王兆春 申请人:王兆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