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对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8490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板对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连接两平行设置的 电路板之间电路的板对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板对板连接器是一种应用于行动电话、MP3播放机等电子产 品中、用以达成两平行设置的电路板间的电路连接的连接器。
如图io所示, 一种常用的板对板连接器r包括一第一连接
器10,及一第二连接器20'。该第一连接器10'具有一第一本体
ii,,第一本体ii'具有一插接槽12,,且第一本体ir内设置
有多个第一端子13'。第二连接器20'具有一第二本体21',第 二本体21'中凸设一插接块22',且第二本体21'内设置有多个 第二端子23'。
上述板对板连接器1'在使用时,第一连接器10'及第二连接 器20,分别焊接于一电路板(图未示)上,并将第二连接器20' 的插接块22'插入到第一连接器10'的插接槽12'中,从而使该 等第一端子13'与第二端子23'电性连接,进而达成两电路板间 的电性连接,并且该板对板连接器1'通过该插接块22'与插接槽 12'之间的干涉力提供一保持力,使该电性连接接保持稳定。
然而,当今的大多数终端电子产品都便于携带、且可在移动当 中使用,而在携带或移动使用的过程中,电子产品难免会发生碰撞 或产生震动。这就要求实现电路板之间电性连接的板对板连接器具 有较大的保持力,以确保电性连接尽可能少的受外界影响。而上述 板对板连接器1'中用作保持力的插接块22'与插接槽12'之间 的干涉力不够大,不能保证在碰撞或震动中,该第一连接器10' 和第二连接器20'不会因相互脱离而影响电性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稳定 保持力的板对板连接器,该板对板连接器在电子产品发生震动或者 碰撞时,也能够保持电路板之间电路的稳定连接。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包括一第一连接器 及一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一第一本体,第一本体具有一底 板,底板的四周边缘分别设置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墙及两相对设 置的第二侧墙。底板的中部凸设有一插接块,所述第一侧墙、第二 侧墙及插接块之间形成有一环状的插接空间。第一本体上开设有多 个第一端子槽,该等第一端子槽中装设有多个第一端子。第一连接 器的第一侧墙上开设有组装槽,该组装槽内装设有第一固定件,所 述第一固定件具有一对接部,该对接部设置于所述插接空间内,且 该对接部具有一干涉结构。第二连接器包括一第二本体,该第二本 体具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一墙体及两相对设置的第二墙体,该两第一 墙体上开设有多个第二端子槽,第二端子槽内装设有多个第二端 子,第二连接器的第二墙体上开设有凹槽,该凹槽内装设有第二固 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具有一干涉结构,当该第二连接器插置于所 述第一连接器的插接空间时,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端子与第二连 接器的第二端子导接,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干涉结构与所述第一固定 件的干涉结构相卡扣,使所述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达成稳定插 接。
如上所述,通过第一连接器的第一固定件与第二连接器的第二 固定件的相互卡接,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 连接器可以达成稳定连接,即使装设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的电 子装置发生碰撞或震动时,电子产品内部的电路板间的电路连接也 能够保持稳定,从而降低了应用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的电子产 品对使用环境的要求。


图1是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第一连接器中第一本体的立体图。
5图3是图1所示第一连接器的一截面图。
图4是图1所示第一连接器的一局部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第二连接器中第二本体的立体图。
图6是图1所示第二连接器的一截面图。
图7是图1所示第二连接器的一分解图。
图8是图1所示板对板连接器组合后的一截面图。
图9是沿图8中IX-IX线的截面图。
图10是一已知板对板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中各元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背景技术]
板对板连接器 1' 第一连接器 10'
第二连接器 20' 第一本体 11'
插接槽 12' 第一端子 13'
第二本体 21' 插接块 22'
第二端子 23' [本实用新型]
板对板连接器 1 第一连接器 10
第一本体 11 底板 12
延伸槽 121 第一侧墙 13
安装槽 131 固定槽 132
组装槽 133 卡嵌槽 134
第二侧墙 14 插接块 15
卡持槽 151 卡持台 152
第一端子 16 固持部 161
固定部 162 焊接部 163
弯折部 164 延伸部 165
卡持部 166 抵触部 167
第一固定件 18 组装部 181
卡嵌部 182 助焊部 183
对接部 184 对接孔 185
6第二连接器20第二本体21
第一墙体22第二端子槽221
第二墙体23凹槽231
外壁部232缺槽233
第—顺子26安装部261
焊尾部262抵接部263
挂钩264第二固定件28
主体部281固定片282
夹固部283凸点284
固持钩28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 效果,以下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1包括一第一连 接器10及一第二连接器20。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分别 用于焊接至一电路板(图未示),当第二连接器20插入第一连接器 IO时,两电路板上的电路实现电性导接。
请参阅图2至图4,第一连接器10包括第一本体11,第一本 体11内收容多个第一端子16及多个第一固定件18。
第一本体11具有一大致呈矩形的底板12,底板12具有两较 长的第一边缘及两较短的第二边缘。该等第一边缘及第二边缘分别 向上凸设有两第一侧墙13及两第二侧墙14,该等第一侧墙13与 第二侧墙14相互连接。底板12的中部向上延伸设置有一长形的插 接块15,该插接块15与所述第一、第二侧墙13、 14的高度大致 相等。该等侧墙13、 14与插接块15之间形成一环状的插接空间, 上述第二连接器20即插入该插接空间中,从而达成两连接器的插 接。
第一本体11的两第一侧墙13上分别开设有一排安装槽131, 该.等安装槽131沿第一侧墙13的外侧壁、顶面及内侧壁连续开设。 开设于第一侧墙13外侧壁上的一段安装槽131的两侧壁分别向两侧凹陷形成有一固定槽132,该两固定槽132沿该第一侧墙13上 下延伸。底板12上开设有多个延伸槽121,该等延伸槽121贯穿 底板12,且每一延伸槽121的一端分别与一安装槽131相连通。 插接块15与两第一侧墙13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上下延伸的卡持槽 151,每一卡持槽151的底端与一所述延伸槽121的另一端连通, 且该等卡持槽151的底壁的顶端凹陷形成有一卡持台152。相互连 通的一组安装槽131、延伸槽121、卡持槽151共同组成一第一端 子槽,收容一第一端子16。
该等安装槽13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组装槽133,且两第一侧 墙13同一端的两组装槽133相对设置。该等组装槽133沿所述第 一侧墙13外侧壁、顶面及内侧壁连续开设而成,开设于第一侧墙 13外侧壁的一段组装槽133的两侧壁分别向两侧相对凹陷而形成 有一卡嵌槽134,该两卡嵌槽134沿该第一侧墙13上下延伸。
第一端子16具有一竖直设置的固持部161,固持部161的左 右两侧分别向外侧凸伸形成有一固定部162。固持部161的下端向 一侧弯折延伸形成有一焊接部163,且固持部161的上端向与焊接 部163相反的一侧弯折延伸再向下弯折延伸形成一弯折部164,该 弯折部164与固持部161构成一 "n "字形结构。弯折部164的下 端向与该焊接部163相反的方向延伸形成有一延伸部165,延伸部 165的末端向上弯折并向所述弯折部164的一侧倾斜延伸形成一卡 持部166,卡持部166的自由端形成一弧形的抵触部167,抵触部 167的自由端向外侧圆滑地弯折。
该等第一端子16设置于第一端子槽时,所述固持部161及弯 折部164压置在第一侧墙13的安装槽131内,固持部161两侧的 固定部162插嵌在所述固定槽132内,从而稳定组装该第一端子 16。该焊接部163设置在安装槽131外侧的底部,供焊接于一电路 板上。第一端子16的延伸部165设置在第一本体11底部的延伸槽 121中,该卡持部166设置在插接块15的卡持槽151内,其抵触 部167弹性伸入第一连接器IO的插接空间内。
.第一固定件18具有一竖直设置的组装部181,组装部181的 左右两侧分别向外侧凸设有卡嵌部182。组装部181的下端向一侧弯折延伸形成一助焊部183,其上端向与助焊部183相反的方向弯 折并再向下弯折延伸形成有一对接部184。对接部184上具有一干 涉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干涉结构是贯穿该对接部184开设的对 接孔185。
请参阅图4及图9,第一固定件18组装于第一本体11上时, 其组装部181及对接部184压入所述第一侧墙13上的组装槽133 内,其中,组装部181两侧的卡嵌部182插置在组装槽133侧壁上 的卡嵌槽134中,助焊部183从组装槽133中伸出并悍接于外部的 电路板,所述对接部184设置在第一连接器10的插接空间内。
请参阅图5至图7,第二连接器20具有一第二本体21,第二 本体21上组装有多个第二端子26及两个第二固定件28。
第二本体21具有相对设置的两较长的第一墙体22和两较短的 第二墙体23,该等第一墙体22、第二墙体23相互连接,构成一矩 形环状结构。该两第一墙体22上分别排列开设有一排第二端子槽 221,该等第二端子槽221连续开设于所述第一墙体22的顶面、内 侧面及底面上,并与所述两第二墙体23相平行。该两第二墙体23 上分别开设有一凹槽231,该两凹槽231分别在第二墙体23的顶 面、前后端面及其底面上凹陷形成,且凹槽231位于第二墙体23 顶面部分的外壁部232上开设一缺槽233,使得该凹槽231与外部 连通。
第二端子26呈折回状,包括一水平设置的安装部261,安装 部261的一端水平延伸形成有一焊尾部262,另一端向下弯折延伸 形成有一抵接部263,抵接部263的下端向所述焊尾部262的延伸 方向弯折设有一挂钩264。第二端子26组装在第二本体21上时, 安装部261压设在第一墙体22顶面的第二端子槽221中,焊尾部 262露出第二本体21,供焊接于外部电路板上。抵接部263设置在 第一墙体22内侧面的第二端子槽221中,挂钩264固定在第一墙 体22底面的第二端子槽221中,从而将该等第二端子26稳定设置 在第二本体21上。
第二固定件28具有一长形的主体部281,主体部281的侧缘 向一侧延伸设置有多个固定片282,且主体部281的两端分别向下弯折形成一夹固部283,夹固部283上设置有干涉结构,该干涉结 构与第一固定件18上的干涉结构相互卡持固定,从而达成第一连 接器IO与第二连接器20之间的稳定插接。本实施例中,该干涉结 构是向外圆滑地凸起的凸点284,该凸点284与所述第一固定件18 上的对接孔185相互卡持固定。夹固部283的下端相对弯折并分别 形成有一固持钩285。第二固定件28套设在第二本体21两端,该 主体部28压设在第二墙体23顶面的凹槽231中,固定片282固定 在凹槽231外侧的缺槽233中,从而辅助固定该第二固定件28。 两夹固部283分别夹持在第二墙体23的前、后端面的凹槽231内, 固持钩285固定在第二墙体23底面的凹槽231中,从而将该等第 二固定件28稳定设置在第二本体21上。
请参阅图8及图9,当第二连接器20插接在第一连接器10时, 第二连接器20的第二端子26的抵接部263向外侧挤压第一端子 16的接触部167,使第一端子16的卡持部166收容在卡持槽151 内,且其抵触部167的自由端压置在卡持台152上,从而第二连接 器20插入第一连接器10的插接空间内。所述第一端子16的接触 部167弹性抵顶在第二端子26的抵接部263上,从而本实用新型 板对板连接器1电性连接一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器10的电路板与一 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器20的电路板。
第二连接器20插入插接空间时,设置在第二连接器20两端的 第二固定件28的夹固部283向两侧挤压所述第一连接器IO中第一 固定件18的对接部184,且当第二连接器20完全插入第一连接器 10时,第二固定件28的夹固部283上的凸点284卡置在第一固定 件18的对接孔185中,从而提供一适当的保持力,以防止发生碰 撞时或剧烈震动时,第一连接器IO与第二连接器20发生脱离而影 响电路板电路的稳定连接。
综上所述,通过第一连接器10的第一固定件18与第二连接器 20的第二固定件28的相互卡接,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1可在 发生碰撞和震动中保持稳定插接,从而使两电路板间的电路连接稳 定,降低了应用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1的电子产品对使用环境 的要求标准。
10另外,由本实施例板对板连接器1中的第一连接器io与第二 连接器20之间的保持力是通过对接孔185与圆滑的凸点284扣合 实现的,从而确保了该保持力不至于过大,避免了在拔离过程中, 第一连接器10或者第二连接器20从其所焊接的电路板上脱落,更 进一步方便了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1的插拔操作。
以上实施方式所揭露的内容,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 例,不应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变换 方案都应涵盖在本案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中。
权利要求1.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一第一连接器及一第二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包括一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具有一底板,所述底板的四周边缘分别设置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墙及两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墙,该底板的中部凸设有一插接块,所述第一侧墙、第二侧墙及插接块之间形成有一环状的插接空间,所述第一本体上开设有多个第一端子槽,所述第一端子槽中装设有多个第一端子;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一第二本体,该第二本体具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一墙体及两相对设置的第二墙体,该两第一墙体上开设有多个第二端子槽,第二端子槽内装设有多个第二端子,当该第二连接器插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插接空间时,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端子与第二连接器的第二端子导接;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一侧墙上开设有组装槽,该组装槽内装设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具有一对接部,该对接部设置于所述插接空间内,且该对接部具有一干涉结构;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第二墙体上开设有凹槽,该凹槽内装设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具有一干涉结构,当第二连接器插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插接空间时,该第二固定件的干涉结构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干涉结构相卡扣,使所述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达成稳定插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组装 槽是沿所述第一侧墙的外侧壁、顶面及内侧壁连续开设而成,所述 第一固定件具有一竖直设置的组装部,该组装部的上端向一侧弯折 延伸再向下弯折延伸形成有一对接部,该对接部上具有所述干涉结 构,该第一固定件压设于组装槽内,该对接部的干涉结构设置于所 述插接空间内。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 固定件的组装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外侧凸设有长形的卡嵌部,所述 设置在第一侧墙外侧壁上的部分组装槽的侧壁上凹设有卡嵌槽,所 述卡嵌部插至在该卡嵌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 固定件的组装部的下端向相反于其上端的弯折方向弯折延伸形成 一助焊部,该助焊部用于焊接于一外部电路板。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 第」固定件的干涉结构是贯穿该对接部而形成的对接孔。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 凸点圆滑地凸设于所述夹固部上。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凹槽 分别在所述第二墙体的顶面、前后端面上凹陷形成,所述第二固定 件包括一长形的主体部,该主体部的两端分别向下弯折形成一夹固 部,该夹固部上设置有所述干涉结构。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主体 部的侧缘向一侧延伸设置有多个固定片,所述设置于第二墙体顶面 上的部分凹槽的外壁部上开设一缺槽,所述固定部设置于该缺槽 内。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两夹 固部的下端相对弯折并分别形成有一固持钩,所述设置于第二墙体 之前、后端面上的部分凹槽的下端分别向第二墙体的底面上延伸, 所述固持钩固持于所述第二墙体底面上的部分凹槽内。
10. 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是所 述第二固定件的干涉结构是从所述夹固部上凸设的凸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以达成两平行电路板间稳定电性连接的板对板连接器。该板对板连接器包括一第一连接器及一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的第一本体具有一矩形的底板,底板的四周边缘环设有两第一侧墙及两第二侧墙,底板的中部凸设一插接块,插接块与所述侧墙之间形成一插接空间。第一本体内设置有多个第一端子,所述第一侧墙上设置第一固定件,该第一固定件具有干涉结构。第二连接器插至在第一连接器所述插接空间内,其第二本体上装设有多个第二端子及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也具有干涉结构。通过所述第一、第二固定件上设置的干涉结构相互卡扣,可使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达成稳定插接,能承受震动或碰撞而不至于相互脱离。
文档编号H01R12/00GK201315355SQ200820202559
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4日
发明者彭勇锜, 陈忠佑 申请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