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基站用射频同轴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28428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通信基站用射频同轴电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基站用同轴电缆,尤其涉及射频同轴电缆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已成为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我国移动通信事业将出现一个突飞猛 进的发展时期。而作为通信发射设备与发射天线之间的连接馈线、跳线、附件以及其它为移 动通信系统配套的各种射频电缆的需求量也相应地急剧增加。据资料显示,现在我国每年 要新增基站几千个,年需求射频同轴电缆达五万公里以上;今后几年每年射频同轴电缆的 需求量将超过六万公里。可见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将带来射频同轴电缆需求的增加,这也 为移动通信用射频同轴电缆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 射频同轴电缆主要包括内导体、绝缘体、外导体以及护套层组成。其外导体大都由 铜带切边、成型,形成管状,再经氩弧焊焊管定径,形成所需求直径的铜管;绝缘层大都采用 物理发泡绝缘层,该绝缘层置于管状的外导体内,在绝缘层中心位置又穿有内导体;外导体 与内导体处于同心圆位置上。内导体采用实心铜线,或在铝芯材上包裹铜管材,其厚度大都 均较为厚,以7/8"射频同轴电缆为例,铜管管壁厚度为O. 57mm。这种铜管结构的内导体虽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铜材的消耗,但由于并未考虑其厚度与其工作频率的关联性,因而其 铜材利用率并不理想。然而对于移动通信领域来说,射频同轴电缆的工作频率均在100MHz 以上,由于趋肤效应的存在,电流均集中在导体表面流过,而非均匀分布于整个导体的截面 积中,其芯部材料对电流的传输并不发挥作用,而且工作频率越高,趋肤效用越显著。
随着铜材使用量和使用范围的增大,铜资源紧缺,铜价格不断上涨,造成电缆成本 的大幅提升,因此应当在保证电缆传输性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电缆成本,以获得最 为理想的性能价格比。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 不仅能有效保证电缆的传输性能,而且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电缆铜材料的消耗,具有理想性 价比的通信基站用射频同轴电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通信基站用射频同轴电缆,包括从内向外依次 设置的内导体、绝缘层、外导体以及外护套,内导体和外导体处于同心圆位置上,所述内导 体采用铜材管结构,其铜管壁厚S与工作频率F之比S/F = 0. 12 0. 22iim/腿z ;在铜 管状的内导体芯部置于填充体。 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内导体采用铜管结构,且其铜管壁厚与电缆的工作频率之 比控制在0. 12 ii m/腿z 0. 22 ii m/腿z之间,使得内导体铜管的壁厚与电缆的工作频率直 接相关,工作频率越高,则可采用相对较薄的内导体铜管管壁厚度,而工作频率相对较低, 则选用较厚的内导体铜管管壁厚度。由于趋肤效应的作用,在移动通信基站用射频同轴电 缆的工作频率范围一般均在100MHz以上,如在100 800MHz,采用与工作频率相关的内导体铜管壁厚,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铜导体的效益,使得在保证电缆良好的传输性能前提 下,耗用最少的铜资源,该结构的射频用同轴电缆具有最为理想的情能价格比;从而有效地 控制了铜价格上涨所带来的电缆成本增加问题。电缆用铜量的减少,使电缆重量变轻,也给 电缆的敷设和运输带来了方便。 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外导体由铜包铝线或铜包钢线交叉编织而成。 外导体采用铜包铝线或铜包钢线,既可保证了电缆的电性能,也增强了电缆抗拉等机械强 度。 本发明的又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填充体为纤维编织绳。所述填充体为铝材线。
在内导体芯部置有填充体,铜管内增加填充体,不仅保留原厚度内导体同轴电缆电性能,而
且使其铜管截面形状能稳定地保持圆整而不变形,也增加电缆的机械强度。 本发明又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外导体的螺旋形皱纹铜管的螺旋节距为t =
2 12mm,螺旋峰谷高度差h = 1. 5 5. 5mm。采用合理的螺旋节距和峰谷高度差,即可以
使电缆施工中能自如地弯曲,便于敷设,又合理地减少因节距和峰谷高度差所带来的金属
材料耗用量变大的问题。 本发明还有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绝缘层从内向外依次为实心内皮层,发泡绝 缘层以及外皮层的三层结构。所述的发泡绝缘层的发泡度为75 85%。实心内皮层增加 了绝缘层与内导体的粘附力,提高绝缘层的气密性,防潮性。发泡层且发泡度控制在75 85%之间,大大降低了介电常数,实心外皮层增强了绝缘层的强度,提高了绝缘层的防潮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通信基站用射频同轴电缆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通信基站用射频同轴电缆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_外护套,2-外导体,3-绝缘层,4-内导体,5-填充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图1所示的通信基站用射频同轴电缆,该同轴电缆从外向里依次为外护套1、外 导体2、绝缘层3、内导体4以及填充体5。外护套1采用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材料;外导体 2为螺旋形皱纹铜管或者轧纹成环形皱纹铜管;绝缘层3采用三层结构,从内向外依次为绝 缘聚乙烯实心内皮层,中层为发泡绝缘层,该发泡绝缘层为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层或化学 发泡绝缘层,该发泡层的发泡度控制在75 85%之间。外层为绝缘聚乙烯实心外皮层;内 导体4为薄铜带通过氩弧焊焊接而成的光滑铜管;填充体5则采用铝线并充满内导体4的 铜管管芯位置。内导体的铜管壁厚S应当与其工作频率F直接关联,因而铜管壁厚S与 工作频率F之比S /F = 0. 12 ii m/MHz 0. 22 y m/MHz之间,且工作频率F越高,其铜管壁 厚S则应越薄,例如当工作频率F = 800腿z时,其铜管壁厚S = 100iim ;工作频率F = lOOMHz时,铜管壁厚S = 200iim。螺旋管的节距t以及螺纹峰谷高度差h则应与外导体 的直径大小相关,当外导体2采用螺旋形皱纹铜管结构时,其螺旋节距t = 2 12mm,螺纹 峰谷高度差h = 1. 5 5. 5mm。
4
图2示出了另一种结构的通信基站用射频同轴电缆,除外导体2和填充体5结构 不同外,其他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其外导体2采用铜包铝线或者铜包钢线交叉编织而成; 填充体5则采用纤维编织绳。 上述仅举出了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从本 专利的公开内容直接联想到的改进或变换,或者从现有技术常用手段替代,具有相同的功 能和技术效果,均属于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一种通信基站用射频同轴电缆,包括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导体(4)、绝缘层(3)、外导体(2)以及外护套(1),内导体(4)和外导体(2)处于同心圆位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4)采用铜材管结构,其铜管壁厚δ与工作频率F之比δ/F=0.12~0.22μm/MHZ;在铜管状的内导体(4)芯部置于填充体(5)。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通信基站用射频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体(2)由 铜包铝线或铜包钢线交叉编织而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基站用射频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体(2)为 螺旋形皱纹铜管。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基站用射频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体(5)为 纤维编织绳。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基站用射频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体(5)为铝材线。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基站用射频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体(2)的 螺旋形皱纹铜管的螺旋节距为t = 2 12mm,螺旋峰谷高度差h = 1. 5 5. 5mm。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基站用射频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3)采 用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层或采用化学发泡绝缘层。
8. 要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通信基站用射频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3)从 内向外依次为实心内皮层,发泡绝缘层以及外皮层的三层结构。
9.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通信基站用射频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泡绝 缘层的发泡度为75 85%。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信基站用射频同轴电缆,包括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导体、绝缘层、外导体以及外护套,内导体和外导体处于同心圆位置上,所述内导体采用铜材管结构,其铜管壁厚δ与工作频率F之比δ/F=0.12~0.22μm/MHz;在铜管状的内导体芯部置于填充体。所述填充体为纤维编织绳。该射频同轴电缆,结构合理,性价比高,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电缆成本,并保持优良的传输性能。
文档编号H01P3/06GK101694902SQ200910035608
公开日2010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8日
发明者徐亚东, 王子纯, 王皓, 陈子洪, 陈彩云 申请人: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