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率led投射灯的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84946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功率led投射灯的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装设于高功率LED灯具的 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应用市面上所售的投射灯作为照明设备的场所有很多,如展览会、百货商 场、街道造景等等,利用投射灯的光源来达到聚光的照明效果。
近年来因发光二极管(LED)技术的蓬勃发展及日趋成熟,又具有低耗能、 使用寿命长、体积小、反应快等特点,故己逐渐取代传统卤素灯泡而成为未来 的主流市场。然而,由于LED的功率越高,其所伴随的散热问题也越大,因 此,将高功率的LED应用于投射灯上,仍存有散热方面的疑虑。
请参图1,为显示一种LED投射灯,该LED投射灯la具有一金属灯座 2a,该金属灯座2a内设有高功率LED(图未示),其前方设有一金属面板3a, 该金属面板3a上设有一反射罩4a,由该反射罩4a可将该高功率LED所发出 的光投射出去,而其用以解决散热问题的方式于该金属灯座2a上设有多个平 行排列的散热鳍片5a,可由散热面积的扩大以加速热的逸散,惟,此种LED 投射灯大多需呈长(板)形体以利设置大量的散热鳍片,造成LED投射灯的外型 及所占的空间过大。再者,另一种LED投射灯的散热方式可采加装风扇,利 用强制对流来带走LED所产生的高热,惟,风扇的运行需外加电源,较不符 经济性及环保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功率LED投射灯的散热结构,提 高散热鳍片的散热效率,以加速导离高功率LED所产生的热。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功率LED投射灯的散热结构, 以縮小LED投射灯的外型及其所占的空间。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外加电源的高功率LED投射
灯的散热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功率LED投射灯的散热结构, 包括一导热块、 一平板式热管及多个散热鳍片,导热块的一侧设有多个沟槽以 供嵌设平板式热管的一端,使两者呈垂直状态,再者,散热鳍片开设有多个通 槽,以使多个散热鳍片呈间隔堆栈地穿设平板式热管,其中,散热鳍片以一倾 斜角而穿设平板式热管,此加速导离高功率LED所产生的热,以提高散热鳍 片的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功效在于,由将散热鳍片呈倾斜地穿设于平 板式热管的二侧,可助于降低热空气上升的阻力,为此加速导离高功率LED 所产生的热以提高散热鳍片的散热效率;另因多个散热鳍片呈间隔堆栈地穿设 平板式热管,相较于现有平行并列地置设于灯座壳体表面,还可縮小灯具的整 体外型大小及设置空间;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采用可快速导热的平板 式热管及具有大范围散热面积的散热鳍片,不需额外电源的供应,利用自然对 流以对高功率LED进行散热,更增本实用新型的经济性及环保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 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现有LED投射灯;
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功率.L.ED投射灯的散热结构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高功率LED投射灯的散热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高功率LED投射灯的散热结构的使用实施例; 图5为图4中沿5-5线的剖视图;以及
图6为本实用新型高功率LED投射灯的散热结构的使用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现有技术
laLED投射灯 2a 金属灯座
3a金属面板 4a 反射罩5a 散热鳍片 本实用新型
I 散热装置
II 沟槽
20、 20'平板式热管
30 散热鳍片
31、 31,通槽
40 发光模块
21、 21'弯折段 300 间距 32 凸缘 41 基板
10 导热块
42 发光二极管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 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请参照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功率LED投射灯的散热结构的立体外观示 意图;该散热装置1包括一导热块10、 一平板式热管(Plate type heat pipe)20 及多个散热鳍片30,该导热块10为导热性良好的金属所制成,如铜、银等金 属,其一侧设有长条状的多个沟槽11,该沟槽11供该平板式热管20嵌设, 该沟槽11的二侧分别设有一侧板12。
该平板式热管20为内设有工作流体及毛细组织的一长形板体,该平板式 热管20利用工作流体遇热后产生相变化而可进行热量传递,另因工作流体遇 冷后回复成液态,并沿毛细组织回流后循环再使用,为此使该平板式热管20 成为可传递大量的热且不消耗电力的导热体,该平板式热管20的一端垂直嵌 设于该导热块10的沟槽11中。本实施例中另设有另一平板式热管20',该二 平板式热管20、 20'于邻近该导热块10的一侧分别设有一弯折段21、 21,,该 导热块10的侧板12将该二弯折段21、 21'夹设于其间,以增加该导热块10 及该二平板式热管20、 20,的接触面积,且该二弯折段21、 21,的弯折方向为 朝向彼此,使该二平板式热管20、 20'之间的距离于邻近该导热块IO之侧较为 接近,并于另一侧保持有较宽的距离。
再者,该平板式热管20穿设有多个散热鳍片30,该等散热鳍片30呈间 隔堆栈并形成有一间距300,且该散热鳍片30开设有一通槽31,该通槽31供穿设该平板式热管20,该通槽31的周缘设有一凸缘32,该凸缘32贴接该 平板式热管20的二侧,以加大该散热鳍片30与该平板式热管20的接触面积, 其中,该散热鳍片30以一倾斜角而间隔堆栈,该倾斜角的最佳角度为25度至 35度,亦即,各该散热鳍片30倾斜大约25度至35度而穿设该平板式热管20; 于本实施例中,该散热鳍片30相对该二平板式热管20、 20'设有二通槽31、 31,,实际实施时,该散热鳍片30上所设置的通槽31及其所对应的平板式热 管20的数量皆可依所需而决定。
请参照图3,为本实用新型高功率LED投射灯的散热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先将多个散热鳍片30以一倾斜角堆栈结合,并使各该散热鳍片30之间保有该 间距300,再令该二通槽31、 31'对准该二平板式热管20、 20',以将该等散热 鳍片30呈倾斜地穿设该二平板式热管20、 20,,最后再将该二平板式热管20、 20'的一端垂直嵌设于该导热块10的沟槽11中,使该沟槽11 二侧的侧板12 贴接该二平板式热管20、 20'的弯折段21、 21,,依此完成本实用新型的组设。
续请参照图4,为本实用新型高功率LED投射灯的散热结构的使用实施 例;本实施例将该散热结构1应用于一高功率LED投射灯的发光模块40的散 热,该发光模块40包含有一基板41及与其电性连接的多个发光二极管42, 该二平板式热管20、20'及倾斜地穿设于其上的多个散热鳍片30设于该导热块 IO的一侧,使用时,将该基板41贴接于该导热块10的另一侧,由该散热结 构1以逸散该发光模块40运行时所产生的热。
请另参照图5,为本实用新型高功率LED投射灯的散热结构的使用示意 图;于使用一段时间后,该等发光二极管42发光时所产生的热经由该基板41 而传导至该导热块10,该导热块10将大部分的热再传导至该二平板式热管20、 20',由该散热鳍片30的凸缘32与该二平板式热管20、 20'的接触,再将热传 导至穿设于该二平板式热管20、 20'上的散热鳍片30,最后经由具有大范围散 热面积的散热鳍片30而快速地将热逸散;其中,该二平板式热管20、 20'在该 二弯折段21、 21'之间较为接近的距离,利于传导较为集中的热源,另于接近 该散热鳍片30的处保有较宽的距离,可让该二平板式热管20、 20,的热气逸散 时不致相互干扰,以防止散热效率的降低。
此外,请再参照图6,传导至该等散热鳍片30的热由自然对流而逸散, 因此,倾斜地穿设于该二平板式热管20、 20'两侧的散热鳍片30有助于降低热
6空气上升的阻力,故可加速导离该等散热鳍片30的热,进而提高该散热结构 1的散热效率。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 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 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 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高功率LED投射灯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散热结构包括一导热块,其一侧设有多个沟槽;一平板式热管,为一长形板体,该平板式热管的一端垂直嵌设于该导热块的沟槽中;以及多个散热鳍片,呈间隔堆栈,该散热鳍片开设有一通槽以供穿设该平板式热管,且该散热鳍片以一倾斜角穿设该平板式热管。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功率LED投射灯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含另一平板式热管,该二平板式热管于临近该导热块的一侧分别设有一弯 折段,该二弯折段的弯折方向为朝向彼此。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功率LED投射灯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沟槽的二侧分别设有一侧板,该二侧板夹设该弯折段以增加该导热块与该平 板式热管的接触面积。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功率LED投射灯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散热鳍片于该通槽的周缘设有一凸缘,该凸缘贴接该平板式热管的二侧。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功率LED投射灯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倾斜角为25度至35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功率LED投射灯的散热结构,包括一导热块、一平板式热管及多个散热鳍片,导热块的一侧设有多个沟槽以供嵌设平板式热管的一端,使两者呈垂直状态,再者,散热鳍片开设有多个通槽,以使多个散热鳍片呈间隔堆栈地穿设平板式热管,其中,散热鳍片以一倾斜角而穿设平板式热管,为此加速导离高功率LED所产生的热,以提高散热鳍片的散热效率。
文档编号H01L23/367GK201351897SQ20092000036
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9日
发明者乔治麦尔, 孙建宏, 陈介平 申请人:索士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