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输出的磁性元件绕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94954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输出的磁性元件绕线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输出的磁性元件绕线架,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构造并因而可有效避免接脚料带无谓浪费及结构变形问题的磁性元件绕线架。

背景技术
如图7所示,是一种已知的多输出磁性元件绕线架,所谓的磁性元件泛指变压器、扼流圈等。多输出则该等磁性元件具有两组以上的次级线圈及次级线圈,各组初/次级线圈并分设供外部连接的接脚。如图所示,该绕线架具有一长条形的绕线轴70,该绕线轴70两端分别形成有一第一接脚座71及一第二接脚座72,该第一、第二接脚座71、72的两端部上设有一接脚81、82,又绕线轴70的中段位置分别形成三个隔板74~76,其中一隔板75位于绕线轴70的中央位置,并位于其它两隔板74、76之间。而绕线轴70在两隔板74、76与其近端相邻的第一、第二接脚座71、72之间分别区隔出一次级绕线区771、772,又绕线轴70在两隔板74、76与中央隔板75之间则分别区隔出一初级绕线区781、782,借此,该绕线轴70即具有两个初级绕线区781、782及两个次级绕线区771、772,供分别绕设两组初级绕组及两组次级绕组;再者,前述两隔板74、76的两端并分设一接脚83、84,以分别作为两初级绕组的出线接脚;该第一、第二接脚座71、72上的接脚81、82则分别作为两组次级绕组的出线接脚。
而前述绕线架是利用射出成形技术所制成,主要是先制作接脚料带,再将接脚料带放入模具内,以塑料射出形成绕线架的本体部分,完成后使接脚与料带分离,该接脚料带上的接脚即构成绕线架上的接脚。
如图8所示,揭示有前述接脚料带的示意构造,位于前述绕线架同一侧的接脚形成同一料带上,例如前述的接脚81、83形成一料带801上,接脚82、84则形成在另一料带802上,为了节省材料及方便冲压作业起见,前述料带801、802以接脚81、83/82、84相间交叉的方式利用同一料带基材80冲压形成,在冲压完成后,将两料带801、802分离,再分别放入模具,并使其上的接脚81、83/82、84分别伸入模穴,再进行塑料射出成形,完成后即如图9所示,经截去料带801、802的连续边材部分,即构成一绕线架。
但前述多输出绕线架的制造技术衍生了一些问题,例如料带的浪费及绕线架结构可能变形等问题 在料带的问题上,仍请参阅图8,代表一个多输出绕线架接脚所需使用料带基材80的面积,约为
由上图所示的料带基材80可以明显看出,由于同一料带801、802上的接脚81、83/82、84间距较大,因而在冲出接脚81、83/82、84后,相邻接脚81、83/8284间直接废弃的材料量十分可观,故有过于浪费材料的嫌,并使成本相对提高。
另在绕线架结构变形问题上,主要是因为多输出绕线架的长度较长,其射出模具自须配合其长度而相对较长,因而使得绕线架在塑料热成形后冷却过程中较容易弯曲变形,尤其在绕线架两端的次级绕线区及接脚座位置最为显著,其会呈现偏向初级绕线区的方向微微翘起而形成不良品。在不良率偏高的状况下,自无法有效降低成本。
由上述可知,现有多输出磁性元件绕线架存在前述问题犹待进一步检讨,并谋求可行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多输出的磁性元件绕线架,其为一种组合式构造,可有效避免接脚料带无谓浪费及结构变形问题。
为达成前述目的采取的主要技术手段是令前述绕线架包括两绕线轴及一用以结合两绕线轴的结合件;其中 该绕线轴是呈中空条状,其上分别具有一初级绕线区及一次级绕线区,该绕线轴与次级绕线区相邻的一端形成有一接脚座,接脚座上设有数个接脚,又绕线轴与初级绕线区相邻的另端则形成一组接部,该组接部与结合件匹配; 该结合件于相对的两端上分别形成一结合部,该结合部与绕线轴上的组接部匹配并可据以相互结合;又结合件于相对的两侧上分设至少一接脚; 前述绕线架采用两个具有同一构造的绕线轴通过结合件相结合而构成一组合式构造;由于两绕线轴的构造相同,其配合接脚料带进行射出成形时,可大幅缩短接脚料带的长度,从而减少废弃的材料;再者,由于单一绕线轴相较于传统的多输出绕线架其长度较短,故在绕线轴射出成形时可有效避免冷却过程中出现弯曲变形现象,从而可有效降低不良率与制造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平面暨局部剖视结合件部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4A、图4B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与现有绕线架的比对示意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绕线轴采用接脚料带的平面图。
图5B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绕线轴配合接脚料带进行射出成形的平面图。
图5C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平面图俯视角度。
图5D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结合件配合接脚料带进行射出成形的平面图。
图6A是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平面图俯视角度。
图6B是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结合件配合接脚料带进行射出成形的平面图。
图7是现有多输出绕线架的平面图。
图8是现有多输出绕线架采用的接脚料带平面图。
图9是现有多输出绕线架利用接脚料带进行射出成形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绕线轴101初级绕线区 102次级绕线区 11、12外隔板 110缺口 120、150接脚座 13内隔板14组接部 140嵌片 15接脚座 20、20’结合件 21开口 22嵌槽 23线沟 24、24’接脚座 300、400料带基材 30、40接脚料带 31、41接脚 70绕线轴71第一接脚座 72第二接脚座74~76隔板 771、772次级绕线区 781、782初级绕线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包括两绕线轴10及一结合件20;其中 两绕线轴10具有相同构造,每一绕线轴10是呈长条状,于本实施例中,该绕线轴10是呈矩形截面的中空管件,其两端分别形成一外隔板11、12,接近中段位置形成一内隔板13,请配合参阅图2所示,该内隔板13与绕线轴10其中一端的外隔板11间形成一初级绕线区101,内隔板13与另一外隔板12之间则形成一次级绕线区102,该初级绕线区101供以导线绕设构成初级绕组,该次级绕线区102则供以导线绕设构成次级绕组。
又绕线轴10上与次级绕线区102相邻的外隔板12外侧下端进一步延伸形成一接脚座120,该接脚座120上设有一支以上的接脚31,作为次级绕组的出线接脚;再者,绕线轴10上与初级绕线区101相邻的另一外隔板11外侧形成一组接部14,于本实施例中,该组接部14包括一位于绕线轴10另端端部上的矩形嵌片140,该嵌片140小于外隔板11,且二者间具有间隙,从而构成一槽部,利用该嵌片140及槽部与结合件20以嵌合方式相结合。又与组接部14相邻的外隔板11顶缘两端分别形成一缺口110,供跨线之用。
仍请配合参阅图1、图2所示,该结合件20是中空的矩形匣体,其具有一顶部、一底部、一前部、一后部及两侧部,于本实施例中,该结合件20于两侧部上分别形成一开口21,该开口21下端呈开放状,又结合件20于开口21内侧分别形成一嵌槽22,该嵌槽22与开口21平行,并形成一小间距,又嵌槽22由顶部内侧壁延伸至前部及后部的内侧壁,其底端是贯穿结合件20的底部,亦即该嵌槽22与开口21均呈口字去掉下面一横形状,而嵌槽22并大于该开口21。
又结合件20与绕线轴10结合时,是令其两端开口21内侧的嵌槽22对应于绕线轴10一端的组接部14,并对应嵌入其嵌片140上,借此利用嵌合方式与绕线轴10相结合。
再者,该结合件20顶部的表面形成有呈交叉状的线沟23,线沟23两端分别对应于绕线轴10一端外隔板11上的两缺口110,供卷绕导线由一绕线轴10的初级绕线区101经由外隔板11上的缺口110、结合件20上的线沟23方便地进入另一绕线架10的初级绕线区101。另结合件20前部、后部的底端分别形成一接脚座24,该接脚座24上分设有接脚41,其接脚数可为一支或两支,于本实施例中,每一接脚座24分设两支接脚41。
前述两绕线轴10经利用结合件20相结合后即构成一多输出的绕线架,其外观如图3所示。
至于前述组合式的多输出绕线架的主要优点在于,可以节省接脚料带的用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另可解决射出成形后冷却过程中弯曲变形的问题;且前述绕线架可利用现成模具即可完成,无须重新开发新的模具,首先就前述绕线轴10的制造方式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4A所示,是一单组输出的绕线架,其构造与前述绕线轴10大致相同,不同处在于单组输出的绕线架在绕线轴10的另端部,亦即嵌片140外侧底端进一步形成一接脚座15,该接脚座15上并设有接脚150。事实上,在前述绕线轴10两端分别形成接脚座120、15,主要是在模具内使用镶件所构成,意即欲在绕线轴10两端形成接脚座120、15,即在模具内加入对应的镶件,而如图4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绕线轴10,其另端并未形成接脚座15,其作法即是不在模具内加入该接脚座15的镶件,即可构成前述的绕线轴10,因此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绕线架,仍可充分利用现有的模具设备。
又关于节省接脚料带方面,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多输出绕线架是由两个相同构造的绕线轴10配合一结合件20组合而成,故配合接脚料带的射出成形作业,是就绕线轴10与结合件20分别进行,在前述实施例中,绕线轴10是于一端接脚座120设有两支接脚31,而一多输出绕线架由两个绕线轴10组成,其所需的接脚料带如图5A所示,每一绕线轴10上接脚座120所需的两接脚31分别形成在一接脚料带30上,两接脚料带30以接脚31交叉相间的方式利用一料带基材300冲压形成,所需的料带基材300面积为8.28mm*21.1mm。
进行射出成形时,是将两接脚料带30分离,并放入模具使接脚31伸入模穴内进行射出,射出成形完毕后即如图5B所示。
又如图5C、图5D所示,结合件20上接脚座24所需的4支接脚41是两两分别形成在两接脚料带40上,两接脚料带40仍以接脚41交叉相间的方式而利用一料带基材400冲压形成,所需的料带基材400面积为8.28mm*8.4mm。
因此一多输出绕线架所需的料带基材面积是如下列
相较于传统多输出绕线架可节省的料带基材用量为450mm2-244.5mm2=205.5mm2 又请参阅图6A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平面图,其构造与前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处在于该结合件20’较短,其两接脚座24’上仅分别设一支接脚41,在此状况下,两接脚41分别位于一接脚料带40上,两接脚料带40又以接脚41交叉相间方式排列,而由一料带基材40冲压形成,而该料带基材400所需的面积为8.28mm*3.5mm。
进而该等多输出绕线架所需的料带基材面积则如下列

相较于传统多输出绕线架,又进一步减少其料带基材的用量。
再者,如前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多输出绕线架是由两绕线轴组合而成,就单一绕线轴而言,其长度短于一体式的多输出绕线架,因此在射出成形后的冷却过程中,不会发生弯曲变形的现象,故可确保良率,有效控制生产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多输出的磁性元件绕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绕线轴及一用以结合两绕线轴的结合件;其中
所述绕线轴呈中空状,其上分别具有一初级绕线区及一次级绕线区,该绕线轴上相邻次级绕线区的一端形成有一接脚座,接脚座上设有接脚,又绕线轴上相邻初级绕线区的另端则形成一组接部,该组接部与结合件匹配;
所述结合件于相对的两端上分别形成一结合部,该结合部与绕线轴上的组接部匹配并可据以相互结合;又结合件于相对的两侧上分设至少一接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输出的磁性元件绕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轴呈矩形截面的中空管件,其两端分别形成一外隔板,接近中段位置形成一内隔板;其中
该内隔板与绕线轴其中一端的外隔板间形成初级绕线区,内隔板与另一外隔板之间则形成一次级绕线区;
该绕线轴上与次级绕线区相邻的外隔板外侧下端进一步延伸形成该接脚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多输出的磁性元件绕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轴上与初级绕线区相邻的另一外隔板外侧形成组接部,该组接部包括一位于绕线轴另端端部上的矩形嵌片,该嵌片小于外隔板;
该结合件是中空的矩形匣体,其具有一顶部、一底部、一前部、一后部及两侧部,该结合件于两侧部上分别形成一开口,该开口下端呈开放状,又结合件于开口内侧分别形成一嵌槽,该嵌槽与开口平行,并具有间距,又嵌槽是由顶部内侧壁延伸至前部及后部的内侧壁,其底端是贯穿结合件的底部,亦即该嵌槽与开口均呈口字去掉下面一横形状,而嵌槽并大于该开口,且匹配于绕线轴上的组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多输出的磁性元件绕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轴具有组接部一端的外隔板于顶缘两端分别形成一缺口;该结合件顶部的表面形成有呈交叉状的线沟,线沟两端分别对应于前述外隔板顶缘的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多输出的磁性元件绕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轴的接脚座上设有两支接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多输出的磁性元件绕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件前部、后部的底端分别形成接脚座,该接脚座上分设有一支接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多输出的磁性元件绕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件前部、后部的底端分别形成接脚座,该接脚座上分设有两支接脚。
专利摘要一种多输出的磁性元件绕线架,包括两绕线轴及一用以结合两绕线轴的结合件;其中,两绕线轴具相同构造而分别具有一初级绕线区及一次级绕线区,又绕线轴与次级绕线区相邻的一端形成有接脚座,接脚座上设有数个接脚,与初级绕线区相邻的另端则形成一组接部,该组接部与结合件匹配;又两绕线轴是以具有组接部的一端相对并利用结合件相结合,该结合件于相对两侧上分设至少一接脚;利用前述具有组合式构造的绕线架,可绕设两组初/次级线圈,以构成多输出的磁性元件;且因主要元件为构造相同的两绕线轴,其大幅可减少接脚料带的用量,以降低成本。
文档编号H01F27/30GK201489972SQ20092017055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7日
发明者詹宏民 申请人:快特电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