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39630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封装组件,尤其是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公知的发光二极管具有省电节能、集成度高的特性,现在已普遍使用在各种照明 领域。发光二极管在使用时,散发的热量也较大,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因应高亮度照 明的需求,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功率与配置密度也越来越高,这样伴随着也产生了发光二极 管芯片热量积蓄高的问题,如果发光二极管芯片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无法有效排出,那么 这些热量就会严重影响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发光性能,因此行业对发光二极管封装的散热要 求都很高。目前公知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通常是安装于印刷电路板上,采用通过印刷电 路板将热量传递到散热器上的方式进行散热,如此的结构,其散热的效果欠佳,最终将有导 致发光二极管芯片损坏縮短使用寿命之虞。 由于发光二极管芯片所发出的光线具有点光源、亮度不均匀的特点,因此就有必 要在光线的聚焦以及提高发光效率着手改进其缺失。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其可将发光 二极管芯片所产生的热快速且有效地排出,并且有效的提高发光效率,保证使用寿命。
本发明针对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种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包括有一具有内腔,并设有两开口端的金属壳体以 及一具有安装平面的两相流导热装置(two-phase-flow heat transfer device),金属壳 体的第一开口端设置有透镜,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芯片位于金属壳体的内腔内,并设置于 两相流导热装置的安装平面上;发光二极管芯片电气连接有对外电性连接装置,其中两相 流导热装置、对外电性连接装置以及发光二极管芯片通过固定座固定在一起。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镜为菲涅尔透镜。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相流导热装置为热柱(heat column),该热柱 的上平面为设置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安装平面。 其中,所述两相流导热装置离开安装平面的方向上设有至少一个散热片。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相流导热装置为经折弯及/或压扁的热管
(heat pipe),其安装平面位于热管中部。 其中,所述两相流导热装置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散热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相流导热装置为具有至少一凸平面的均
温板(v即or chamber),所述凸平面为设置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安装平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所述两相流导热装置为热管,其上方的平
整端面为设置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安装平面,在热管上设有用于安装额外热管的螺旋状凹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包含两相流导热装置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通过两相流导热装置优异的热交换性能,发光二极管芯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以快速有 效的地从两相流导热装置散发到封装结构外,因此达到良好的工作效果与使用寿命;本发 明可采用菲涅尔透镜作为照射窗口 ,将金属壳体内部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出的点光源折射照 出,达到聚光及提高发光效率的效果,而由于菲涅尔透镜整体为一扁平形状,在与金属壳体 装配时,占用空间小,装配更为容易,并使得金属壳体内部的发光二极管芯片位置能够设置 得更为接近开口 ,充分采用了光源,且芯片产生的热量不会影响透镜,保证了更长时间工作 的使用性能;本发明所采用的两相流导热装置可为热管、热柱或均热板,它们都是采用真空 环境下冷介质的快速传热原理进行散热,并且可以采用不同的形状,以及增设散热片或额 外的热管来增加散热面积,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采用本发明的封装结构的发光二极管,其 工作时热量能够得以及时排出,能够应对长时间连续的工作,并且具有着很长的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实施例四的整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采用的菲涅尔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菲涅尔透镜的侧面剖视图; 图8为菲涅尔透镜的光线行进路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使用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及图9为本发明的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其 主要由以下结构组成 —具有内腔21,并设有两开口的金属壳体2,内腔21用于容纳内部的元件例如发 光二极管芯片l,这些元件从金属壳体2的底部安装于内腔21内; —设置于金属壳体2的第一开口端的透镜3,透镜3用于聚集发光二极管芯片1发 出的光线,使得光线发挥更好的效果; —具有安装平面41的两相流导热装置4,其连接于金属壳体2的第二开口端,本 发明所采用的两相流导热装置4,即为两相物质所组成的流动系统,通常使用的相态可分为 气液系、液液系、液固系、气固系,例如本发明所采用装置,其典型的结构包括有一个高度真 空的密闭空间,该密闭空间有利于介质相态的转换,常为液态,例如可在密闭空间填充少量 的工作流体,例如水、乙醇、氨水或其混合物作为两相流导的介质,而且在该密闭空间内壁 上形成一系列毛细结构,从而可用于传输液态介质;在工作时,利用工作流体两相变化的潜 热,将该两相流导热装置在一端位置接受的热迅速且大量地传导至另一端位置,达到热交 换的效果。在本发明下述的实施例中,两相流导热装置可采用典型的热管、热柱或均温板的
4结构形式来实现; 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芯片1位于金属壳体2的内腔21内,并设置于两相流导热装 置4的安装平面上,通常可采用焊接方式固定; 连接发光二极管芯片1及外部电路的对外电性连接装置5,该外电性连接装置5 — 般至少设有一个,与至少一个的发光二极管芯片1电气连接,例如常见的结构可采用金属 导线或金属接电片; —用于将两相流导热装置4、对外电性连接装置5以及发光二极管芯片1固定在一 起的固定座6。 本发明所述的透镜3及金属壳体2可采用业内常规的结构,然而作为本发明的优 选实施方式,所述透镜3为菲涅尔透镜,其结构可参照图6及图7,菲涅尔透镜结构一面为平 面,另一面设有大小不等的同心圆纹路,它的纹路是利用光的干涉及扰射和根据相对灵敏 度和接收角度要求来设计的,可以产生聚焦作用,其特性是聚光效果佳,并且可以提升发光 效率,同时兼具结构简单体积小,节省空间材料等特点;如图8给出的为一点光源7的光线 经过菲涅尔透镜折射后的效果,可见对于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出的点光源,经菲涅尔透镜折 射后,可以照射出较为平均并且聚集的光线,相反的如果是平行的光源其光线在行经菲涅 尔透镜时,光线经折射后会聚焦在一起,因此菲涅尔透镜应用于本发明的封装结构上,可以 得到较佳的使用效果,而由于菲涅尔透镜整体为一扁平形状,在与金属壳体2装配时,占用 空间小,将使得装配更为容易,并使得金属壳体2内部的发光二极管芯片1位置能够设置得 更为接近于开口 ,从而充分利用了光源,而发光二极管芯片1产生的热量又不会因距离近 而影响透镜3,从而保证了更长时间工作的使用性能,其实际使用效果如图9。在实际的应 用于本发明的封装结构时,须在该透镜3背面涂布荧光粉(图中未显示),并且面对着发光 二极管芯片进行封装。 并且作为优选方式,所述金属壳体2的内腔21具有光滑表面,且其形状呈碗状或 圆锥状,可折射由发光二极管芯片1的点光源所发出的光线,折射到透镜3可使其聚焦并提 高发光效率,如此可以使整体设计达到最佳的效果。 如前所述,本发明的两相流导热装置4典型的包含高度真空的密闭空间,且在其 内壁上形成有毛细结构,在此密闭空间内填充必要的工作流体,下面列举了几种不同的实 施例以供参考 如图l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其中所述两相流导热装置4为热柱,固定座6设 置于金属壳体2下方,两相流导热装置4便位于固定座6中部并从下方延及出去形成散热 部,该热柱内部即为真空,并设有工作液及毛细结构用于导热,在其上平面为设置发光二极 管芯片1的安装平面41,而在离开安装平面41的方向上设有散热片42,散热片42可设置 多个,用于增加散热面积,从而辅助增加散热效果。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其中所述两相流导热装置4为经折弯及/或压 扁制成的热管,热管内部及为两相流导的结构,并且其安装平面41位于热管中部,这样两 端便都成为了散热部,固定座6设置于金属壳体2下方,两相流导热装置4位于其上,并从 两方延及出去形成两侧的散热部,安装于其中部的发光二极管芯片1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 可同时从两侧传递出去,增加了热交换效率。并且,该两相流导热装置4两侧分别设有散热 片42,散热片42可设置多个,用于增加散热面积,从而辅助增加导热效果。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其中所述两相流导热装置4为具有至少一凸平 面的均温板,均热板也是内部真空,并注有工作液,其中的凸平面即为设置发光二极管芯片 1的安装平面41,固定座6设置于两相流导热装置4上方,安装平面41便位于固定座6之 间;均热板的散热面积较大,因此可以不增加额外的散热片。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四,其中两相流导热装置4为热管,热管内部为典型 的两相流导结构,固定座6上方固定各种元件,中部则供两相流导热装置4向外延及出去, 两相流导热装置4上方的平整端面为设置发光二极管芯片1的安装平面41 ,此外,为了增加 散热效果,在热管上设有螺旋状凹痕43,该凹痕43可以固定住形状相适配的额外热管44, 其最终装配在一起的结构如图5所示。 此外,在实际运用中为了方便接电,对外电性连接装置5尾端穿过所述固定座6而 形成外部电极,这样可直接连接外电路。 当然,上述只是本发明参照较佳实施例而进行的说明示范,惟应了解的是在不脱 离本发明之精神及范畴内,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而言,仍得有许多 变化及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所揭露的实施例,而是以后附申请专利范围之文字记 载为准,即不偏离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为之均等变化与修饰,应仍属本发明之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包括发光二极管芯片(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具有内腔(21),并设有两开口端的金属壳体(2);一设置于金属壳体(2)的第一开口端的透镜(3);一具有安装平面(41)的两相流导热装置(4),连接于金属壳体(2)的第二开口端;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芯片(1)位于金属壳体(2)的内腔(21)内,并设置于两相流导热装置(4)的安装平面(41)上;连接发光二极管芯片(1)及外部电路的对外电性连接装置(5);一用于将两相流导热装置(4)、对外电性连接装置(5)以及发光二极管芯片(1)固定在一起的固定座(6)。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3)为菲涅尔透镜。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2)的内腔(21)具有光滑表面,且其形状呈碗状或圆锥状。
4. 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相流导热装置(4)为热柱,该热柱的上平面为设置发光二极管芯片(1)的安装平面(41)。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相流导热装置(4)离开安装平面(41)的方向上设有至少一个散热片(42)。
6. 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其特 征在于所述两相流导热装置(4)为经折弯及/或压扁的热管,其安装平面(41)位于热管 中部。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相流导热装置(4)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散热片(42)。
8. 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其特 征在于所述两相流导热装置(4)为具有至少一凸平面的均温板,所述凸平面为设置发光 二极管芯片(1)的安装平面(41)。
9. 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其特 征在于所述两相流导热装置(4)为热管,其上方的平整端面为设置发光二极管芯片(1)的 安装平面(41),在热管上设有用于安装额外热管(44)的螺旋状凹痕(43)。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外电性连 接装置(5)尾端穿过所述固定座(6)而形成外部电极。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包括有一具有内腔,并设有两开口端的金属壳体以及一具有安装平面的两相流导热装置,金属壳体的第一开口端设置有透镜,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芯片位于金属壳体的内腔内,并设置于两相流导热装置的安装平面上;发光二极管芯片电气连接有对外电性连接装置,其中两相流导热装置、对外电性连接装置以及发光二极管芯片通过固定座固定在一起;由于采用两相流导热装置进行散热,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工作时热量能够得以及时排出,能够应对长时间连续的工作,并且具有着很长的使用寿命;此外,本发明的透镜还可使用菲涅尔透镜,以提高发光效率。
文档编号H01L33/48GK101764190SQ20101001924
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日
发明者李克勤 申请人:中山伟强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